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八 (2)

1. 消渴煩躁

論曰消渴煩躁者,陽氣不藏,津液內燥,故令煩渴而引飲且躁也,內經謂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蓋以心腎氣衰,水火不相濟故也。

治消渴熱盛,煩躁恍惚,麥門冬飲方

白話文:

這篇古文談論了消渴煩躁的症狀,以及其原因。

文章說,消渴煩躁的人,是因為陽氣不能收藏,津液內燥,所以才會感到口渴和煩躁。內經說,各種躁狂越軌的行為,都屬於火,這是因為心腎之氣衰弱,水火不能相濟的緣故。

生麥門冬(去心三兩),甘竹瀝(三合),小麥(二合),知母(一兩半),蘆根(二兩),生地黃(三兩)

白話文:

生麥門冬(去除中心部份,三兩),甘竹瀝(三合),小麥(二合),知母(一兩半),蘆根(二兩),生地黃(三兩)

上六味,銼如麻豆,每用半兩,水三盞,煎至二盞,去滓入竹瀝少許,分二服,食後。

治消渴心脾中熱。煩躁不止,下焦虛冷,小便多、羸瘦。蘆根湯方

白話文:

取這六種藥材,切碎到像麻豆大小,每次使用半兩,加三碗水煎煮至剩下兩碗,濾去藥渣,加入少量竹瀝,分成兩次服用,飯後服用。

治療消渴症、心脾熱盛、煩躁不安、下焦虛寒、小便頻繁、體弱消瘦。此為蘆根湯的處方。

蘆根一斤,黃耆(銼),栝蔞根,牡蠣(煅各二兩),知母(三兩),生麥門冬(去心六兩)

白話文:

  • 蘆根一斤:1 斤蘆根

  • 黃耆(銼)二兩:2 兩乾黃耆,切碎

  • 栝蔞根二兩:2 兩瓜蔞根

  • 牡蠣(煅)二兩:2 兩牡蠣殼,煅燒

  • 知母三兩:3 兩知母

  • 生麥門冬(去心)六兩:6 兩生麥門冬,去除中心

上六味,㕮咀,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滓食後乘渴細服。

治煩渴不止,咽乾躁熱昏悶。翠碧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七分,去除殘渣,在飯後感到口渴時慢慢服用。

用於治療持續煩渴、咽喉乾燥、燥熱及頭腦昏悶。此為翠碧丸的處方。

青黛(研),麥門冬(去心焙),葛根(銼各一兩),半夏(湯洗去滑七遍切焙二兩),人參,知母(焙各半兩)栝蔞根(三分),天南星(牛膽匱者半兩),寒水石(火煅三兩)

白話文:

青黛(研磨成粉),麥門冬(去除中心,烘烤),葛根(切成碎末,各一兩),半夏(用熱水洗去黏液七次,切片,烘烤,二兩),人參,知母(烘烤,各半兩),栝蔞根(三分),天南星(牛膽汁浸泡過的,半兩),寒水石(用火煅燒,三兩)

上九味,搗研為末,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金薄為衣,每服十五丸,人參竹葉湯下,食後臨臥服。

治消渴心脾實,躁熱多渴,化為小便。知母飲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種中藥材搗碎研成粉末,用麵糊和丸,丸的大小要像梧桐子。再用金箔包住丸藥,每次服用十五丸。人參竹葉湯送服。要在吃完飯後,睡覺前服用。

知母(切焙),生蘆根(各三兩),土瓜根(二兩),黃芩(去黑心),甘草(炙各一兩半),龍齒(三兩),大黃(二兩半)

白話文:

知母(切片後烘烤),生蘆根(各三兩),土瓜根(二兩),黃芩(去掉黑色部分),甘草(烘烤,各一兩半),龍齒(三兩),大黃(二兩半)

上七味,㕮咀,每服五錢匕,水三盞,煎取二盞,去滓下生麥門冬汁二合,食後分溫三服。

治消渴及心藏躁熱,飲水無度。桑白皮湯方

白話文:

上述七種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五錢匕,加水三杯,煎煮至二杯,去掉渣滓,加入生麥門冬汁二合,飯後分三次溫服。

桑根白皮(銼),人參,知母(切焙),麥門冬(去心焙),枇杷葉(刷去毛微炙),黃連(去須銼炒),葛根(銼),地骨皮(去土),淡竹根(洗去土曝乾銼各半兩)

白話文:

  • 桑根白皮(銼):將桑根的白皮切碎。

  • 人參:使用人參。

  • 知母(切焙):將知母切片並焙乾。

  • 麥門冬(去心焙):將麥門冬去心並焙乾。

  • 枇杷葉(刷去毛微炙):將枇杷葉刷去毛並稍微炙一下。

  • 黃連(去須銼炒):將黃連去除須根並切碎後炒熟。

  • 葛根(銼):將葛根切碎。

  • 地骨皮(去土):將地骨皮去除泥土。

  • 淡竹根(洗去土曝乾銼):將淡竹根清洗乾淨並曬乾後切碎。

以上各藥材均取半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服,日再。

治消渴,心中煩躁。黃耆湯方

白話文:

取上述九味藥材,稍微搗碎篩選,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一碗,去渣,飯前服用,每日兩次。

用於治療消渴症,心煩意亂。此為黃耆湯方。

黃耆(銼),白茅根(銼),麥門冬(去心微炒),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兩),石膏(八兩),車前子(去土五兩生),甘草(二兩半炙銼)

白話文:

  • 黃耆:切碎

  • 白茅根:切碎

  • 麥門冬:去中心,微炒

  • 白茯苓:去除黑皮,各三兩

  • 石膏:八兩

  • 車前子:去除泥土,五兩,生用

  • 甘草:二兩半,炙烤切碎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溫服。

治消渴煩躁,心藏熱引飲。茯苓湯方

白茯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炒各四兩),石膏(五兩),茅根(銼一升)

白話文:

取七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用兩盞水煎煮至一盞,去渣,空腹溫服。此方名為茯苓湯,可治療消渴煩躁、心熱引發口渴的病症。藥材包括:白茯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炒)、石膏、茅根(銼)。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冬瓜一片,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四五服。

治消渴發熱,心神煩躁引飲。麥門冬湯方

白話文:

把這四種藥材搗碎篩選過濾,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兩杯水,再放入冬瓜一片,一起煎煮至剩下一杯的量,過濾掉藥渣後趁溫熱服用。不限時間,每天服用四到五次。

麥門冬(去心焙),黃耆(銼),黃連(去須),桑根白皮(銼各一兩),石膏(二兩),知母(焙),栝蔞根(各三分),人參,甘草(炙銼),葛根(銼),赤茯苓(去黑皮),地骨皮,升麻(各半兩)

白話文:

麥門冬(去中心烘焙),黃耆(切碎),黃連(去根須),桑根白皮(切碎,各一兩),石膏(二兩),知母(烘焙),栝蔞根(各三分),人參,甘草(烘烤、切碎),葛根(切碎),赤茯苓(去黑皮),地骨皮,升麻(各半兩)

上一十三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切,竹葉二七片,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消渴,上焦虛熱,心中煩躁。柴胡飲方

白話文:

將前面十三味藥粗略地搗碎,過篩。每次取四錢的藥粉,加入一杯水,把半片生薑切碎,再放七片竹葉,煎到水剩下七分之一,不過濾藥渣,趁溫熱時服用,不必拘泥於服用的時間。

柴胡(去苗),葛根(銼),蘆根(銼),地骨皮,百合(乾者),桑根白皮(銼),知母(切焙)葳蕤(各三分),貝母(去心炒),茅根(銼),犀角(鎊),甘草(炙銼),木通(銼各半兩)

白話文:

柴胡(去掉根須)、葛根(切成小塊)、蘆根(切成小塊)、地骨皮、百合(乾燥的)、桑根白皮(切成小塊)、知母(切片然後焙乾)葳蕤(各三分)、貝母(去掉中心炒過)、茅根(切成小塊)、犀角(研成粉末)、甘草(炙烤切碎)、木通(切成小塊各半兩)

上一十三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入生地黃半分,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日三。

治消渴煩躁,驚悸不安。天門冬煎方

生天門冬(去心半斤),白蜜(煉五合)

白話文:

取前述13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4錢匕,用一盞水煎煮,加入生地黃半錢,一同煎煮至藥液剩下七分,去渣,飯後溫服,一天服用三次。此方主治消渴煩躁,驚悸不安。

天門冬煎方:生天門冬(去心半斤),白蜜(煉五合)。

上二味,先以水五盞,煎天門冬至三盞,新汲水淘四五過,漉出,別以熟水一盞,下蜜攪勻,瓷瓶貯,浸天門冬五日、密封,每食後食一兩。

白話文:

這兩種東西,先用水五碗,將天門冬煮到只剩三碗,用新汲的水清洗四到五次,濾出,再用煮熟的水一碗,加入蜂蜜攪拌均勻,用瓷瓶儲存,浸泡天門冬五天,密封。每次飯後吃一到兩湯匙。

治丹石發,關節毒氣不宣,心肺躁熱,煩渴不止,飲水旋作小便,久即為癰疽發背。茅根飲方

白話文:

治療因丹石而發作的疾病,關節中毒氣不能發散,心肺燥熱,煩渴不止,喝水後すぐに小便,時間久了就會成為癰疽發背。治療的方法是使用茅根飲方。

茅根飲方:

  • 茅根一升
  • 蒼朮半升
  • 黃芩半升
  • 甘草二兩
  • 生石膏半斤

將上述藥材加入適當的水中煮沸,然後服用。

白茅根(銼一兩半),桑根白皮(銼二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白茯苓(去黑皮三兩)露蜂房(炙黑色一兩)

白話文:

白茅根(切碎一兩半),桑樹根的白樹皮(切碎二兩),麥門冬(去核焙乾一兩半),白茯苓(去除黑皮三兩)蜂巢(烤至黑色一兩)

上五味,搗篩如黍米粒大,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入竹葉十餘片細銼,棗二枚劈,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服。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搗碎篩出,使其如黍米大小。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半的水,放入十餘片切碎的竹葉,還有兩枚切開的棗子。同煎至八分,去掉藥渣,飯後服用。

治消渴胸膈煩悶,燥渴飲水無度。人參飲方

人參(一兩),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半兩),麥門冬(去心一分)

上四味,㕮咀如麻豆大,以水五盞,煎取二盞,去滓溫頓服之。

治消渴口乾煩躁,飲水無度。鉛白霜丸方

鉛白霜(半兩),青黛(一兩),栝蔞根末(一兩),龍腦(一錢)

白話文:

治療口渴、胸悶煩躁,口渴難忍、喝水過量的症狀,可以用人參飲方:取人參一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甘草炙半兩、麥門冬去心一分,將四味藥材研磨成麻豆大小,用水五杯煎煮至兩杯,去渣溫服。

治療口乾煩躁、喝水過量的症狀,可以用鉛白霜丸方:取鉛白霜半兩、青黛一兩、栝蔞根末一兩、龍腦一錢。

上四味,細研勻,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竹葉湯嚼下,食後日三。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物研磨成細粉,均勻混合,加入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竹葉湯送服,嚼碎後吞服。每天飯後三次服用。

治消渴煩熱。白礬丸方

白礬(燒令汁盡),鉛白霜(各一分)

上二味,細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雞頭大,綿裹含化咽津。

治消渴煩熱,心中狂亂。葛根汁方

生葛根(去皮五斤細切木杵臼中爛搗研如泥淨布捩取汁一瓷碗),白蜜(兩匙)

上二味,同攪勻,不限早晚,渴即飲一盞,量力飲之,頻服亦不損人。

治消渴,心胸煩躁。黃連丸方

白話文:

治療口渴煩熱,可以服用白礬丸,將白礬燒至水分蒸發乾淨,與鉛白霜各取一份,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混合搓成雞頭大小的丸子,用棉花包裹,含在口中慢慢融化,咽下唾液。

治療口渴煩熱,心神恍惚,可以服用葛根汁,將生葛根去皮切碎,用木槌搗爛研磨成泥,用乾淨的布擠出汁液一碗,加入兩匙白蜜,攪拌均勻,口渴時就喝一盞,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多次服用,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治療口渴,心胸煩躁,可以服用黃連丸。

黃連(去須),栝蔞根,甘草(炙銼),梔子仁(微炒各一兩半),香豉(炒黃二兩半)

白話文:

黃連(去除鬚根),栝蔞根,甘草(炙烤切碎),梔子仁(微炒各 15 公克),香豉(炒黃 25 公克)

上五味,搗羅為末,煉蜜和劑,更於鐵臼內,塗酥杵勻熟。丸如梧桐子大,午食後、溫漿水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然後將蜂蜜混合均勻。再在鐵臼內塗上一層酥油,並將藥粉均勻搗勻。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於午飯後,用溫開水送服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