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六十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二 (3)

1. 膈氣嘔逆不下食

論曰膈氣嘔逆不下飲食者。由胃氣不足,風冷乘之。或憂恚氣結,不得宣通。故令膈脘痞滿。氣塞胸中,縱能食而卒不下。或入胃中,多致不消。與留飲相擊,則變為嘔逆也。

白話文:

論中提到,如果出現膈氣導致嘔吐、食物無法下嚥的情況中。是由於胃氣不足,風寒之邪趁虛而入。或者由於憂鬱、憤怒等情緒導致氣鬱結,無法宣通。因此導致膈脘部痞滿,氣體堵塞在胸中,即使勉強能吃進去,最終也無法向下輸送。或者滯留在胃中,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與胃中殘留的飲食結合,就會轉化為嘔吐。

治膈氣嘔逆不下食。噁心心腹疼痛。及脾積氣飲食進退。面黃腹脹怠惰。藏府不調。水穀不化,磨癥瘕積聚。沉香煎丸

白話文:

  1. 調理膈肌氣逆,嘔吐不止,導致無法進食。

  2. 緩解噁心、心腹疼痛。

  3. 治療脾臟積滯氣,使飲食難以消化和吸收。

  4. 改善面黃肌瘦、腹脹、疲倦懶惰的症狀。

  5. 調理臟腑機能紊亂。

  6. 促進水穀的消化和吸收。

  7. 磨除癥瘕積聚。

沉香(銼),丁香(各一兩),阿魏(醋化開入面和作餅子慢火炙半兩),木香胡椒沒藥(研),丹砂(水飛研各一兩),高良薑(銼),縮砂仁(去皮各半兩),檳榔(麵裹慢火煨銼),硇砂(水飛研瓷器中火上熬干各一兩),吳茱萸(湯浸洗焙乾炒半兩),巴豆(去皮心膜研新瓦上攤出油一分),青橘皮(湯浸去白焙),硫黃(研各一兩)

白話文:

沉香(先磨碎),丁香(各一兩),阿魏(用醋化開加入麵中,先做成餅狀,再用慢火烘烤,半兩),木香,胡椒,沒藥(研磨),丹砂(水飛研磨後再研磨各一兩),高良薑(磨碎),縮砂仁(去皮各半兩),檳榔(用麵粉包裹,用慢火煨烤後,再磨碎),硇砂(水飛研磨,用瓷器放在火上熬乾各一兩),吳茱萸(用湯浸泡後清洗,然後焙乾,炒至半乾,半兩),巴豆(去皮、心膜,研磨,將油攤在新瓦上,一分),青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的皮後烘烤),硫黃(研磨,各一兩)

上一十五味。搗研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食前臨臥。溫生薑橘皮湯下。如暴傷生冷。嘔逆噁心。心腹疼痛。量加丸數

白話文:

上述十五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到五丸。在飯前或睡覺前服用。用溫熱的生薑橘皮湯送服。如果突然受到生冷食物的傷害。嘔吐反胃。心腹疼痛。可以酌量增加丸藥的數量。

治膈氣嘔逆不下食,壅悶噁心。丁香丸

丁香(二七粒),木瓜(切),木香(炮各一分),肉豆蔻(去殼炮一枚),檳榔(銼一枚),半夏(一分薑製),青橘皮(去白炒七片)

白話文:

丁香(27粒),木瓜(切碎),木香(炮製,各1分),肉豆蔻(去殼,炮製,1個),檳榔(銼成粉,1個),半夏(1分,用薑炮製),青橘皮(去白色,炒製,7片)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生薑湯下。

白話文:

將前面列出的七味藥材搗成粉末,再加入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生薑湯送服。

治膈氣。嘔逆不下食。無比丸

乾薑(炮),附子(炮裂去皮臍),澤瀉(銼),桂(去粗皮各一兩),巴豆(二七粒去皮醋煮研)

白話文:

乾薑(事先經過炮製),附子(經過炮裂去皮以及去掉臍),澤瀉(經過銼碎),桂皮(去除粗皮,每味一兩),巴豆(二十七顆,去除皮後,用醋煮過並研磨成粉)

上五味。搗羅為末、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溫酒下。早晚各一服。

治膈氣吐逆不下食。檳榔散

檳榔(生銼),京三稜(煨),蓬莪朮(煨),甘草(炙),蘹香子(炒),益智子(去皮炒),青橘皮(去白焙),乾薑(炮各一兩)

白話文:

檳榔(生,切碎)、京三稜(炒香)、蓬莪朮(炒香)、甘草(炒香)、蘹香子(炒香,去皮)、益智子(炒香,去皮)、青橘皮(去白色部分,烘乾)、乾薑(炒香各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沸湯調下日二。

治膈氣痞悶。痰飲噁心。嘔逆不下飲食。木香丸

木香(炮半兩),莎草根(炒),京三稜(煨銼),白朮(各一兩),沉香(銼),硇砂(別研),好茶末,益智子(去皮炒各半兩),桂(去粗皮),丁香(炒各一分),烏梅肉(炒一兩),巴豆(二七粒去皮研出油),肉豆蔻(去殼三枚)

白話文:

木香(炮製過的,半兩),莎草根(炒過的),京三稜(煨過並銼碎的),白朮(各一兩),沉香(銼碎的),硇砂(另外研碎的),好茶末,益智子(去皮並炒過的,各半兩),桂枝(去粗皮的),丁香(炒過的,各一分),烏梅肉(炒過的,一兩),巴豆(二十七粒,去皮研磨取油),肉豆蔻(去殼的,三枚)

上一十三味。除巴豆外。搗羅為末。醋煮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食後生薑湯下。

治膈氣痞悶。嘔逆噁心。不下飲食。臘茶丸

臘茶末,丁香(炒),檳榔(銼),青橘皮(去白切炒),木香(炮),縮砂(去皮炒各半兩),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三七粒),烏梅肉(炒二兩)

白話文:

臘茶末、丁香(炒)、檳榔(銼碎)、青橘皮(去除白色部分,切碎後炒)、木香(炮製)、縮砂(去除表皮,炒製,各半兩)、巴豆(去除皮和心膜,研磨成油,共三七粒)、烏梅肉(炒製,二兩)

上八味。除巴豆外。搗羅為末。再同研勻。醋煮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溫生薑湯下。早晚食後服。治膈氣嘔逆不下食。心胸痞悶。噎塞不通。化氣丸

白話文:

將上述八種藥材,去除巴豆以外,搗碎成粉末後,再將所有藥材均勻研磨混合均勻。再用醋煮麵糊製成藥丸,丸藥大小類似綠豆。每次服用三到五顆藥丸,用溫薑湯送服。早晚飯後服用。治療膈氣嘔吐逆食、心胸痞悶、噎塞不通的疾病。

木香(炮),檳榔(生銼各二兩),硇砂(別研一兩),大黃(炮三分),丹砂(別研半兩)

白話文:

木香(經過炮製),檳榔(生的,磨成細末,各用二兩),硇砂(另外磨成粉末,一兩),大黃(經過炮製,三分),丹砂(另外磨成粉末,半兩)

上五味。搗研為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不拘時候。生薑湯下。

治膈氣嘔逆、不下食。分氣丸

白朮(銼麩炒),木香(炮),蓬莪朮(煨),乾薑(炮),陳橘皮(湯浸去白切炒),桂(去粗皮),甘草(炙),縮砂仁(去皮炒),蘹香子(炒),乾木瓜(切),益智子(炒各二兩),胡椒(半兩),阿魏(醋化白麵和作餅炙一分)

白話文:

白朮(切碎去麩皮後炒),木香(炒過),蓬莪朮(煨過),乾薑(炒過),陳年的橘子皮(用沸水浸泡去除白色的部分,切成片後炒),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甘草(炒過),縮砂仁(去除外皮炒過),蘹香子(炒過),乾木瓜(切片),益智子(炒過,各兩兩),胡椒(半兩),阿魏(與醋和麪粉混合做成餅,並烘烤至1分熟)。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末。浸蒸餅。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鹽湯嚼下。不計時候。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三種藥材研磨成細末,浸泡在蒸餅中。丸成如雞蛋黃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鹽湯吞服,不拘時間。

治膈氣嘔逆。不下食。噎塞。腹肚膨脹。安息香丸

安息香(酒化研),赤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檳榔生(銼),白朮(銼麩炒)甘草(炙),訶黎勒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各一兩),乾薑(炮半兩)

白話文:

安息香(用酒溶解後研磨),赤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檳榔(生用,銼碎),白朮(炒後研磨),甘草(炙烤),訶黎勒皮,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炙烤),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炒香,各一兩),乾薑(炮製,半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不計時候。

治膈氣嘔逆。飲食不下。心胸痞滿。沉香煮散

沉香(銼),蘹香子(炒),青橘皮(湯浸去白焙炒),胡椒,蓽澄茄,楝實(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炒各一兩)

白話文:

沉香(磨碎),肉豆蔻(炒熟),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再烘烤),胡椒,木鱉果,楝樹籽仁(磨碎),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再烘烤)(以上各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蔥白五寸拍破。酒並童子小便各半盞。同煎至六分。放溫和滓服。重者不過三服。患者但心頭氣未斷。皆可服之。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材搗碎成散劑,每次服用兩錢。取五寸長的蔥白拍破,倒入半盞酒和半盞童子小便,一起煎煮至六成。讓藥液溫熱,過濾後服用。病情嚴重者,服用三次即可痊癒。即使患者只剩下最後一口氣,也可服用此方。

治胸膈氣痛。不思食。食即嘔逆。木香散

木香,丁香,檳榔(銼),訶黎勒皮,桂(去粗皮),苑香(銼各一兩),枳殼(去瓤麩炒),大黃(銼炒各半兩),乾木瓜(切碎三分)

白話文:

木香、丁香、檳榔(切成碎末)、訶黎勒皮、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苑香(切成碎末,各一兩)、枳殼(去除內瓤,炒熟)、大黃(切成碎末,炒熟,各半兩)、乾木瓜(切碎,三分)

上九味。搗羅為散。再同研勻。每服二錢匕。炒生薑鹽湯調下。

治膈氣嘔逆。不下飲食。或憂恚氣結。不得宣通。參苓丸

人參,赤茯苓(去黑皮),乾薑(炮),桂(去粗皮),甘草(炙),細辛(去苗葉),芍藥,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訶黎勒皮(炒),檳榔(銼各一兩半)

白話文:

  • 人參:一種著名的中藥材,具有補氣、益血、生津、安神等功效。

  • 赤茯苓:茯苓的赤色部分,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 乾薑:乾薑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止嘔止瀉的功效。

  • 桂:桂皮,具有溫中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 甘草:炙甘草是一種中藥材,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的功效。

  • 細辛:細辛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溫中散寒、祛風通絡、止痛的功效。

  • 芍藥:芍藥是一種中藥材,具有養血調經、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 枳殼:枳殼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理氣健胃、消食導滯的功效。

  • 訶黎勒皮:訶黎勒皮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瀉熱通便、清肝明目的功效。

  • 檳榔:檳榔是一種中藥材,具有行氣導滯、殺蟲消積的功效。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二十丸。如覺有物在喉中。即丸三五丸。如彈子大。每一丸含化咽津。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和在一起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空腹時用溫熱的酒送服二十丸。如果覺得喉嚨有東西卡著,就再含服三、五丸,像彈珠那麼大。每丸含著讓它慢慢溶化,並吞服藥液。

治膈氣嘔逆。心胸痞滿。食飲不下。氣寶丸

蘹香子(揀淨銀石器內紙襯炒二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檳榔(銼各一兩),木香(一分四味同杵羅為末),黑牽牛(揀淨秤四兩用吳茱萸二兩慢火同炒茱萸焦只取牽牛子一向杵取末二兩)

白話文:

  • 蘹香子:選擇乾淨的銀石器內紙襯,炒二兩。

  • 陳橘皮:浸泡在湯中,去皮,再烘焙。

  • 檳榔:切成碎塊,各一兩。

  • 木香:一分四種藥材一起搗碎,篩成末。

  • 黑牽牛:挑出乾淨的,秤四兩,再用吳茱萸二兩,用文火慢炒,直到吳茱萸炒焦,只取牽牛子,再搗碎成末,二兩。

上五味。同拌勻。煉蜜和劑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飲或木香湯下。有痰、即用檳榔末半錢。水半盞。煎數沸、放溫下。欲微疏利。加至三十丸至四十丸。看虛實、腹稍空服之。

白話文:

將五味藥材研成細末,均勻攪拌。加入煉過的蜂蜜和在一起,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到十五丸,用米湯或木香湯送服。如果有痰,就用檳榔末半錢,半杯水,煎至沸騰數次,待溫熱後服用。如果希望稍微瀉利,可以增加藥丸的劑量到三十到四十丸。依據患者的體質狀況,在肚子稍微空空的時候服用。

治胃氣素弱。因於憂恚。膈氣嘔逆。不思飲食。五膈丸

人參(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遠志(去心),蜀椒,乾薑(炮),細辛(去苗葉各半兩),桂(去粗皮),甘草(炙),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分)

白話文:

人參(一兩),附子(炮製後去除皮和肚臍),遠志(去除果核),蜀椒,乾薑(炮製),細辛(去除莖葉,各半兩),桂皮(去除粗皮),甘草(炙),麥門冬(去除果核,烘焙,各三分)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食後含化。胸中熱、即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