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 (6)

1. 大腸實

論曰大腸者,傳瀉行導之腑也,其氣盛實,燥熱生焉,傳瀉不利,腸中痛如錐刀所刺,或生鼠乳,腫脹疼悶,大便不通,腹脅脹滿,腰背重痛,上氣喘急,皆大腸氣實之證也。

白話文:

醫書上說:大腸的功能是傳送糟粕並導引其排泄,如果大腸氣機盛實,就會產生燥熱,傳導排泄功能失常,腸中疼痛如被錐刀刺般,或出現鼠乳樣腫塊,腫脹疼痛悶脹,大便不通,腹脅脹滿,腰背劇烈疼痛,呼吸急促,都是大腸氣實的證候。

治大腸實熱,大便不通,腹脅脹滿,腰背重痛,上氣喘滿,生薑泄腸湯方

白話文:

治療大腸實熱、大便不通、腹脅脹滿、腰背重痛、上氣喘滿:

生薑泄腸湯

  1. 生薑30克,搗汁並取500毫升,煮取300毫升。

  2. 大黃30克,酒浸,煮取300毫升。

  3. 將生薑汁、大黃汁混和,加入120毫升的蜂蜜,飲用。

生薑(切焙),陳橘皮(去白焙),青竹茹,白朮,黃芩(去黑心),梔子仁(各一兩半),桂(去粗皮半兩),生地黃(五兩),赤茯苓(去黑皮二兩)

白話文:

生薑(切片烘烤),陳年橘子皮(去除白色的部分並烘烤),青竹茹,白朮,黃岑(去除黑色的心),梔子仁(各一兩半),肉桂(去除粗糙的皮,半兩),生地黃(五兩),赤茯苓(去除黑色的皮,二兩)

上九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棗一枚劈破,煎至一盞,去滓入芒硝末一錢匕,再煎一沸,溫服。

治大腸實熱,大便不通,上氣喘咳,心神煩悶,杏仁湯方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搗成麻豆大小,每次服五錢,加入一杯半的水、一顆破開的紅棗,煎至一杯,去除渣滓,加入一錢的芒硝末,再煎煮一次,溫熱後服用。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甘草(炙銼各一兩),赤芍藥,麥門冬(去心焙),黃芩(去黑心),細辛(去苗葉),五味子(各三分),大黃(銼炒一兩半),石膏(碎二兩)

白話文:

  1. 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雙仁炒熟)

  2. 甘草(炙烤後切碎,各取一兩)

  3. 赤芍藥

  4. 麥門冬(去除核心,烘焙)

  5. 黃芩(去除黑色的心)

  6. 細辛(去除根莖和葉子)

  7. 五味子(各取三分)

  8. 大黃(切碎後炒熟,取一兩半)

  9. 石膏(搗碎,取二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大腸熱滿腸中切痛,或生鼠乳,大便不通,大青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一盞水煎煮至剩下六分,去掉渣滓,在飯前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大腸因熱而脹滿、腸道劇烈疼痛,或者出現類似鼠乳(可能指痔瘡)的情況,以及大便不通暢的症狀。這是大青湯的方劑。

大青(銼三分),麻黃(去根節),石膏(碎),芒硝,黃柏(去粗皮),生乾地黃(焙各一兩半),枳殼(麩炒去瓤),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白話文:

大青(切碎成三分大小),麻黃(去掉根和節),石膏(搗碎),芒硝,黃柏(去掉粗皮),生乾地黃(烘烤至各一兩半),枳殼(用麩皮炒熟後去除果肉),赤茯苓(去掉黑皮各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苦竹葉十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

白話文:

將上述八種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取三錢的分量,加入一杯半的水,再加入十片苦竹葉,煎煮至藥液剩八成,過濾渣滓,溫熱服用,每日服用三次。

治氣壅大腸風熱,大便不通,神功丸方

大黃(三兩),人參(半兩),麻子仁(研五兩),訶黎勒皮(炮二兩)

白話文:

治療因為氣滯導致的大腸風熱,以及大便不通的狀況,可以使用神功丸這個方子。

所需藥材包括:大黃(90克),人參(15克),麻子仁(研磨後的量為150克),訶子皮(炮製過的60克)。

上四味,搗研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日三,以通為度。

治大腸實熱,令人氣憑滿,茯苓麻黃湯方

白話文:

將上面四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細粉,煉製成蜜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水送服,每天服用三次,以排便通暢為度。

白茯苓(去黑皮),麻黃(去根節各一兩半),黃耆(銼),大青(銼),桂(去粗皮各三分),細辛(去苗葉),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兩一分),石膏(二兩碎),丹參(半兩),五味子,甘草(炙銼),貝母,陳橘皮(去白焙乾),芎藭(各一兩),枳實(麩炒三枚)

白話文:

白茯苓(去黑皮):20公克。

麻黃(去根節各一兩半):30公克。

黃耆(銼):15公克。

大青(銼):15公克。

桂(去粗皮各三分):4.5公克。

細辛(去苗葉):15公克。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兩一分):21公克。

石膏(二兩碎):30公克。

丹參(半兩):7.5公克。

五味子:15公克。

甘草(炙銼):15公克。

貝母:15公克。

陳橘皮(去白焙乾):15公克。

芎藭:15公克。

枳實(麩炒三枚):15公克。

上一十五味,粗搗篩,帛裹三錢匕,井華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再。

治大腸風熱壅實,便秘不通,腹脅脹悶,威靈仙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五味藥材粗搗後篩選,用布包裹三錢的藥量,加入一盞半的井花水煎煮至剩八分,濾去渣滓後溫熱服用,每天兩次。

此方用於治療大腸因風熱壅塞導致的便秘不通以及腹部脹悶。

威靈仙(去土),枳殼(去瓤麩炒),青橘皮(去白焙各一兩),防風(去叉),牽牛子(炒),郁李仁(湯浸去皮尖),大腹皮(銼各半兩),芍藥(三分)

白話文:

威靈仙(去掉泥土),枳殼(去掉瓤麩,炒過),青橘皮(去掉白色部分,焙過,各一兩),防風(去掉叉子),牽牛子(炒過),郁李仁(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和尖端),大腹皮(銼成小塊,各半兩),芍藥(三分)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加至三十丸,以知為度。

治大腸秘熱,心胸煩躁,頭痛便難,腹脅脹滿,口舌乾燥,大黃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水吞服,可以根據情況增加到三十丸,以感覺症狀改善為止。

此方用於治療大腸熱結導致的便秘、心胸煩躁不安、頭痛排便困難、腹部脹滿不適以及口舌乾燥等症狀。這是大黃丸的處方。

大黃(炮銼半兩),桔梗(炒),枳殼(麩炒去瓤),芎藭,羌活(去蘆頭),木香,柴胡(去苗),獨活(去蘆頭各一分),牽牛子(一兩半炒熟半生用)

白話文:

大黃(炮製,切碎,半兩),桔梗(炒熟),枳殼(麩炒,去瓤),川芎,羌活(去蘆頭),木香,柴胡(去苗),獨活(去蘆頭,各等分,一錢),牽牛子(一兩半,炒熟後一半生用)

上九味,搗羅為末,熟煮萊菔,入藥末,同於木臼內搗令丸得為度,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臨臥熟湯下,加至四十丸。

治大腸熱咳,脅滿掌中熱,橘皮湯方

白話文:

取上官九味中藥,搗碎成細末,將煮熟的萊菔切碎,加入藥末,再一起放入木臼中搗碎成丸,丸子大小如梧桐子即可。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睡覺前用溫熱的湯水送服,逐漸增服至四十丸。

陳橘皮(去白焙),芒硝,紫蘇葉(各一兩半),白朮(一兩),甘草(炙銼),桂(去粗皮各半兩),石膏(瑩淨者三兩碎),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一分)

白話文:

  • 陳橘皮(去除白色的部分並烘焙):1.5兩

  • 芒硝:1.5兩

  • 紫蘇葉:1.5兩

  • 白朮:1兩

  • 甘草(炙烤並切碎):0.5兩

  • 桂皮(去除粗皮):0.5兩

  • 石膏(選擇透明乾淨的,並碎成三塊):3兩

  • 杏仁(去皮、去除尖端、炒成雙仁):1分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淡竹葉十片,蔥白四寸拍破,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大腸實熱,腹脹不通,上衝口內生瘡,大腹湯方

白話文:

將八種藥材粗略研磨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匙,加入一盞半的水,再加入十片淡竹葉和四寸拍破的蔥白,煎煮至八分,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每天服用三次。

大腹(二兩),木香(一兩),訶黎勒皮(三分),枳殼(去瓤麩炒一兩半),大黃(生銼二兩),芎藭(三分)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更入朴硝一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大腹(二兩):即枳實,具有理氣健胃、消脹散結的功效。

木香(一兩):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

訶黎勒皮(三分):具有瀉下攻積、導滯消積的功效。

枳殼(去瓤麩炒一兩半):具有理氣健胃、消積導滯的功效。

大黃(生銼二兩):具有瀉熱通便、清肝退熱的功效。

芎藭(三分):具有活血行氣、解鬱止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