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 (3)

1. 肺臟痰毒壅滯

論曰肺臟痰毒壅滯之病,其證目眩頭旋,胸膈痞滿,常多痰唾,不思飲食,鼻聞腥臭,蓋肺主氣,居於膈上,為四臟之蓋,邪熱壅滯,熏散胸膈,與津液相搏,故鬱結成痰也。

白話文:

關於肺部因痰毒積滯而導致的疾病,其症狀常為頭暈目眩、胸悶腹脹、多痰、食慾不振、鼻聞到腥臭等。肺臟主掌氣息,位於隔膜之上,是四臟的屏障。若是邪熱阻滯,侵犯胸膈,與津液結合,就會凝結形成痰液。

治肺臟壅熱,咽喉腫痛,頭目昏重,煩滿引飲,客熱痰毒,大小便秘澀,人參防己湯

白話文:

治癒肺部積熱、咽喉腫痛、頭部和眼睛昏沉、煩躁、大量喝水、客熱痰毒、大小便乾燥不通的處方:人參防己湯。

組成:

  • 人參:3克
  • 防己:6克
  • 黃芩:3克
  • 柴胡:3克
  • 葛根:6克
  • 升麻:3克
  • 僵蠶:3克
  • 甘草:3克
  • 杏仁:3克
  • 石膏:30克

用法:

將所有藥材混合均勻,以水煎煮,分次服用。

功效:

  • 清肺熱
  • 利咽喉
  • 醒腦開竅
  • 除煩止渴
  • 化痰解毒
  • 潤腸通便

主治:

  • 肺臟積熱
  • 咽喉腫痛
  • 頭目昏重
  • 煩滿引飲
  • 客熱痰毒
  • 大小便祕澀

人參(半兩),防己(一分),羌活(去蘆頭),芎藭,檳榔(銼),連翹天麻玄參防風(去叉),犀角(鎊),木香(各半兩),惡實(微炒),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人參(半兩),防己(一分),羌活(去除蘆頭),川芎,檳榔(切碎),連翹,天麻,玄參,防風(去除叉枝),犀角(研磨),木香(各半兩),惡實(微炒),甘草(炙烤,各一兩)

上一十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蔥白一寸煨熟,同煎至六分,不拘時候,去滓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三味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與一碗水和薑片三片、蔥白一寸一起煮至六分熟,不限時間服用,去掉藥渣,溫熱服用。

治肺臟痰毒壅滯,六神散

人參,百合白朮,山芋,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人參、百合、白朮、山藥、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甘草(炒至半兩)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白湯點服,日三。

治肺熱胸中痰實,咽喉不利,化痰,硝石半夏丸

硝石,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各半兩)

上二味,先搗半夏為末,次入硝石,同研令細,再入白麵一兩,三味拌勻,更羅過,滴水丸綠豆大,生薑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物,首先把半夏搗成末,然後加入硝石,一起研磨成細粉,再加入一兩白麵,三味藥拌勻,過篩,滴水成綠豆大小的丸劑,用生薑湯送服二十粒。

治肺熱痰實壅滯,潤肺化痰,利咽膈,栝蔞湯方

大栝蔞(五枚去殼取瓤並子點剁令極勻細微以白麵同和作餅子焙乾搗羅為末秤三兩),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令黃砂盆內研令極細),山芋(各三兩),甘草(炙取末一兩)

白話文:

大栝蔞(5片,去殼取瓤和籽,切碎,均勻細微,與白麵混合做成餅子,烘乾後搗碎過篩成粉,取3兩),杏仁(去皮後切成兩半,用麩炒黃,在砂鍋中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山藥(各取3兩),甘草(烤過後取粉末,取1兩)

上四味,將山芋與栝蔞,同於銀石器中,慢火炒令香熟,取出與甘草杏仁末和拌勻,更用鹽花三分,細研同和勻,每服一錢,沸湯點服。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物,將山藥和栝蔞,一起放在銀製或石製的容器中,用文火慢慢炒香炒熟,取出後與甘草和杏仁末混合均勻。再加入三分的鹽花,研磨細膩後與之前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用沸水沖泡後服用。

治肺熱咳嗽痰壅,氣喘不安,前胡飲

前胡(去蘆頭一兩半),貝母(去心),白前(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枳殼(去瓤麩炒一兩),芍藥(赤者),麻黃(去根節各一兩半),大黃(蒸一兩)

白話文:

前胡(去掉蘆頭一兩半),貝母(去掉心),白前(各一兩),麥門冬(去掉心並焙炒一兩半),枳殼(去掉瓤麩並炒一兩),芍藥(赤色的),麻黃(去掉根節各一兩半),大黃(蒸過後一兩)。

上八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日二。

治肺臟多熱,面上生瘡,胸中積滯,或痰唾稠黏,或睡中口內有涎,紫蘇散

白話文:

治療肺臟過熱引起的面上生瘡,胸中積滯,或痰唾稠黏,或睡中口內有涎的症狀,可以使用紫蘇散。

【方劑組成】

  • 紫蘇葉:30克
  • 荊芥:30克
  • 薄荷:15克
  • 防風:15克
  • 桔梗:15克
  • 前胡:10克
  • 桑白皮:10克
  • 浙貝母:10克
  • 甘草:6克

【使用方法】

將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末,每次取10克,用沸水沖泡,加蓋燜10分鐘後服用。一日一劑,連服七天。

【功效】

紫蘇散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適用於肺臟過熱引起的面上生瘡、胸中積滯、痰唾稠黏、睡中口內有涎等症狀。

紫蘇(葉),桔梗(炒),麻黃(去根節煮去浮沫),羌活(去蘆頭),牡丹皮,連翹(各一兩)

白話文:

  • 紫蘇葉

  • 桔梗 (炒製)

  • 麻黃 (去除根和節,煮沸並去除浮沫)

  • 羌活 (去除蘆頭)

  • 牡丹皮

  • 連翹 (各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治肺臟壅盛,心胸滿悶,咳嗽煩喘,咽膈痰滯,不欲飲食,大便多秘,潤腸丸

白話文:

治療肺臟壅盛、心胸滿悶、咳嗽煩喘、咽膈痰滯、不想吃飯、大便祕結。

藥方:潤腸丸

  • 當歸(酒洗)30克
  • 白芍(酒煮)30克
  • 熟地黃(酒蒸)60克
  • 山藥(米泔水炒)30克
  • 澤瀉(酒洗)30克
  • 茯苓(去皮)30克
  • 陳皮(去白)30克
  • 甘草(炙)15克
  • 半夏(湯洗)30克
  • 枳實(去瓤)30克
  • 大棗(去核)10枚
  • 生薑(炮)10克

做法:

  1. 將所有藥材研成細末。

  2. 用蜂蜜調成丸劑,每丸重約6克。

  3. 每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2丸。

功效:

  • 潤腸通便,緩解大便祕結。
  • 化痰止咳,緩解咳嗽煩喘。
  • 健脾益氣,增強食慾。
  • 補益氣血,改善心胸滿悶。

桑根白皮(銼),甜葶藶(隔紙微炒),防己,天門冬(去心焙),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檳榔(銼一分),牽牛子(白者炒香搗羅取細末一兩)

白話文:

桑根(用白皮,銼碎),甜葶藶(隔著紙微微炒過),防己,天門冬(去除根芯,烘焙),枳殼(去除瓤,麩炒, 各半兩),檳榔(銼碎,一分),牽牛子(白色的,炒香,搗碎過篩,取細末,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人參湯溫下,不拘時。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狀,加入蜂蜜並搓揉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狀。每次服二十丸,用煎好的人參湯溫服,不拘泥於服用的時間。

治肺臟壅實,痰嗽秘滯,黑神丸

皂莢(不蚛者一斤切長一寸於鐺子內炒令煙盡後依次序下杏仁以下四味炒),杏仁(去尖),半夏,知母,貝母(各一兩)

白話文:

皁莢(不生蟲蛀的,一斤切一寸長,放在鍋子裡炒至冒煙停止,然後按順序加入以下四味藥材炒):杏仁(去尖),半夏,知母,貝母(各一兩)

上五味,同炒令黑色,便入酥一兩,攪勻後,入巴豆霜半兩,滲在藥上,更不得攪動,急著器物蓋,令不得煙出,四縫以濕紙固濟,候冷出於地上,以紙襯攤勻蓋復,出火毒一宿,杵羅為末,以醋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生薑湯或茶酒任下,臨睡服。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一起炒到呈黑色,然後加入一兩酥油,攪拌均勻。再加入半兩的巴豆霜,均勻灑在藥材上,但不要攪動。立即用器皿蓋住,防止煙霧逸出,並用濕紙巾將四個縫隙間隙封住,等待冷卻後取出藥材,用紙張鋪平,再蓋上器皿,讓藥材去除火毒一個晚上。最後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到五丸,可以用生薑湯、茶或酒送服,睡前服用。

治肺氣不調,上膈痰滯,喘滿氣促,語聲不出,款冬花丸

款冬花(半兩焙),馬兜鈴,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分),苦葶藶(隔紙微炒半兩),桂(去粗皮一錢)

白話文:

款冬花(半兩,烘焙過),馬兜鈴,杏仁(去皮、尖端,雙仁,各炒一分),苦葶藶(隔著紙微炒,半兩),桂枝(去粗皮,一錢)

上五味,搗羅為細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臨臥以溫水下。

治肺臟熱,咽喉及口乾,咳嗽氣促痰壅,貝母飲

貝母(去心),百合(各一兩半),紫菀(去苗),桑根白皮,桔梗(炒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大黃蒸(七錢半),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貝母(去掉貝母心),百合(各一兩半),紫菀(去掉紫菀苗),桑根白皮,桔梗(用炒過的桔梗各一兩),麥門冬(去掉麥門冬心,然後用文火焙製一兩半),大黃用蒸熟的方法製備的(七錢半),甘草(用炙烤過的方法製備半兩)。

上八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日二。

治久嗽肺熱,咳唾稠濁,胸滿痛悶,木通湯

木通(銼),桔梗(炒),桑根白皮,升麻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牽牛子(炒一合),生地黃(切三兩)

白話文:

木通(切碎),桔梗(炒過),桑根白皮,升麻,黃芩(去除黑心,各一兩半),牽牛子(炒過一量杯), 生地黃(切片三兩)。

上七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溫服,日二。

治肺臟積熱,才食辛酸熱毒之物,即喉中痰壅,射干散方

射干,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麻黃(去根節煮去浮沫),紫蘇子(炒),羌活(去蘆頭),甘草,桔梗,牡丹皮,柴胡(去苗),枇杷葉(去毛)

白話文:

  • 射干:具有清熱化痰、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咯血等症狀。

  •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杏仁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

  • 麻黃(去根節煮去浮沫):麻黃具有宣肺平喘、發汗解表、利水消腫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氣喘、鼻塞、水腫等症狀。

  • 紫蘇子(炒):紫蘇子具有潤肺止咳、理氣安胎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氣喘、妊娠惡阻等症狀。

  • 羌活(去蘆頭):羌活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濕痹、頭痛、關節痛等症狀。

  • 甘草:甘草具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調和藥性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 桔梗:桔梗具有宣肺止咳、祛痰散結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

  • 牡丹皮: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養陰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血熱妄行、月經不調等症狀。

  • 柴胡(去苗):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止痛止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感冒發熱、咳嗽等症狀。

  • 枇杷葉(去毛):枇杷葉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上一十味,等分,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生薑兩片,同煎取八分,食後臨臥服。

治肺壅痰毒,頭眩嘔逆,柴胡湯

柴胡(去苗),甘草(炙各一兩),芎藭,獨活(去蘆頭),羌活(去蘆頭),貝母(去心),款冬花(各半兩)麻黃(去根節),桑根白皮(銼各一兩半)

白話文:

柴胡(去掉草苗),甘草(烤過,各一兩),芎藭、獨活(去掉竹節根),羌活(去掉竹節根),貝母(去掉中間的芯),款冬花(各半兩)麻黃(去掉根和節),桑根白皮(切碎,各一兩半)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