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四 (12)
卷第五十四 (12)
1. 下焦熱結
論曰下焦者在臍下,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出而不內以傳導也,又下焦如瀆。司決壅泄,其氣實而有熱,則津液內燥,傳導不利,由是有氣逆、便難、胃脹、嘔噦之證。
治下焦熱結,大小便不通。柴胡湯方
白話文:
下焦是指下腹部,位於肚臍以下,膀胱開口處的上方。它的主要功能是將身體內的清陽之氣和濁陰之氣分開,使清陽之氣上升,濁陰之氣下降。下焦還具有輸導津液的作用,將津液從上腹部輸送到下腹部。
下焦就像是水渠,負責疏通排泄廢物。如果下焦氣血充實,但有熱,那麼體內的津液就會枯竭,運輸功能就會受阻,從而出現氣逆、大便困難、胃脹、嘔吐等症狀。
柴胡(去苗),黃芩(去黑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梔子仁,石膏(碎),羚羊角(鎊),生乾地黃(焙各一兩),芒硝(半兩)
白話文:
柴胡(去除根莖),黃芩(去除黑色的心),陳年橘皮(在湯中浸泡後去除白色的表皮),梔子仁,石膏(搗碎),羚羊角(研磨成粉),生曬乾的地黃(烘烤,每種一兩),芒硝(半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二夜一。
治下焦熱結,嘔吐不止,心腹滿悶。香豉湯方
白話文:
這八種藥材,稍微搗碎後過篩,每次取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七分,濾去藥渣後溫服,白天服兩次,晚上服一次。
用於治療下焦熱結,嘔吐不止,心腹脹悶。此為香豉湯的方子。
豉(炒),生乾地黃(焙),白朮(銼各二兩),甘草(炙一兩),石膏(碎三兩),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
白話文:
-
炒豉,生乾地黃(烘焙),白朮(切碎,各二兩)
-
甘草(炙烤一兩)
-
石膏(搗碎,三兩)
-
赤茯苓(去除黑皮,一兩半)
上六味,粗搗羅,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竹葉十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二夜一。
治下焦熱結氣逆,嘔吐不禁,名曰走哺。人參湯方
白話文:
將六味中藥材搗碎,每次服食四錢匙,加入一杯半的水和十片竹葉,煎煮至剩一杯藥水,去除渣滓,溫熱飲用。每天服用兩次,晚上服用一次。
人參,梔子仁,葳蕤,黃芩(去黑心),知母(切焙各一兩),赤茯苓(去黑皮),白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半),石膏(碎二兩)
白話文:
人參、梔子仁、葳蕤、黃芩(去除黑色籽仁)、知母(切片、焙製各一兩)、赤茯苓(去除黑皮)、白朮、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表皮,焙製各一兩半)、石膏(研碎二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二夜一。
治下焦受病,大腸菀熱,伏瘕深固。茵陳蒿丸方
白話文:
上列九種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七分滿,濾去藥渣後趁溫熱服用,每日白天兩次夜晚一次。
用於治療下焦受病,大腸積熱,伏瘕深固的情況。此為茵陳蒿丸的方劑。
茵陳蒿(五兩),䕡茹(三兩),威靈仙(去土),太一餘糧(煅),柴胡(去苗各二兩),黃芩(去黑心),蒲黃,赤茯苓(去黑皮),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
白話文:
茵陳蒿(200克),䕡茹(120克),威靈仙(去土),太一餘糧(煅),柴胡(去苗各80克),黃芩(去黑心),蒲黃,赤茯苓(去黑皮),枳殼(去瓤麩炒各40克)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木香湯下,以知為度。
治下焦受熱,大便難,及多瘡瘍。石長生丸方
白話文:
將上九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煉過的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二十丸,用木香湯送服,以不感到飽為度。
石長生(五兩),升麻(三分),雞舌香,水銀粉,硝石(別研各二兩),石膏(碎),葛根(銼),大黃(銼炒),射干(各一兩)
白話文:
石長生(250公克),升麻(1.5公克),雞舌香,水銀粉、硝石(各100公克)、石膏(碎)、葛根(切碎)、大黃(切碎炒黃)、射干(各50公克)。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早晚食前溫米飲下,漸加至二十丸,以知為度。
治下焦腸胃伏熱,婦人胎熱產難。酸漿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味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蜜糖和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十顆,在早晚飯前用溫熱的米粥送服。逐漸增加服用的量,直到二十顆為止。以此為準。
酸漿實(五兩),莧實(三兩),馬藺子(炒焦),大鹽(別研),榆白皮(銼各二兩),柴胡(去苗),黃芩(去黑心),栝蔞根(銼),䕡茹(各一兩)
白話文:
酸漿果實(五兩),莧菜種子(三兩),馬藺子(炒焦),粗鹽(另外研磨),榆樹的白色樹皮(切碎,各二兩),柴胡(去掉根苗),黃芩(去掉黑色的核),栝樓根(切碎),白芷(各一兩)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用木香湯吞下二十丸,至三十丸。以知為度。
治下焦蘊熱。結成毒痢,血如鵝鴨肝。升麻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再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不限服用次數,每次服用二十丸,最多服用三十丸。服用後觀察病情,以病情好轉為止。
升麻,紫草(去苗),黃芩(去黑心),桔梗(炒各三分),犀角(鎊),地榆(去苗),蘘荷根(銼碎),芭蕉根(銼焙),梔子仁(各一兩)
白話文:
升麻、紫草(去掉根鬚)、黃芩(去除黑色部分)、桔梗(各炒至三成熟)、犀牛角(研成碎末)、地榆(去除根鬚)、蘘荷根(搗碎)、芭蕉根(切碎後烘焙)、梔子仁(各一兩重)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夜一。
治下焦蘊熱痢下膿血,煩痛㾓悶。赤石脂湯方
白話文:
上列九種藥材,稍微搗碎過篩,每次取三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一碗,去渣後溫服,每日三次,夜晚一次。
用於治療下焦積熱引起的痢疾,排出膿血,以及煩痛不安。此為赤石脂湯的處方。
赤石脂,烏梅(炒各一兩),梔子仁(三分),白朮(一兩半),乾薑(炮半兩),升麻(一兩)廩米(微炒二兩)
白話文:
赤石脂、烏梅(各炒一兩),梔子仁(三分),白朮(一兩半),乾薑(炮製半兩),升麻(一兩)廩米(微炒二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治下焦蘊熱毒,變赤血痢,臍腹㽲痛不可忍。香豉湯方
白話文:
取上方七種藥材,稍微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一碗,去渣,不分時侯趁溫服用。
治療下焦積熱毒,轉變為赤色血痢,肚臍周圍及腹部疼痛難忍。此為香豉湯的方子。
豉(微炒二兩),梔子仁,黃柏(去粗皮銼),地榆(銼),白朮,茜根(銼各一兩)
白話文:
取豉微炒二兩,再加梔子仁、去粗皮銼好的黃柏、銼好的地榆、白朮以及銼好的茜根各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二夜一。
治下焦熱結。五味子丸方
白話文:
將這六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一同煎煮至一碗,去掉藥渣後溫服,每日兩次,夜晚一次。
用於治療下焦熱結。五味子丸的方子。
五味子(五兩),天門冬(去心焙三兩),白芍藥,防己,車前子(各二兩),檳榔(銼),牽牛子(炒),大黃(銼炒),硝石(研各一兩)
上九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後木香湯下,稍增至三十丸,以知為度。
白話文:
取五味子五兩,天門冬去心焙三兩,白芍、防己、車前子各二兩,檳榔銼碎,牽牛子炒熟,大黃銼炒,硝石研磨,各取一兩。以上九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丸,飯後用木香湯送服,可逐漸增加至三十丸,以身體狀況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