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七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七 (12)

1. 息積

論曰內經謂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病名曰息積,夫消息者,陰陽之更事也。今氣聚脅下,息而不消,積而不散,故滿逆而為病,然氣客於外,不在於胃,故不妨食,特害於氣息也,其法不可灸刺,宜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者,蓋導引能行積氣,藥力亦借導引而行故也。

治息積,脅下氣逆妨悶,喘息不便,呼吸引痛。沉香丸方

白話文:

內經說,如果脇肋以下滿漲,氣息逆亂,兩三年都不好轉,這種病就叫做息積。消息就是指陰陽變化交替。現在,氣聚結在脅肋之下,吸入不能呼出,積而不散,所以滿漲逆亂而發病。但是,這氣客居在外,不在胃中,所以不妨礙飲食,只是損害了呼吸而已。治療這種病,不能用灸刺的方法,應該做導引運動,並服用藥物。藥物不能單獨治病,這是因為導引能使積氣消散,藥力的作用也要藉助於導引才能發揮出來。

沉香(銼),桂(去粗皮),檳榔(煨銼各二兩),人參,青橘皮(湯浸去白焙),訶黎勒皮,白朮,京三稜(煨銼),木香(各三分)

白話文:

沉香(磨成屑)、桂皮(去除粗皮)、檳榔(烘烤後磨成碎屑,每種二兩)、人參、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外皮,並烘烤)、訶黎勒皮、白朮、京三稜(烘烤後磨成碎屑)、木香(每種三分)。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橘皮湯下,漸加至三十丸,日二服。

治息積,脅下氣逆妨悶,歲久不已。桔梗丸方

白話文:

取以上九種藥材,搗成粉末,並加入蜂蜜製成丸劑,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大。每次服用二十丸,以橘皮水送服,逐漸增加到三十丸,每天服用兩次。

桔梗(銼炒),枳實(麩炒),鱉甲(去裙襴醋炙),人參,當歸(切焙),白朮,乾薑(炮各一兩),桂(去粗皮),吳茱萸(湯洗焙乾炒),甘草(炙各三分),大麥糵(炒一兩半)

白話文:

桔梗(切碎後炒),枳實(用麩炒),鱉甲(除去裙襴後用醋炙),人參,當歸(切片後焙乾),白朮,乾薑(各炮製至一兩),桂皮(除去粗皮),吳茱萸(用水洗過後用焙乾炒),甘草(炙至三分),大麥糵(炒至一兩半)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日再服,漸加至三十丸。

治息積,脅下氣逆,滿悶妨脹。赤茯苓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混合製成丸劑,每個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粒,用溫酒送服,每日服用兩次,可逐漸增加到三十粒。

此方治療長時間積滯,側腹氣逆,胸脅滿悶脹痛。此方名為赤茯苓湯。

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大腹(銼半兩),高良薑(一兩),吳茱萸(湯洗七遍焙乾炒三分)訶黎勒(煨去核),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半)

白話文:

赤茯苓(去掉黑皮,一兩半),大腹皮(銼成小塊,半兩),高良薑(一兩),吳茱萸(用湯水洗七遍,焙乾,炒製到三分熟),訶黎勒(煨熟後去除果核),陳橘皮(用湯水浸泡,去除白色的部分,焙乾各一兩半)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日晚再服。

治息積,脅下妨悶,喘息氣逆。白朮丸方

白話文:

取這六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滿,去掉渣滓,空腹時溫服,傍晚再服一次。

治療長期積滯,兩肋下脹滿不適,呼吸急促氣逆。此為白朮丸的方子。

白朮,枳實(麩炒),桂(去粗皮各一兩半),人參(二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桔梗(銼炒),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白朮,枳實(以麩炒過),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各一兩半),人參(二兩),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外皮,再焙乾),桔梗(切碎後炒過),甘草(炙烤過,各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不拘時候,日二服。

治息積,脅下氣逆滿悶。檳榔湯方

檳榔(銼),訶黎勒(煨去核各二兩),吳茱萸(陳者淘七遍焙乾炒一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三兩)

上四味,粗搗羅,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空腹日二服。

治息積,脅下氣逆滿悶。陳橘皮湯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乾),吳茱萸(陳者水淘七遍炒乾各一兩半)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鹽少許,煎至七分,不計時候,去滓溫服。

白話文:

將七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混合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溫酒送服,不拘時間,每天服用兩次。此方可治療飲食積滯、脅肋脹滿、氣逆上衝。

另一方則取檳榔、訶黎勒、吳茱萸、陳橘皮四味藥材粗略搗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至八分,去渣溫服,空腹服用,每天服用兩次。此方亦可治療飲食積滯、脅肋脹滿、氣逆上衝。

最後,陳橘皮和吳茱萸兩種藥材粗略搗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至七分,加少許鹽,去渣溫服,不拘時間。此方同樣可治療飲食積滯、脅肋脹滿、氣逆上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