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 (4)

1. 肺臟風毒生瘡

論曰皮膚者,肺之所合也。肺臟有熱,風邪乘之,風熱相搏,毒氣熏發皮膚之間,微則生癮疹,甚則癢痛,搔之成瘡。

白話文:

皮膚與肺臟相連,肺臟有熱,外邪乘虛而入,風熱相搏,毒氣熏染皮膚,輕則起疹,重則癢痛,抓撓後會潰爛成瘡。

治肺臟風熱,化痰涎,除喘息,皮膚生瘡,骨痛筋急,口面喎斜,牛黃散方

白話文:

治療肺部風熱,化解痰涎,消除喘息,皮膚生瘡,骨頭疼痛、筋脈僵硬,口面歪斜的牛黃散方劑。

牛黃,苦參,丹砂(研水飛),麝香(研各一分),羌活(去蘆頭),當歸(切焙),人參,獨活(去蘆頭),秦艽(去苗土),前胡(去蘆頭),枳殼(去瓤麩炒各三分),桂(去粗皮),茯苓(去黑皮),白朮,白附子,玄參,丹參,防風(去叉),蔓荊實,乾薑(炮),沙參,防己,白芷,半夏(湯洗七遍薑製),乾蠍(酒浸一宿炒),天南星(炮各半兩),牛膝(酒浸一宿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臍),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焙各一兩),芎藭,仙靈脾,黃耆(銼各一分),烏蛇(一條酒浸去骨炙)

白話文:

牛黃、苦參、丹砂(研磨成細粉)、麝香各一分。

羌活(去蘆葦頭)、當歸(切片焙乾)、人參、獨活(去蘆葦頭)、秦艽(去苗土)、前胡(去蘆葦頭)、枳殼(去瓤麩炒製)各三分,桂皮(去粗皮)、茯苓(去黑皮)、白術、白附子、玄參、丹參、防風(去叉)、蔓荊實、乾薑(炮製)、沙參、防己、白芷、半夏(用熱水洗七遍,用薑汁炮製)、乾蠍(用酒浸泡一宿,炒製)、天南星(炮製)各半兩。

牛膝(用酒浸泡一宿,切片焙乾)、附子(炮裂去皮臍)、麻黃(去根節,用湯煮掠去泡沫,焙乾)各一兩。

芎藭、仙靈脾、黃耆(切碎磨成粉)各一分。

黑蛇(一條,用酒浸泡去骨,炙烤)

上三十三味,搗研為散,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如欲作丸,即煉蜜和丸,如彈丸大,每丸分作六服,豆淋酒或薄荷酒嚼下。

治積年肺臟風毒,遍身生瘡,大腸壅滯,心神煩躁,皂莢煎方

白話文:

將上列三十三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溫酒調服,不限時間。如果想要製成丸劑,就用蜂蜜混合成丸,大小如彈丸,每丸分為六次服用,可以用豆豉酒或薄荷酒送服。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多年累積的肺部風毒,導致全身生瘡,大腸阻塞,心神煩躁的病症。

不蚛皂莢(二斤一斤生搗水浸一宿挼汁一斤去黑皮塗酥炙),大鵝梨(一十枚),生薄荷葉,生荊芥穗(各一斤皂莢水內揉洗極爛生絹絞取汁),防風(去叉),威靈仙(去土),獨活(去蘆頭),羌活(去蘆頭),甘菊花(各二兩)

白話文:

  • 不蚛皁莢(一斤,另一斤生搗後浸泡水中一夜,擠出汁液一斤,除去黑色外皮,塗上酥油烤炙):2斤

  • 大鵝梨:10個

  • 生薄荷葉:1斤

  • 生荊芥穗:1斤(將皁莢水內揉洗至極爛,再用生絹擰取汁液)

  • 防風(去掉叉子):2兩

  • 威靈仙(去掉土):2兩

  • 獨活(去掉蘆頭):2兩

  • 羌活(去掉蘆頭):2兩

  • 甘菊花:2兩

上九味,除取汁外,搗羅為末,一半入前汁內,銀石器中慢火熬,稀稠得所,入余藥一半,同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時候,溫漿水下二十丸。

治肺風毒,遍身瘡疥瘙癢,及皮膚生赤瘡,面上風刺,樺皮散方

白話文:

將上面九種藥材,除了取汁以外,將其研磨成粉末,一半放入前汁中,用銀器或石器在慢火中煎熬,直到稀稠度適中,加入其餘藥材的一半,一同搓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不拘時間,用溫熱的漿水送服二十丸。

樺皮(燒灰),枳殼(去瓤燒存性於濕紙上令冷各四兩),荊芥穗,杏仁(湯浸去皮尖以水一碗銀石器內熬去水一半取出令乾各二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樺樹皮(燒成 خاک),枳殼(去除果肉,在溼紙上焚燒,冷卻,各4兩),荊芥穗,杏仁(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和尖端,用一碗水和銀器煮,水煮一半後取出,晾乾,各2兩),甘草(烤半兩)

上五味,除杏仁別研外,搗羅為散,與杏仁同研勻,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日三。

治肺風面上生瘡,枇杷葉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五味藥材,除了杏仁需要單獨研磨之外,其他的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然後與杏仁一起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匕的量,用溫酒調服,每天三次。

用於治療因肺風引起的面部生瘡,[枇杷葉丸]方。

枇杷葉(去毛炙),杏仁(漿水浸一宿去皮尖雙仁炒),半夏(漿水浸一宿炒各一兩半),丁香(大者)木香(各一分),皂莢(肥長一尺者一挺去皮酥炙)

白話文:

  • 枇杷葉:將枇杷葉上的絨毛去除,然後烘烤。

  • 杏仁:將杏仁用漿水浸泡一夜,去除皮和尖端的雙仁,然後炒熟。

  • 半夏:將半夏用漿水浸泡一夜,然後炒熟,各取一兩半。

  • 丁香:使用較大的丁香。

  • 木香:取等量的木香。

  • 皁莢:選擇肥長一尺的皁莢,去除外皮,然後烘烤。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別用杏仁半升,去皮尖麩炒研膏,食後取杏仁膏一匙,水一盞,同煎一二沸,下七丸或十丸。

治肺臟風熱毒氣攻皮膚瘙癢,胸膈不利,時發煩躁,白蘚皮散方

白話文:

將上文提及的六種藥材,搗成細末,以蜂蜜調合,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另外準備半升杏仁,去皮尖後,炒香研磨成膏狀。在飯後服用一匙杏仁膏,加入一杯水,一起煎煮,沸騰一二次後,加入七到十顆藥丸。

白蘚皮,防風(去叉),人參,知母(焙),沙參(各一兩),黃芩(去黑心三分)

白話文:

白蘚皮、防風(去掉分叉的)、人參、知母(焙過的)、沙參(各一兩)、黃芩(去掉黑色的芯,三分)。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食後臨臥。

治肺臟風毒,遍身生瘡,皮膚搔癢,薺苨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種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六分,溫熱時服用,飯後臨睡時喝。

用於治療肺臟風毒引起全身生瘡、皮膚瘙癢,這是薺苨散的配方。

薺苨(一兩半),白花蛇(酒浸去滑皮炙二兩),天麻,槐子(炒),獨活(去苗),防風(去叉),晚蠶砂(炒),蔓荊子(去萼),人參,威靈仙,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赤箭(各一兩),牡荊子(半兩),白蘚皮(二兩),沙參(三分)

白話文:

薺苨(60公克),白花蛇(浸酒除去蛇皮,烘烤至適當的熟度,90公克),天麻,槐子(炒過),獨活(去除根部),防風(去除分叉),晚蠶砂(炒過),蔓荊子(去除花萼),人參,威靈仙,枳殼(去除瓤麩,炒過),甘草(烘烤過),赤箭(各45公克),牡荊子(22.5公克),白蘚皮(90公克),沙參(15公克)

上一十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或漿水調下,不拘時候。

治肺臟風毒,皮膚生瘡,瘙癢,人參楓香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六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用溫酒或漿水調服,不限定服用時間。

這個方劑用人參楓香丸來治療肺臟風毒引起的皮膚生瘡和瘙癢。

人參,天南星(炮),楓香,羚羊角(鎊各一兩),赤箭(三分),黃耆(銼),白茯苓(去黑皮),防風(去叉),零陵香葉,天麻,白蘚皮,木香,馬牙硝,龍腦(研),麝香(研),秦艽(各半兩)

白話文:

人參、天南星 (先經過炮製)、楓香、羚羊角 (各削成薄片,各一兩)、赤箭 (折成三段)、黃耆 (切成小塊)、白茯苓 (去掉黑皮)、防風 (去掉叉枝)、零陵香葉、天麻、白蘚皮、木香、馬牙硝、龍腦 (研成粉末)、麝香 (研成粉末)、秦艽 (各半兩)

上一十六味,除研外,搗羅為末,入研藥和令勻,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嚼下,不拘時候。

治肺風攻皮膚瘡癬瘙癢,化痰涎,解壅熱,鵝梨煎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六種藥物,除研藥外,將其他藥物搗成細末,放入研藥中,和勻,煉蜜和丸,如雞頭般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不拘時間。

鵝梨(大者十個去皮核),薄荷葉(一斤),不蚛(皂莢肥大者十挺與上二味漿水內同揉取自然汁濾去滓),杏仁(去皮尖雙仁四兩爛研於銀石器內同前汁慢火熬成膏後入別藥),蒺藜子(炒去角),防風(去叉),天麻(炙令黃各二兩),甘草(炙),威靈仙(去土各一兩)

白話文:

  1. 鵝梨(十個大的,去皮和核)。

  2. 薄荷葉(一斤)。

  3. 肥皂荚(十個大的,和以上兩種藥材一起用漿水揉捏,取其自然汁液,過濾掉渣滓)。

  4. 杏仁(去皮和尖端,剩下雙仁,四兩,在銀石器皿中研碎,與之前的汁液一起用小火熬製成膏狀,之後加入其他藥材)。

  5. 蒺藜子(炒熟,去掉外殼)。

  6. 防風(去掉分叉的枝條)。

  7. 天麻(炙烤至黃色,各二兩)。

  8. 甘草(炙烤)。

  9. 威靈仙(去泥土,各一兩)。

上九味,搗羅五味為末,入前膏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溫漿水,下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後臨臥。

治肺風成面瘡,鼻頭赤爛,皂莢丸方

皂莢(十挺去皮並子酥炙黃),苦參,晚蠶(砂),干薄荷葉(各一兩)

白話文:

取上九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加入先前製成的膏藥中,混合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時,用溫熱的米湯送服,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飯後或睡前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肺風引起的臉部瘡瘍,鼻子發紅潰爛等症狀。

上四味,搗羅為末,別用皂莢五挺椎碎,以湯二升浸,揉濾取汁,銀石器內熬減半,杏仁四兩、湯去皮尖雙仁研爛,入水濾取汁一盞,與皂莢汁同藥末熬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溫漿水下,日三,仍用後硫黃膏塗瘡。

塗瘡硫黃膏方

硫黃(研一錢)

白話文:

把以上四種藥材搗爛研成粉末,另外用五挺皁莢搗碎,用二升水浸泡,揉搓濾取汁液,在銀器或石器中熬煮至汁液減半,取四兩杏仁,去皮尖,研磨成細膩的粉末,加入水過濾取汁一盞,與皁莢汁一起和藥粉熬煮,混合均勻後製成丸,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用溫開水送服,每天服用三次,之後繼續使用硫磺膏塗抹瘡口。

上一味,以蔥白三寸拍碎,童子小便二合,浸一宿研,絞取涎和作膏,臨臥漿水洗面拭乾,塗之,便臥,不得出見風。

治肺風,皮膚搔癢生㾦癗,仙靈脾散方

白話文:

以上的方法裡,只要先用三寸長的蔥白拍碎,再加入兩個單位的小孩尿,浸泡一夜後研磨,然後擰出汁液與膏藥混合。在睡覺前,用漿水洗臉擦乾,然後塗上膏藥,並立即睡覺,不可以外出見風。

仙靈脾,防風(去叉),蔓荊子,枳殼(去瓤麩炒),何首烏(去黑皮各一兩),苦參(半兩),荊介穗(二兩)

白話文:

仙靈脾、防風、蔓荊子、枳殼、何首烏、苦參、荊介穗。

  • 仙靈脾:一兩
  • 防風:一兩,去叉,即去除根須。
  • 蔓荊子:一兩
  • 枳殼:一兩,去瓤麩炒,即去除果肉和麩皮,炒制。
  • 何首烏:一兩,去黑皮,即去除外皮。
  • 苦參:半兩
  • 荊介穗:二兩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或臘茶清調下。

治肺臟風毒,皮膚生瘡,心煩熱,羚羊角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用溫酒或清茶調和後飲用。

用於治療肺臟風毒、皮膚生瘡以及心煩熱的症狀,這是羚羊角散的配方。

羚羊角(鎊),赤茯苓(去黑皮),防風(去叉),麥門冬(去心焙),犀角(鎊),蒺藜子(微炒去角),苦參(銼),秦艽(去苗土),黃芩(去黑心),升麻,地骨皮,惡實(微炒),桑根白皮(銼),枳殼(去瓤麩炒),黃耆(銼),柴胡(去苗),大黃(銼炒),玄參,梔子仁,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羚羊角(研末一兩),赤茯苓(去黑皮一兩),防風(去叉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犀角(研末一兩),蒺藜子(微炒去角一兩),苦參(切碎一兩),秦艽(去苗土一兩),黃芩(去黑心一兩),升麻(一兩),地骨皮(一兩),惡實(微炒一兩),桑根白皮(切碎一兩),枳殼(去瓤麩炒一兩),黃耆(切碎一兩),柴胡(去苗一兩),大黃(切碎炒一兩),玄參(一兩),梔子仁(一兩),甘草(炙各半兩)

上二十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漿水或酒調下,不拘時候。

治肺臟風毒,木乳散方

白話文:

將這二十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可以用溫漿水或酒調和後飲用,不限定服用時間。

此方用於治療肺臟風毒,名為木乳散。

木乳(木乳是秋冬間採取皮如羅紋者陰乾酥炙黃),蒺藜子(炒去角),黃耆(銼),人參,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炮等分)

白話文:

木乳(在秋冬之際採集外部樹皮上有像羅紋的木乳,烘乾後用酥油烤黃)

蒺藜子(炒熟後去掉外殼)

黃耆(切碎)

人參

枳殼(去掉果肉和麩皮後炒過)

甘草(烤過,各等份)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治肺臟風熱,頭目昏眩,皮膚瘙癢,夜臥身體如蟲行,麻黃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的量,用沸水沖服,不受時間限制。

這個方劑可以治療肺部風熱引起的頭暈眼花、皮膚瘙癢以及夜間睡覺時身體像有蟲子爬行的症狀,這是麻黃的處方。

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羌活(去蘆頭),芎藭,射干,荊芥穗,山梔子仁,紫蘇葉,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牡丹皮,細辛(去苗葉),白殭蠶(炒去絲),牽牛子(炒各半兩)

白話文:

  1. 麻黃:去掉根節,用湯煮過,去掉泡沫。

  2. 羌活:去掉蘆頭。

  3. 芎藭:直接使用。

  4. 射干:直接使用。

  5. 荊芥穗:直接使用。

  6. 山梔子仁:去殼,取仁。

  7. 紫蘇葉:直接使用。

  8. 杏仁:用湯浸泡,去除皮和尖端,雙仁炒熟。

  9. 牡丹皮:直接使用。

  10. 細辛:去掉根莖和葉子。

  11. 白殭蠶:去除蠶絲,炒熟。

  12. 牽牛子:炒熟,各取半兩。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二片,煎取七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服。

治肺風熱,鼻內生瘡,煩悶脅滿,玄參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粗略的搗碎並過篩,每次取三錢的藥粉,加入一杯水及兩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七分,去渣後溫熱服用。服用的時間應選擇在飯後臨睡前。

玄參,紫蘇葉,木通(銼各三分),枳殼(去瓤麩炒),防風(去叉各半兩),麥門冬(去心炒一兩一分),羚羊角(鎊一分半),生乾地黃(三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日再。

白話文:

玄參、紫蘇葉、木通(各研碎三分),枳殼(去除瓤麩炒熟),防風(去除分叉的枝條,各半兩),麥門冬(去除中央部位,炒熟一兩一分),羚羊角(研磨成粉一分半),生乾地黃(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