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六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 (4)

1. 谷疸

論曰失飢飽甚,則胃中滿塞。穀氣未化。虛熱熏蒸,遂為谷疸。其證心下懊悶,頭眩心忪。怫鬱發煩。小便不利,身黃如橘是也。

治谷疸,食則頭眩心忪。怫鬱不安,久久發黃。茵陳湯方

白話文:

論語上說,吃飯過多或過少,都會導致胃中滿塞,穀物沒有消化,虛熱燻蒸,最終導致谷疸。其症狀是心下懊惱煩悶,頭暈心慌,煩躁發怒。小便不利,身體黃得像橘子一樣。

茵陳蒿,柴胡(去苗各四兩),黃芩(去黑心),龍膽,枳實(去瓤麩炒各二兩),梔子仁,升麻,大黃(銼炒各三兩)

白話文:

茵陳蒿、柴胡(除去細根各四兩),黃芩(除去黑色心),龍膽、枳實(去除瓤麩炒各二兩),梔子仁、升麻、大黃(切碎炒各三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若羸瘦。去大黃,加生地黃五兩,梔子仁四兩。

白話文:

將上面八種藥材粗略搗碎,篩去渣滓。每次服五錢一茶匙。用一杯半的水煎至一杯。去除渣滓,溫熱服用。如果身體虛弱消瘦。去除大黃,加入生地黃五兩、梔子仁四兩。

治谷疸,趺陽脈緊而數。緊則為實。數則為熱。緊數相搏。胃中苦熱。骨節煩疼,小便不利。石葦湯方

白話文:

治療穀疸,足陽明胃經的脈搏又緊又數。緊則為實症。數則為熱症。緊數相搏,胃中感覺苦熱。骨節煩疼,小便不利。

石葦湯方 方劑組成:石葦、黃芩、知母、茯苓、桔梗、甘草。

用法:水煎服。

石葦(去毛),木通,柴胡(去苗),茅根(各一兩半),梔子仁,芒硝(各半兩)

上六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白話文:

石葦(去除毛絨),木通,柴胡(去除根鬚),茅根(各1.5兩),梔子仁,芒硝(各0.75兩)

治谷疸。食畢頭眩。心中怫鬱發黃。由失飢大食。胃氣攻衝所致,其腹必滿。苦參丸方

苦參(一兩半),龍膽(半兩)

白話文:

治療因過飢暴食而引起的谷黃疸。

症狀包括:

  • 吃完飯後頭暈目眩
  • 心中鬱悶發黃
  • 由於飢餓過度而暴食
  • 胃氣上衝,腹部滿脹
  • 口苦

方劑:苦參丸

上二味。搗羅為細末,以牛膽汁和搗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早晚食後,煎大麥湯下。

治谷疸,頭眩心忪。發黃腹滿。滌熱湯方

茵陳蒿(三兩),大黃(銼炒一兩半),山梔子仁(三分)

白話文:

將以上兩種藥材搗成細末,再加入牛膽汁一起搗勻。將藥搗成梧桐子一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15丸。在早晚飯後,以大麥湯送服。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小便利色如皂莢汁,一宿腹減。

白話文:

將以上三種藥材,先粗略搗碎,然後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加上一杯水,煎至藥液減少至七分,去渣,在飯前溫熱服用。服用後,小便的顏色會像皁莢汁一樣,一晚上就可以減輕腹脹的問題。

治谷疸。苦參梔子丸方

苦參(一兩),山梔子仁(半兩),龍膽,黃芩(去黑心各一兩)

白話文:

治療谷疸。苦參一兩,山梔子仁半兩,龍膽一兩,黃芩(去掉黑心)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細末。以豬膽汁和搗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米飲下、日三。

治谷疸,食畢頭眩腹滿。及酒疸脈沉實。骨節煩疼方

白話文:

上述四種藥材,搗碎成細末,再以豬膽汁混合,搗製五百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於飯後以米湯送服,一天三次。

硇砂,乳香,安息香(各一兩半),巴豆(三十粒去皮心膜用釅醋一盞煮至半盞取出研),杏仁(二七粒去皮尖雙仁麩炒研)

白話文:

硇砂、乳香、安息香(各一兩半):這些都是中藥材,具有止痛、消炎、化瘀等功效。

巴豆(三十粒去皮心膜用釅醋一盞煮至半盞取出研):巴豆是一種瀉藥,具有瀉下積滯、逐水消腫的功效。將巴豆去皮、去心膜,用濃醋煮至一半,取出研磨成粉。

杏仁(二七粒去皮尖雙仁麩炒研):杏仁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將杏仁去皮、去尖,取其雙仁,用麩皮炒熟,研磨成粉。

上五味,再研勻為細末。棗肉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食後溫生薑米飲下,日再夜一。

治谷疸,唇口先黃。腹脹氣急。鬱金散方

白話文:

取上等的五種藥物,再研磨成細粉。用棗子肉做成像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丸。飯後以溫熱的生薑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一次在白天,一次在晚上。

鬱金(一兩),牛膽(一枚乾者),麝香(研半錢)

上三味,搗研為細散。每服半錢匕。新汲水調下,不拘時。

白話文:

鬱金一兩,牛膽一個(乾的),麝香研磨成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