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四十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九 (3)

1. 肺痿咽燥

論曰熱在上焦,因咳為肺痿,其脈則寸口數,其證則咳而口中有濁唾涎沫,甚者咽中乾燥,蓋以邪熱熏肺使然,或因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所致也。

白話文:

中醫理論說:熱邪在肺部上部,患者會咳嗽,肺部萎縮,脈搏寸口部數,有痰濁和泡沫,嚴重的患者咽喉乾燥。這是因為邪熱灼傷了肺臟而引起的。或者有時是因為用藥過猛,泄瀉下痢,津液損耗過多所致。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生薑甘草湯

生薑(切五兩),人參(三兩),甘草(炙銼四兩),大棗(十五枚)

白話文:

生薑(切成0.25公斤),人參(切成0.15公斤),甘草(炙後切割成0.2公斤),大棗(15顆)

上四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六錢匕,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治肺痿咽乾煩躁,痰壅咳嗽,小便赤澀,眠睡不安,喉咽腫痛,天門冬丸

白話文:

治療肺部虛弱,喉嚨乾澀,煩躁不安,痰液積聚,咳嗽,小便赤熱刺痛,睡眠不安,喉嚨腫痛的方劑。

天門冬丸配方

  • 天門冬:120克
  • 生地黃:120克
  • 丹參:90克
  • 玄參:90克
  • 玉竹:90克
  • 麥冬:90克
  • 生地:90克
  • 黨參:90克
  • 沙參:90克
  • 桔梗:60克
  • 杭白菊:60克
  • 陳皮:30克
  • 枇杷葉:30克
  • 茯苓:30克
  • 白朮:30克
  • 甘草:30克
  • 蜂蜜:適量

製法

  1. 將所有藥材清洗乾淨,曬乾。

  2. 將天門冬、生地黃、丹參、玄參、玉竹、麥冬、生地、黨參、沙參、桔梗、杭白菊、陳皮、枇杷葉、茯苓、白朮、甘草等藥材分別打碎成粉狀。

  3. 將所有藥材粉末混合均勻,加入適量蜂蜜,攪拌成糊狀。

  4. 將藥糊搓成小丸,每個小丸約重3克。

  5. 將小丸曬乾,即可服用。

用法

  • 每日早晚各服用10粒,溫水送服。
  • 連續服用30天,或遵醫囑服用。

功效

  • 清肺潤燥,止咳化痰。
  • 滋陰養血,生津止渴。
  • 清熱解毒,抗菌消炎。
  • 鎮靜安神,改善睡眠。
  • 緩解疼痛,消腫止痛。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膩食物。
  • 服藥期間應多喝水,以利於藥物吸收。
  • 若服藥後出現不適,應立即就醫。

天門冬(去心焙二兩),甘草(炙銼),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兩),人參(三分),貝母(去心焙),五味子阿膠(炙令燥),桑根白皮(炙銼各半兩)

白話文:

天門冬(去心、焙乾二兩),甘草(炙製、切碎),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去尖、各切成兩半、炒熟,各一兩),人參(三分),貝母(去心、焙乾),五味子,阿膠(炙製至乾燥),桑根白皮(炙製、切碎,各半兩)

上八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食後臨臥溫人參湯嚼下,含化咽津亦得。

白話文:

將上八味藥搗碎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丸藥,每個丸藥的大小像雞蛋頭那麼大。每次服用一丸,在吃完飯後臨睡前,用溫熱的人參湯送服,也可以含著藥丸化開吞嚥藥液。

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咽燥而渴者,天門冬煎

生天門冬(去心搗取汁),醇酒(各一升),飴糖(一斤),紫菀(去土為末四合)

白話文:

將天門冬的根莖洗淨、去心,搗碎取汁,與一升醇酒和一斤飴糖混合均勻,再加入四合紫菀末。

上四味,同入銀石器中,重湯煎,候可丸,即丸如杏仁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日三五服。

治肺痿久嗽不已,四肢煩熱,頰赤咽燥,柴胡湯

柴胡(去苗),竹茹桔梗(炒),紫菀(去土),知母(炒),貝母(去心炒各二兩),訶黎勒皮(一兩)

白話文:

柴胡(去掉根須),竹茹,桔梗(炒熟),紫菀(去掉泥土),知母(炒熟),貝母(挖空後炒熟,每樣兩兩),訶黎勒皮(一兩)

上七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生地黃汁半盞,烏梅一個拍碎,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再夜一。

白話文:

將上面的七味藥材,咬碎成像麻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碗水,生地黃汁半碗,烏梅一個拍碎,煎到八分熟,去除渣滓,溫熱服用,白天服用兩次,晚上服用一次。

治肺痿咳嗽,及肺壅咽燥,蛤蚧散

蛤蚧(一對好者湯洗十遍慢火酥炙),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知母(炒),貝母(去心焙),桑根白皮(銼各二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焙研六兩),甘草(炙銼五兩)

白話文:

蛤蚧(一對,清洗十遍後用文火慢慢烤酥),人參,白茯苓(去掉黑皮),知母(炒),貝母(去掉芯焙),桑根白皮(各切碎二兩),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雙仁,焙研六兩),甘草(炙烤切碎五兩)

上八味,搗羅七味為細末,入杏仁拌勻,每服一錢匕,生薑二片,酥少許,沸湯點服,日三夜一。

治肺痿喘嗽,涕唾稠黏,咽膈不利,地黃紫蘇煎

生地黃(三兩),生薑(二兩與地黃和研絞取汁),生玄參(一斤),生天門冬(去心半斤),生麥門冬(去心一斤),紫蘇子(炒研二兩),生牛蒡(四兩細切與玄參至紫蘇子四味爛研以水少許拌勻布絞取汁),杏仁(去皮尖雙仁三兩研別入)

白話文:

生地黃(三兩)、生薑(二兩,與地黃一起研磨後取汁)、生玄參(一斤)、生天門冬(去除芯後半斤)、生麥門冬(去除芯後一斤)、紫蘇子(炒過研磨後二兩)、生牛蒡(四兩,切細後與玄參、天門冬、紫蘇子一起研磨至出汁,再加少量水混合後用布過濾取汁)、杏仁(去皮和尖端後,剩下雙仁三兩,研磨後單獨加入)

上八味,將兩等藥汁,並杏仁和勻,於銀石器中,慢火煎令稍稠,停火入白蜜五兩,真酥二兩和勻,於飯甑上蒸少時,候冷以淨器盛,每服一小匙含化,不拘時,日三。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分為兩等份,分別煎煮成藥汁,然後將杏仁研磨成粉末,加入藥汁中均勻攪拌。將混合好的藥汁倒入銀製或石製的容器中,用小火慢慢煎煮,直到藥汁略微濃稠。關火後加入五兩白蜜和二兩真酥,攪拌均勻。將藥汁放置在飯甑上蒸煮一會兒,等藥汁冷卻後,用乾淨的容器盛放。每次服用一小勺,含在口中慢慢溶化,不限時間,每天服用三次。

治肺痿咽燥,地黃湯方生乾地黃(切焙),赤茯苓(去黑皮),柴胡(去苗各一兩),射干,甘草(炙銼),麥門冬(去心焙各半兩),半夏(湯洗七遍),麻黃(去根節),紫菀(去苗土),五味子,黃芩(去黑心),桑根白皮(銼各三分)

白話文:

治療肺結核及咽喉乾燥,地黃湯的方劑組成如下:生地黃(切片烘乾),赤茯苓(去除黑色表皮),柴胡(去除根部,各一兩),射干,甘草(炙烤並搗碎),麥門冬(去除中央部位,烘乾,各半兩),半夏(用湯洗七次),麻黃(去除根莖),紫菀(去除根莖,用土烘乾),五味子,黃芩(去除黑色中心),桑根白皮(搗碎,各三分)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一棗大拍碎,棗二枚劈破,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