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五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 (2)

1. 肺癰喘急胠滿

論曰內經謂肺之癰,喘而兩胠滿,蓋肺主氣而合於息,其脈支別者,從肺經橫出腋下,故邪氣蘊積於肺,則上為喘急,下連兩胠滿,治宜瀉其肺臟之邪毒也。

白話文:

經典內經說:肺的癰疽症,會出現喘氣和兩側肋骨下滿滿的症狀,因為肺主管氣,而與呼吸相合。肺經中的支別脈絡,從肺經橫向延伸到腋下,所以邪氣積聚在肺部,就會表現為上部出現喘息急促,下部兩側肋骨下滿滿的症狀。治療應當採用瀉去肺臟的邪毒之法。

治肺癰,氣逆喘咳,平肺湯

黃耆(一兩銼),沉香(半兩),紫菀(去土),人參,紫蘇(去梗各二兩),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橘皮湯(去白焙各一兩)

白話文:

黃耆(一兩切碎),沉香(半兩),紫菀(去除泥土),人參,紫蘇(去除梗(莖)、各二兩),杏仁(去除皮、尖端、雙仁、用麩子炒),橘皮湯(去除白色部分、烘焙、各一兩)

上七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

葶藶(五兩熬搗末取五錢匕)

上一味,先以水三盞,入大棗二十枚,煮取二盞,去棗入葶藶末五錢匕服之,間日一服。

白話文:

前面提到的那個單一的藥方,首先取水三杯,放入大棗二十枚,煎煮後取兩杯藥液,去掉大棗,加入葶藶末五錢匙,服用一次,中間隔一天服用一次。

治肺癰喘急,坐臥不得,瀉肺湯

桑根白皮(銼),甜葶藶(隔紙炒各一兩)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微利為度。

治肺癰喘急,杏仁丸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研入),甜葶藶(隔紙炒),皂莢刮(去黑皮蜜炙各一兩)

白話文:

杏仁(去除外皮、尖端,雙仁用麩炒,研磨成粉備用),甜葶藶(隔著紙炒至微焦),皁莢刮(去除黑色外皮,用蜂蜜炙烤,每樣一兩重)

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生薑蜜湯下十丸,至二十丸,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搗碎成細末,加蜂蜜製成丸狀,如梧桐子般大小,用生薑蜜湯送服,每次十粒,至二十粒,飯後睡前服用。

治肺癰咳嗽上氣喘,急不得臥,涕唾稠黏,胸膈不利,方

葶藶(隔紙後炒紫色別研如膏),桑根白皮(微炙細銼),大棗(揀洗去核)

上三味,用水三盞,先煎桑白皮一兩,棗十二枚,取一盞半,去滓入葶藶膏一彈子大攪化,煎取八分溫服,良久當吐惡物,或微利三兩行,其疾減後,宜服補肺藥,七日外病未退,量人加減,更一服。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用水三碗,先煎桑白皮一兩,棗十二顆,取一碗半,去除雜質加入葶藶膏一彈子大小的量攪拌均勻,煎煮成八分滿的溫熱藥汁服用,沒多久就會吐出惡物,或者會排泄出兩三兩的糞便,症狀就會減輕,之後應該服用補肺的藥物,如果七天後病情沒有消退,可以根據病人的情況增減藥量,再服用一劑藥。

治肺癰咳喘,體有微熱煩滿,胸前皮甲錯者,夜合湯方

夜合白皮(一兩銼)

上一味,以水三盞,取一盞半,分溫二服。

治肺癰上喘咳嗽,胸膈滿悶,口乾煩熱及吐血,華蓋散

赤茯苓(去黑皮),甜葶藶(隔紙炒),桑根白皮(銼各一兩),大黃(半兩濕紙裹煨熟)

白話文:

赤茯苓(去黑皮):赤茯苓是一種中藥材,需要將其黑皮去除後使用。

甜葶藶(隔紙炒):甜葶藶是一種中藥材,需要將其放在紙上隔著炒熟。

桑根白皮(銼各一兩):桑根白皮是一種中藥材,需要將其切成碎末,每樣一兩。

大黃(半兩濕紙裹煨熟):大黃是一種中藥材,需要將其用濕紙包裹後,蒸熟使用,量為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生薑湯調下,食後臨臥服。

2. 肺氣面目四肢浮腫

論曰肺氣面目四肢浮腫者,其候咳嗽脹滿,狀如水氣,蓋肺主氣,氣為陽,陽體輕虛,為寒所折,攻發於外,散於皮膚,氣逆浮腫,內經論久嗽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飲食,此皆寒氣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目浮腫氣逆也。

白話文:

古人說:「肺氣不足,臉和手腳就會浮腫,症狀包括咳嗽和腹脹,看起來就像是水腫。這是因為肺主氣,氣屬陽,陽氣輕盈虛浮,容易被寒氣侵襲,進而散發到皮膚,導致氣逆浮腫。內經裡提到,咳嗽久了,三焦就會受到影響。三焦與咳嗽的關係是,咳嗽會導致腹脹,不想吃喝東西。這些都是因為寒氣聚集在胃裡,影響肺,導致人多涕唾、臉和手腳浮腫、氣逆。」

治肺氣咳嗽,面目虛腫,大便秘澀,葶藶丸

甜葶藶(隔紙炒二兩),防己(半兩),桑根白皮(銼炒三分),郁李仁(湯浸去皮炒二兩)

白話文:

甜葶藶 (用紙包起來炒二兩),防己 (半兩),桑根的白皮 (切碎炒三分),郁李仁 (用熱水浸泡去皮炒二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不拘時候。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棗肉煮後和粉末製成丸劑,每個丸子的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20粒,用生薑湯送服,不拘於特定時間。

治肺盛上氣,胸脅脹滿,身面浮腫,瀉肺湯

葶藶子(隔紙炒搗如泥半兩),大棗(劈取肉二十枚),桑根白皮(銼一兩)

白話文:

  • 葶藶子(用紙包著炒熟,搗成泥,大約四分之一兩)

  • 紅棗(劈開,取肉二十枚)

  • 桑樹根的白色樹皮(切碎,大約半兩)

上三味,先將棗並桑白皮,用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次納葶藶子,同煎取八合,分溫水五服,以利為效。

白話文:

將棗子、桑白皮,放在二升的水裏,煮至一升,過濾去渣,將葶藶子放進去,和水煮到八合。將煮好的藥分為五份,用溫水送服,以利為效。

治肺氣面目浮腫,咳嗽煩熱,心腹壅滯,胸膈氣促,郁李仁湯方

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二兩),赤茯苓(去黑皮),貝母(炒),防己,商陸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紫蘇莖葉,桑根白皮(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木香檳榔(銼各一兩)

白話文:

郁李仁(用水浸泡,去掉外皮和尖端,炒二兩)、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貝母(炒過)、防己、商陸、杏仁(用水浸泡,去掉外皮和尖端,雙仁麩炒)、紫蘇莖葉、桑根白皮(研碎)、陳橘皮(用水浸泡,去除白色外皮,用火焙乾)、木香、檳榔(研碎各一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以水一大盞,入生薑一棗大拍碎,棗三枚劈,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白話文:

以上十一味藥,粗略搗碎後篩過,每次服用四錢,用一大杯水,加入一個棗子那麼大、拍碎的生薑,三枚劈開的紅棗,煎煮到水量剩七分之一,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肺氣喘息,面目浮腫,葶藶丸方

葶歷子(隔紙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柴胡(去苗),棗肉(研各一兩)

上四味,先搗前三味,細羅為末,煉蜜與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煎杏仁湯,下二十丸,日二。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先將前三種搗碎,細細地研磨成粉末,再加入煉過的蜂蜜和棗肉做成丸藥,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時,在空腹狀態下,用杏仁湯送服二十丸,每天服用兩次。

治肺氣咳嗽,面目浮腫,涕唾稠黏,不可喘息,葶藶飲

葶藶(隔紙炒研如泥一兩),桑根白皮(銼),紫菀(去土各一兩半),檳榔(銼三枚),木通(銼一兩半),郁李仁(炒研一兩)

白話文:

葶藶(隔著紙炒,研磨成粉一兩)

桑根白皮(切碎)

紫菀(去土,各一兩半)

檳榔(切碎三枚)

木通(切碎一兩半)

郁李仁(炒研一兩)

上六味,除研者外,粗搗篩,再和勻,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日二。

治肺臟虛實不調,痰滯喘嗽,面目浮腫,頰赤虛煩,馬兜鈴湯

馬兜鈴麻黃(去節),五味子(炒),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馬兜鈴、麻黃(去節)、五味子(炒)、甘草(炙),各一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沙糖少許,同煎至六分,食後臨臥,去滓溫服。

治肺氣咳嗽面腫,四肢浮,獨聖餅子

蛤蚧一對(紫菀頭尾全者淨洗用法酒和蜜塗炙熟),人參(紫團參一株如人形良)

白話文:

蛤蚧一對(用紫菀的頭尾部份,清洗乾淨,用米酒和蜂蜜塗抹在蛤蚧上,然後烤熟);人參(紫團參一株,最好是樣子像人的形狀)。

上二味,搗羅為末,熔蠟四兩,濾去滓,和藥末,作六餅子,每服空心用糯米作薄粥一盞,投藥一餅,趁熱細細呷之。

白話文:

將以上這兩種藥(人參、靈芝)搗碎成粉末,再將四兩熔化的蠟燭去渣以後和藥粉混合,做成六個藥餅。每次服用時,空著肚子先用糯米煮成稀粥一碗,再投入一個藥餅,趁熱慢慢地喝下去。

治肺氣胸脅通身腫脹,方

葶藶子(隔紙炒令紫色三兩)

上一味,搗碎,先以水三升,煮大棗三十枚,取汁一升,次納藥一棗大許,同煎至七合,頓服。

治肺臟積壅,氣滯不通,面目浮腫,兩鼻生瘡,杏仁散

杏仁,葶藶(隔紙炒),馬兜鈴,柴胡(去苗),麻黃(去根節煎去沫),射干,貝母(去心各一分),皂莢(半兩燒存性),甘草(炙一錢半)

白話文:

  • 杏仁:甜杏仁,去殼後使用。

  • 葶藶:用紙包起來炒到微黃。

  • 馬兜鈴:全株可入藥,去根後使用。

  • 柴胡:去根和花後使用。

  • 麻黃:去根和節,煎煮後去掉浮沫。

  • 射干:全草可入藥,曬乾後使用。

  • 貝母:去心後使用,每味藥材各取一份。

  • 皁莢:取半兩,燒成炭後研成細粉。

  • 甘草:炙烤過的甘草,取一錢五分。

上九味,搗羅為末,每服二錢匕,食後以綿裹含化咽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