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二 (5)

1. 腎臟虛損骨痿羸瘦

論曰腎臟虛損,骨痿羸瘦者,蓋骨屬於腎,腎若虛損,則髓竭骨枯,陽氣既衰,身體無以滋養。所以骨痿、肌膚損削而形羸瘦也。經曰、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此之謂也。

白話文:

中醫理論認為,腎臟虛損,骨頭就會痿弱瘦削。這是因為骨頭屬於腎,腎臟如果虛弱損傷,那麼骨髓就會枯竭,骨頭就會枯萎,陽氣衰敗,身體就不能得到滋養。所以骨頭痿弱,肌肉皮膚損傷削減,形體也就羸弱瘦削了。經典中說,骨頭是骨髓的住所。不能長時間站立,走路時顫抖搖晃,骨頭就要疲憊了,這就是這個道理。

治腎氣虛損,骨痿羸瘦,心煩腹急,腰重耳鳴,行坐無力。鹿茸丸

鹿茸(酒浸一宿塗酥炙),石斛(去根),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牛膝(酒浸切焙),肉蓯蓉(酒浸一宿切),熟乾地黃(焙),萆薢(炒),人參五味子,(炒),蛇床子(炒),白茯苓(去黑皮),覆盆子(去莖),黃耆(銼),木香車前子天門冬(去心焙),山芋(各一兩)

白話文:

鹿茸(在酒中浸泡一夜,然後塗上豬油烤炙),石斛(去掉根部),桂皮(去掉粗糙的皮),附子(炮裂後去掉皮和肚臍),牛膝(用酒浸泡,然後切片烘烤),肉蓯蓉(用酒浸泡一夜,然後切片),熟乾地黃(烘烤),萆薢(炒),人參,五味子(炒),蛇牀子(炒),白茯苓(去除黑色皮),覆盆子(去掉莖),黃耆(切碎),木香,車前子,天門冬(去掉中心,然後烘烤),山芋(各一兩)

上一十八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下十五丸,漸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把上面所寫的十八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藥。藥丸的大小如同梧桐子,每天早上空腹用溫酒服下十五粒,之後逐漸增加至三十粒。

治腎氣虛損,骨痿肉瘦,耳鳴心煩,小腹裡急,氣引膀胱連腰膝痛。補骨脂丸

白話文:

治療腎氣不足,肌肉瘦弱,耳鳴心煩,小腹裡急,氣引膀胱連腰膝疼痛。補骨脂丸的配方如下:

  • 補骨脂一兩
  • 杜仲一兩
  • 續斷一兩
  • 山藥一兩
  • 菟絲子一兩
  • 車前子一兩
  • 澤瀉一兩
  • 丹參一兩
  • 黃芪一兩
  • 當歸一兩
  • 熟地一兩
  • 山茱萸一兩
  • 肉桂二錢
  • 炮附子二錢
  • 丁香二錢
  • 肉蔻二錢
  • 砂仁二錢
  • 陳皮二錢
  • 茯苓二錢
  • 白朮二錢
  • 澤蘭二錢
  • 遠志二錢
  • 知母二錢
  • 石菖蒲二錢
  • 茯苓二錢
  • 白朮二錢
  • 澤蘭二錢

將以上各藥材研成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服。

補骨脂(微炒),五味子(炒),石斛(去根),肉蓯蓉(酒侵一宿切焙各二兩),白茯苓(去黑皮),熟乾地黃,人參,杜仲(銼炒盡絲),天雄(炮裂去皮臍),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為末各一兩)

白話文:

  • 補骨脂(稍微炒過)

  • 五味子(炒過)

  • 石斛(去除根部)

  • 肉蓯蓉(泡酒一晚,然後切片,再在鍋中烤過,各取兩量)

  • 白茯苓(去除黑皮)

  • 熟乾地黃

  • 人參

  • 杜仲(切碎,炒到絲盡)

  • 天雄(用火烤裂,去除皮和肚臍)

  • 菟絲子(泡酒一晚,再搗成粉末,各取一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空心日午夜臥,溫酒下二十丸至三十丸。

治腎氣虛損羸瘦。飲食不為肌膚,骨痿無力,腰腳痠痛。肉蓯蓉丸

肉蓯蓉(酒浸一宿切焙),石斛(去根),磁石(火煅醋淬二七遍),鹿茸(酥炙),桂(去粗皮),巴戟天(去心),杜仲(銼炒盡絲),木香,覆盆子(去莖各一兩)

白話文:

肉蓯蓉(用酒浸泡一夜,切碎烘烤),石斛(去掉根),磁石(用火煅燒,用醋淬淬火 27 次),鹿茸(用酥油炙烤),桂皮(去掉粗皮),巴戟天(去掉芯),杜仲(銼碎炒到盡絲),木香,覆盆子(去掉莖,各一兩)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酒上,鹽湯亦得,空心日午臨臥各一。

治腎臟久虛,體瘦骨痿。腰腳痠疼,臍腹冷痛,飲食無味,行坐少力,夜多夢泄,耳內蟬鳴。巴戟天丸

白話文:

治療腎臟虛弱已久,導致身體消瘦骨骼萎縮。腰部和腿部痠痛,肚臍和腹部感到寒冷和疼痛,吃東西沒有味道,行走和坐下都感到無力,晚上經常做夢並遺精,耳內有蟬鳴聲。

巴戟天丸方:

  • 巴戟天:12克
  • 熟地黃:12克
  • 山茱萸:12克
  • 山藥:12克
  • 枸杞子:12克
  • 菟絲子:12克
  • 車前子:10克
  • 澤瀉:10克
  • 茯苓:10克
  • 白朮:10克
  • 當歸:10克
  • 川芎:10克
  • 黨參:10克
  • 黃芪:10克
  • 桂枝:10克
  • 生薑:10克
  • 大棗:10枚

將所有藥材洗淨,切碎,搗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6克,每日三次。

巴戟天(去心),補骨脂(炒),蘹香子(炒各半兩),附子(去皮臍銼鹽炒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用酒熬一半成膏,留一半拌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鹽湯下。

白話文:

把以上四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酒煮至一半濃縮成膏狀,留下一半用來混合丸藥,將丸藥製成梧桐子的大小,每次服用二十顆,在空腹狀態下,飯前用鹽湯送服。

治腎臟虛損,骨痿羸瘦。行坐無力。短氣不足,腰背相引疼痛。石鐘乳丸方

石鐘乳(依法別研為粉),菟絲子(酒浸別搗為末),五味子(炒),蛇床子(洗焙),黃耆(銼),續斷,萆薢,烏蛇(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白話文:

  • 石鐘乳(依法研磨成粉末)

  • 菟絲子(用酒浸泡後搗碎成末)

  • 五味子(炒熟)

  • 蛇牀子(清洗後烘烤)

  • 黃耆(切碎)

  • 續斷

  • 萆薢

  • 烏蛇(炮裂後去除皮和肚臍,各取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空心日午夜臥服。

治腎臟虛損。精髓枯竭。形體瘦瘁。骨痿弱,晝夜掣痛,腰膝冷痹。耳內虛聲,強直不任轉側。菟絲子丸

白話文:

治療腎臟虛損,精髓枯竭,身體消瘦,骨骼痿弱,晝夜抽痛,腰膝冷痹。耳內有虛幻的聲音,身體僵硬不能轉動。

菟絲子丸配方:

菟絲子、枸杞子、覆盆子、桑寄生、女貞子、地黃、山藥、澤瀉、茯苓、白朮、甘草。

功能:補腎益精,強筋壯骨,活血化瘀。

用法:每日兩次,每次 6-9 克,溫水送服。

禁忌:陰虛火旺者忌服。

菟絲子(酒浸三日濕搗焙乾),肉蓯蓉(淨洗酒浸一宿切焙),天雄(炮裂水浸少時去皮臍各二兩),骨碎補(去毛一兩銼以鹽半兩同炒令黃去鹽不用),薏苡仁(炒),地龍(去土焙乾各一兩),石硫黃(研半兩)

白話文:

菟絲子:將菟絲子浸泡在酒中三天,然後弄濕搗碎,再焙乾。

肉蓯蓉:將肉蓯蓉清洗乾淨後,浸泡在酒中一宿,切片後焙乾。

天雄:將天雄炮裂後,浸泡在水中一小會兒,除去皮和肚臍,各取二兩。

骨碎補:將骨碎補去除毛髮,取一兩,銼碎後,與半兩鹽同炒,炒至黃色後,除去鹽,不用。

薏苡仁:將薏苡仁炒香。

地龍:將地龍去除泥土,焙乾,各取一兩。

石硫黃:研成粉末,取半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之大,空心溫酒或鹽湯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治腎臟虛損,肌體羸瘦,骨痿無力,腰腳痠疼,小便濃濁。熟乾地黃丸

白話文:

治療腎臟虛損,身體瘦弱,骨骼痿弱無力,腰腳痠疼,小便濃濁。熟乾地黃丸的配方如下:

  • 熟地黃:30克
  • 山茱萸:15克
  • 山藥:15克
  • 茯苓:15克
  • 澤瀉:15克
  • 丹皮:10克
  • 牡丹皮:10克
  • 白芍:10克
  • 當歸:10克
  • 川芎:10克
  • 荊芥穗:10克
  • 防風:10克
  • 羌活:10克
  • 升麻:10克
  • 柴胡:10克
  • 黃芩:10克
  • 黃連:10克
  • 梔子:10克
  • 車前子:10克
  • 滑石:10克
  • 木通:10克
  • 瞿麥:10克
  • 益母草:10克
  • 香附:10克
  • 川牛膝:10克
  • 生地黃:10克
  • 女貞子:10克
  • 龜板:10克
  • 鱉甲:10克
  • 鹿角霜:10克
  • 牡蠣:10克
  • 牛黃:10克
  • 麝香:10克

將所有藥材研成細粉,加入蜂蜜或米糊,製成丸劑,每次服用6-9克,每日3次。

熟乾地黃(焙二兩),山茱萸,山芋,白茯苓(去黑皮),石斛(去根),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牛膝(去苗酒浸焙),巴戟天(去心),五味子(炒),澤瀉,黃耆(銼),天門冬(去心焙),柏子仁(別研為膏),鹿角膠(炒),菟絲子(酒浸別搗為末各一兩),肉蓯蓉(酒浸切焙二兩)

白話文:

  • 熟乾地黃(烘烤過的),兩兩共二兩。

  • 山茱萸、山藥、白茯苓(去除黑皮)。

  • 石斛(去除根部),桂枝(去除粗皮)。

  • 附子(蒸熟後裂開,去除皮和臍部)。

  • 牛膝(去除根苗,用酒浸泡後烘烤)。

  • 巴戟天(去除花蕊)。

  • 五味子(炒過的)。

  • 澤瀉、黃耆(切碎)。

  • 天門冬(去除花蕊,烘烤過的)。

  • 柏子仁(研磨成膏狀)。

  • 鹿角膠(炒過的)。

  • 菟絲子(用酒浸泡後搗碎成末,共一兩)。

  • 肉蓯蓉(用酒浸泡,切片後烘烤過,共二兩)。

上一十七味,搗研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

治腎臟傷憊,腰膝無力,形瘦骨痿,頭目昏沉,時忽旋暈,項背疼痛,不得俯仰。鹿茸丸方

鹿茸(去毛塗酥炙脆),天雄(炮裂冷水浸去皮臍),白附子(大者炮),鹿髓(去膜別研如膏後入各一兩),膃肭臍(一對薄切塗鹽炙香)

白話文:

鹿茸:(去除毛髮,塗抹豬油烤脆)

天雄:(烘烤,待裂開後用冷水浸泡,去除皮和肚臍)

白附子:(選擇較大的,烘烤)

鹿髓:(去除膜別的研磨成膏狀,然後加入各一兩)

膃肭臍:(一對切成薄片,塗上鹽烘烤至香)

上五味,搗羅四味為末,與鹿髓同研和令勻,入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溫酒下三十丸,日三兩服。

治腎氣虛損,骨痿體瘦無力,兩耳䐜䐜鳴,甚即成聾,短氣不足。石斛飲

白話文:

治療腎氣虛弱損傷,骨骼萎縮身體瘦弱無力,兩耳頻繁鳴叫,嚴重時甚至變成耳聾,呼吸急促短促。

「石斛飲方」:

  • 石斛:30克
  • 麥冬:30克
  • 山藥:30克
  • 玉竹:30克
  • 淮山藥:30克
  • 五味子:15克
  • 熟地黃:30克
  • 當歸:15克
  • 川芎:10克
  • 白芍:15克
  • 甘草:10克
  • 大棗:10枚

製法:

  1. 將石斛、麥冬、山藥、玉竹、淮山藥、五味子、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甘草、大棗等藥材洗淨。

  2. 將所有藥材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燉煮 30 分鐘。

  3. 藥汁煮好後,即可過濾飲用。

用法:

  • 每日 1 次,飯後服用。

適用人羣:

  • 腎氣虛損,骨痿體瘦無力,兩耳䐜䐜鳴,甚即成聾,短氣不足的人士。

石斛(去根),當歸(切焙),人參,肉蓯蓉(酒浸一宿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臍),芎藭,桂(去粗皮各半兩),白茯苓(去黑皮),熟乾地黃(焙),白朮(米泔浸一宿銼炒令黃),桑螵蛸(切破炙黃),磁石(火煅醋淬二七遍各一兩),羊腎(一對批去筋膜炙令黃)

白話文:

石斛(去除根部)、當歸(切片並烘烤)、人參、肉蓯蓉(浸泡在酒中一夜後切片並烘烤)、附子(炮裂後去除外皮和肚臍)、芎藭、桂枝(去除粗皮,各半兩)、白茯苓(去除黑皮)、熟乾地黃(烘烤)、白朮(用米湯浸泡一夜後切碎並炒至黃色)、桑螵蛸(切碎並烘烤至黃色)、磁石(用火煅燒並用醋淬火27次,各一兩)、羊腎(一對,切開並去除筋膜,烘烤至黃色)。

上一十三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腎臟積冷,虛損氣乏羸劣。補腎丸

肉蓯蓉(酒浸焙三兩),黃耆(炙銼),附子(炮裂去皮臍),澤瀉,巴戟天(去心各二兩),枳殼(去瓤麩炒),桃仁(去皮尖雙仁炒黃),蒺藜子(炒去角),白朮,牡蠣(煅過研細),牛膝(酒浸切焙),菟絲子(酒浸搗焙),乾薑(炮),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檳榔(銼),桂(去粗皮),陳橘皮(去白焙各一兩),五味子(炒一兩半)

白話文:

  • 肉蓯蓉(用酒浸泡過後烘烤,三兩)

  • 黃耆(炒過並切成小段,二兩)

  • 附子(用火烤裂去除皮和臍,二兩)

  • 澤瀉(二兩)

  • 巴戟天(去除果核,二兩)

  • 枳殼(去除果肉並麩炒,一兩)

  • 桃仁(去除果皮和尖端,炒成雙仁並炒黃,一兩)

  • 蒺藜子(用火炒熟並去除角,一兩)

  • 白朮(一兩)

  • 牡蠣(煅燒過並研磨成細粉,一兩)

  • 牛膝(用酒浸泡後切片並烘烤,一兩)

  • 菟絲子(用酒浸泡並搗碎後烘烤,一兩)

  • 乾薑(用火炮製,一兩)

  • 蜀椒(去除果眼及合口者,並炒至出汗,一兩)

  • 檳榔(切碎,一兩)

  • 桂皮(去除粗皮,一兩)

  • 陳橘皮(去除白色外皮並烘烤,一兩)

  • 五味子(炒過,一兩半)

上一十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虛損,耳作蟬鳴,腹痛腰疼。補腎湯

黃耆(炙銼一兩半),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獨活(去蘆頭),芎藭,當歸(切焙),芍藥,白朮(銼炒),蒺藜子(炒去角),附子(炮裂去皮臍),澤瀉(各一兩),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二兩)

白話文:

黃耆(烘乾並切碎,一兩半),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獨活(去蘆頭),芎藭,當歸(切片烘烤),芍藥,白朮(切碎並炒熟),蒺藜子(炒熟並去角),附子(炮製並去皮臍),澤瀉(各一兩),花椒(去眼和合口者,炒至出汗,二兩)。

上一十二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以水二盞。先煎羊腎一隻至一盞半,入藥煎取八分,去滓空心頓服。

治腎臟虛損,小便多,骽脛無力,日漸羸瘦,名曰消腎。肉蓯蓉丸

肉蓯蓉(去皴皮酒炙),附子(炮裂去臍皮),白蒺藜(炒去角),桑螵蛸(炒各二兩),五味子(炒),龍骨(研各一兩),黃耆(銼炒),菟絲粉,石斛(去根各一兩半)

白話文:

肉蓯蓉(去除粗糙的外皮,用酒炙烤),附子(炮裂後去除臍部和外皮),白蒺藜(炒後去除角),桑螵蛸(炒,各二兩),五味子(炒),龍骨(研磨成粉,各一兩),黃耆(切碎並炒),菟絲粉,石斛(去除根部,各一兩半)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鹽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