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九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九 (8)

1. 消中

論曰病消中者,不渴而多溲,一名內消。以邪熱熏爍五臟。然後外及肌肉形體也。得之年少餌石。房室太甚。真氣耗憊。石氣孤立。結於腎則實。腎實則消水漿。故不渴而小便利多。不得潤養五臟。使所食之物。皆消為小便。治宜滋腎水養津液。則瘥。

白話文:

談到病消中,患者不覺得口渴卻小便很多,又稱內消。是因邪熱燻灼五臟,然後侵及肌肉體格。多發生在年輕人,因服食礦石類藥物,房事過度,導致真氣消耗殆盡,而礦石藥物的藥性孤寒,凝聚在腎臟變成實證。腎實便會消散水液,所以不覺得口渴但小便很多。五臟得不到滋潤,因此吃進去的食物都轉化為小便排出體外。治療應注重滋陰補腎、養陰益津,才能治癒。

治初得消中。食已如飢。手足煩熱。背膊疼悶。小便白濁。天門冬丸

天門冬(去心焙二兩半),雞內金(三具微炙),桑螵蛸(十枚炙),土瓜根(乾者),肉蓯蓉(酒浸一宿切焙),熟乾地黃(焙),栝蔞根,知母(焙),澤瀉(銼),鹿茸(去皮毛酒浸炙),五味子赤石脂(各一兩半),牡蠣(煅二兩),苦參(一兩)

白話文:

  • 天門冬(去掉內核,焙乾至二兩半)

  • 雞內金(三具雞內金,略微炙烤)

  • 桑螵蛸(十枚螵蛸,炙烤過)

  • 土瓜根(乾的)

  • 肉蓯蓉(用酒浸泡一夜,切片並焙乾)

  • 熟乾地黃(焙乾)

  • 栝蔞根

  • 知母(焙乾)

  • 澤瀉(切碎)

  • 鹿茸(去除皮毛,用酒浸泡後炙烤)

  • 五味子

  • 赤石脂(各一兩半)

  • 牡蠣(煅燒成牡蠣粉,二兩)

  • 苦參(一兩)

上一十四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粟米飲下。

白話文:

以上十四種中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蜂蜜做成丸劑,丸子的大小如梧桐種子般。每次服用二十丸,以煮好的粟米飲送服。

治內消。所食物皆作小便。兼治強中。薺苨湯

薺苨,大豆,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磁石(搗如米粒),葛根(銼),石膏(碎),黃芩(去黑心),栝蔞根,甘草(炙銼),知母(焙各二兩)

白話文:

薺薺菜,大豆,人參,白茯苓(去除黑皮),磁石(搗碎成米粒狀),葛根(切片),石膏(碎末),黃芩(去除黑心),栝蔞根,甘草(炙烤後切片),知母(焙製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夜一。

治消中。飲食無度,小便日夜頻數,轉加羸瘦。水銀丸

水銀(一兩),銀箔(二百片與水銀共研),鐵粉(別研),牡蠣(煅各三兩),栝蔞根,麥門冬(去心焙),黃芩(去黑心),苦參,黃連(去須),梔子仁(各二兩)

白話文:

水銀(40克),銀箔(200片,與水銀研磨),鐵粉(另外研磨),牡蠣(煅燒,各120克),栝蔞根、麥門冬(去中心焙烤)、黃芩(去黑心)、苦參、黃連(去須)、梔子仁(各80克)

上一十味。搗羅七味為末,與別研三味和勻。用棗肉研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煎蘆根湯下,日二夜一。

白話文:

把前10種藥材搗碎,再把後7種藥材搗成末,將兩者混合均勻。用棗肉研磨搗碎做成丸劑,大小約一個梧桐子。每次服用40丸,用煎過的蘆根湯送服,每天服用一次,每隔一天一次。

治消中脾胃熱極,消穀引食。化為小便。黃芩湯

黃芩(去黑心),麥門冬(去心焙),栝蔞根,梔子仁,石膏(碎),淡竹葉(各一兩)

白話文:

黃芩(去掉黑色的心),麥門冬(去掉心,烘焙),栝蔞根,梔子仁,石膏(搗碎),淡竹葉(各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消中。小便數。黃連丸

黃連(去須五兩),栝蔞根,白龍骨碎,苦參,牡蠣粉山茱萸,土瓜根(切),葳蕤(各三兩)

白話文:

  • 黃連(去除須五兩):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抗菌消炎等功效。

  • 栝蔞根(三兩):一種中藥,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消腫散結等功效。

  • 白龍骨碎(三兩):一種中藥,具有補腎壯骨、止瀉固精等功效。

  • 苦參(三兩):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殺蟲消炎等功效。

  • 牡蠣粉(三兩):一種中藥,具有滋陰補腎、益精縮尿、軟堅散結等功效。

  • 山茱萸(三兩):一種中藥,具有補肝腎、益精血、酸澀收斂等功效。

  • 土瓜根(切,三兩):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等功效。

  • 葳蕤(三兩):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活血通經等功效。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大麥飲下,日三夜一。

白話文:

除去前面的「上」字,將剩下的中藥材都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20到30粒。用大麥湯送服,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治消中、小便數。鉛丹散

鉛丹(研),胡粉(各半兩),栝蔞根,澤瀉,石膏(碎),赤石脂,白石脂,甘草(炙銼各二兩)

白話文:

  • 鉛丹(研磨):半兩。

  • 胡粉:半兩。

  • 栝蔞根:二兩。

  • 澤瀉:二兩。

  • 石膏(碎):二兩。

  • 赤石脂:二兩。

  • 白石脂:二兩。

  • 甘草(炙銼):二兩。

上八味。搗研為散,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日三夜一。

治內消。肌膚羸瘦,或轉筋。小便利甚。栝蔞散方

栝蔞根,黃連(去須),防己銼,鉛丹研各一兩半

上四味。搗羅三味為散,與鉛丹和勻。每服二錢匕,用醋半合沸湯半盞調下。日二夜一。

治消中。黃柏丸

黃柏(去粗皮二兩),黃連(去須半斤)

上二味。搗羅為末。用酥拌和。搗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漿水下。

白話文:

將前面提到的兩種藥材搗碎成末。加入酥拌和,搗三百次。搓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粒。用溫熱的薑湯送服。

治消中。食已即飢。手足煩熱。背膊疼悶。小便稠濁。牡蠣丸

牡蠣(煅研),赤石脂(研),栝蔞根,肉蓯蓉(酒浸一宿切焙各一兩),黃連(去須),土瓜根(銼),黃芩(去黑心),知母(焙),澤瀉,天門冬(去心焙),鹿茸(去皮毛酒浸炙),五味子,桑螵蛸(麩炒各三分),熟乾地黃(焙一兩半)

白話文:

牡蠣(煅燒後研磨),赤石脂(研磨),栝蔞根,肉蓯蓉(用酒浸泡一宿,切片後再烘焙,各取一兩),黃連(去除根鬚),土瓜根(用粗銼刀銼碎),黃芩(去除黑心),知母(烘焙),澤瀉,天門冬(去除中心部分,烘焙),鹿茸(去除皮毛,用酒浸泡,再炙烤),五味子,桑螵蛸(用麵麩炒香,各取三分),熟乾地黃(烘焙,取一兩半)。

上一十四味。搗羅十二味為末。與別研二味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陳粟米飲下。日三夜一。

治凡消渴變為消中者,飲食到胃。即時消化,小便多而色白。所食多而不覺飽者。豬肚黃連丸

白話文:

治療所有消渴症演變成糖尿病的人,飲食進入胃中。馬上消化掉,小便增多且顏色偏白。吃很多東西卻沒有飽足感的人。豬肚黃連丸配方

豬肚(一枚洗去脂膜不切破),黃連(去須搗羅為末五兩)

上二味,以大麻子仁二合爛研。以水四升調,如杏酪汁。煮豬肚候爛。取出入黃連末在內。密縫肚口,蒸令極爛。乘熱細切。和黃連末,以木臼搗之。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曝乾,每服三十丸。溫水下,不拘時。

白話文:

上面的兩種藥材,用大麻子仁二合磨成細粉。用四升水調成像杏仁酪汁一樣。把豬肚煮爛。取出豬肚,把黃連末放入豬肚內。把豬肚口縫緊,蒸到極爛。趁熱把豬肚切碎。把豬肚和黃連末一起搗碎,搗成可以丸狀的藥泥。把藥泥搓成像梧桐子一樣大的丸。把藥丸曬乾,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水送服,不限時間。

治消中虛極。小便無度。肉蓯蓉丸

肉蓯蓉(酒浸一宿切焙二兩),澤瀉,熟乾地黃(焙),五味子,巴戟天(去心),地骨皮,人參,栝蔞根,韭子(炒),甘草(炙銼),牡丹皮(各一兩),桑螵蛸(炙三十枚),赤石脂(研),磁石(煅醋淬二七遍研龍骨),禹餘糧(煅醋淬二七遍研各一兩半)

白話文:

肉蓯蓉(用酒浸泡一夜,切碎後烘烤,二兩),澤瀉,熟乾地黃(烘烤),五味子,巴戟天(去心),地骨皮,人參,栝蔞根,韭子(炒),甘草(烤後研磨),牡丹皮(各一兩),桑螵蛸(烤三十枚),赤石脂(研磨),磁石(用醋淬煉二十七次後研磨,添加龍骨),禹餘糧(用醋淬煉二十七次後研磨,各一兩半)

上一十六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牛乳汁下。

治消渴消中久不瘥。知母丸

知母(焙),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犀角(鎊),鉛霜,雞膍胵(炙),土瓜根(各半兩),白茯苓(去黑皮),黃連(去須各三分),金箔(二十片)

白話文:

  • 知母(焙):炙過的知母。

  • 麥門冬(去心焙):去中心,炒過的麥門冬。

  • 犀角(鎊):研磨成粉的犀角。

  • 鉛霜:鉛華,一種白色粉末。

  • 雞膍胵(炙):烤過的雞的胃壁。

  • 土瓜根:半夏,一種塊莖。

  • 白茯苓(去黑皮):去掉黑皮的白茯苓。

  • 黃連(去須):去鬚的黃連。

  • 金箔(二十片):二十片金箔。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煎人參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