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八 (4)

1. 消渴腹脹

論曰脾土製水,通調水道,下輸於膀胱,消渴飲水過度,內潰脾土,土不制水,故胃脹則為腹滿之疾也,內經謂水為陰,腹者至陰之所居,是以水飲之證,先見於腹滿。

治消渴飲水不止,小便復澀,心腹連膀胱脹悶。胸膈煩熱。檳榔湯方

白話文:

中醫學說認為,脾胃負責消化吸收食物中的水分,並將多餘的水分運送到膀胱。如果一個人患有消渴症,就會過度飲水,這會損傷脾胃的功能,導致脾胃無法正常運作,從而出現腹脹的症狀。

《黃帝內經》說,水是陰性,腹部是陰氣聚集的地方。因此,如果一個人患有水飲症,首先就會表現出腹脹的症狀。

檳榔(銼),桑根白皮(銼),赤茯苓(去黑皮),紫蘇莖葉,木通(銼),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白話文:

  • 檳榔(切碎)

  • 桑樹根部白色樹皮(切碎)

  • 赤茯苓(去除黑皮)

  • 紫蘇莖葉

  • 木通(切碎)

  • 麥門冬(去核後烘烤,各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切,蔥白七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六味藥材粗略地搗碎,並用篩子篩過。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再放入半片切好的生薑和七寸長的蔥白。煎煮至水剩下六分之一,將藥渣去除,不拘泥於煎煮時間,溫熱服用即可。

治久患消渴,小便數,服止小便藥多,渴猶不止,小便復澀,兩肋連膀胱脹滿悶急。心胸煩熱。赤茯苓丸方

白話文:

治療長期患有消渴症,小便頻繁,服用過多止小便的藥物,口渴仍然不止,小便又變少,兩肋連接膀胱的地方脹滿,悶急。心胸煩熱。

赤茯苓丸方:

  • 肉桂:1錢
  • 茯苓:12錢
  • 白朮:12錢
  • 澤瀉:12錢
  • 丹皮:6錢
  • 黃連:6錢
  • 牡丹皮:6錢
  • 石膏:2兩
  • 滑石:2兩
  • 甘草:2錢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以蜜製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服3次,每次6丸,以淡鹽水送服。

赤茯苓(去黑皮),桑根白皮(銼),防己,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半),木香,郁李仁(湯浸去皮焙乾各一兩研)

白話文:

赤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桑樹根的白色樹皮(切碎),防己,麥門冬(去核,焙乾,各一兩半),木香,郁李仁(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焙乾,各一兩研磨成粉)。

上六味,先搗前五味,細羅為末,與郁李仁研令勻,煉蜜和為劑,更於鐵臼內。酥杵令勻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煎木通棗湯,下三十丸,至晚再服,漸加至五十丸。

治消渴飲水過多,心腹脹滿,不能食。人參湯方

白話文:

將上六味藥材先搗碎前五味,將其過篩成細末,再與郁李仁研磨均勻,加入煉過的蜂蜜和成藥劑,再放入鐵臼內,用酥杵均勻搗熟,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日空腹時,煎煮木通、大棗湯,服用三十丸藥丸,晚上再服一次,逐漸增加劑量至五十丸。

人參(一兩),桑根白皮(銼半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焙),半夏(湯洗七遍去滑半兩)黃耆(銼三分),木香,赤芍藥,草豆蔻(去皮),桂(去粗皮),檳榔(銼),枇杷葉(去毛炙各半兩

白話文:

人參(一兩)、桑根白皮(銼成半兩)、陳橘皮(用一兩湯浸泡,取出後焙乾)、半夏(用湯洗七遍,去除滑膩感,半兩)、黃耆(銼成三分)、木香、赤芍藥、草豆蔻(去皮)、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檳榔(銼碎)、枇杷葉(去除葉毛並炙烤,各半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消渴,腹脅虛脹,心下滿悶。旋覆花湯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半分,煎煮至剩六分時去渣。不分時間溫服。

用於治療消渴,腹部脅肋虛脹,心下滿悶。此為旋覆花湯的方子。

旋覆花(淨擇去莖葉微炒),桑根白皮(銼各一兩半),紫蘇(並嫩莖幹者),犀角(鎊各半兩),赤茯苓(去黑皮三兩),陳橘皮(湯浸去白微炒一兩半)

白話文:

旋覆花:清洗乾淨,去除莖葉,微炒。

桑根白皮:切碎,各取一兩半。

紫蘇:連同嫩莖梗一起使用。

犀角:切碎成粉末,取半兩。

赤茯苓:去除黑皮,取三兩。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微炒,取一兩半。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七錢匕,水三盞,入棗二枚劈,生薑半分拍破,鹽豉半匙,同煎至一盞半,去滓分溫三服,每食後一服,如人行十五里已來,更一服。

治消渴,飲水過多,心腹脹滿,或脅肋間痛,腰腿沉重。人參湯方

白話文:

將上六味藥物搗碎成粗末並且過篩,然後每次服用七錢匕,加入三碗水,兩枚去核的大棗,半片拍破的生薑和半匙鹽豉,一起煎煮到剩下一碗半的藥液,去渣後分三次溫熱服用,每次飯後服用一劑。合適服用的人是已經步行十五里路的人,也可以再服用一劑。

人參,芍藥(各一兩),大腹子(兩枚慢灰火內煨銼),葛根(銼),赤茯苓(去黑皮),黃芩(去黑心),桑根白皮(銼),知母(焙各一兩半),葳蕤(一兩一分),枳殼(去瓤麩炒三分)

白話文:

  • 人參:1兩

  • 芍藥:1兩

  • 大腹子:2枚,用慢火煨熟後研成細末

  • 葛根:研成細末

  • 赤茯苓:去掉黑皮

  • 黃芩:去掉黑心

  • 桑根白皮:研成細末

  • 知母:焙製後,各取1兩半

  • 葳蕤:1兩1分

  • 枳殼:去掉瓤部,麩炒後取3分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如棗大拍破,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食後夜臥再服。

治消渴,飲水過多,心腹脹滿。木香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味藥材粗略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如棗子大小的生薑拍扁,煎煮至七分滿,濾去藥渣,在空腹時溫服,飯後及睡前再服一次。

用於治療消渴症,飲水量過多,心腹部脹滿。此為木香湯的處方。

木香,枳殼(去瓤麩炒令黃色),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乾),芍藥,檳榔(灰火內煨過銼各半兩),人參,桑根白皮(銼),黃耆(銼),草豆蔻(去皮各一兩),桂(去粗皮三分),枇杷葉(去毛塗蜜慢火炙一兩)

白話文:

木香、枳殼(去瓤麩炒令黃色)、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乾)、芍藥、檳榔(灰火內煨過銼各半兩)、人參、桑根白皮(銼)、黃耆(銼)、草豆蔻(去皮各一兩)、桂(去粗皮三分)、枇杷葉(去毛塗蜜慢火炙一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如棗大拍破,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服日三。

治消渴,喉幹不可忍。飲水不止,腹滿急脹。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焙),烏梅(去核取肉炒各二兩)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食後溫服。日三。

白話文:

取麥門冬去心焙,烏梅去核取肉炒,各二兩,粗搗篩粉。每次服用三錢匕,加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渣,飯後溫服,一天三次。此方可用於治療消渴症,症狀包括口渴難忍、喝水不停、腹脹滿、肚子急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