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 (5)
卷第五十 (5)
1. 大腸虛
論曰大腸虛冷之病,胸中喘,腸鳴,虛渴唇乾,目急善驚,滑泄,骨節疼痛,不能久立,蓋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寒邪客於其間,則令氣虛弱,不能自固而成諸疾,診其脈右手氣口以前陽虛者是也。
治大腸虛冷,腰痛羸瘦,附子湯方
白話文:
書中記載,大腸虛寒之症,胸中喘鳴,腸道咕嚕作響,口渴脣乾,眼睛怕光,容易受到驚嚇,泄瀉不止,骨節疼痛,無法長時間站立。大腸,是傳導的器官,變化由這裡而來。寒邪侵襲,導致氣虛弱,不能自固,進而產生諸般疾病。診斷的脈象,右手氣口以前脈象陽虛者,就是此症。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半),人參,乾薑(炮裂),赤芍藥,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附子(經過炮裂去皮去臍,一兩半)、人參、乾薑(經過炮裂)、赤芍藥、桂枝(去除粗糙的樹皮)、甘草(經過炙烤,各一兩)
上六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大腸虛冷,飲食減少,非時飧泄,茱萸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味藥材,咀嚼成像芝麻和豆子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用水一盞,加入三枚大棗,煎煮至剩下六分水,去渣後,在飯前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大腸虛冷、飲食減少以及不規律的腹瀉。這是茱萸丸的配方。
吳茱萸(湯洗焙乾炒),訶黎勒皮,丁香,草豆蔻(去皮),芎藭,防風(去叉各一分),石硫黃(研一兩)
白話文:
吳茱萸(用湯洗過,再焙乾,炒過)、訶黎勒皮、丁香、草豆蔻(去皮)、芎藭、防風(去叉,各取一分)、石硫黃(研磨成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陳米湯下三十丸
治大腸虛冷,便利滑泄,不思飲食,腸鳴腹痛,樸附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大小如同梧桐子一般。空腹時以陳米湯送服三十丸。
此方用於治療大腸虛冷導致的便溏洩瀉、不想吃東西、腸鳴以及腹痛等症狀,稱為樸附丸。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甘草(炙一兩),乾薑(炮裂一兩)
白話文:
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甘草(炙一兩),乾薑(炮裂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米飲下。
治大腸氣虛,又因傷風冒雨,大腸中下血,防風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用酒煮麵糊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在飯前用溫米湯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大腸氣虛,以及因受風寒濕邪而導致的大腸出血,即防風丸方。
防風(去叉),芎藭(各一分),黃耆(銼),朮(各半兩),五味子,續斷,陳橘皮(湯浸去白各一分),石硫黃(研一兩)
白話文:
防風(去掉叉子),川芎(各一份),黃耆(切碎),白朮(各半兩),五味子,續斷,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掉白色的外皮,各一份),石硫磺(研磨成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鹽米湯下三十丸。
治大腸虛寒,痢下白膿,腸內虛鳴相逐,黃連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空腹時用鹽水送服三十丸。
用於治療大腸虛寒導致的痢疾伴有白色膿液排出,以及腸內因虛弱而產生的鳴響。這是黃連湯的配方。
黃連(去須),酸石榴皮(焙),赤石脂(各三兩),白茯苓(去黑皮),乾薑(炮裂各二兩半),桔梗(炒二兩)
白話文:
-
黃連(去除鬚根)
-
酸石榴皮(焙乾)
-
赤石脂(各三兩)
-
白茯苓(去除黑皮)
-
乾薑(炮裂,各二兩半)
-
桔梗(炒製,二兩)
上六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大腸虛冷,痢下青白,腸中虛鳴相逐,黃連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味藥材咬碎成像芝麻豆那樣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八分,過濾掉藥渣後溫熱服用,每天三次。
用來治療大腸虛冷、排泄物呈青白色以及腸內有虛鳴聲相繼而出的情況,這是黃連湯的配方。
黃連(去須四兩),白茯苓(去黑皮),芎藭(各三兩),酸石榴皮(二兩焙),地榆(五兩),伏龍肝(雞子大研為末)
白話文:
黃連 ( 去掉須,用量四兩 )、白茯苓 ( 去掉黑色表皮 )、芎藭 ( 以上三味各三兩 )、酸石榴皮 ( 用量二兩,先經過焙製 )、地榆 ( 用量五兩 )、伏龍肝 ( 取雞蛋大小的份量,研磨成粉末 )。
上六味,將前五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下伏龍肝末半錢匕,再煮一二沸,去滓溫服,日再。
治大腸虛腹痛,不能久立,或腹中虛鳴,柴胡丸方
白話文:
將前面五種藥材上等的部分,搗碎成約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匙,加入一杯半的水,煮到只剩下八分之一的水量,再加入半錢匙的伏龍肝末,再煮一兩次,過濾渣滓後溫熱服用,每日服用兩次。
柴胡(去苗土),枳殼(麩炒去瓤各一兩半),白朮(三分),白茯苓(去黑皮一兩),丹參(去根炙),黃耆(銼各二兩)
白話文:
柴胡(去掉根部和泥土),枳殼(用麩炒,去除瓤,各一兩半),白朮(三分),白茯苓(去除黑皮,一兩),丹參(去掉根部,炙烤),黃耆(切碎,各二兩)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腹粥飲下三十丸,日三服。
治大腸虛,大建中湯方
乾薑(炮裂一兩半),芍藥,甘草(炙銼),桂(去粗皮各一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入棗三枚去核,餳一塊,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日三。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混合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空腹用粥水送服三十丸,每天服用三次。此方用於治療大腸虛弱,可以配合大建中湯使用。
大建中湯由乾薑、芍藥、甘草、桂皮四味藥材組成,先將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取兩錢匕,加入去核紅棗三枚、麥芽糖一塊,用一盞水煎煮至七分,去渣後空腹溫服,每天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