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四十九 (5)
卷第四十九 (5)
1. 肺臟壅熱
論曰肺居膈上,為四臟之蓋,若將養過溫,或多嗜五辛,熱氣內搏,肺經壅熱,則令人咽乾舌燥,胸膈煩熱,咳嗽壅悶,鼻內生瘡,是為肺壅熱之候。
治肺壅熱,咳嗽痰涎,心胸煩悶,咽膈不利,調肺丸方
白話文:
中醫認為,肺臟位於橫膈膜之上,是四臟的頂蓋。如果過度溫養,或者經常食用辛辣食物,就會導致熱氣在體內積聚,阻塞肺經,引發一系列症狀,例如咽喉乾燥、舌頭乾燥、胸部和橫膈膜感到煩躁發熱、咳嗽伴有氣悶、鼻腔生瘡等等,這些都是肺經熱盛的表現。
治療肺經熱盛引發的咳嗽、痰多、胸悶、咽喉不適等症狀,可以使用調肺丸。
天門冬(去心焙),麥門冬(去心焙),人參,赤茯苓(去黑皮),百合,桑根白皮(銼),紫菀(洗),貝母(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各一兩),前胡(去苗),五味子(各三分),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天門冬(去除裡面黏液,烤焙):100 公克
麥門冬(去除裡面黏液,烤焙):100 公克
人參:100 公克
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100 公克
百合:100 公克
桑樹根白色表皮(切碎):100 公克
紫菀(洗過):100 公克
貝母(炒過):100 公克
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尖端和麩質,各 100 公克,混合物炒過):100 公克
前胡(去除花梗):30 公克
五味子(各 30 公克,混合物):30 公克
甘草(烤焙 50 公克):50 公克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溫水嚼下,食後。
治肺壅熱,吐血不止,朝夕寒熱,嘔吐,漸成勞劣,順中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同龍眼。每次服用一丸,用溫水嚼服,飯後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肺部積熱導致的咳血不止、早晚發熱與寒冷交替出現、嘔吐等症狀,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體力衰弱。這就是順中散的配方。
檳榔(一枚),大黃(銼炒),甘遂,木香,白牽牛子,蘹香子(炒),青橘皮(湯浸去瓤焙各半兩)
白話文:
檳榔(一枚):檳榔果實,品質良好的檳榔的外形應大小適中、色澤光鮮、無蟲蛀、無裂紋、無黴變。
大黃(銼炒):大黃藥材乾燥時質地堅實,故用條銼先將其切成薄片,再炒至表面微黃,起到燥濕、行瘀、通便的作用。
甘遂:甘遂是甘遂科植物甘遂的根。甘遂以塊根入藥,甘遂性寒,有通便、瀉下的作用,但其毒性較大,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慎用。
木香:木香是木香科植物木香的根莖。木香芳香濃鬱,具有理氣止痛、疏肝行氣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腹痛、腹脹、泄瀉等症狀。
白牽牛子:白牽牛子是旋花科植物牽牛的種子。白牽牛子性寒滑,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但其毒性較大,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慎用。
蘹香子(炒):蘹香子是蘹香科植物蘹香的種子。蘹香子性溫,具有行氣活血、溫經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腹痛、泄瀉、月經不調等症狀。
青橘皮(湯浸去瓤焙各半兩):青橘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子的果皮。青橘皮性溫,具有理氣醒脾、燥濕化痰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食積、腹脹、嘔吐等症狀。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半錢匕,木香湯調下,如曾中藥毒嘔黑血者,亦能解之。
治肺熱壅盛,痰嗽喘急,蔓荊實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物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木香湯調服。如果曾經服用過有毒的中藥而嘔吐黑色血液的患者,也能夠解毒。
蔓荊實(去白皮),大黃(銼),威靈仙(去土),天麻(各一兩)
白話文:
蔓荊子的果實(去除白色的外皮)、大黃(切成小塊)、威靈仙(去除泥土)、天麻(各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蜜酒調下。
治肺臟壅熱,地黃煎方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用蜜酒調和後服用。
治療肺臟壅熱,可以使用地黃煎這個方劑。
生地黃汁,生杏仁(取油),生紫蘇汁(各一盞),生麥門冬(汁),生天門冬(汁各二盞),萊菔子(炒半兩),五味子,桔梗,桑根白皮(炙銼),旋覆花,貝母(炒各二兩)
白話文:
生地黃汁、生杏仁油、生紫蘇汁各一盞,生麥門冬汁、生天門冬汁各二盞。把萊菔子炒成半兩,加上五味子、桔梗、烘烤過的桑樹白樹皮末、旋覆花、炒過的貝母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將後六味為末,用前汁和丸,如彈子大,食後臨臥,含化一丸。
治肺氣壅熱,胸膈痞悶,痰唾咳嗽,華蓋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味藥材中的後六味研磨成粉末,然後用前面提取的汁液來調和製成丸劑,大小如同彈丸。在飯後臨睡前,含化一丸。
用於治療肺部氣悶熱、胸膈間感覺堵塞不適、痰多咳嗽等症狀,這是華蓋散的配方。
黃耆(銼),人參,桑根白皮(炙銼),防風(去叉),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甘草(炙三分)
白話文:
黃耆(切碎),人參,桑樹根的白色樹皮(烤過,切碎),防風(去除分枝),白茯苓(去除黑皮,各一兩),甘草(烤過的,三分)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生薑蜜湯調下,常服入生薑二片,如茶點,不拘時候。
治肺臟壅熱,煩躁喘粗,不思飲食,防己湯方
白話文:
將上等比例的六味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生薑和蜂蜜調和,再在湯中放入兩片生薑,像喝茶一樣隨時服用,沒有時間限制。
防己,赤茯苓(去黑皮),白前,桔梗(炒),大黃(銼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木通(銼),紫菀(去苗),紫蘇葉,天門冬(去心焙),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銼各一兩)
白話文:
-
防己
-
紅茯苓(去除黑皮)
-
白前
-
炒桔梗
-
大黃(切片並炒)
-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除去白色部分再烤乾)
-
切絲木通
-
去除莖的紫菀
-
紫蘇葉
-
去心並烘乾的天門冬
-
去除果肉並麩炒的枳殼
-
各一兩炙熱切碎的甘草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治肺熱上氣息賁,杏仁湯方
白話文:
將上面提到的十二種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時取三錢的藥粉,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下六分量,然後去掉藥渣。服藥時間不限,溫熱時服用。
這用來治療肺部有熱、呼吸急促的情況,這是杏仁湯的配方。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四兩),石膏(碎八兩),淡竹葉(切),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干藍葉(各一兩),柴胡(去苗),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各三兩)
白話文:
-
杏仁(以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並炒至四兩)
-
石膏(研碎,八兩)
-
淡竹葉(切碎,一兩)
-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外皮,並烘烤,一兩)
-
幹藍葉(一兩)
-
柴胡(去除根莖,三兩)
-
麻黃(去除根和節,用熱水煮沸,去除泡沫,三兩)
上七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治肺壅熱,止喘嗽,化痰涎,利胸膈,定煩渴,白礬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咀嚼成像芝麻豆那樣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八分,去掉渣滓後溫熱飲用。
這個方劑可以治療肺部堵塞引起的熱症,平息喘息咳嗽,化解痰液,疏通胸部和膈肌之間的阻塞,安定煩躁和口渴。這是白礬丸的配方。
白礬(枯),熟乾地黃(焙),玄參,知母(焙),貝母(炒),訶黎勒皮(一兩)
白話文:
-
白礬(研成細末)
-
熟乾地黃(烘烤)
-
玄參
-
知母(烘烤)
-
貝母(炒製)
-
訶黎勒皮(一兩)
上六味,搗羅為末,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煎生薑棗湯下,食後臨臥時服。
治肺壅熱,喘息短氣,唾膿血,乾地黃湯方
白話文:
將上列的六味草藥,搗成藥粉,用麵粉和蜂蜜將藥粉做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顆,以生薑和大棗煎煮的湯送服,在飯後睡覺時服用。
生乾地黃(炒二兩),芒硝,羚羊角(鎊各一兩半),石膏(三兩),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二兩半)杏仁(去皮尖雙仁焙二兩)
白話文:
-
生乾地黃(炒二兩):將乾地黃炒至焦黃,取二兩。
-
芒硝:取芒硝,一兩半。
-
羚羊角(鎊各一兩半):將羚羊角磨成粉,取一兩半。
-
石膏(三兩):取石膏,三兩。
-
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二兩半):將麻黃去根節後,加水煮沸,撈去浮沫,取二兩半。
-
杏仁(去皮尖雙仁焙二兩):將杏仁去皮、去尖,取雙仁,炒至微黃,取二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竹茹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納蜜半匙,再煎兩沸,食後溫服。
治肺壅熱,頭面及鼻內生瘡,精神不爽,胸中煩渴,柴胡湯方
白話文:
將六種藥材搗碎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加一茶杯的水,加入少量竹茹,一起煎煮至七分熟,去除渣滓,加入半匙蜂蜜,再煎煮兩次,飯後溫服。
柴胡(去苗),射干,防風(去叉),牡丹皮,大黃(皂莢水二碗煮乾),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紫菀(去土),紫蘇子,葶藶子(隔紙炒各二兩)
白話文:
柴胡(去除根部),射干,防風(去除叉枝),牡丹皮,大黃(用皁莢水兩碗煮乾),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並將果仁分開),紫菀(去除泥土),紫蘇子,葶藶子(隔著紙炒,各二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生薑二片,同煎至八分,食後臨臥,去滓溫服,若小便多,減射干。
治肺壅胸,背疼痛,四肢乏力,咳嗽,百部飲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味藥材粗搗篩過後,每次服用二錢匕的量,加入一盞水和兩片生薑一同煎煮至八分滿。飯後臨睡前,濾去藥渣溫熱服用。如果小便較多,可以減少射乾的用量。
這個方劑用於治療肺部壅塞導致的胸背疼痛、四肢無力以及咳嗽等症狀。
百部根,百合,木通(銼),赤芍藥(各一兩半),枳殼(去瓤麩炒二兩),白茯苓(去黑皮),柴胡(去苗各二兩)
白話文:
百部根、百合、木通(刨碎)、赤芍藥(各60公克),枳殼(去瓤、麩炒至80公克),白茯苓(去黑皮)、柴胡(去苗,各80公克)。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入郁李仁七粒,去皮打碎,入藥再煎至七分,食後溫服。
治肺氣壅熱,久嗽涕唾多,蔥白湯方
甘草(炙),大黃(炙),桑根白皮(銼各一兩)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用一盞半水煎煮至八分,加入去皮打碎的郁李仁七粒,再煎至七分,飯後溫服。
此方適用於治療肺氣壅熱、久咳、痰多等症狀。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童子小便一盞半,入蔥白五寸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治肺氣壅熱,前胡湯方
白話文:
將上三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五錢匕,加入半杯童子小便,以及切成五寸長的蔥白,一起煎煮至八分熟。去除藥渣,溫熱服用。
前胡(去苗),紫菀(去苗土焙),柴胡(去苗),赤茯苓(去黑皮),桔梗(炒),桑根白皮(銼炒各半兩),百部(焙),杏仁(湯浸去尖雙仁炒各一分),白前(去苗三兩),栝蔞(銼炒一枚)
白話文:
前胡(去除根莖),紫菀(去除根莖,用土焙炒),柴胡(去除根莖),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桔梗(炒熟),桑根白皮(切碎並炒熟,各半兩),百部(焙炒),杏仁(用湯浸泡後去除尖端,雙仁炒熟,各一分),白前(去除根莖,三兩),栝蔞(切碎並炒熟,一枚)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日三。
治肺熱,上熱下冷,背髆疼痛,痰涕多,地黃丸方
生地黃(一斤),生薑(二兩),蜜(三兩)
以上二味同搗取汁和蜜銀石器內煎成膏,柴胡去苗,前
白話文:
將以上十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用一杯水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飯後溫熱服用,一天三次。
此方可治療肺熱、上熱下冷、背脊骨疼痛、痰多、鼻涕多的病症。
方劑為地黃丸:
- 生地黃(一斤)
- 生薑(二兩)
- 蜜(三兩)
將以上兩味藥材一起搗碎取汁,與蜜混合後在銀器中煎煮成膏。柴胡去除苗,再將前……
胡(去蘆頭),山梔子仁,百合,天門冬(去心焙),百部,桔梗(炒),木通(銼),甘草(炙銼),惡實(炒),紫蘇子(各半兩),人參,桂(去粗皮),木香,芎藭,當歸(切焙),射干(各一分)
白話文:
胡蘆(去蘆頭)、山梔子仁、百合、天門冬(去心焙)、百部、桔梗(炒)、木通(銼)、甘草(炙銼)、惡實(炒)、紫蘇子(各半兩)、人參、桂皮(去粗皮)、木香、川芎、當歸(切焙)、射干(各一分)
上二十味,搗羅十七味為末,與前膏拌勻酥塗,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臨臥生薑湯下。
治肺熱,桑白皮散方
白話文:
以上二十種藥材中,搗碎十七種成粉末,與先前的膏狀物混合,均勻加入酥油後,用手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在睡覺前用生薑湯送服。
桑根白皮(銼),防風(去叉),麥門冬(去心焙各半兩),防己,紫蘇葉,檳榔(麵裹炮各一分),甘草(炙銼半兩)
白話文:
桑樹的樹皮(磨成粉末)二錢,防風(去掉根鬚)二錢,麥門冬(去掉心,焙乾)二錢,防己二錢,紫蘇葉二錢,檳榔(用麵粉包裹炮製)二錢,甘草(炙過後磨成粉末)一錢
上七味,搗羅為散,食後沸湯調下二錢匕。
治肺臟壅熱,喘促咳嗽,心神煩悶,天門冬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飯後用沸水調服兩錢匕的量。
用於治療肺部積熱引起的氣喘、咳嗽以及心煩意亂,這是天門冬丸的配方。
天門冬(去心焙),麥門冬(去心焙),人參,百合,桑根白皮(炙銼),赤茯苓(去黑皮),紫菀(去苗),貝母煨(去心),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別研各一兩),前胡(去蘆頭),五味子(各三分),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天門冬(去掉核並烘烤),麥門冬(去掉核並烘烤),人參,百合,桑樹根白皮(烘烤並切碎),赤茯苓(去掉表皮),紫菀(去掉葉子),貝母(烘烤並去掉核),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皮、尖端和麩皮,用文火烘炒並研磨,每種各一兩),前胡(去掉蘆頭),五味子(各三分),甘草(烘烤至半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服食後綿裹一丸,含化咽津。
治肺曝熱,大便不通,時咳嗽喘急,柴胡飲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二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加入煉製好的蜂蜜混合均勻,然後反復搗打三五百下,做成如彈丸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在飯後用綿布包裹一丸,含在口中慢慢溶化吞服。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肺部燥熱、大便不通以及偶爾出現的咳嗽和呼吸急促等症狀。
柴胡(去苗),桑根白皮(銼),桔梗(炒),鱉甲(去裙襴醋炙),檳榔(銼各一兩),旋覆花,甘草(炙各半兩),大黃(銼炒二兩)
白話文:
柴胡(去除根苗),桑樹根的白色樹皮(切碎),桔梗(炒過),鱉甲(去除裙襴,用醋炙烤),檳榔(切碎,各一兩),旋覆花,甘草(炙烤,各半兩),大黃(切碎並炒過,二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大盞,入生薑一棗大拍碎,煎及五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治肺熱氣滿,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焙二兩),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人參,桑根白皮(銼炒各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不拘時候。
治肺壅熱,解五勞,益肌肉,白金湯方
桑根白皮(炙銼),桔梗(炒各半兩),甘草(炙),紫蘇葉(各一分)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八分,食後去滓溫服。
治肺熱煩喘款冬花湯方
款冬花,山梔子仁(各三分),甘草(炙半兩),燈心(一小束)
上四味,細銼,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蜜一匙,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後。
治肺熱喘嗽,紫菀飲方
白話文:
將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碗水,加入一顆棗大小的生薑拍碎,煎煮至五分,濾掉藥渣,趁溫熱喝下,不限時間。這適用於治療肺熱氣滿。
將麥門冬(去心焙二兩)、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人參、桑根白皮(銼炒各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半兩)五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一顆棗大小的生薑拍碎,煎煮至六分,濾掉藥渣,趁溫熱喝下,一天三次,不限時間。這適用於治療肺壅熱、解五勞、益肌肉。
將桑根白皮(炙銼)、桔梗(炒各半兩)、甘草(炙)、紫蘇葉(各一分)四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煎煮至八分,飯後濾掉藥渣,趁溫熱喝下。這適用於治療肺熱煩喘。
將款冬花、山梔子仁(各三分)、甘草(炙半兩)、燈心(一小束)四味藥材,細細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碗半水,加入一匙蜜,一起煎煮至八分,濾掉藥渣,飯後趁溫熱喝下。這適用於治療肺熱喘嗽。
紫菀,貝母(去心),五味子(各一兩半),木通(銼),大黃(蒸三度各二兩),白前(一兩),淡竹茹(三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熬二十一枚)
白話文:
紫菀、貝母(取用貝母最核心的部位)、五味子(各使用一兩半),再取木通(以粗糙文件磨成粗顆粒狀)、大黃(蒸過三次,各用二兩),以及白前(一兩)、淡竹茹(三分)、杏仁(將杏仁用水浸泡過後,除去表皮及尖端,並將兩仁並排熬煮至二十一枚)。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再。
治肺熱咳嗽,氣急喘促。馬兜鈴飲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粗搗後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八分,濾去藥渣後溫熱服用,每天兩次。
用於治療肺熱引起的咳嗽、呼吸急促和喘息。這是馬兜鈴飲的配方。
馬兜鈴(七枚),桑根白皮(銼三兩),甘草(炙二兩),升麻(一兩),燈心(一小束)
白話文:
馬兜鈴(七片),桑樹根的白色樹皮(切碎,三兩),甘草(炒過的,二兩),升麻(一兩),燈芯(一小把)
上五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肺熱久咳嗽,涕唾多,大黃湯方
大黃(銼炒一錢半),甘草(炙銼一分),桑根白皮(炙銼三分),蔥白(並根三莖)
上四味,銼如麻豆大,童子小便一盞半,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
治肺臟壅熱,咳嗽多痰,面赤口乾,氣急煩滿,大腸不利,款肺湯方
白話文:
先將五味藥材切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煎煮至八分,去渣溫服,一天三次。這是治療肺熱久咳、痰涕多的方劑。
另一個方劑,將大黃、甘草、桑根白皮、蔥白切成麻豆大小,用一盞半童子尿同煎至七分,去渣空腹溫服。此方專治肺臟熱盛、咳嗽多痰、面紅口乾、氣喘胸悶、便秘等症狀。
知母(焙),百合,百部,白前,芍藥,黃耆(銼),款冬花,馬兜鈴,貝母(去心),五味子,前胡(去蘆頭),枳實(麩炒),甘草(炙),葛根,防己,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防葵,大黃(生銼),麻黃(去根節),桃仁(去皮尖雙仁焙黃),白朮(銼炒),升麻,紫菀(去苗土),大棗(去核焙各一兩)
上二十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白話文:
知母(焙制)、百合、百部、白前、芍藥、黃耆(切碎)、款冬花、馬兜鈴、貝母(去心)、五味子、前胡(去蘆頭)、枳實(麩炒)、甘草(炙制)、葛根、防己、青橘皮(用湯浸過,去白焙)、防葵、大黃(生切碎)、麻黃(去根節)、桃仁(去皮尖,兩仁焙黃)、白朮(切碎並炒制)、升麻、紫菀(去苗土)、大棗(去核焙制,各取一兩)
治心肺客熱,頭疼氣痛,乾嘔吐食,腹中結塊,四肢煩悶不安,知母飲方
白話文:
治療心肺火熱引起的頭痛、氣痛、乾嘔吐食物、腹中結塊、四肢煩悶不安
藥方:知母飲
組成:
- 知母六錢
- 黃芩三錢
- 石膏五錢
- 麥冬三錢
- 黨參三錢
- 紅花三錢
- 殭蠶三錢
用法: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服。
功效:
清熱化痰、涼血止血、止嘔止瀉、消積導滯。
主治:
心肺火熱引起的頭痛、氣痛、乾嘔吐食物、腹中結塊、四肢煩悶不安等症狀。
知母(焙),麥門冬(去心焙),赤芍藥,鱉甲(去裙襴醋炙),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兩半),檳榔(一枚銼),升麻(一兩)
白話文:
知母(炒過),麥門冬(去掉中心後炒過),赤芍藥,鱉甲(去除裙襴部分後,用醋炙過),桃仁(去皮後,將尖端和雙仁炒過,各一兩半),檳榔(一枚,切碎),升麻(一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日三。
治肺氣壅熱,喘息咳嗽,不得安臥,咽嗌乾燥,桑白皮飲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粗搗後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盞水煎煮至剩下七分,去渣後在飯後溫服,每日三次。
用來治療肺部氣壅熱所導致的喘息、咳嗽、無法安睡以及咽喉乾燥的症狀,這是桑白皮飲的配方。
桑根白皮(銼),木通(銼),紫蘇莖葉,桔梗(炒),大腹皮(各一兩半),款冬花,紫菀,檳榔旋覆花(各一兩),前胡(去蘆頭),杏仁(各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桑根白皮(切碎),木通(切碎),紫蘇莖葉,桔梗(炒後),大腹皮(各一兩半),款冬花,紫菀,檳榔旋覆花(各一兩),前胡(去掉蘆頭),杏仁(各半兩,湯浸後去掉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
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散,每服三錢匕,水一中盞,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肺氣實,心胸壅悶,喘促咳嗽,面目浮腫,瀉肺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味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用水一中盞和生薑半分一起煎煮至剩下六分,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每日三次。
此方用於治療肺氣過盛導致的心胸悶堵、呼吸急促、咳嗽以及面部和眼睛浮腫。[瀉肺丸]
馬兜鈴(一兩),款冬花(半兩),甜葶藶(三分隔紙炒微紫色),赤茯苓(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漢防己(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皮(湯浸去白瓤焙乾三分),桑根白皮(一兩銼),皂莢(四不蚛者去黑皮塗酥炙微黃燋去子)
白話文:
馬兜鈴(一兩):一種中草藥,可止咳化痰、鎮靜安神。
款冬花(半兩):一種中草藥,可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甜葶藶(三分隔紙炒微紫色):一種中草藥,可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赤茯苓(一兩):一種中草藥,可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一種中草藥,可止咳平喘、潤肺化痰。
漢防己(三分):一種中草藥,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一種中草藥,可清熱解毒、補脾益氣。
陳皮(湯浸去白瓤焙乾三分):一種中草藥,可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桑根白皮(一兩銼):一種中草藥,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
皁莢(四不蚛者去黑皮塗酥炙微黃燋去子):一種中草藥,可潤腸通便、消積化痰。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溫水下。
治肺虛壅熱,喘急、連綿不息,鍾乳丸方
生鍾乳(五兩取長半寸以來明淨有光潤者用之細研如粉),黃蠟(三兩銼)
白話文:
將前十味藥材搗碎成粉末,再用煉好的蜂蜜混合,反覆研磨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溫水送服。
此方適用於肺虛有熱,喘息急促且持續不斷的症狀。
藥方:生鍾乳(取五兩,長度約半寸,要選取光潔明亮的,研磨成細粉),黃蠟(三兩,切碎)。
上二味,先取黃蠟盛於細瓷器,用慢火化開,投入鍾乳粉末,攪和令勻,取出用物封蓋定,於飯甑內蒸熟,研如膏,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兩丸,溫水下。
治肺脹胸膈膨脹,喘嗽缺盆中痛,木通飲方
白話文:
上面兩種藥材,首先取黃蠟盛放在細緻的瓷器中,用小火慢慢加熱融化,然後加入鍾乳粉末,攪拌均勻,取出後用容器封蓋好,在飯甑裡蒸熟,研磨成膏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兩丸,用溫水送服。
木通(銼),桔梗(炒),桑根白皮(銼),升麻,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惡實(炒一兩)
白話文:
木通(銼成碎末),桔梗(炒至微黃),桑根白皮(銼成碎末),升麻,黃芩(去除黑心,各取一兩半),實(炒至微黃,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地黃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治肺臟風熱,鼻內生瘡,梔子膏塗方
山梔子仁,苦參,木通(各三兩),酥(四兩)
上四味,將前三味為細末,用酥煎成稠膏,塗鼻內。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加入切成薄片的生地黃半錢,煎煮至八分,去渣溫服。
用於治療肺部風熱,鼻腔內長瘡。可以將山梔子仁、苦參、木通各三兩,以及酥四兩研磨成細末,用酥煎成稠膏,塗抹在鼻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