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六 (8)

1. 心掣

論曰內經謂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泄,其傳為心掣,夫心君火也,三焦相火也。蓋氣血和平,三焦升降,則神明泰定。三焦既病,故上咳下泄少氣,致心火胥應而不寧。其動若掣者,乃其證也。

治心掣胸中少氣,善咳善泄。調中湯方

白話文:

內經說一陽發病,會出現呼吸不暢、咳嗽、腹瀉等症狀,進而影響到心臟,心臟是君火,三焦是相火。當氣血和平、三焦升降正常時,精神就能泰然安穩。但三焦一旦生病,就會導致咳嗽、腹瀉、呼吸不暢等症狀,使心火無法安定。因此,出現抽動、痙攣等症狀,就是三焦病的表現。

白朮,乾薑(炮),當歸(切焙),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各二兩),桂(去粗皮一兩半),五味子,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白朮、乾薑(炒熟)、當歸(切片並烘烤)、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各二兩)、桂皮(去粗皮,一兩半)、五味子、甘草(炒熟,各一兩)

上八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慢火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日二夜一。

治心掣氣乏,咳逆泄利。人參煮散方

白話文:

以上八種藥材,切碎至像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的量,用一碗半的水,以小火煎煮至剩八分滿,濾去藥渣後稍微放溫熱服用。白天服兩次,晚上服一次。

治療心悸、氣虛、咳嗽、嘔吐及腹瀉。人參煮散方。

人參(一兩),丁香,草豆蔻(去皮各一分),羌活(去蘆頭),甘草(炙銼),陳曲(各半兩),京三稜(煨銼三分)

白話文:

  • 人參:一兩

  • 丁香:一分

  • 草豆蔻:一分(去除外皮)

  • 羌活:一分(去除蘆頭)

  • 甘草:半兩(炙烤並切碎)

  • 陳曲:半兩

  • 京三稜:三分(煨烤並切碎)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和滓溫服,不拘時。

治心掣胸中氣少,水穀不化,泄利氣逆。茯苓煮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下七分滿,連同藥渣一起溫服,不限時間。

用於治療心悸、胸中氣短、消化不良、腹瀉和氣逆。這是茯苓煮散的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麥糵(炒),芎藭,甘草(炙銼),人參(各一兩),乾薑,(炮半兩)

白話文:

赤茯苓(去除外皮),厚朴(去除粗皮,於生薑汁中炙烤),炒過的麥麩,芎藭,炙烤過的甘草(切碎),人參(各一兩),乾薑(炮製過的半兩)。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和滓溫服,不拘時。

治心掣少氣,善咳善泄,腹痛上攻。當歸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七分滿,連同藥渣一起溫服,不限時間。

用於治療心悸氣短,常咳嗽常腹瀉,腹痛向上衝。此為當歸散的處方。

當歸(切焙),桔梗(去蘆頭炒),枳殼(去瓤麩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赤芍藥,桂(去粗皮各一兩),人參,木香(各半兩)

白話文:

當歸(切片並烘烤),桔梗(去掉蘆頭並炒製),枳殼(去掉果瓤和麩皮,並炒製),陳舊的橘子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後烘烤),赤芍藥,桂皮(去掉粗皮,各一兩),人參,木香(各半兩)

上八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煎生薑棗湯調下,不拘時。

治心掣、胸中不利,時咳泄利。桔梗湯方

白話文:

取上方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生薑棗湯調服,不限時間。

治療心悸、胸悶不適,時有咳嗽和腹瀉。此為桔梗湯的處方。

桔梗(去蘆頭炒),人參,赤茯苓(去黑皮),白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一兩),木香(半兩),枇杷葉(拭去毛炙三分)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拍碎,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白話文:

桔梗(去除蘆頭後炒),人參,赤茯苓(去除黑皮),白朮,陳皮(浸泡湯汁後去除白色外皮),桂枝(去除粗皮),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一兩),木香(半兩),枇杷葉(擦去茸毛後炙三分)

2. 厥逆

論曰內經曰。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病名厥逆,夫陰陽升降,則氣流而順,若上實下虛,則氣厥而逆,今陽氣有餘於上,抑鬱於胸腹間,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而為氣逆之證也,治法不可灸焫,亦不可針石,惟調順陰陽,使升降無礙,則病自愈。

治厥逆病,三焦不調,升降痞隔,頸痛膺腫,胸滿腹脹。調中丸方

白話文:

古籍中提到,如果有胸痛、頸部疼痛、胸悶腹脹的症狀,這種疾病叫做厥逆。陰陽二氣升降順暢,氣流就會通順;如果上實下虛,氣就會閉塞而逆亂。現在陽氣在上焦有餘,壓抑在胸腹之間,所以出現胸痛、頸部疼痛、胸悶腹脹等氣逆的症狀。治療方法不能使用灸焫,也不能用針灸和藥石,只能調理陰陽,使升降通暢,那麼疾病自然會痊癒。

人參(一兩),赤茯苓(去黑皮),桔梗(銼炒),橘皮(去白焙),白朮,半夏(薑汁同搗作餅曝乾),沉香,檳榔(銼),藿香葉(各一兩)

白話文:

人參(一兩)、赤茯苓(去黑皮)、桔梗(切片並炒香)、橘皮(去白色外皮後烘烤)、白朮、半夏(用薑汁搗成餅狀後曬乾)、沉香、檳榔(切片)、藿香葉(各一兩)。

上九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生薑湯下,不拘時候。

治厥逆三焦不調,及脾骨氣攻頭面虛腫,氣喘心急脹滿。人參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九種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蜂蜜調成丸狀,大小與梧桐子相似。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不限服用時間。

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紫蘇子(炒),大腹皮,桑根白皮(銼),檳榔(銼各一兩),陳橘皮(去白焙),防己(各一兩半)

白話文:

1、人參:滋補氣血,增強免疫力。

2、赤茯苓(去黑皮):祛濕利尿,消腫止瀉。

3、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理氣化痰,溫中散寒。

4、紫蘇子(炒):疏風散寒,理氣化痰。

5、大腹皮:理氣消脹,化痰止咳。

6、桑根白皮(銼):清熱祛風,解毒消腫。

7、檳榔(銼各一兩):行氣消脹,殺蟲止瀉。

8、陳橘皮(去白焙):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9、防己(各一兩半):祛濕利尿,解表散寒。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生薑一塊拍破,蔥白三莖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治厥逆及冷氣逆滿。不能食。紫蘇子湯方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杯水、一塊拍碎的生薑和切成三段的蔥白,煎至八分滿。去除藥渣,空腹時溫服。

紫蘇子(炒),陳橘皮(去白焙),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生薑(切焙),杏仁(去皮尖雙仁炒),枇杷葉(拭去毛炙乾各二兩)

白話文:

  • 紫蘇子(炒熟)

  • 陳橘皮(去除白色的果穰,用火焙乾)

  • 人參(切片或磨粉)

  • 赤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切片或磨粉)

  • 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炙烤透)

  • 生薑(切片或磨粉,並用火焙乾)

  • 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雙仁炒熟)

  • 枇杷葉(去除毛髮,炙烤乾燥,各取二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治厥逆腹滿妨痛,或上衝心。高良薑湯方

白話文:

取上方八種藥材,稍微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一碗,去渣後溫服,一日三次。

用於治療四肢逆冷、腹部脹滿疼痛,或向上衝至心口的症狀。此為高良薑湯的處方。

高良薑,檳榔(銼),木香,當歸(切焙各一兩半),吳茱萸(湯浸焙乾炒一兩)

白話文:

高良薑、檳榔(切碎)、木香、當歸(切片,焙乾,各一兩半)、吳茱萸(用熱水浸泡後焙乾,炒至微焦,一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

治厥逆滿急,飲食妨悶。茯苓湯方

白話文:

取這五種藥材,稍微搗碎過篩,每次使用三錢的量,加一碗水煎煮到剩下七分滿,濾去藥渣,在空腹時趁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四肢冰冷、胸脅脹滿急迫,以及飲食後感到胃脘阻塞不適。此為茯苓湯的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三兩),桔梗(銼炒二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白朮,人參(各二兩),陳橘皮(去白焙一兩半)

白話文:

赤茯苓(去掉外皮,取三兩),桔梗(切碎,炒熟,取二兩),厚朴(去掉粗皮,用生薑汁浸泡,烘烤至熟),白朮,人參(各取二兩),陳橘皮(去掉白色部分,烘烤,取一兩半)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薑一小塊拍破,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厥逆冷氣,沖注刺痛脹滿。茯苓湯方

赤茯苓(去黑皮三兩),人參,陳橘皮(去白焙),桔梗(銼炒各二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一小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一小塊拍碎的薑,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一天三次。

此方適用於治療厥逆冷氣,沖注刺痛脹滿。

將赤茯苓(去掉黑皮三兩)、人參、陳橘皮(去掉白皮並烘乾)、桔梗(切碎炒製,各二兩)四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一小塊生薑,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一天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