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四 (2)

1. 三焦約

論曰黃帝三部針炙經曰少腹腫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病名曰三焦約,內閉,發不得大小便,夫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三者流行,營衛致養,則腐熟水穀,分別清濁,以時而下,無復滯留,若營衛不調,風邪入客,則決瀆之官,約而不通,所以不得大小便也,刺法取足少陰太陽之經,輔以湯劑,則三焦疏導,清濁判矣。

白話文:

黃帝的《三部針灸經》說,少腹腫痛,不能小便,邪氣在三焦,病名叫做三焦約,內部閉塞,大小便都不通暢。三焦是水穀運行的道路,氣息的開始和結束的地方。上焦像霧一樣,中焦像泡沫一樣,下焦像水溝一樣。三者運行通暢,營衛之氣就能夠滋養身體,腐熟水穀,分別清濁,按時向下,沒有什麼滯留。如果營衛之氣不調和,風邪侵入體內,那麼就會阻塞決瀆之官,不通暢,所以大小便不通暢。治療方法是取足少陰太陽經的穴位,輔以湯劑藥物,那麼三焦就會疏通,清濁就能夠分別。

治調順三焦,平勻氣脈,消痰滯,利胸膈,祛風利大小腸。枳殼丸

枳殼(去瓤麩炒二兩),牽牛子(揀擇四兩一半炒一半生搗羅取粉一兩半余者不用),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檳榔(半兩銼),木香(一分)

白話文:

枳殼(去掉果肉和殼裏的薄皮,炒到二兩重),牽牛子(挑選四兩,一半炒熟,一半生搗成粉末,取一兩半,其餘的不用),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掉白色的部分,烘烤到半兩重),檳榔(半兩,切碎),木香(一分)

上五味,搗羅四味為末,與牽牛粉拌勻再羅過。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後生薑湯下,欲利加丸數。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搗碎,再將四種藥材磨成粉末,與牽牛粉混合均勻,再過篩。用蜂蜜煉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15至20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如果想要促進排便,可以增加服用的丸劑數量。

治三焦約,大小便不通。枳殼散

枳殼(湯浸去瓤切作片子焙乾五兩),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二兩),滑石(研細一兩),桂(去粗皮二兩)

白話文:

枳殼(用熱水浸泡後去除果瓤,切成片狀,焙乾後取五兩),厚朴(去除粗皮後,塗抹生薑汁炙烤,取二兩),滑石(研磨成細粉,取一兩),桂皮(去除粗皮後,取二兩)。

上四味,搗研拌和。每一兩藥末,更入膩粉半錢和勻,每服一錢匕,用冷米飲調下,腹空時服,更量老少虛實加減。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搗碎研磨混合均勻。每兩藥粉加入半錢的膩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匕,用冷米飲調和服用。空腹時服用,根據老少虛實加減用量。

治三焦約,通導大小便。順氣丸

木香(二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大戟(用河水煮去皮焙各一兩),郁李仁(半兩),麻仁(半兩與大戟郁李仁同別搗細入藥內),甘遂(麩炒微煙生復於地上候冷出火毒一兩),大黃(銼炒二兩),訶黎勒皮(半兩)

白話文:

木香(二兩)、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掉白色表皮,烘乾)、人參、赤茯苓(去除黑皮)、大戟(用河水煮沸,去除表皮,烘乾,各一兩)、郁李仁(半兩)、麻仁(半兩,與大戟、郁李仁一起搗碎,放入藥材中)、甘遂(用麩皮炒至微微冒煙,然後在在地上晾涼,去除火毒,一兩)、大黃(切碎,炒至二兩)、訶黎勒皮(半兩)

上一十味,除別搗三味外,搗羅為末,即入三味拌和、再羅,煉蜜和丸,如豌豆大,每服十丸,煎車前子湯下,不拘時候。

白話文:

除了另搗的三種外,把上面的十味藥研成細末後,立即加入另搗的藥末拌和,再研磨,然後煉蜜和丸,如豌豆般大小,每次服用十丸,煎服車前子湯送服,不限時間。

治三焦約,少腹腫痛,不得大小便。郁李仁丸

郁李仁(湯去皮研),大黃(銼炒各一兩),赤茯苓(去黑皮),澤瀉(銼),葶藶(隔紙上炒各二兩),大麻仁(一兩半研),檳榔(三兩銼),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半兩研)

白話文:

郁李仁(去皮研磨),大黃(切碎並炒至各一兩),赤茯苓(去除黑色表皮),澤瀉(切碎),葶藶(隔著紙炒至各二兩),大麻仁(磨碎一兩半),檳榔(切碎三兩),杏仁(去皮和尖端,雙仁麩炒至半兩並研磨)

上八味,搗研了和拌勻,再研極細,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用甘草湯下三十丸,日三,炒鹽酒下亦得。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研成細末,再與蜂蜜拌勻,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服用三十丸,用甘草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也可以用炒過的鹽酒送服。

治三焦氣約,大小便不通。疏風散

牽牛子(微炒一兩),大黃(銼炒一兩),檳榔(半兩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生薑蜜水調下,食後良久服。

治三焦約,大小便不通。皂莢散

豬牙皂莢(酥炙去皮子),白蒺藜(各等分)

上二味,搗羅為末,如大腸不通,用鹽茶調下一錢匕,小便不通,溫酒調一錢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