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七 (1)
卷第五十七 (1)
1. 心腹痛
論曰臟腑氣虛,風寒客之,邪正相搏,故上衝於心絡而為心痛。下攻於腹膜而為腹痛,上下攻擊,則心腹㽲痛。其或陰氣凝結,久而不散,內攻腸胃,則變為寒中脹滿泄利之證。
治心腹徹痛。諸虛冷氣脹滿。黃耆湯方
白話文:
中醫理論認為,當臟腑氣虛弱時,容易受到風寒之邪的侵襲,邪氣與正氣相互搏擊,上衝於心絡就會引起心痛,下攻於腹膜則會引起腹痛。如果上下都受到攻擊,就會出現心腹疼痛交加的症狀。另外,如果陰氣凝結,長時間不散,內攻腸胃,就會轉變為寒性脹滿、泄瀉等症狀。
黃耆(銼一兩),當歸(切焙),人參,甘草(炙銼各一兩),乾薑(炮二兩),芍藥,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半夏(湯洗去滑),桂(去粗皮各一兩半),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半兩)
白話文:
黃耆(切碎一兩),當歸(切片並烘烤),人參,甘草(烘烤並切碎各一兩),乾薑(炮製後二兩),芍藥,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烘烤),半夏(用湯洗去滑膩),桂皮(去除粗皮各一兩半),蜀椒(去除椒核並將嘴封住後炒出汗半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冷氣多者,加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臍。
治心腹冷痛。獨活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種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五銭匕,加一杯半水,煎到只剩下八分之時,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如果體內寒氣較多,可以再加入一顆附子,將附子炮製爆裂後去除外皮和肚臍。
獨活(去蘆頭),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吳茱萸(水浸一宿炒),甘草(炙銼),乾薑(炮裂),陳橘皮(湯浸去白焙),黃耆(銼),桂(去粗皮),芍藥,芎藭,防風(去叉各一兩),當歸(切焙二兩)
白話文:
獨活(去除蘆頭)、人參、白茯苓(去除黑皮)、吳茱萸(浸泡一晩後炒乾)、甘草(炙烤後切碎)、乾薑(炮裂)、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外皮後焙乾)、黃耆(切碎)、桂枝(去除粗皮)、芍藥、芎藭、防風(去除叉爪,各一兩)、當歸(切片並焙乾,二兩)
上一十三味,粗搗篩,每服水二盞,用羊肉二兩,先煮至一盞,去肉下藥末三錢匕。生薑一分切,棗二枚劈破,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心腹刺痛。五辛湯方
白話文:
上述十三種藥材,搗碎後 過篩,每次取藥粉三錢,加入兩碗水,先用羊肉二兩煮至一碗水,去掉羊肉後,加入藥粉。再加入切成一分大小的生薑和劈成兩半的棗子,煮至七分水,去掉藥渣,溫熱服下,每天三次。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乾薑(炮),細辛(去苗葉),桂(去粗皮),熟乾地黃(炮),芍藥,防風(去叉)苦參,甘草(炙銼),當歸(切焙),吳茱萸(水浸一宿炒各一兩),梔子(去皮),烏梅(去核各二七枚)
上一十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棗二枚劈破,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二。
白話文:
-
花椒(去除果柄和閉合的果實,炒至出汗)
-
乾薑(炮製)
-
細辛(去除莖、葉)
-
桂枝(去除粗皮)
-
熟地黃(炮製)
-
芍藥
-
防風(去除分叉的枝幹)
-
苦參
-
甘草(炙製並切碎)
-
當歸(切片並烘烤)
-
吳茱萸(水浸一夜後炒製,各一兩)
-
梔子(去除果皮)
-
烏梅(去除果核,各二七枚)
治暴冷心腹痛,頭面冷汗出,霍亂吐下,脈沉細及傷寒冷毒、下清水,及赤白帶下,當歸湯方
白話文:
治療因風寒造成心腹絞痛、頭臉冷汗直流、上吐下瀉、脈搏沉細,或因寒毒傷而導致清水下痢,或赤白帶下時,使用當歸湯方。
當歸(切焙),人參,乾薑(炮),白茯苓(去黑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塗炙),木香,桂(去粗皮),桔梗(炒),芍藥,甘草(炙銼各一兩)
白話文:
當歸(切片後烘烤),人參,乾薑(炮製過的),白茯苓(去黑皮),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塗抹後烘烤),木香,桂皮(去粗皮),桔梗(炒過的),芍藥,甘草(烘烤後切碎,各一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心腹痛,食冷物即發,及吐惡水。桔梗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滿,去渣後溫服。一日三次。
用於治療心腹疼痛,食用冷物後即發作,以及嘔吐惡水。此為桔梗散的處方。
桔梗(炒),麥門冬(去心焙),白茯苓(去黑皮),檳榔(煨銼各一兩半),枳殼(去瓤麩炒),人參,厚朴(去粗皮生薑汁塗炙),芍藥,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桂(去粗皮三分)
白話文:
桔梗(炒熟)、麥門冬(去中心烘培)、白茯苓(去除黑皮)、檳榔(用香灰焙烤且研磨成粉狀各一兩半)、枳殼(去除心皮麩皮後炒熟)、人參、厚朴(去除粗糙外皮後,用生薑汁塗抹並烘烤)、芍藥、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的果皮且烘烤各一兩)、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三分)。
上一十味,搗羅為散,空心煎薑棗湯調下二錢匕,加至三錢匕。
治心腹冷痛。丁香湯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空腹時用薑棗湯送服兩錢,可增至三錢。
用於治療心腹冷痛。此為丁香湯方。
丁香(半兩),甘草(炙銼),桂(去粗皮),乾薑(炮各三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塗炙),赤芍藥(銼各一兩一分),人參,白朮(各一兩)
白話文:
-
丁香(半兩):丁香是一種香料植物,具有溫熱、芳香、燥濕的作用。
-
甘草(炙銼):炙過的甘草具有補益氣血、緩解疼痛的作用。
-
桂(去粗皮):桂皮具有溫熱、散寒、活血的作用。
-
乾薑(炮各三分):炮製過的乾薑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作用。
-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塗炙):厚朴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消脹的作用。
-
赤芍藥(銼各一兩一分):赤芍藥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作用。
-
人參(一兩):人蔘具有補氣健脾、益氣生津的作用。
-
白朮(一兩):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作用。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酒半盞,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良久再服。
治心腹卒痛。厚朴湯方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二兩),吳茱萸(水浸一分炒乾一兩半)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心腹疼痛,每發時連臍腹刺痛。多吐涎沫。桑白皮散方
白話文:
將八味藥材粗略研磨過篩,每次取五錢,用一碗水和半碗酒一起煮,煮至八分滿時,濾掉藥渣,空腹溫熱服用。等藥效發揮後,可以再服用一次。
這個方劑可以治療心腹突然疼痛的症狀。
將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烤,取二兩;吳茱萸用清水浸泡一分,炒乾至一兩半。
將上述兩種藥材粗略研磨過篩,每次取三錢,用一碗水煮至七分滿,濾掉藥渣,溫熱服用,每天三次。
這個方劑可以治療心腹疼痛,每次發作時會連同臍腹一起刺痛,並且伴隨大量唾液。
桑根白皮,酸石榴皮,蕪荑(各半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生薑(一分),檳榔末(二錢)
白話文:
-
桑樹根部的白皮,酸石榴的皮,棕樹果實的苞片(各半兩)
-
厚朴(一兩,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烤製使其香氣濃厚)
-
生薑(一分)
-
檳榔末(二錢)
上六味,搗篩為粗散,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下檳榔末,攪令勻稍熱。分為三服。
又方
桂心(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
上二味,搗篩為細散,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不計時候。
治心虛寒,心中脹滿,悲憂不樂,或夢山丘平澤。半夏補心湯方
白話文:
取六味藥材,搗碎過篩,使其成為粗粉,用兩大碗水煎煮至一碗,去渣後加入檳榔粉,攪拌均勻,稍微加熱。分三次服用。
另一方:
取桂心、乾薑各一兩,乾薑炮裂後切碎。將兩味藥材搗碎過篩,使其成為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匕,溫酒調服,不限時間。
此方用於治療心虛寒、心胸脹滿、悲憂不樂、或夢中出現山丘平澤等症狀。
半夏(六兩),宿薑(五兩),茯苓,桂心,橘皮(各三兩),白朮四兩,防風,遠志(各二兩),枳實(三兩)
白話文:
半夏(360克),經過久存的生薑(300克),茯苓、桂心、橘皮(各180克),白朮(240克),防風、遠志(各120克),枳實(180克)
上九味,銼如麻豆,拌勻,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一切心腹痛不可忍。沉麝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種藥材,磨成像麻豆大小的顆粒,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七分,去渣後溫服,不論時間。
用於治療各種心腹疼痛難以忍受的情況。沈麝丸方。
沉香(銼),麝香(研),沒藥(研),丹砂(研),血竭(研各一兩),木香(半兩)
白話文:
沉香(刨成細末),麝香(研磨成粉),沒藥(研磨成粉),丹砂(研磨成粉),血竭(研磨成粉),各一兩,木香(半兩)。
上六味,搗研為末,銀石器熬生甘草膏,丸皂莢子大,生薑鹽湯嚼下一丸。端午日午時合。
治心腹冷氣痛。調中丸方
乾薑(炮四兩),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銼),白朮(各五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棗湯下。
治冷氣攻衝,心腹㽲痛,短氣汗出。芎藭散方
白話文:
取乾薑、人參、白茯苓、甘草、白朮各適量,搗碎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混合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三十丸,空腹時用溫熱的棗湯送服。此方用於治療因寒氣入侵而引起的胸腹冷痛、氣短汗出等症狀。
芎藭,莎草根(炒),青橘皮(去白焙),蓬莪朮(炒各一兩),烏藥(二兩)
白話文:
-
芎藭。
-
莎草根(炒)。
-
青橘皮(去白色、烤乾)。
-
蓬莪朮(炒,各一兩)。
-
烏藥(二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溫酒調下二錢匕,甚者三錢匕,更飲五合暖酒、得吐瘥,未退更服,只三服止。
治腹中虛寒,心腹切痛補血。小建中湯方
桂(去粗皮三分),甘草(炙半兩),白芍藥(一兩半)
白話文:
將上述五味藥材搗碎成粉末,溫酒調服兩錢匕(約為現在的兩克),病情嚴重的可服用三錢匕(約為現在的三克)。服用後,再喝五合(約為現在的100毫升)溫酒,如果能吐出寒氣,病情減輕,則不用再服用。如果症狀未退,可再服一次,最多服用三次即可。
這個藥方叫做小建中湯,主要用於治療腹中虛寒,心腹疼痛,以及補血等症狀。
藥材包括:
- 桂枝(去粗皮三分):桂枝去皮後三分之一。
- 甘草(炙半兩):將甘草炙烤至半兩(約為現在的15克)。
- 白芍藥(一兩半):白芍藥一兩半(約為現在的50克)。
上三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生薑一分切碎,大棗四枚劈破,同煎至一盞,去滓更入膠飴半兩許。再煎令膠飴化、溫服。甚者日三服,此藥偏能治腹中虛寒補血。尤止腹痛。常人見其藥性溫平未必用。然腹痛按之便痛。重按卻不甚痛者。此止是氣痛,重按愈痛而堅者,當有積也,氣痛不可下,下之愈痛,此虛寒證也,尤宜服此藥。外臺,治虛勞腹中痛。
白話文:
上三味中藥材的果實,形狀像麻豆。每次服藥五錢,用兩杯水,放入一錢切碎的生薑,四個破開的大棗,與藥材一起煎煮到剩下一杯,去渣後再加入半兩膠飴。再次煎煮,使膠飴溶化,溫熱服用。症狀嚴重的,一天服用三次。此藥尤其能治療腹中虛寒補血,更能止腹痛。一般人見其藥性溫和,未必會使用。但如果腹痛,按壓會更痛,再用力按壓又不太痛,這只氣痛。像石頭一樣堅硬,用力按壓更痛的,那應該是積食了。氣痛不可下藥,越下藥會更痛,這是虛寒的症狀,特別適合服用此藥。摘錄自《外臺祕要》,用來治療虛勞引起的腹中疼痛。
夢失精,四肢痠痛,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婦人小腹痛,亦用此。張仲景傷寒論。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此,不瘥者小柴胡湯主之,此二藥皆主腹痛。
白話文:
夢中遺精,四肢痠痛,手足煩熱,咽喉乾燥口舌乾燥,婦女小腹疼痛的,也可用這療法。張仲景《傷寒論》中說陽脈澀,陰脈弦,依照方法,應當腹部急痛,先用此療法,若無療效,小柴胡湯為主治,這兩種藥物皆主治腹痛。
治卒心腹痛。桂樸散方
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三分),吳茱萸(湯洗焙乾醋炒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
白話文:
治療突然發生的心腹疼痛。桂樸散的配方如下:
肉桂(去除粗皮),厚樸(去除粗皮後用生薑汁炙烤,各三分),吳茱萸(用水洗淨後烘乾再用醋炒,半兩)
將上述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溫酒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