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四 (8)
卷第五十四 (8)
1. 上焦熱結
論曰上焦在心下,其氣起於胃上口,並咽貫膈,有熱則喉舌乾燥,口氣面赤,胸膈痞滿之病生焉。
治上焦熱結,飲食不下,汗出頭面身體皆熱。泄熱澤瀉湯方
白話文:
論述說,上焦位於心之下,其氣從胃的上口開始,沿著咽喉穿過膈肌而上行。若有熱則會導致喉舌乾燥、口氣重、面部發紅,以及胸膈部位感到悶脹等病症。
治療上焦熱結所引起的飲食難以下嚥、頭面部及全身發熱的情況,可以使用澤瀉湯來洩熱。
澤瀉(不蛀者銼),人參,蓴心(焙乾各一兩),柴胡(去苗),半夏(湯洗七遍炒),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甘草(炙銼),桂(去粗皮各半兩),石膏(碎四兩),地骨皮(二兩三分)
白話文:
澤瀉(沒有蛀洞的碾碎),人參,蓴菜心(焙乾,各一兩),柴胡(去掉苗),半夏(用湯洗七遍,炒),赤茯苓(去掉黑皮,各一兩半),甘草(炙烤碾碎),桂枝(去掉粗皮,各半兩),石膏(搗碎,四兩),地骨皮(二兩三分)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拍碎,竹葉七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上焦熱結,腹滿不欲食,食則先吐後利,肘脅攣痛。麥門冬湯方
白話文:
把以上十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後,每次取五錢藥粉,加入一杯半的水,再放一個棗子大小的拍碎生薑和七片竹葉,煎煮至藥液只剩下八成,過濾掉藥渣,溫熱服用,每天三次。
麥門冬(去心焙二兩),白朮(二兩半),赤茯苓(去黑皮),蓴心(焙乾),甘草(炙銼各一兩),人參,陳橘皮(去白焙乾),蘆根(切炒),葳蕤(各一兩半),陳粟米(微炒半兩)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心,烘培成二兩),
白朮(二兩半),
赤茯苓(去除黑皮),
蓴菜心(烘乾),
甘草(烤焦磨碎,各一兩),
人參,
陳橘皮(去除白色,烘乾),
蘆根(切片炒過),
威脅(各一兩半),
陳粟米(微炒半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拍碎,竹茹彈子大,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上焦熱結,心氣懊憹,振掉譫語。玉螺丸方
白話文:
把上述十種藥物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匕,加入一盞半的水,再加入一棗大小拍碎的生薑,以及一個彈子大小的竹茹,煎煮至八分,去除藥渣,溫熱服用,每天三次。
井泉石(研五兩),丹砂(研三兩),鐵精(研),芒硝(研),黃環(各二兩),大黃(銼炒),黃連(去須),丹參地龍(炒各一兩)
白話文:
井泉石(研磨五兩),丹砂(研磨三兩),鐵精(研磨),芒硝(研磨),黃環(各二兩),大黃(切碎炒熟),黃連(去除須根),丹參地龍(炒過,各一兩)
上九味,搗羅五味為末,與四味研者和勻,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平旦時及初更後,濃煎麥門冬湯下,以知為度。
治上焦氣勝熱結頭痛。大青湯方
白話文:
將上列九味藥物,搗碎羅過五味藥物的細末,與研磨四味藥物和勻,煉製成如綠豆般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十粒,在清晨和黃昏後,用濃煎的麥門冬湯送服,服用的數量以不感到飽脹為準。
大青(三兩),百部根(五兩),紫菀(去苗土),茜根,黃芩(去黑心各二兩),生乾地黃(焙),白前,五味子(炒),甘草(生各一兩)
白話文:
大青(三兩):廣泛應用於清熱解毒、祛風止痙的治療。
百部根(五兩):主要用於治療熱、咳嗽、哮喘等症狀。
紫菀(去苗土):具有宣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
茜根:具有涼血、活血、止血的功效。
黃芩(去黑心各二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生乾地黃(焙):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涼血的功效。
白前:具有清肺潤燥、化痰止咳的功效。
五味子(炒):具有斂陰益氣、生津止渴、固精安神的功效。
甘草(生各一兩):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以知為度。
治熱結上焦,晝常多瞑。仙乳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種藥材粗略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滿,去渣,飯後溫服,以感到適度為準。
治療上焦熱結,白天經常多眠。此為仙乳丸的處方。
伏翼(重五兩者一枚連腸胃炙燥),營實(微炒五兩),威靈仙(去土三兩),牽牛子(炒),莧實(各二兩),丹砂(研),雌黃(研),鉛丹(各一兩),膩粉(半兩)
白話文:
伏翼(五兩,用整副腸胃炙乾),營實(五兩,微炒),威靈仙(三兩,去除泥土雜質),牽牛子(炒熟),莧實(各二兩),丹砂(研磨成粉),雌黃(研磨成粉),鉛丹(各一兩),膩粉(半兩)。
上九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食後溫木通湯下,稍增至十五丸,小兒每服三丸,以知為度。
治熱結上焦,致風氣上行,痰厥頭痛。水蘇丸方
白話文:
將上列九種中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蜂蜜混合製成丸劑,每丸大小如綠豆一般。每次服用七丸,於飯後以溫熱的木通湯送服。逐漸增加至十五丸,兒童每次服用三丸,服用至症狀好轉即可。
水蘇葉(五兩),皂莢(炙去皮子三兩),芫花(醋炒焦二兩)
白話文:
-
水蘇葉(250公克)
-
皁莢(烘烤後去除外皮,150公克)
-
芫花(用醋爆炒至焦黑,100公克)
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溫荊芥湯下,以知為度。
治內熱上逆,目睛如脫。接神散方
白話文:
將人參、細辛、白芷三味藥搗碎成粉末,用蜂蜜和起來做成丸劑,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用溫過的荊芥湯送服,以出汗為止。
菊花(五兩),秦艽(去土三兩),射干,白朮,鉛霜(各二兩),朴硝(研),石膏(研),白石英(研),扁青(研各一兩)
上九味,搗研為散,每服二錢匕,食後溫米飲調下,稍增至三錢匕,以知為度,氣弱者減之。
白話文:
-
菊花:五兩
-
秦艽:去土三兩
-
射干:二兩
-
白朮:二兩
-
鉛霜:二兩
-
朴硝:一兩(研磨成粉)
-
石膏:一兩(研磨成粉)
-
白石英:一兩(研磨成粉)
-
扁青:一兩(研磨成粉)
治上焦熱結,脾肺久壅,痰涕喘悶,腦昏背痛,常覺口乾咽澀,飲食無味,時覺煩躁,鼻塞。消氣丸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上焦熱結、脾肺久壅、痰涕喘悶、腦昏背痛、經常感覺口乾咽澀、飲食無味、偶爾煩躁、鼻塞的方劑。
消氣丸配方:
- 羌活:4克
- 防風:4克
- 蟬蛻:3克
- 川牛膝:3克
- 白芷:3克
- 茯苓:6克
- 厚朴:4克
- 陳皮:3克
- 枳實:3克
- 膽草:3克
- 生甘草:2克
- 砂仁:3克
- 苡仁:6克
- 桔梗:3克
- 百部:3克
- 玄參:6克
- 紫蘇:3克
- 杏仁:3克
- 荊芥:3克
- 白芥子:3克
- 蘇葉:3克
- 薄荷:3克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每劑10克,每日兩次,溫開水送服。
皂莢(五挺及不蛀者去皮子水煮五七沸取出酥炙),防己,人參,射干(不蚛者),桑根白皮(銼),甜葶藶(隔紙炒各一兩),知母(焙三分),馬兜鈴(三十枚),檳榔(七枚銼)
白話文:
皁莢(五個連皮去殼,加水煮滾五至七次,撈出後加酥煎至焦酥),防己,人參,射干(不是蟲蛀的),桑根白皮(切碎),甜葶藶(隔著紙炒各一兩),知母(焙乾三分),馬兜鈴(三十枚),檳榔(七枚切碎)
上九味,搗羅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荊芥湯下,日二。
白話文:
將上列九味藥材搗碎成粉末,與棗肉一起煮熟,做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用荊芥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治上焦熱結,心肺壅滯,面赤心忪,口乾頭昏,化熱氣,順血脈。火府丸方
生乾地黃(焙四兩),黃芩(去黑心),木通(銼各二兩)
白話文:
治療上焦有熱結,心肺氣血壅滯,臉紅心煩,口乾頭痛暈眩,化解熱氣,順暢血脈。
火府丸配方
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後溫米飲下,大段熱躁新汲水下,小兒化破服,丸數臨時加減。
治上焦熱結,口燥咽乾,臟腑秘滯,面赤心煩。天門冬丸方
白話文:
將上列的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15到20粒藥丸,飯後用溫熱的米湯送服。如果有嚴重的發熱煩躁,可以用新打的水送服。對於小兒,可以將藥丸研碎服用,每次服用的數量可以根據情況臨時增減。
天門冬(去心焙二兩),地骨皮,人參,甘草(炙銼),黃耆(炙銼),枸杞子(焙),甘菊花(揀),防風(去叉),黃芩(去黑心),赤芍藥(各一兩),生乾地黃(焙二兩)
白話文:
- 天門冬(去心焙二兩):去掉天門冬心中的白膜,焙乾,用量二兩。
- 地骨皮(一兩):地骨皮,用量一兩。
- 人參(一兩):人參,用量一兩。
- 甘草(炙銼,一兩):甘草,用炙過的甘草,切碎,用量一兩。
- 黃耆(炙銼,一兩):黃耆,用炙過的黃耆,切碎,用量一兩。
- 枸杞子(焙,一兩):枸杞子,用焙過的枸杞子,用量一兩。
- 甘菊花(揀,一兩):甘菊花,揀選好的甘菊花,用量一兩。
- 防風(去叉,一兩):防風,去掉叉子的防風,用量一兩。
- 黃芩(去黑心,一兩):黃芩,去掉黑心的黃芩,用量一兩。
- 赤芍藥(一兩):赤芍藥,用量一兩。
- 生乾地黃(焙二兩):生乾地黃,用焙過的生乾地黃,用量二兩。
白話文:
地骨皮,用量一兩。
人參,用量一兩。
甘草,用炙過的甘草,切碎,用量一兩。
黃耆,用炙過的黃耆,切碎,用量一兩。
枸杞子,用焙過的枸杞子,用量一兩。
甘菊花,揀選好的甘菊花,用量一兩。
防風,去掉叉子的防風,用量一兩。
黃芩,去掉黑心的黃芩,用量一兩。
赤芍藥,用量一兩。
生乾地黃,用焙過的生乾地黃,用量二兩。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雞子黃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和滓食後臨臥溫服。
治上焦熱結攻注,咽頸赤腫,飲食不下,欲成癭氣。松蘿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 11 種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蜂蜜和成丸藥,每粒丸藥的大小如同雞蛋黃一般。每次服用一粒,以一杯水煎煮,至藥湯濃縮至七成。連同藥渣一起服用,在睡前溫服。
松蘿(生半兩),山豆根(生),防風(去叉),海藻(洗去咸炒),連翹,木通(銼),檳榔(銼),青竹茹(各一兩),昆布(洗去咸炒二兩)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溫酒下,日三。
白話文:
松蘿(生半兩):是一種生長在松樹上的植物,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山豆根(生):是一種豆科植物的根,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防風(去叉):是一種菊科植物的根,具有祛風散寒、解表止痛的功效。
海藻(洗去鹹炒):是一種生長在海中的藻類植物,具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
連翹:是一種忍冬科植物的花蕾,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木通(銼):是一種木通科植物的莖,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檳榔(銼):是一種棕櫚科植物的種子,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活血的功效。
青竹茹(各一兩):是一種竹科植物的根,具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
昆布(洗去鹹炒二兩):是一種海藻類植物,具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
治上焦熱結,頭痛昏眩,胸膈煩悶,涕唾稠黏,痰實噁心,不欲飲食。前胡枳殼湯方
白話文:
治療上焦熱結引起的頭痛、昏眩、胸膈煩悶、涕唾稠黏、痰實噁心、不欲飲食。
藥方:前胡、枳殼湯。
前胡(去蘆頭),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桔梗(炒),甘草(炙銼),桑根白皮(銼),旋覆花(微炒各半兩),麥門冬(去心焙三分)
白話文:
前胡(去除莖葉):1 兩
人參:1 兩
赤茯苓(去除黑皮):1 兩
枳殼(去除內瓤和麩皮,並炒製):1 兩
半夏(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滑,然後烘乾、焙制):1 兩
桔梗(炒製):0.5 兩
甘草(炙烤切碎):0.5 兩
桑根白皮(切碎):0.5 兩
旋覆花(稍微炒製):0.5 兩
麥門冬(去除種子,烘乾,焙制):0.3 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二片,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膈熱生涎,嘔吐。槐花散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兩片生薑,一同煎煮至剩六分滿,去渣,飯後溫服。
用於治療胸膈熱盛生痰,嘔吐。此為槐花散方。
槐花(炒黃黑色),皂莢(去皮燒煙絕),白礬(敖汁盡),甘草(炙各等分)
白話文:
-
槐花:炒至變成黃黑色。
-
皁莢:去皮,燒成煙,直至完全燒盡。
-
白礬:熬出汁液,直至完全熬盡。
-
甘草:炙烤,各味分量相等。
上四味,搗研為散,每服二錢匕,白湯調下,凡吐多是膈熱,熱即生涎,此藥能化胃膈熱涎,特有殊效。
解暴熱,化涎涼膈,清頭目。龍膽丸方
白話文:
取上方四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開水調服。大多數嘔吐是由於膈部過熱,過熱就會產生痰涎,此藥能化解胃膈的熱痰,效果特別好。
能夠解突發的高熱,化痰清涼膈部,清利頭腦。這是龍膽丸的配方。
龍膽,白礬(燒汁枯各四兩),天南星,半夏(各二兩半水浸切作片用漿水雪水各半同煮三五沸焙乾取各秤二兩)
白話文:
龍膽草和白礬,各取四兩,燒過的明礬和枯礬,各取四兩。
天南星和半夏,各取二兩半,浸泡在水中,切成片。
用漿水和雪水混合在一起,將切好的天南星和半夏煮沸三到五次,然後烘乾。
將烘乾後的天南星和半夏,各取二兩。
上四味,搗研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臘茶清下,食後臨臥服。麵糊須極稀,如濃漿可也,凡痰壅膈熱,頭目昏重,服之頓清,嶺南瘴毒,才覺昏悶,速服便解,咽喉腫痛,口舌生瘡,上壅熱涎諸證,悉可服,小兒尤良。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臘茶清以水送服,飯後睡覺前服用。麵糊必須非常稀,像濃漿一樣即可。凡是痰濕壅塞在膈膜,胸腹悶熱,頭暈眼花、昏沉,服用後可以馬上清涼。嶺南的瘴毒,剛覺昏悶,立刻服用就可以解除。喉嚨腫痛,口腔生瘡,熱痰上壅等各種症狀,都可以服用,尤其是對小兒效果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