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四 (10)
卷第五十四 (10)
1. 中焦熱結
論曰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其氣和平,能傳糟粕,蒸津液,變精微,上注於肺,通行營衛,仲景曰、熱在中焦,則為堅,故其氣實,則閉塞不通,上下隔絕,熱則身重目黃口甘脾癉之證生焉。
白話文:
中焦是指胃的中部,位於身體的上中下三焦之間,負責消化腐熟水穀。中焦的氣機調和,才能將食物殘渣排出,將津液蒸騰化生精微,然後輸送給肺,並調節營衛的運行。仲景說,如果中焦有熱,就會導致氣機壅滯,閉塞不通,上下隔絕。這時,身體就會出現身重、目黃、口甘、脾癉等症狀。
治中焦熱結閉塞,上下不通。關隔不吐不利,腹膨脹喘急。瀉熱九味湯方
白話文:
治療中焦的熱結閉塞,導致氣血運行不通暢。因結閉塞,所以無法嘔吐或大便不通,腹部脹滿、呼吸急促。以下為瀉熱九味湯的配方:
-
生大黃 15 公克
-
芒硝 15 公克
-
山梔 10 公克
-
黃芩 10 公克
-
黃連 10 公克
-
梔子仁 10 公克
-
木通 10 公克
-
麻黃 10 公克
-
知母 10 公克
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澤瀉(銼),升麻(各一兩),羚羊角(鎊),梔子仁(各一兩一分),生乾地黃(焙一兩),玄參(二兩半),芒硝(研一兩)
白話文:
- 大黃(先切片後炒)
*黃芩(去除黑心) *澤瀉(切碎) *升麻(各一兩) *羚羊角(磨成粉) *梔子仁(各一兩一分) *生乾地黃(焙製過後一兩) *玄參(二兩半) *芒硝(研磨成粉一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中焦熱結,腸胃不通,引飲無度。栝蔞根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種藥材粗略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滿,去掉藥渣後溫服,每日三次。
用於治療中焦熱結,腸胃不通,飲水無度的情況。此為栝蔞根丸的配方。
栝蔞根(五兩),王瓜根(三兩),鐵粉(研),苦參,黃連(去須),朴硝(研),芒硝(研各二兩),白石英(研),澤瀉(銼),龍膽,白英,水萍焙,菇根(各一兩)
白話文:
栝蔞根(五兩):五兩栝蔞根。
王瓜根(三兩):三兩王瓜根。
鐵粉(研):將鐵屑研磨成粉末。
苦參:適量苦參。
黃連(去須):去須的黃連,適量。
朴硝(研):將朴硝研磨成粉末,適量。
芒硝(研各二兩):將芒硝研磨成粉末,取二兩。
白石英(研):將白石英研磨成粉末,適量。
澤瀉(銼):將澤瀉切成碎段,適量。
龍膽:適量龍膽。
白英:適量白英。
水萍焙:將水萍焙乾,適量。
菇根(各一兩):取一兩菇根。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早晚食前用溫米飲下。稍增至三十丸,以知為度。
治中焦熱結,唇腫口生瘡,咽喉壅塞。舌本強硬,煩躁昏倦。射干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三味藥材,搗碎成藥末,煉製成蜜丸,每個藥丸的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十五丸,在早晚飯前用溫米湯送服。逐漸增加到三十丸,以身體情況為準。
射干,升麻,枳殼(去瓤麩炒),大黃(制炒各一兩),羚羊角(鎊),柴胡(去苗),木通(銼),玄參,甘草(炙各半兩),龍膽,馬牙硝(各一分)
白話文:
射干、升麻、枳殼(去瓤麩炒)、大黃(制炒各一兩)、羚羊角(鎊)、柴胡(去苗)、木通(銼)、玄參、甘草(炙各半兩)、龍膽、馬牙硝(各一分)。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竹葉二七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放溫食後服。
治中焦熱結,水穀下痢。藍青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粗略研磨後篩除雜質,每次服用三錢的劑量,加入一盞水,再放入二到七片竹葉一起煎煮,直到減少到只剩下十分之七的量,然後去除藥渣,等到藥汁溫熱後服用。
藍青汁(一升),黃連(去須二兩),黃柏(去粗皮),白朮(銼炒),地榆(各三分),地骨皮(半兩),阿膠(炙燥一兩一分),烏梅(去核炒三分)
白話文:
-
藍青汁:一升。
-
黃連:除去根須,取二兩。
-
黃柏:除去粗糙的樹皮。
-
白朮:切片並炒製。
-
地榆:各取三分。
-
地骨皮:取半兩。
-
阿膠:經過炙烤乾燥,取一兩一分。
-
烏梅:去除果核,炒製後取三分。
上八味,將後七味搗羅為末,用藍青汁煎為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空腹粥飲下、日三。
治中焦熱結,胃氣鬱伏,身發黃疸。白英丸方
白話文:
取上方八種藥材,將後面七種研磨成粉末,使用藍青汁煎煮成膏狀,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到十五粒。空腹時以稀飯湯水送服,每日三次。
用於治療中焦熱結、胃氣鬱伏、身體出現黃疸的情況。[白英丸]
白英(五兩),白蘞(三兩),紫草,芒硝(研),大黃(銼以上各二兩),茵陳蒿,葶藶子(紙上炒),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
白話文:
白英(250 公克),白蘞(150 公克),紫草、芒硝(研磨)、大黃(以上各 100 公克,切碎),茵陳蒿,葶藶子(用紙包炒),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浸泡至透徹),枳殼(去掉內膜,用麩皮炒)各 50 公克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晚食前用蜜湯下,以知為度。
治中焦蓄積癉熱,食已如飢。薴根散方
薴根(銼二兩),松脂(三分),槐花(炒半兩)
白話文:
將以上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早晚飯前以蜂蜜水送服,以症狀改善為準。
治療中焦部位的積滯熱症,食後仍感飢餓。薴根散的配方如下:
薴根(切碎,二兩),松脂(三分),槐花(炒,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早晚食前、溫糯米飲調下,稍增至三錢匕,以知為度。
治中焦結熱,下赤白沃。鼠尾草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三味藥搗碎成散末,每次服用二錢匕的劑量,在早晚吃飯前,用溫熱的糯米飲沖服,如果效果不顯著,可以逐漸增加到三錢匕的劑量,直到感覺效果明顯為止。
鼠尾草(五兩),槐花(炒三兩),犀角(鎊),黃連(去須),梔子仁(各二兩),黃芩(去黑心),白芍藥,地榆(銼),甘草(生銼各一兩)
白話文:
鼠尾草(250克),槐花(炒後150克),犀角(研成粉末),黃連(去掉須根),梔子仁(各100克),黃芩(去掉黑心),白芍藥,地榆(切碎),甘草(生甘草切碎,各50克)。
上九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早晚食前。用溫酒調下,稍增至三錢匕,以知為度。
治中焦熱痹,善忘不樂。䕡茹散方
䕡茹(三兩),甘草(炙二兩),硝石(研一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於初更時及雞鳴後,各用溫酒調下一錢匕,稍增至二錢匕,以知為度。
治中焦熱結,目瞼赤爛。冬除散方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早晚飯前用溫酒送服,可適當增加到三錢匕,以身體狀況為準。
此方用於治療中焦熱痹,症狀包括健忘、情緒低落。
䕡茹散的配方:
䕡茹(三兩),甘草(炙二兩),硝石(研一兩)
將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天在初更時(晚上七點至九點)和雞鳴後各用溫酒送服一錢匕,可適當增加到二錢匕,以身體狀況為準。
此方用於治療中焦熱結,症狀包括眼瞼發紅潰爛。
欒華(五兩),莎草根(炒去毛三兩),丹砂(研),硝石(研),石決明(各二兩),石膏(碎)白芍藥,夏枯草,黃連(去須各一兩)
白話文:
欒華(250公克),莎草根(炒去毛150公克),丹砂(研磨),硝石(研磨),石決明(各100公克),石膏(研碎),白芍藥,夏枯草,黃連(去鬚各50公克)。
上九味,搗羅為散,於早晚食前,用沙糖水調下一錢匕,稍增至二錢匕。以知為度。
治中焦熱結,唇焦面赤,或時煩躁,四肢倦。解肌地骨皮湯方
地骨皮,人參,柴胡(去苗),梔子(去皮),甘草(生銼各一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竹葉七片,同前至六分,食後去滓溫服。
治中焦熱結,唇口生瘡。五倍子散方
白話文:
將九種藥材搗碎成粉末,早晚飯前用沙糖水調和服用,每次一錢匕,逐漸增加到二錢匕,直到身體狀況改善為止。此方用於治療中焦熱結,症狀包括嘴唇乾燥、面容發紅、偶爾煩躁、四肢無力等。
地骨皮、人參、柴胡(去苗)、梔子(去皮)、甘草(生銼各一兩)這五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加水一盞,放入竹葉七片,煎煮至六分,飯後去渣溫服。此方用於治療中焦熱結,症狀包括嘴唇和口腔長瘡。
五倍子,羌活(去蘆頭),防風(去叉等分)
上三味,並生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蜜湯調下,食後服。
白話文:
五倍子、羌活(去除蘆頭)、防風(去除枝叉,分成相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