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六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二 (1)

1. 膈氣統論

論曰胸中者氣之府,呼吸升降之道也。陰陽升降順理。則氣道通調。胸中乃治,喜怒寒熱不調。則氣聚於胸而為膈氣,夫膈氣有五。憂膈恚膈氣膈寒膈熱膈是也。憂膈之病。胸中氣結煩悶。津液不通。飲食不下。羸瘦無力,恚膈之病。心下苦實滿。噎輒醋心,食不消。心下痞澀。

白話文:

古書記載胸中是氣體的庫房,呼吸以及氣體的升降遵循一定的規則。若陰陽升降順暢,氣道就能通暢,胸中自然安泰。如果喜怒寒熱不調,就會導致氣體積聚在胸中,形成五種不同的「膈氣」,分別是憂膈、恚膈、氣膈、寒膈、熱膈。

憂鬱造成的膈氣,通常會讓胸中氣體鬱結、煩悶,津液無法正常流動,導致難以進食,體重減輕,四肢無力。

恚怒造成的膈氣,會讓人感到心下苦悶,好像有東西堵住了一般,常常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食物難以消化,心下痞澀難受。

積結在於胃中。大小便不利。氣膈之病。胸脅逆滿。咽塞不通。噫聞食臭。寒膈之病,心腹脹滿。咳逆。膈上苦冷。臍腹雷鳴,食不生飢。熱膈之病。臟有熱氣。五心中熱。口爛生瘡。骨煩四肢重。唇口乾燥。身體頭面手足或熱。腰背疼痛。胸痹引背,水穀不消。不能多食,羸瘦少氣。

白話文:

  • 積結在於胃中:食物積滯在胃中,導致胃腸不通暢。

  • 大小便不利:大便不通暢,小便也排不出來。

  • 氣膈之病:因氣鬱結在胸脅部位,導致胸脅滿悶,呼吸困難。

  • 胸脅逆滿:胸脅部位滿悶,伴有嘔吐、呃逆等症狀。

  • 咽塞不通:咽喉部腫脹疼痛,導致吞嚥困難。

  • 噫聞食臭:打嗝時有食物腐敗的臭味。

  • 寒膈之病:因寒氣侵襲胸腹,導致心腹脹滿,嘔吐、呃逆,膈上部有冷痛感。

  • 臍腹雷鳴:臍腹部有雷鳴般的響聲,伴有腹脹、腹瀉等症狀。

  • 食不生飢:吃飯後很快就餓了,沒有飽腹感。

  • 熱膈之病:因熱氣積聚在臟腑,導致五心煩熱,口爛生瘡,骨頭痠痛,四肢沉重,脣口乾燥。身體頭面手足有時發熱,腰背疼痛。

  • 胸痹引背,水穀不消:胸悶、疼痛,蔓延到背部,吃進去的食物不能消化,導致消瘦、少氣。

此五膈為病之證也。蓋人之和氣。憂思恚怒寒熱食飲。悉能傷之。致陰陽不和。腑臟生病。氣痞於胸府之間,故曰膈氣。諸方之論不一。又有十膈。證各不同。大抵其發之源,不越於此也。

白話文:

這些五種膈是疾病的徵兆。人的正氣受到憂思恚怒寒熱食飲的影響,都會造成傷害。導致陰陽不和,腑臟生病。氣體積聚在胸腹之間,所以叫做膈氣。各個方論的說法不盡相同。又有十膈的說法,證狀各有不同。大概其發生的根源,不外乎這些原因。

2. 五種膈氣

論曰人之胸膈。升降出入。無所滯礙。命曰平人。若寒溫失節。憂恚不時。飲食乖宜。思慮不已。則陰陽拒隔。胸脘痞塞。故名膈氣。曰憂曰恚曰氣曰寒曰熱。五種雖殊。其為膈病則一。

白話文:

古文:論人之胸膈,升降出入自然,無所滯礙,稱為健康人。如果寒熱失常,憂慮憤怒不時發生,飲食不節制,思慮不停止,則陰陽相拒,胸脘痞塞,故名膈氣。稱為憂、恚、氣、寒、熱,雖然有五種不同原因,但患上膈病的原因則是一樣的。

翻譯:論述人的胸膈,氣機升降出入自然,沒有任何滯礙,這稱為健康人。如果寒熱失調,憂慮憤怒經常發生,飲食不節制,思慮不止,則陰陽相拒,胸脘痞塞,所以稱為膈氣。稱為憂鬱、憤怒、內氣、寒冷、燥熱,雖然有五種不同原因,但患上膈病的原因卻是一樣的。

治陰陽氣不升降。痞氣膈氣。心痛腹痛。咽喉噎悶。氣道不勻。嘔吐痰沫。飲食不下。大便秘利不定。或裡急後重。腹痛不可忍。此藥養氣消痰。溫中散滯。緩氣丸

白話文:

治療陰陽之氣升降失常,胸悶腹脹,心痛腹痛,咽喉阻塞,呼吸不順,嘔吐痰液,飲食不下,大便時好時壞,或有裡急後重感,腹痛難忍。此藥可滋養元氣,消除痰液,溫暖中焦,散解滯氣。

木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人參(二兩),白朮(二兩),吳茱萸(二兩炒),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二兩),訶黎勒皮(二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半),阿魏(半兩和麵煨熟)

白話文:

木香(半兩):具有理氣、止痛之效,可緩解胸腹脹痛、嘔吐等症狀。

桂枝(去除粗糙的外皮,半兩):具有驅寒、活血、止痛之效,可緩解風寒感冒、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

人參(二兩):具有補氣、益元、固脫之效,可緩解疲勞、虛弱、心悸氣短等症狀。

白朮(二兩):具有健脾、益氣、燥濕之效,可緩解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

吳茱萸(炒熟,二兩):具有溫中、散寒、止痛之效,可緩解胃寒疼痛、嘔吐等症狀。

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用薑汁炙烤,二兩):具有溫中止瀉、燥濕健脾之效,可緩解腹瀉、嘔吐、脾胃虛弱等症狀。

訶黎勒皮(二兩):具有清熱、瀉火、通便之效,可緩解熱結便祕、腹脹等症狀。

附子(炮製裂開,去除外皮和臍,一兩半):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腎陽之效,可緩解陽虛引起的虛脫、腎陽虛弱等症狀。

阿魏(與麵粉混合,煨熟,半兩):具有散寒止痛、消腫止痛之效,可緩解寒凝疼痛、腫脹等症狀。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熟水下。不計時候。

白話文:

將上九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煉成丸劑,丸劑的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熱的水送服。服用次數和時間不限。

治五膈氣。胸中煩滿。痞塞不通。心腹虛脹。心下結實。飲食不下。訶黎勒湯

訶黎勒(煨去核),木香(各一兩),人參,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沉香(銼),益智(去皮),桂(去粗皮),檳榔(銼),枇杷葉(炙去毛),蓽澄茄赤茯苓(去黑皮),高良薑白豆蔻(去皮),白朮(各半兩),前胡(去蘆一兩),甘草(炙銼半兩)

白話文:

訶黎勒(焙熟後去除果核),木香(各一兩),人參,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表皮,烤焙後各半兩),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炙烤一兩),沉香(切碎),益智仁(去除外皮),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檳榔(切碎),枇杷葉(烤焙去除毛髮),蓽澄茄,赤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高良薑,白豆蔻(去除外皮),白朮(各半兩),前胡(去除蘆頭一兩),甘草(炙烤切碎半兩)

上一十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以時候。

治男子婦人。五種膈氣。及一切氣。不思飲食。建中丸

白豆蔻(去皮一兩),胡椒(一分),蘹香子(炒),高良薑(各三分),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蒟醬,人參,紅豆蔻(去皮),乾薑(炮),芎藭,藿香葉(各半兩)

白話文:

  • 白豆蔻(去除外皮,一兩)

  • 胡椒(一分)

  • 蘹香子(炒過)

  • 高良薑(各三分)

  • 甘草(炙熱,切碎)

  • 陳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烘烤,各一兩)

  • 蒟醬

  • 人參

  • 紅豆蔻(去除外皮)

  • 乾薑(炮製過)

  • 芎藭

  • 藿香葉(各半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二丸。溫酒或生薑湯嚼下。不計時候。

白話文:

以上十二味藥材,搗碎成細末後,混合煉製過的蜂蜜,做成雞頭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兩丸,用溫酒或生薑湯送服,不拘時間,隨時服用皆可。

治五種膈氣。豆蔻散

肉豆蔻(去皮三個),木香,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人參,赤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各半兩),甘草(炙銼),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訶黎勒(三枚炮去核),檳榔(二枚銼)

白話文:

肉豆蔻(3 個,去皮),木香、厚朴(去粗皮,以薑汁炙過),人參、赤茯苓(去黑皮),桂皮(去粗皮,各半兩),甘草(炙過,切成小段),青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再焙乾,各 1 兩),訶黎勒(3 枚,炮製後去除果核),檳榔(2 枚,切成小片)。

上一十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如茶點服。若入薑棗同煎。亦佳。能治氣補勞。通血脈。益脾胃。

治五種膈氣。通膈散

枳殼(去瓤麩炒),桂(去粗皮),甘草(炙銼),陳曲(炒),訶黎勒皮,白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赤茯苓(去黑皮),人參,乾薑(炮),京三稜(煨銼),草豆蔻(去皮),檳榔(半生半熟),五味子(炒),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半夏(湯洗了用生薑同搗如泥卻攤在新瓦上用文武火爆令黃色),木香,郁李仁(湯浸退皮麩炒黃各一兩)

白話文:

枳殼(去除內瓤麩皮,炒熟),桂皮(去除粗糙的樹皮),甘草(炙烤切碎),陳曲(炒熟),訶黎勒皮,白朮,陳橘皮(用湯水浸泡去除白色外皮,焙炒),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人參,乾薑(炮製),京三稜(煨熟切碎),草豆蔻(去除外皮),檳榔(一半生一半熟),五味子(炒熟),厚朴(去除粗糙的樹皮,用生薑汁炙烤),半夏(用湯水清洗,與生薑一起搗成泥,攤在新的瓦片上,用文武火爆烤至黃色),木香,郁李仁(用湯水浸泡去除表皮,麩皮炒至黃色,各一兩)

上一十八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入鹽少許。如茶點服。不計時候。

治霍亂吐瀉,氣逆結胸。膈氣刺痛。不思飲食。備急沉香散

沉香,丁香(半生半炒),乾薑(炮),京三稜(煨銼),蓬莪朮(煨銼各半兩),藿香(用葉),木香,肉豆蔻(去皮),桂(去粗皮),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高良薑,胡椒,甘草(炮各一分)

白話文:

沉香、丁香(一半生曬,一半炒熟),乾薑(炮製),京三稜(煨過,切碎),蓬莪朮(煨過,切碎,各半兩),藿香(用葉子),木香,肉荳蔻(去皮),桂皮(去粗皮),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高良薑,胡椒,甘草(炮製,各一分)。

上一十四味,搗羅為散。瓷合盛。每服二錢匕。入鹽少許。如茶點服。不計時候。

治五膈氣痞。心胸噎塞,漸致羸瘦。五膈散

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厚朴(去粗皮薑汁炙),枳殼(去瓤麩炒),桂(去粗皮),甘草(炙銼),陳曲(炒),訶黎勒皮,白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乾薑(炮),京三稜(煨銼各一兩),檳榔(銼),木香(各一分)

白話文:

人參:用人參。

赤茯苓(去掉黑色外皮):用赤茯苓,並去掉黑色外皮。

厚朴(去掉粗皮,用薑汁烤):用厚朴,去掉粗皮,用薑汁烤。

枳殼(去掉瓤,用炒麩炒):用枳殼,去掉瓤,用炒麩炒。

桂(去掉粗皮):用桂,去掉粗皮。

甘草(烤碎):用甘草,烤碎。

陳曲(炒):用陳曲,炒一炒。

訶黎勒皮:用訶黎勒皮。

白朮:用白朮。

陳橘皮(用沸水浸泡,去掉白色的外皮,烤焙):用陳橘皮,用沸水浸泡,去掉白色的外皮,用烤焙。

乾薑(用炮火烤):用乾薑,用炮火烤。

京三稜(用文火烤,切碎,各一兩):用京三稜,用文火烤,切碎,各一兩。

檳榔(切碎):用檳榔,切碎。

木香:用木香。

上一十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入鹽點服。如脾氣腹脹心胸滿悶。每服三錢。用水一盞。入生薑一塊切。棗二枚劈破。鹽少許。同煎至八分。不計時候。和滓熱服。

白話文:

以上十四味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匕。用鹽調服。如果脾氣腹脹、心胸滿悶。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放入一塊切碎的生薑。及劈開的兩枚大棗。加少許鹽。一起煎到八分之水。不計算時間。連渣熱服。

治五膈氣痞悶。腹脅脹滿。豆蔻丸

肉豆蔻仁,京三稜(炮),蓬莪朮(炮),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桂(去粗皮各一兩),檳榔(銼),木香(各半兩),牽牛子(四兩半生半熟取末二兩)

白話文:

肉荳蔻仁、京三稜(經過炮製)、蓬莪朮(經過炮製)、青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再烘焙)、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再烘焙)、桂皮(去除粗糙的皮,各取一兩)、檳榔(切碎)、木香(各取半兩)、牽牛子(一半生一半熟,取二兩研成末)

上九味。搗羅為末。以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生薑湯下。

治五膈氣喘促。腹脅脹滿。胸膈不快。痰逆噁心。不思飲食。萊菔木香散

白話文:

治療五臟氣喘、呼吸急促,腹部與肋骨處脹滿,胸膈覺得不舒服,痰往上逆、噁心、不想吃東西等症狀的藥方。

萊菔子(二兩),粟米(一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巴豆(肥大者三十枚去皮於瓦石器內與上三味同炒候藥焦黑色揀去巴豆不用),木香(一分)

白話文:

  • 萊菔子(二兩):白蘿蔔的種子,具有消食、化痰、止咳的功效。

  • 粟米(一兩半):小米,具有健脾益氣、止瀉的功效。

  •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陳年的橘子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內皮,然後烘烤至乾燥,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

  • 巴豆(肥大者三十枚去皮於瓦石器內與上三味同炒候藥焦黑色揀去巴豆不用):選取肥大的巴豆三十枚,去皮後與以上三種藥材一起在瓦器或石器中炒至藥材焦黑色,然後揀出巴豆,不用。

  • 木香(一分):木香,具有理氣止痛、醒脾開胃的功效。

上五味。搗羅為散。用煮萊菔湯。調下二錢匕。或以生薑汁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萊菔湯下十五丸、亦得。

白話文:

將上等藥材搗碎成粉末狀。加入煮好的蘿蔔湯中,攪拌均勻,每次服用二錢匕。或者也可以用生薑汁煮麵糊,將藥粉和成丸子,大小如同梧桐子。用蘿蔔湯送服十五丸藥丸,也可以達到療效。

治五種膈氣利胸膈。散積滯。消腹脹。進飲食。京三稜丸方

京三稜(濕紙裹煨碎銼),沉香(各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鱉甲(去裙襴醋炙),檳榔(銼各一分),巴豆(五枚去油為霜)

白話文:

京三稜(以濕紙包裹,在火中煨熟後搗碎),沉香(各半兩),青橘皮(以湯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烘乾),鱉甲(去除裙邊,用醋炙烤),檳榔(搗碎各一分),巴豆(五枚,去除油脂,製成霜狀)

上六味。搗羅為末。水煮白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食後溫熟水下。

治五種膈氣。胸腹脹悶。不能飲食。硇砂枳殼煎丸

白話文:

治療五種膈氣症狀。胸腹腫脹壓迫,飲食不順。

硇砂、枳殼煎湯服用的丸藥方劑。

硇砂(無石者別研三分),枳殼(湯浸去瓤切作片子焙乾取末四兩),烏頭(炮裂去皮尖為末),大黃(生為末各一兩同三味末一處拌勻用醋四升銀器內慢火熬成膏入後藥末),桂(去粗皮),五靈脂乾漆(炒煙出),蓬莪朮(煨銼),當歸(切焙),芍藥(各一兩),牽牛子(炒取末三分)

白話文:

硃砂(沒有石頭渣的,另外研磨三分),枳殼(用湯浸泡去除果瓤,切成片狀,烘乾,研磨成末,四兩),烏頭(炮裂去除皮和尖端,研磨成末),大黃(生的,研磨成末,各一兩,與三種藥末一起混合均勻,用醋四升,在銀器中慢火熬成膏狀,加入以下藥物末),桂枝(去除粗皮),五靈脂,乾漆(炒至冒煙後停止),蓬莪朮(煨烤,銼碎),當歸(切片,烘乾),芍藥(各一兩),牽牛子(炒熟,研磨成末,三分)

上一十一味。除前膏外。搗羅為末。入硇砂等膏中。於臼內搗一千下。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婦人血氣醋湯下。不嚼。不計時候。

白話文:

以上十一味藥物,除了前一種膏藥以外,都搗碎成細末,放入研磨好的硃砂等膏藥中,在臼裡面搗一千下,和成丸藥,形狀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婦女服用時,可以用醋湯送服。藥丸不要嚼碎,也不必拘泥於服用時間。

治一切膈氣。妨悶、不下食。木香訶黎勒湯方

木香,訶黎勒(去核),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五味子,半夏(湯洗七遍去滑),人參,桂(去粗皮),赤茯苓(去黑皮),蘆根,枳殼(去瓤麩炒各三分)

白話文:

木香、訶黎勒(去核)、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再烘焙至一兩重)、五味子、半夏(用湯洗七次去除滑膩)、人參、桂(去除粗糙的外皮)、赤茯苓(去除黑皮)、蘆根、枳殼(去除果瓤,炒至三分重)。

上一十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切。煎取八分。去滓溫服。

治膈氣心腹痞滿。全不思食。蓽茇飲

蓽茇,沉香(銼),草豆蔻(去皮),青橘皮(去白焙),丁香,桃仁(炒去皮尖),大腹(銼),生薑(切炒各一兩),訶黎勒皮(二兩),甘草(炙銼),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

白話文:

蓽茇、沉香(切碎)、草豆蔻(去皮)、青橘皮(去白色部分,焙製)、丁香、桃仁(炒熟去皮尖)、大腹皮(切碎)、生薑(切片,炒製各一兩)、訶黎勒皮(二兩)、甘草(炙烤切碎)、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五膈。氣噎滿悶。不下食。五膈丸

白朮(炒),木香(炮),訶黎勒(炮去核),陳橘皮(去白焙),昆布(洗去鹹水),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各三分),大黃(銼),桂(去粗皮),半夏(湯洗去滑七遍),檳榔(銼),枳實(去瓤麩炒),五味子(各半兩),琥珀(研一分)

白話文:

白朮:炒過

木香:炮製過

訶黎勒:炮製過,並去除果核

陳橘皮:去除白色的表皮,並用文火烤乾

昆布:清洗乾淨,去除鹹味

桃仁:去皮、尖端,兩仁炒至三分熟

大黃:切碎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

半夏:用熱水清洗七次,去除滑溜感

檳榔:切碎

枳實:去除果肉和麩皮,炒至三分熟

五味子:各半兩

琥珀:研磨成細粉,一錢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生薑棗湯下。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三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和丸。藥丸的大小如同梧桐樹的果實。每次服用三十粒,空腹時用生薑和大棗熬成的湯送服。

治膈氣。紫金丹

桂(去粗皮),訶黎勒(煨去核各一兩),昆布(洗去咸焙),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兩半),木香,琥珀研,陳橘皮(去白焙各三分),白朮,沉香,雞舌香(各半兩),丹砂(別研一分),木瓜根(銼一兩)

白話文:

肉桂(去掉粗糙的外皮),訶黎勒(用火烤後把核去掉,各一兩),昆布(清洗去鹹後用火烤),桃仁湯(將桃仁浸泡後去掉皮尖再炒過,各一兩半),木香,研磨過的琥珀,陳橘皮(去除白色後用火烤,各三分),白朮,沉香,雞舌香(各半兩),研磨過的硃砂(一分),木瓜根(切成小塊,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研為末。再同研勻。煉蜜和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或欲作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

白話文:

上面十二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再一起研磨均勻。用蜂蜜和藥丸。像櫻桃那麼大。每次服用一丸。含化唾液。或者想做小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