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 (7)
卷第五十 (7)
1. 腸垢
論曰內經謂大腸有熱便腸垢,巢氏曰,腸垢者,腸間津汁垢膩也,蓋傳化之腑,熱氣積而為痢,痢久不已,腸間虛滑,津垢乃出,是邪熱氣實,真臟氣虛,故有此證。
治久痢下腸垢,陟釐丸方
白話文:
論語上說,《內經》中提到,大腸有熱就會產生腸垢。巢元方說,腸垢,就是腸道中津液、油脂積聚而成的垢膩。由於傳化作用的臟腑,熱氣積聚就會形成痢疾,痢疾時間長了以後無法痊癒,腸道內部變得虛滑,津液、油脂就排出了,這是邪熱之氣充實,臟腑真氣虛弱的緣故,因此出現了這種情況。
陟釐,綠礬,石灰(各三兩),鉛丹,赤石脂,白石脂,胡粉(各一兩半)
白話文:
陟釐、綠礬、石灰(各 150 公克),鉛丹、赤石脂、白石脂、胡粉(各 75 公克)
上七味,搗羅為末,入瓶子內,燒一復時,取出研極細,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粥飲下。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材,搗碎成細末,裝入瓶子中,加熱一會兒,取出研磨至極細,用麵糊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粒,空腹在早餐前,用粥送服。
治久痢不瘥成腸垢,烏梅湯方
烏梅(二十枚椎碎)
上一味,以水一升,煎至四合,去滓空心服,未愈,日晚再煎服。
治久痢不瘥,腸垢出,石榴汁方
醋石榴(一枚大者)
上一味,搗研絞取汁,空心服之。
治久患冷痢,及休息痢,脾胃虛極,大腸滑泄,腸垢不絕,麝香丸方
麝香(細研半兩),鹿茸(去毛塗酥炙二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粥飲下,不拘時,日三。
治久痢腸滑,下垢不止羸困,莨菪丸方
白話文:
治療長期腹瀉不癒形成腸垢的方劑:
-
烏梅湯
使用二十枚烏梅,將其切碎,加水一升煎煮至剩下四合,去渣後空腹服用。如果症狀未改善,下午或晚上可再煎服一次。 -
石榴汁方
取一個大的醋石榴,將其搗碎後擠出汁液,空腹服用。 -
麝香丸方
治療長期寒性腹瀉和虛弱型的腹瀉,並且脾胃極為虛弱,大腸滑泄,持續有腸垢。使用半兩細研的麝香與去毛並用酥油炙過的二兩鹿茸,將兩者搗成粉末,與煮熟的棗肉混合製成與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可以用粥水下,沒有時間限制,一天三次。 -
莨菪丸方
用於治療長期腹瀉伴隨腸滑,且腸垢不斷排出造成虛弱的情況。
莨菪子(淘去浮者煮令芽出曝乾炒),乾薑(炮銼),白礬(熬令汁枯各二兩)
白話文:
莨菪子(將浮在水面上的部分濾出,用水煮到發芽,然後曬乾炒熟),乾薑(用火烤過後研碎),白礬(熬煮到汁液乾枯,各取二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粥飲下,不拘時,日三。
治久痢不瘥、腸垢出。附子丸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赤石脂,桂(去粗皮),乾薑(炮各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日三。
白話文:
將上述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煮麵糊將藥粉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粥湯送服,不限時間,每日三次。
此方可治療久痢不癒、腸垢排出。
另一方,將附子(炮製去除皮和臍)、赤石脂、桂皮(去除粗皮)、乾薑(炮製各半兩)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將藥粉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空腹或飯前服用,每日三次。
2. 虙瘕
論曰內經謂小腸移熱於大腸為虙瘕,夫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二者皆以傳化為事,今也小腸受熱,移於大腸,則陰氣虛而津液耗,津液既耗,不能滑利,故糟粕內結,沉伏而為瘕聚,腸間菀結,大便秘澀是也。
治腸胃受熱,氣不宣通,瘕聚沉虙,腹脅脹滿,大便秘澀,檳榔丸方
白話文:
古人說:中醫經典《內經》記載,小腸把熱氣傳給大腸,就會形成虙瘕。小腸是負責吸收消化的器官,食物在小腸內消化吸收後,剩下的殘渣會被送到大腸。大腸是負責傳遞和排泄的器官,將食物殘渣變成糞便排出體外。這兩個器官都以傳遞和轉化為主要任務。現在,小腸受到熱氣侵襲,熱氣轉移到大腸,就會導致陰氣虛弱,津液消耗。津液消耗後,就不能潤滑腸道,所以糞便在腸道內積結,沉積下來形成瘕聚。腸道內部結塊,大便祕結不通暢。
檳榔(銼),大黃(銼炒),枳殼(去瓤麩炒各二兩),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研),大麻仁(研),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木香(各一兩)
白話文:
檳榔(切碎)、大黃(切碎炒熟)、枳殼(去瓤麩炒,各二兩)、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研)、大麻仁(研)、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木香(各一兩)
上七味,除桃仁麻子仁研外,搗羅為末,再同研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日二服,以知為度。
治大腸虙瘕,秘澀不通,及一切熱壅,厚朴丸方
白話文:
除去桃仁和麻子仁,將其他七味藥材搗碎成粉末,再與桃仁和麻子仁一起研磨均勻,加入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水送服,每天服用兩次,直到症狀消失為止。
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透),大麻仁(研),大黃(銼炒),枳殼(去瓤炒各二兩)
白話文:
厚朴(去除粗糙的樹皮,塗上生薑汁並烘烤至透徹)、大麻仁(研磨成粉)、大黃(切碎並炒至乾燥)、枳殼(去除果肉並炒至乾燥,各取二兩)。
上四味,除麻仁外,搗羅為末,再與麻仁同研勻,煉蜜和於臼內,塗酥杵令勻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溏利為度。
治小腸移熱於大腸,腹脅脹滿,瘕聚秘澀,大黃飲方
白話文:
除了麻仁之外,將前面四味藥材搗成細末,然後與麻仁一起研磨均勻,在藥臼內加入蜂蜜,用抹了酥油的杵搗勻。將藥丸搓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服用至大便通暢即可。
大黃(銼絹裹蒸三度焙乾微炒),澤瀉,黃芩(去黑心銼碎),甘草(炙銼各一兩半),石膏(研四兩)山梔子仁,桂(去粗皮銼各一兩半)
白話文:
大黃(用絹布包好,蒸三次,焙乾,再微炒)
澤瀉
黃芩(去除內心黑色部分,並切碎)
甘草(炙烤,切碎,各一兩半)
石膏(研磨成粉,量為四兩)
山梔子仁
桂枝(去除粗糙樹皮,切碎,各一兩半)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晚再服。
治大腸虙瘕,秘澀躁悶,秦艽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八分,濾去藥渣,在空腹時溫熱服用,晚上再服一次。
用於治療大腸虙瘕(腹部積塊)、便秘、煩躁不安,這是秦艽湯的方劑。
秦艽(去苗土一兩半),防風(去叉一兩一分),枳殼(去瓤麩炒一兩),獨活(去蘆頭一兩),桂(去粗皮三分),檳榔(炮銼一兩一分),牽牛子(生搗末一分),朴硝(細研一兩半湯成旋下)
白話文:
-
秦艽(除去根鬚,取一兩半)
-
防風(除去分叉,取一兩一分)
-
枳殼(除去裡面果肉和硬殼,炒過,取一兩)
-
獨活(除去蘆頭,取一兩)
-
桂枝(除去粗皮,取三分)
-
檳榔(炮製後研成細末,取一兩一分)
-
牽牛子(生的研成細末,取一分)
-
朴硝(研成細末,取一兩半,在藥液煮好後旋即加入)
上八味,除朴硝外,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下朴硝末半錢匕,更煎兩沸,食前溫服,日二。
治腸胃受熱,瘕聚沉虙,大便秘澀,葶藶丸方
白話文:
上列八味藥物,除硫酸鎂外,其他藥物先粗略搗碎,用篩子過濾後,每次服用三錢匙,用一杯水煎煮,直到藥液煎至七分之二,除去藥渣,然後加入半錢匙硫酸鎂,再煎煮兩次,在飯前溫服,一天服用兩次。
葶藶(隔紙炒一兩一分),大黃(銼炒),芒硝(研細各一兩半),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一兩一分)
白話文:
-
葶藶:將葶藶隔著紙炒一錢一分。
-
大黃:將大黃切碎後炒。
-
芒硝:將芒硝研磨成細粉,共一錢五分。
-
杏仁:將杏仁去皮、去尖端,然後雙仁炒熟後研磨成粉,共一錢一分。
上四味,除杏仁芒硝外,搗羅為末,入杏仁芒硝同研勻,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盞,煎取六分溫服。
白話文:
上述四種中藥,除了杏仁和芒硝之外,要搗碎研成細末,加入杏仁和芒硝一起研磨均勻,再以蜂蜜和成藥丸,藥丸的大小如同彈珠。每次服用一丸,以一杯水煎煮,煎至六分熟時溫熱服用。
治虙瘕大便秘,二黃湯方
大黃(銼炒一兩半),芒硝(研細),黃芩(去黑心各一兩),梔子仁(七枚),甘草(炙銼半兩)
上五味,除芒硝外,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入芒硝半錢匕,煎一二沸,溫服食後臨臥。
治大腸受熱,瘕聚沉虙,秘澀不通,檳榔丸方
白話文:
治療瘕瘕伴隨便秘,可以使用二黃湯:將大黃(切碎炒製一兩半)、芒硝(研磨成細粉)、黃芩(去除黑心,取一兩)、梔子仁(七枚)、甘草(炙烤後切碎半兩)五味藥材,除了芒硝之外,粗略搗碎過篩,每次取三錢匕,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去渣後加入芒硝半錢匕,再煎煮一兩沸,溫熱服用,飯後和臨睡前各服用一次。
治療大腸積熱,導致瘕聚沉積,排便困難,可以服用檳榔丸。
檳榔(炮銼一兩),大黃(銼炒二兩),木香(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牽牛子(二兩內一兩生搗為末,一兩炒令熟別搗為末)
白話文:
檳榔(炮製、銼碎一兩),大黃(銼碎、炒二兩),木香(半兩),陳橘皮(浸泡於湯中以去除白膜,再焙乾一兩),牽牛子(兩兩之中一兩生搗為末,一兩炒熟再搗為末)
上五味,納四味搗羅為末,入牽牛子末,和勻煉蜜,和更於臼內塗酥,杵令勻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白話文:
將川椒、乾薑、桂枝、白術、甘草五味中藥材,搗碎成末。加入牽牛子末,混均並加入蜂蜜,再一起放在臼子中塗抹均勻,用杵槌搗打,使藥材均勻融合。將藥材丸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以溫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