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三 (2)

1. 骨虛實

論曰腎生骨髓,骨髓者、腎氣之餘。其氣虛、則骨弱痠疼;倦而無力,其氣實、則骨熱苦煩,津液內燥。當隨證以治之。

白話文:

論述中醫學說:腎臟能產生骨髓,骨髓是由腎臟多餘的氣血產生的。如果腎氣虛弱,則骨骼會變得痠軟疼痛,行走軟弱無力;如果腎氣過實,則骨骼會發熱,伴有煩躁不安,體內津液乾涸。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施治。

治骨虛痠疼多倦。補骨脂湯

補骨脂(炒),附子(炮裂去皮臍),人參肉蓯蓉(酒浸切焙),五味子(去梗各一兩)

白話文:

補骨脂(炒)、附子(炮裂去皮後取中心的臍),人參、肉蓯蓉(以酒浸泡後切片,烘乾烘焙),五味子(去梗,每種各一兩)。

上五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臨熟入酒二分攪勻,去滓溫服食前。

治骨髓虛冷痠疼。蓯蓉湯

肉蓯蓉(酒浸切焙),菟絲子(酒浸一宿焙乾別搗),人參,黃耆(銼),木香,附子(炮裂去皮臍),補骨脂(炒各一分)

白話文:

肉蓯蓉(用酒浸漬後,切片烘烤)

菟絲子(用酒浸泡一夜後,烘乾再搗碎)

人參

黃耆(切碎)

木香

附子(炮裂後,去除外皮和肚臍)

補骨脂(炒過,每種各取一份)

上七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前。

治骨髓虛冷,疼痛無力。地黃散

生地黃(八斤洗銼),豉(二斤)

上二味,同於甑上炊兩次,曝乾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

治骨髓虛冷,疼痛倦怠。芍藥虎骨散

芍藥(一斤),生地黃(五斤洗),虎骨(四兩)

上三味。㕮咀,以清酒一斗,漬三宿,曝乾復入酒中漬一宿,曝乾再漬再曝,酒盡即止,曝乾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

白話文:

以上三味藥:霍山石斛、麥門冬、知母。

將霍山石斛搗成碎末,用一斗清酒浸泡三晚,然後曬乾,再放入酒中浸泡一晚,再曬乾,這樣重複浸泡和曬乾,直到酒用完為止。最後將曬乾的藥材搗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溫酒送服,不拘於服用時間。

治骨髓虛冷痛。地黃酒

生地黃(一石洗切)

上一味,木臼中搗取自然汁,絞去滓,用酒二斗和勻,同於瓷石器中,煎熟為度,瓷器盛貯。每服溫飲一盞。不拘時候。

白話文:

上一種方法,將藥物放入木臼中搗碎,取其自然滲出的汁液,將雜質過濾掉,加入二斗酒攪拌均勻,一起放入瓷或者石器皿中,煎煮至藥液熟透為止,用瓷器盛放保存。每次服藥時,溫熱飲用一杯即可。服用時間不受限制。

治骨實苦疼煩熱。四物湯

葛根(取汁),生地黃(取汁),麥門冬(取汁),蜜

白話文:

葛根(取汁液),生地黃(取汁液),麥門冬(取汁液),蜂蜜

上四味各半盞和勻,分三服,每服用水半盞;同煎至六分,溫服食前。

治骨實熱煩痛。地骨皮湯

地骨皮柴胡(去苗),甘草(炙銼各一兩),胡黃連(一分)

白話文:

地骨皮、柴胡(去除根苗)、甘草(烤熱並切碎,各一兩)、胡黃連(一分)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骨實煩熱。秦艽湯

秦艽(去苗土半兩),甘草(炙銼),前胡(去蘆頭),柴胡(去苗各一兩)

白話文:

秦艽(去除根部的雜質,取半兩),甘草(炙過,切碎),前胡(去除蘆頭),柴胡(去除根部的雜質,各取一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前。

治骨極虛寒。面腫垢黑,腰脊痛,不能久立屈伸,夢寐驚悸。上氣小腹急痛,腰背四肢常冷,小便白濁,人參飲方。

白話文:

治療骨骼極度虛寒的病症。症狀表現為:臉部腫脹且皮膚粗糙發黑、腰脊疼痛且不能長時間站立或彎曲伸展、夢中常感到恐懼不安。上腹部疼痛劇烈,腰背和四肢經常感到寒冷,小便顏色發白。

人參,五味子,熟乾地黃(焙),赤芍藥,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炙銼),當歸(切焙各一兩半),乾薑(炮),芎藭,黃芩(去黑心),遠志(去心),白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各一兩)

白話文:

人蔘、五味子、熟乾地黃(焙制)、赤芍藥、麥門冬(去心焙制)、甘草(炙制並切碎)、當歸(切碎並焙制,各一兩半)、炮製乾薑、芎藭、去黑心黃芩、去心遠志、去黑皮白茯苓、去粗皮桂皮(各一兩)。

上一十三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羊腎一隻,去筋膜切,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將前面所說的十三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五錢匙,加水一盞半,加一個去筋膜的羊腎,一起煮到水剩八分之一。去渣,不拘時間,趁溫熱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