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九 (5)

1. 渴利

論曰消渴小便利多隨飲而出,故名渴利,此蓋少服乳石,房室過度,致腎虛精耗,熱氣獨留,腎為之燥,故渴而引飲,腎虛不能制水。則飲隨小便利也,病久津液耗竭,經絡痞澀,營衛不通。熱氣留滯,必變癰膿也。

白話文:

古人說:消渴症的患者小便量多,喝水後很快就排出來,因此稱之為「渴利」。這通常是因年少服食乳石,房事過度,導致腎氣虛弱、精血耗損,熱氣獨留,腎臟因此燥熱,所以感到口渴想喝水,但腎虛無法控制水分,所以喝進去的水很快就隨小便排出。如果病情長期拖延,津液耗竭,經絡不通暢,營衛之氣運行不暢,熱氣鬱積,必定會演變成癰膿。

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飲下小便即利。麥門冬湯

麥門冬(去心焙),黃連(去須),冬瓜乾者(各二兩)

白話文:

  1. 麥門冬(去除中心),

  2. 黃連(去除須根),

  3. 冬瓜幹(各二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渴利、虛熱引飲不止,消熱止渴。石膏湯

石膏(四兩),地骨皮(三兩),栝蔞根(二兩半),麥門冬(去心焙三兩),茯神(去木),知母(焙),葳蕤(各二兩)

白話文:

  • 石膏(四兩):石膏是一種礦物,具有清熱消暑、生津止渴的功效。

  • 地骨皮(三兩):地骨皮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 栝蔞根(二兩半):栝蔞根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化痰、利咽止咳的功效。

  • 麥門冬(去心焙三兩):麥門冬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

  • 茯神(去木):茯神是一種中藥,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

  • 知母(焙):知母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 葳蕤(各二兩):葳蕤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化痰、利咽止咳的功效。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二盞,竹葉二十片,生地黃半分切,生薑三片。棗二枚劈破,同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日三。

白話文:

把以上七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二杯水,二十片竹葉,半片生地黃切碎,三片生薑。放兩顆劈開的紅棗,一起煮到剩下一杯,去掉渣滓,飯後溫熱服用,每天三次。

治渴利。日飲水數斗,小便頻數。栝蔞散方

栝蔞根,黃連(去須),防己鉛丹(炒紫色研各一兩)

白話文:

  • 栝蔞根:解熱利尿、清肺化痰

  • 黃連(去須):清熱燥濕、解毒明目

  • 防己:祛風濕、止痛解毒

  • 鉛丹(炒紫色研):收斂止血、生肌斂瘡

上四味,搗羅三味為散,與鉛丹研勻,每服二錢匕,酒調食後服,日三,服藥後,即強飲水,須臾自惡水必不欲飲。

白話文:

將上面提到的四味中藥材,其中三味研磨成散,和鉛丹研磨均勻。每次服二錢匙,用酒送服,飯後服用,一天三次。服用藥物後,立即大量喝水,不一會兒就會自動產生厭惡水的感覺,一定不想要喝水。

治渴利患十年者,服之即瘥。千金散

澤瀉,栝蔞根,甘草(炙各一兩一分),白石脂(研),赤石脂(研),鉛丹(炒研各一分),胡粉(炒研三分),石膏(碎研一兩)

白話文:

澤瀉、栝蔞根、甘草(各一兩一分,炙甘草),白石脂(研磨),赤石脂(研磨),鉛丹(炒過研磨,各一分),胡粉(炒過研磨,三分),石膏(研碎成粉,一兩)

上八味,搗前三味為散,更與研者和勻,每服一錢匕,煎菝葜湯調下,不拘時,日三。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搗碎,其中前三味藥材要研成細末,然後將所有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用菝葜湯煎煮後服用,不限時間,每天服用三次。

治渴利有熱,小便澀難。欲下之。前胡湯

前胡(去蘆頭),生乾地黃(焙),大黃(銼炒各一兩),黃芩(去黑心),梔子仁,升麻,芍藥,栝蔞根,石膏(碎各三分),麥門冬(去心焙一兩一分),桂(去粗皮一分),枳實(去瓤麩炒),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 前胡(去除蘆頭):生乾或曬乾的根莖。

  • 地黃(焙炒):生乾或曬乾的根,焙炒後使用。

  • 大黃(銼炒):將大黃切塊,炒至內部呈深黃色。

  • 黃芩(去黑心):曬乾的根,去除黑色心部。

  • 梔子仁:梔子的種仁,曬乾後使用。

  • 升麻:曬乾的根,去除細根和鬚根。

  • 芍藥:曬乾的根,去除外皮。

  • 栝蔞根:曬乾的根,去除外皮。

  • 石膏(碎):將石膏打碎成小塊。

  • 麥門冬(去心焙):將麥門冬的根去除中心,焙炒後使用。

  • 桂(去粗皮):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

  • 枳實(去瓤麩炒):枳實,去除果肉和外皮,炒至表面呈棕褐色。

  • 甘草(炙):將甘草的根切片,炙烤至表面呈黃棕色。

上一十三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入生地黃一分切碎,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日三。

治渴利,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焙),白茯苓(去黑皮各四兩),栝蔞根,地骨皮(各五兩),甘草(炙三兩)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心部烘烤),白茯苓(去除黑皮 各四兩),栝蔞根,地骨皮(各五兩),甘草(炙烤三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先以水二盞,入小麥一匙,竹葉二七片,生薑一棗大切。棗二枚劈破,同煎至一盞半,去滓下藥末,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日三。

白話文:

將五種中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四錢的藥量。首先將兩杯水、一匙小麥、二十七片竹葉和一顆大棗切碎放入鍋中煎煮。再將兩顆棗子劈開,一同煎煮至剩下一杯半的水量。接著將藥末加入鍋中,繼續煎煮至八分熟。最後將藥渣濾掉,於飯前溫熱服用。每天服用三次。

治渴利。栝蔞根煎方

生栝蔞根(去皮細切十斤),黃牛脂(碎切一合半鍋內慢火煎令消濾去滓)

上二味,先以水三斗,煮生栝蔞根,至水一斗用生絹絞去滓取汁,內牛脂攪令勻。再內鍋中慢火煎,不住手攪令水盡,候如膏狀即止,於瓷閤中密盛,每日食後,溫酒調如雞子黃大服之,日三。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先用三鬥水煮生栝蔞根,直至水剩一斗時,用生絲絹過濾出渣滓,取汁液,放入牛脂攪勻。然後放入鍋中以慢火煎熬,不停攪拌直至水份完全蒸發,呈現膏狀時停止煎熬,將藥膏盛裝在瓷器中密封保存。每天飯後,用溫酒調和如雞蛋黃大小服下,每日三次。

治三消渴疾,飲水無度,小便隨之,肌肉消瘦。厚朴湯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三兩),牡蠣(煅三兩),人參(一兩)

白話文:

  • 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用薑汁炙烤三兩)

  • 牡蠣(煅燒三兩)

  • 人參(一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三消渴疾,肌膚瘦弱,飲水不休,小便不止。黃耆散

黃耆(銼),桑根白皮(銼細各一兩),葛根(銼二兩)

白話文:

黃耆(切碎),桑樹根白皮(切碎,各一兩),葛根(切碎,二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煎殺豬湯,澄清調下,不拘時。

治常食熱面炙爆諸乾燥物,及服熱補藥,因熱酒沖肺,日久即患消渴,飲水無度。小便旋利,心中熱悶煩躁。枸杞根飲

白話文:

針對經常吃熱油麵、烘烤及各種乾燥食物,以及服用熱補藥物的人,如果再飲用熱酒沖肺,時間一久就會得「消渴症」,這種病症會讓患者極度口渴,必須大量飲水。小便頻率很高,並且伴有心煩意亂和胸悶等症狀。以下介紹以枸杞根為主要成分的飲品配方:

枸杞根皮,菰根李根白皮,葛根(四味並洗銼各二兩),甘草(炙一兩),牡蠣(炒二兩)石膏(碎五兩)

白話文:

枸杞根皮、菰根、李根白皮、葛根(這四種藥材混合在一起,洗滌乾淨,切碎,每種藥材二兩),甘草(炙甘草一兩),牡蠣(炒過的牡蠣二兩),石膏(研磨成碎末五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渴飲水下咽即利,為膀胱有熱,名曰渴利。雞膍胵丸

雞膍胵黃皮(炙),栝蔞根(切)

上二味,等分,同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熟水下,食後服。

白話文:

把上面兩種藥材等分,一起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熱的水送服,飯後服用。

治渴日夜飲水,隨飲即利。石菖蒲散

石菖蒲(一兩),栝蔞根(二兩),黃連(去須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新汲水調下,食後臨臥服。

治渴利。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焙三兩),烏梅(去核炒半兩)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放溫服。

治渴利小豆汁方

小豆(不限多少)

上一味,水煮熟搗爛。細布絞取汁,每服一盞,不拘時,頻服即瘥。

又方

薔薇根(細銼半斤)

上一味,用水五升,浸一日,取水,量力時時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