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八 (1)

1. 消渴統論

論曰消癉者膏梁之疾也,肥美之過積為脾癉,癉病既成,乃為消中,皆單陽無陰,邪熱偏勝故也,養生之士,全真煉氣,濟其水火,底於適平,若乃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所受乎天一者,既已微矣,復飫肥甘,或醉醇醴,貪餌金石以補益,引溫熱以自救,使熱氣熏蒸,虛陽暴悍,腎水燥涸,無以上潤於心肺,故內外消鑠,飲食不能滋榮,原其本則一。

白話文:

原典翻譯:

評論說,消癉是一種富貴人家常患的疾病,肥甘美物的過度積累,導致脾臟生病,脾癉病形成後,就成為消中病,都是因為單一的陽氣沒有陰氣,邪熱偏盛的緣故。養生的人,要修煉真氣,讓水火交融,達到適當的平衡。如果恣意耗損精氣,消耗真氣,那麼從老天那裡獲得的先天元陽之氣,已經十分微弱了,再大吃大喝美味的食物,或者喝醉醇酒,貪婪地服用金石補益身體,引發溫熱之氣燻蒸,虛陽暴烈,腎水乾涸,沒有辦法向上滋潤心肺,因此內外消瘦,飲食不能滋養身體,探究其根本原因都是一樣的。

推其標有三,一曰消渴,以渴而不利,引飲過甚言之,二曰消中,以不渴而利,熱氣內消言之。三曰腎消,以渴而複利,腎燥不能制約言之。此久不愈,能為水腫癰疽之病,慎此者、服藥之外,當以絕嗜欲薄滋味為本。

白話文:

根據其症狀共有三種,一種是「消渴」,指口渴但無法解渴,總是大量喝水來止渴。第二種是「消中」,指不渴但腹瀉,體內的熱氣得以化解。第三種是「腎消」,指口渴且腹瀉,是腎臟燥熱無法控制所造成的。這些疾病如果長期不治療,易導致水腫、膿瘡。想要預防這些疾病,除了服用藥物外,最重要的是要戒除嗜好和飲食,以清淡飲食為主。

2. 消渴

論曰消渴者,渴而引飲,乃復溲少是也,得之五石之氣,內燥津液,腎氣不化,故渴甚而溲少也,久不治,則經絡壅澀,留於肌肉,變為癰疽。

白話文:

「論曰:消渴症患者,感到口渴而飲用大量液體,之後小便卻減少。這種疾病是因五石之氣傷害導致,使人體內部津液枯燥,腎臟機能無法化生津液,因此感到非常口渴,而小便量卻很少。若長時間不治療,經絡會阻塞不通,留積在肌肉中,最後化為癰疽。」

治三消渴疾。硝石散方

硝石,茜根,鉛霜(各一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冷水調下。

治三消渴疾。桃紅散

赤石脂石膏(各研),栝蔞根(銼),白石脂鉛丹(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赤石脂、石膏(研碎)、栝蔞根(切碎)、白石脂、鉛丹(各一兩)、甘草(炙烤過的半兩)。

上六味,搗羅為散,冷水調下二錢匕。

治三消渴疾。鉛黃丸方

鉛丹,黃連(去須各半兩),乾葛粉,栝蔞根(各三分)

白話文:

  • 鉛丹:一種礦物藥,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功效。

  • 黃連(去須各半兩):黃連是一種草本植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去須是指去除黃連根部的須根。

  • 乾葛粉:乾葛是葛根經過乾燥後製成的粉末,具有生津止渴、清熱涼血的功效。

  • 栝蔞根(各三分):栝蔞根是一種葫蘆科植物的根莖,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冷水下二十丸。

治消渴。香墨散

墨(一兩),栝蔞根(三兩),鉛丹(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拌勻,第一日服藥末二錢匕,新水一盞調下,次日一服水調藥末一錢匕,不計時候,服藥時不得忌水,任意飲三兩盞後,自然怕水,服三五日見效。

白話文:

以上這三種藥材,搗碎過篩成散狀,均勻混合。第一天的藥量是二錢匕匙,用新水一杯調和飲用。第二天減半,藥量是一錢匕匙,不拘時間服用。喝藥時不必忌諱喝水,可以隨意喝三兩杯。喝藥後會自然怕喝水,服用三到五天便會見效。

治消渴,飲水無度。沃焦散

泥鰌魚(一十頭陰乾去頭尾燒灰碾細為末),乾荷葉(碾細為末)

上二味,末等分,每服各二錢匕,新汲水調下,遇渴時服、日三,候不思水即止。

治消渴,日飲水數斗不止。葛根丸

葛根(銼),栝蔞根(銼),附子(炮裂去皮臍),鉛丹(炒令紫研各一兩)

白話文:

葛根(切碎),栝蔞根(切碎),附子(炮製後去掉外皮和臍),鉛丹(炒至紫色,研磨成粉,各取一兩)

上四味,先將三味搗羅為散。入鉛丹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茅根湯下、日三。

白話文:

以上四味藥,先將三味搗成粉末。加入鉛丹一起研磨均勻,煉製蜂蜜和丸藥,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煎茅根湯送服,每天三次。

治消渴飲水無休。菝葜飲

菝葜(銼炒),湯瓶內鹼(各一兩),烏梅(二兩並核椎碎焙乾)

白話文:

菝葜(切成細絲,翻炒一下),湯瓶內鹼(各一兩),烏梅(去核並切小塊,烘乾)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於石器中煎至七分,去滓稍熱細呷。

治消渴,飲水不休。神應散

滑石(研),寒水石(研各半兩)

上二味,碎研為散,用生雞子一枚,鑿破去黃留清,調和藥末,令如稠膏,卻納在雞殼內,以紙封口,用鹽泥固濟,曝乾炭火內燒,令通赤,放冷去土並殼,取藥研令絕細為度,每服大人二錢匕,小兒半錢匕,米飲調下。

白話文:

將上述兩種藥材研碎成粉末,用一個生的雞蛋,鑿破蛋殼,取出蛋黃,只留蛋清,將藥粉與蛋清調和均勻,使其成糊狀,然後將藥糊倒回蛋殼內,用紙封住蛋殼口,再用鹽泥密封蛋殼,使其緊實堅固,將蛋殼放在炭火中燒製,直至蛋殼通紅,然後取出蛋殼,待冷卻後取出藥物,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服用時,大人每次服用二錢匕,小孩每次服用半錢匕,用米湯調和後服用。

治消渴。銀寶丸

水銀(一兩用鉛結為沙子),栝蔞根(一兩半),苦參牡蠣(煅為粉),知母(焙),密陀僧(各一兩),鉛丹(半兩)

白話文:

  • 水銀(一兩,用鉛結為砂狀)

  • 栝蔞根(一兩半)

  • 苦參(一兩)

  • 牡蠣(煅燒成粉末,一兩)

  • 知母(焙烤過,一兩)

  • 密陀僧(一兩)

  • 鉛丹(半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若陽人患,用未曾生長雌豬肚一枚,若陰人患,用雄豬肚一枚,貯藥在內,以線縫合,用索子十字,系在一新磚上,不令走轉,又別用栝蔞根,半斤細切,入在水中,一處同煮,自平旦煮至午時,取出候冷,細切肚子,及藥同搗為膏。丸如梧桐子大,陰乾,每服五丸,溫水下。

白話文:

把上面七種藥物,搗碎成粉末。如果陽性人患病,就用還沒有生過小豬的母豬的豬肚一個;如果陰性人患病,就用公豬的豬肚一個,把藥物裝進豬肚裡,用線縫合,用繩子十字交叉地綁在新磚上,不讓它滾動。另外再用栝蔞根半斤,切碎,放入水中,與豬肚一起煮,從早上煮到中午,取出等涼了後,把豬肚切碎,和藥物一起搗成膏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陰乾,每次服用五丸,用溫水送服。

治消渴。殊勝散

烏賊魚骨(去甲),海浮石桔梗(銼炒),葛根(銼),丹砂(研水飛),虎杖(燒過各一分)

白話文:

烏賊魚骨(去除外殼),海浮石,桔梗(切碎並煎炒),葛根(切碎),丹砂(研磨後溶於水中),虎杖(燒過,各取一份)

上六味,搗羅為散,渴時煎麥門冬湯。調下二錢匕,空心日午夜臥、各一服。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搗成散狀,如果口渴時,先煎一碗麥門冬湯。用調羹取兩錢左右的藥粉,空腹時,在中午與晚上睡覺前,各服用一次。

治消渴,飲水不止。栝蔞根丸方

栝蔞根(銼),黃連(去須),知母(焙),麥門冬(去心各五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治消渴,飲水日夜不止。生津丸

青蛤粉,白滑石(各一兩)

上二味,研為細末,用黃顙魚涎,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陳粟米飲下,不拘時候。

白話文:

把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黃顙魚涎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以煎煮過的陳年粟米湯送服。服用的時間不限。

治消渴累年不愈者。莎草根散

莎草根(去毛一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陳粟米飲調下,不計時候。

治消渴減食,飲水不休。楮葉丸

楮葉(炒),桑根白皮(銼炒),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定粉(各一兩)

白話文:

  • 幹楮葉(炒):將幹楮葉炒至乾香。

  • 桑根白皮(銼炒):將桑根白皮切碎,炒至金黃。

  • 人參:整株人參。

  • 白茯苓(去黑皮):將白茯苓去黑皮,切碎。

  • 定粉(各一兩):定粉一兩。

上五味,為細末,取楮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人參湯下,不計時候。

白話文:

將五種藥味研成粉末,用楮樹汁和成丸藥,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人參湯送服,不拘時間。

治消渴疾久不愈,楮葉散

蝸牛(焙乾半兩),蛤粉,龍膽(去土),桑根白皮(剉炒各一分)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煎楮葉湯調下,不拘時候。

治渴疾。澄水飲

銀湯瓶內鹼,水萍(焙乾),葛根(銼)

上三味,各等分,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治消渴。亥骨飲

豬脊骨(五寸),棗(二十枚劈碎),甘草(微炙銼),乾薑(炮各半分)

上四味,㕮咀,以水三升,同煎至二升,發時量意加熟水服。

治消渴。竹龍散

五靈脂黑豆(生去皮各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煎冬瓜湯調下,無冬瓜即用冬瓜苗葉子煎湯俱可,一日二服,小可渴只一服瘥,渴定後不可服熱藥,唯宜服八味丸,仍更宜用五味子代附子。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搗碎後形成散劑,每次服用 2 錢的量,用冬瓜湯調服。如果沒有冬瓜,也可以用冬瓜苗葉子煎湯服用,一天服用兩次。如果口渴不嚴重,喝一劑藥便可痊癒。口渴症狀穩定後,不可服用溫熱藥物,應以服用八味丸為主,也可以用五味子代替附子。

治消渴後。八味丸方

乾地黃(焙四兩),桂(去粗皮),牡丹皮,山芋,白茯苓(去黑皮),山茱萸(各一兩),澤瀉,五味子(各一兩)

白話文:

熟乾生地黃(烘焙到四兩),桂枝(去粗皮),牡丹皮,山藥,白茯苓(去黑皮),山茱萸(各一兩),澤瀉,五味子(各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薄鹽湯下。

治消渴。金英丸

鉛丹,麥門冬(去心焙),牡蠣(煅研如粉),知母(焙各一兩),黃連(去須),栝蔞根,苦參(各二兩),金薄(一百片),銀薄(一百片),生栝蔞根(二兩研如膏)

白話文:

鉛丹、麥門冬(去除中心後烘焙)、牡蠣(煅燒研磨成粉)、知母(烘焙各一兩)、黃連(去除須)、栝蔞根、苦參(各二兩)、金箔(一百片)、銀箔(一百片)、生栝蔞根(二兩研磨成膏體)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用生栝蔞根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後米飲下,日再夜一,當日渴止,十日已來,漸覺減,即一日兩服,服三十五丸,一月外,每日一服,服三十丸,夏月即用蜜為丸,服藥之次,腹中忽冷痛,即取厚朴二兩,去粗皮薑汁炙,陳橘皮三分,去白焙,生薑二兩切,以水二升,煎取半升,去滓分溫二服,服訖良久以飯壓之,如腹中不痛、即止。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鮮栝蔞根和成丸藥,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四十丸,飯後用米湯送服,每天早晚各一次,當天口渴就會停止,十天之後,逐漸感覺口渴減少,就可以每天服用兩次,每次服用三十五丸,一個月後,每天服用一次,每次服用三十丸,夏季可以用蜂蜜做成丸藥,服用藥物期間,如果腹部突然感到寒冷疼痛,就立刻取厚朴二兩,去掉粗皮用薑汁炙烤,陳橘皮三分,去掉白色的部分焙乾,生薑二兩切片,加入二升水,煎煮取半升藥液,去掉渣滓分兩次溫熱服用,服藥後不久用飯壓住,如果腹部不痛,就停止服用。

治消渴及諸渴不止。冬瓜飲

大冬瓜(一枚),黃連(去須半斤)

上二味,先搗黃連為末,將冬瓜三停中,截去一停,取二停淨去瓤子,內黃連末於冬瓜中,卻取截下一頭蓋卻,搜白麵厚裹冬瓜令遍,即更以黃土硬泥、裹一重,候微干。坐瓜在灰火中,四面簇炭火,燒令泥赤即止,候冷打去泥土,並剝去面,揭開瓜頭裡面,有黃連汁。不限多少濾過,每服一盞,渴即飲之、立瘥,未瘥更作一服。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首先將黃連搗成末,把冬瓜分成三段,截去一段,取剩下的兩段,將瓜瓤掏乾淨,把黃連末裝入冬瓜裡,再把截掉的一段蓋回去,用白麵團把冬瓜裹緊,再用黃土硬泥裹一層,等泥土稍微乾一點。把冬瓜放在灰燼火中,四面放上炭火,燒到泥土發紅為止,等冷卻後把泥土和麵團剝掉,揭開冬瓜頭,裡面有黃連汁。不限多少,過濾後服用,每次喝一杯,口渴就喝,很快就痊癒,沒痊癒之前再做一服。

治因好食熱面炙肉,及服補治壅熱藥,並乳石,三焦氣隔,心肺乾熱,口乾舌焦,飲水無度,小便日夜不知斗數,心欲狂亂,服此救急止渴。栝蔞飲方

白話文:

用以治療因喜好吃熱麵、烤肉,服用溫補藥物過多,飲用乳石,以致三焦氣隔,心肺乾燥發熱,口乾舌燥,飲水無節制,小便日夜不知次數,心神恍惚,服用此方可暫時緩解口渴。栝蔞飲配方:

栝蔞(一枚黃熟者去皮用瓤並子),冬瓜(一枚中樣者割破頭邊內栝蔞瓤子在冬瓜心內)

上二味,用黃土泥裹冬瓜令勻,可半指厚候乾,簇炭火燒,令泥通赤,即止,去泥取瓜,就熱碎切爛研,布絞取汁,約七八合,更入白蜜兩匙頭,攪令調勻,候稍冷,即分三度服,臟腑熱歇,即不思水,自無小便,如不是栝蔞熟時節,即獨燒冬瓜服之。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物,用黃泥巴裹住冬瓜,使之均勻,可以半指厚,等它乾後,用木炭火燒,讓泥巴通紅,然後停止,去除泥巴,取出冬瓜,趁熱切碎、搗爛,用布絞取汁液,約七八杯,再加入兩湯匙白蜜,攪拌使之均勻,等稍微冷卻後,立即分三次服用,臟腑熱氣消散,就不會想喝水,自然不會小便。如果沒有栝蔞成熟的時候,就單獨燒冬瓜服下。

治消渴疾。人參煎

人參(一兩),葛根(銼二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每發時,須得燖豬湯一升已來,入藥末三錢匕,又入蜜二兩,都一處於鐺子內,慢火熬之,至三合已來,似稠黑餳,便取出,貯於新瓷器內,每夜飯後,取一匙頭,含化咽津,重者不過三服。

白話文:

把前面講的兩種藥物搗碎成粉末,每當病發作時,需要燉好豬肉湯一升以上,加入三錢匙藥粉,再加入二兩蜂蜜,把以上材料通通放在鍋子內,用小火熬煮,煮到三合以後,似稠黑的餳,就拿出來,儲存在新的陶瓷器皿裡,每天晚上飯後,取一匙藥粉,含在嘴裡,慢慢嚥下藥汁,嚴重的病情服藥不會超過三次。

治消渴,口乾煩躁,飲水無度。鉛霜丸

鉛霜(半兩),青黛,栝蔞根末(各一兩),龍腦(少許)

上四味,細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微嚼、煎竹葉湯下。新汲水下亦得,食後日三。

白話文:

將這四種藥材細細研磨均勻,加入蜂蜜和成丸,丸子的大小如梧桐樹種子一般。每次服用二十丸,稍微嚼一下,再用煎過的竹葉湯送服。剛汲取的新鮮水送服也可以。飯後服用,一日三次。

治積年消渴,好食冷物。竹葉湯方

青竹葉(銼碎),白茯苓(去黑皮),地骨皮(銼),栝蔞根(各一兩),桂(去粗皮),甘草(炙銼各半兩),麥門冬(去心焙二兩)

白話文:

青竹葉(切碎),白茯苓(去除黑皮),地骨皮(切碎),栝蔞根(每種各一兩),桂皮(去除粗皮),甘草(烤過並切碎,各半兩),麥門冬(去除中心並烘烤,二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小麥一撮,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日二。

白話文:

將上列七種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杯半的水和一小撮小麥,煎煮至藥汁只剩八分之一,去除藥渣,在飯後溫熱服用,每天服用兩次。

治消渴,膈熱煩躁,生津液。梅蘇丸

白梅肉,紫蘇葉,烏梅肉(各半兩),人參(一分),麥門冬(去心三分),百藥煎(三兩),甘草(炙銼一兩半),訶黎勒(炮去核一分)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黃蠟汁拌和為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不計時候,路行解渴。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融化的黃蠟汁拌勻,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含在口中,讓藥丸慢慢溶化,不必計較時間,可以隨時服用,即使在路行走也可以解渴。

治消渴不止,下元虛損。牛膝丸

牛膝(酒浸切焙五兩),生地黃汁(五升)

上二味,先細搗羅牛膝為末,入地黃汁浸,夜浸晝曝,復浸汁盡為度,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久服壯筋骨,駐顏黑髮。

白話文:

上二味藥,先將細搗的蘿牛膝末,放入生地黃汁中浸泡,晚上浸泡,白天曬乾,重複此步驟直到汁液浸泡完畢,再用煉過的蜂蜜將其煉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三十丸,長期服用可以增強筋骨,延緩衰老,白髮轉黑。

治消渴不止。鉛黃散

鉛(一斤),水銀(二兩先熔鉛旋投入水銀候鉛面上有花暈上便以鐵匙掠取於乳缽內研細),皂莢(一挺不蚛者塗酥炙令黃去皮子入麝香一錢同研為末)

白話文:

鉛(一斤),水銀(二兩,先將鉛熔化,再投入水銀中,等待鉛的表面出現花暈,再用鐵匙將其刮取放在乳缽中研磨成細末),皁莢(一對沒有蟲蛀過的,塗上酥油後炙烤至發黃,並剝去外皮,加入一錢麝香,一起研磨成細末)。

上三味為散,每抄皂莢末一錢匕,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放溫,食後、調下鉛黃散半錢匕,服之。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磨成散粉,每次取皁莢末一錢匕,加水一碗,煎到六分之三,去掉渣滓溫服,飯後,服用鉛黃散半錢匕。

治消渴方

冬瓜(一枚削去皮)

上一味,埋在濕地中,一月將出,破開取清汁飲之,踰二三料遂愈。

治渴疾,飲水不止。甘露散

干豬胞十枚

上剪破出卻氣去,卻系著處,用干盆子一隻,燒胞煙盡,取出研令極細,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治消渴,飲水不止。姜魚丸方

乾生薑末(一兩)

上一味,用津液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米飲下,不拘時候。

治消渴,飲水不止,水骨丸方

湯瓶內水鹼(一兩)

上一味,研為細末,燒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人參湯下,不拘時候。

治消渴發作有時,心脾有熱,飲水無度。人參湯方

人參,桑根白皮(銼炒各二兩),麥門冬(去心焙),知母,枇杷葉(拭去毛炙),黃連(去須微炒),葛根(銼),白茯苓(去黑皮),地骨皮,淡竹根(各一兩)

白話文:

人蔘、桑白皮(切碎炒過,各二兩),麥門冬(去心焙制),知母、枇杷葉(擦去絨毛炙過),黃連(去須微炒),葛根(切碎),白茯苓(去黑皮),地骨皮,淡竹根(各一兩)

上一十味,細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溫服。

治消渴、飲水過多。心腹脹滿。桑白皮湯

桑根白皮(銼炒),人參,黃耆(銼炒),草豆蔻(去皮各一兩),枳殼(去瓤麩炒),青木香芍藥,半夏(湯洗去滑),檳榔(銼各半兩),桂(去粗皮三分),枇杷葉(拭去毛蜜塗炙半兩)

白話文:

桑樹根的白皮(銼碎後炒),人參,黃耆(銼碎後炒),草豆蔻(去皮,各一兩),枳殼(去瓤,麩皮炒),青木香,芍藥,半夏(用湯洗去滑膩),檳榔(銼碎,各半兩),桂皮(去掉粗皮,三分),枇杷葉(拭去絨毛,用蜂蜜塗抹後炙烤,半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煎取八分,去滓溫服。

治久渴、旬日見效。膍胵散

雞膍胵黃皮雞腸(各五具炙乾),鹿角膠(炙燥),白龍骨,白石脂,漏蘆(去蘆頭炙各一兩),土瓜根(三兩),黃連(去須),苦參,牡蠣粉(各二兩半),桑螵蛸三七個炙)

白話文:

  • 雞膍胵黃皮:雞肉和雞皮,曬乾後切碎。

  • 雞腸:雞腸,清洗乾淨,曬乾後切碎。

  • 鹿角膠:鹿角,焙乾後研磨成粉。

  • 白龍骨:動物骨骼化石,曬乾後研磨成粉。

  • 白石脂:石膏,研磨成粉。

  • 漏蘆:漏蘆草,曬乾後研磨成粉。

  • 土瓜根:土瓜根莖,清洗乾淨,曬乾後研磨成粉。

  • 黃連:黃連根,清洗乾淨,曬乾後研磨成粉。

  • 苦參:苦參根,清洗乾淨,曬乾後研磨成粉。

  • 牡蠣粉:牡蠣,清洗乾淨,曬乾後研磨成粉。

  • 桑螵蛸:桑螵蛸,焙乾後研磨成粉。

上一十一味,為散,每服一錢匕,至二錢匕,米飲調下,日三夜一。

治消渴,飲水過多。麥門冬丸

麥門冬(去心焙),栝蔞根,大麻仁(研),大黃(蒸二度切炒),苦參粉,鐵粉(各三兩),雞膍胵黃皮(炙七枚),黃芩(去黑心),澤瀉(各一兩半),龍齒(研),土瓜根,知母(焙),石膏(研各二兩),銀薄(二百片和龍齒石膏研入)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芯,烘烤)、栝蔞根,大麻仁(研磨)、大黃(蒸兩次,切片後烘炒)、苦參粉、鐵粉(各三兩)、雞的內膜,橘皮(烤七片)、黃芩(去除黑色心)、澤瀉(各一兩半)、龍齒(研磨)、土瓜根、知母(烘烤)、石膏(研磨各二兩)、銀箔(二百片與龍齒、石膏研磨混合)。

上一十四味,搗研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後煎生地黃湯,下二十五丸,日二服。

白話文:

將以上十四種中藥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製的蜂蜜製作成丸劑,每一顆丸劑的大小約為梧桐子般大小。在每次飯後服用煎煮好的生地黃湯,搭配二十五顆丸劑,每天服用兩次。

治消渴,黃連牛乳丸

黃連(去須一斤為末),麥門冬(去心二兩爛研),牛乳,地黃汁,葛汁(並一合)

白話文:

黃連(將須除去,研磨成一斤的粉末),麥門冬(去掉中心,煮熟後搗碎成泥,約二兩),牛乳,生地黃汁,葛根汁(各取一杯)

上五味,合研,眾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粥飲下,日再,漸加至四十丸。

治消渴,小便數少,虛極羸瘦。黃耆丸

黃耆(銼),鹿茸(去毛酥炙各二兩),牡蠣(煅一復時),土瓜根,黃連(去須),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人參(一兩半)

白話文:

黃耆(切碎),鹿茸(去除毛髮後,以酥油炙烤,各取二兩),牡蠣(煅燒一復時),土瓜根,黃連(去除須根),白茯苓(去除黑皮,各取一兩),人參(取一兩半)

上七味,搗羅為末,研令細,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何首烏湯下。

白話文:

將上面的七種藥材搗碎成末,研磨得非常細膩。用蜂蜜煉成丸劑,丸子的大小要像梧桐樹的果實。每次服用三十丸,用何首烏湯送服。

治消渴,飲水不止。麥門冬丸

麥門冬(去心焙),升麻,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黃芩(去黑心各五兩),生乾地黃(焙),人參(各三兩),栝蔞根(七兩),苦參(八兩)

白話文:

麥門冬(去中心後烘焙),升麻,黃連(去鬚),黃柏(去粗皮),黃芩(去黑心各五兩),生乾生地黃(烘焙),人參(各三兩),栝蔞根(七兩),苦參(八兩)

上九味,搗羅為末,以牛乳和,眾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

治消渴飲水不輟,多至數斗。竹葉湯方

甘竹葉(切),大麻仁(炒),赤秫米(各一升淘淨),鹿腳(四隻湯浸去皮毛骨細研肉),白茯苓(去黑皮一兩),薤白(二兩切)

白話文:

甘竹葉(切碎),大麻仁(炒熟),赤秫米(各一升洗淨),鹿腳(四隻,湯煮後去除皮毛骨頭,細研碎其肉),白茯苓(去除黑皮,一兩),薤白(二兩切碎)

上六味,銼如麻豆,分作八服,每服先以水三盞,煎麻仁竹葉取二盞,去滓澄清。入諸藥鹿腳,又煎去滓取一盞,微微飲之,渴止為度。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研磨成麻豆大小,分作八次服用。每服先用水三碗,煎麻仁和竹葉,取二碗,去除藥渣後,澄清加入鹿腳。再煎去藥渣後,取一碗,稍微喝一點,以不渴為準。

治消渴,小便數少。菝葜飲方

菝葜,土瓜根(各二兩半),黃耆(銼焙),地骨皮,五味子(各二兩),人參,牡蠣(熬粉各一兩半),石膏(碎四兩)

白話文:

菝葜、土瓜的根莖(各250克),炒過的黃耆、地骨皮、五味子(各200克),人參、牡蠣粉(各150克),研碎的石膏(400克)。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腹溫服。

治消渴,及小便無度。鉛丹散

鉛丹,白石脂(研),赤石脂(研),胡粉(各半兩),石膏(碎),甘草(如手指大者生),澤瀉(各一兩一分),栝蔞根(二兩半)

白話文:

鉛丹、白石脂(研磨)、赤石脂(研磨)、胡粉(各半兩)、石膏(碎)、甘草(如手指般大小者生)、澤瀉(各一兩一分)、栝蔞根(二兩半)

上八味,搗研為散,每服三錢匕,新汲水調下,日三,更量虛實加減,若渴甚夜二服,勿用酒,合劑,一方可救數人,鉛丹久服腸痛,宜減之,小兒每服一二錢匕,亦療酒渴。

白話文:

將上列八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匕,用新汲取的井水調和後服用,每天服用三次。根據病情虛實酌情增減藥量。如果口渴嚴重,夜間可再服用兩次。藥物服用期間,禁止飲用酒類和合劑。一方藥劑可救數人。鉛丹長時間服用會引起腸痛,應酌情減少用量。小兒每次服用一至二錢匕,也可治療酒渴。

治消渴,初因酒得。人參湯方

人參,甘草(半生半炙各一兩)

上二味,粗搗篩,以燖豬水,去滓澄清,取五升,同煎至二升半,去滓渴即飲之。永瘥。

治消渴。黃連丸

黃連(去須一兩),苦參(一斤),麝香(一錢)

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腹茶下、日再,任意吃茶。不限多少。

止渴。備急方

大豆芽

上以嫩者三五莖。塗酥炙令黃熟,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煎人參湯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