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四十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八 (4)

1. 肺消

論曰內經謂心移寒於肺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夫病必有傳,傳有順逆,傳其所生者順,順則易治,傳其所勝者逆也,逆則難已,心火受邪傳之於肺是為逆,蓋寒隨心火,內鑠金精,肺臟銷鑠,氣無所持,故其證飲少而溲多也,當始病之時,宜去其寒邪,使不得乘心火而移害於肺,至於肺消,則當補肺金平心火而疾可愈。

治肺消飲少溲多,黃耆湯方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心火移寒於肺,會導致肺消。肺消的病人,喝一點水就會小便兩次,不治就會死亡。疾病的傳變有順逆之分,順者易治,逆者難以痊癒。心火受邪後傳給肺是逆傳,寒邪隨隨心火,內傷肺金,肺臟就會銷鑠,氣無以依附,所以病人喝水少而小便多。疾病剛開始時,應該祛除寒邪,不讓寒邪乘心火而傷害肺,如果到了肺消的階段,就應該補肺金,平心火,這樣疾病才能痊癒。

黃耆(三兩),五味子,人參,麥門冬(去心焙),桑根白皮(各二兩),枸杞,熟乾地黃(焙各一兩一分)

白話文:

  • 黃耆:三兩。

  • 五味子:二兩。

  • 人參:二兩。

  • 麥門冬:二兩,去心後烘焙。

  • 桑根白皮:二兩。

  • 枸杞:一兩。

  • 熟乾地黃:一兩一分,烘乾後使用。

上七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以水兩盞,煎取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治肺消飲少溲多,菟絲子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咀嚼成如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用兩盞水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渣後溫熱服用,每日三次。

用於治療肺虛引起的多尿少飲症狀,這是菟絲子散的方劑。

菟絲子(酒浸一宿搗爛焙乾一兩),蒲黃,黃連(去須各一兩半),硝石(研半兩),肉蓯蓉(酒浸去粗皮切焙一兩),五味子,雞膍胵黃皮(炙各一兩半)

上七味,為細散,每服三錢匕,空腹暖酒調下,日二。

治肺消飲少溲多,黃耆湯方

白話文:

  • 菟絲子(用酒浸泡一晚,搗碎,烘乾,取一兩)

  • 蒲黃(取一兩半)

  • 黃連(去掉細毛,取一兩半)

  • 硝石(研磨成粉,取半兩)

  • 肉蓯蓉(用酒浸泡,去掉粗皮,切片,烘乾,取一兩)

  • 五味子(取一兩半)

  • 雞膍胵黃皮(炙烤後,取一兩半)

黃耆,土瓜根(各二兩半),菝葜,地骨皮,五味子(各二兩),人參,石膏(碎),牡蠣(煅各一兩半)

白話文:

  • 黃耆(二兩半)

  • 土瓜根(二兩半)

  • 菝葜(二兩)

  • 地骨皮(二兩)

  • 五味子(二兩)

  • 人參(一兩半)

  • 石膏(搗碎,一兩半)

  • 牡蠣(煅燒過,一兩半)

上八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空心日午,各一。

治肺消,乾薑甘草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咀嚼成像芝麻豆那樣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兩盞水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空腹時和午間各服一次。

用來治療肺消的乾薑甘草湯方。

乾薑(炮四兩),生乾地黃(焙),麥門冬(去心焙),蒺藜子(炒),桂(去粗皮),續斷(各二兩),甘草(炙一兩)

上七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空心食前,日三。

白話文:

乾薑(炮製四兩),生乾地黃(烘烤),麥門冬(去除根部烘烤),蒺藜子(炒製),桂皮(去除粗皮),續斷(各二兩),甘草(炙烤一兩)

2. 肺中寒

論曰內經曰肺惡寒,形寒飲冷則傷肺,蓋肺之脈循環胃口,苟為寒邪所中,則有咳而鼻塞,唾濁涕,語聲嘶破,灑淅惡寒之證。

治肺感寒氣,咳唾稠濁,華蓋湯方

白話文:

《內經》說:肺臟最怕寒冷,如果身體受寒,飲食生冷,就會損傷肺臟,肺臟的經脈與胃口相通,如果被寒邪侵襲,就會出現咳嗽、鼻塞、痰濁、涕水、聲音嘶啞、畏寒等症狀。

紫蘇子(炒),麻黃(去根節先煮掠去沫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桑根白皮(細銼),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甘草(半兩炙)

白話文:

紫蘇子(炒熟),麻黃(去除根部和節,先煮過,掠去浮沫,焙乾),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雙仁炒熟),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內皮,焙乾),桑根白皮(切成細碎),赤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各取一兩),甘草(取半兩,烤炙至焦黃)。

上七味,搗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治肺感寒氣、補肺,白石英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下七分,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飯後服用。

用於治療肺部感受寒氣、補肺的白石英丸方。

白石英(研),磁石(煅醋淬研),陽起石(研),肉蓯蓉(酒浸切焙),菟絲子(酒浸軟搗爛焙),熟乾地黃(各一兩半),石斛(去根),白朮,五味子,栝蔞根(各二兩),巴戟天(去心一兩一分),桂(去粗皮),人參(各一兩),蛇床子(半兩),防風(去叉一兩一分)

白話文:

  • 白石英(研磨成粉)

  • 磁石(煅燒後用醋淬火並研磨成粉)

  • 陽起石(研磨成粉)

  • 肉蓯蓉(浸泡在酒中,切片並焙乾)

  • 菟絲子(浸泡在酒中使之柔軟,搗爛後焙乾)

  • 熟乾地黃(各一兩半)

  • 石斛(去除根部)

  • 白朮

  • 五味子

  • 栝蔞根(各二兩)

  • 巴戟天(去除心部,一兩一分)

  • 桂枝(去除粗糙的樹皮)

  • 人參(各一兩)

  • 蛇牀子(半兩)

  • 防風(去除分叉,一兩一分)

上一十五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溫酒下,水飲亦得。

治肺感寒氣,咳唾濁沫,語聲不出,有妨飲食,神思倦怠,紫蘇子湯方

白話文:

把以上十五味藥材,搗成粉末,用蜂蜜和丸,丸子的大小和梧桐子一樣大,每次服用十五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也可以用溫水送服。

紫蘇子,麻黃(去根節煮掠去沫焙),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陳橘皮(去白焙),桑根白皮(銼),赤茯苓(去黑皮),陳曲(炒),桔梗(炒),百合(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紫蘇子、麻黃(去除根部和節點,煮沸後撇去泡沫,烘乾並炒至微黃)、杏仁(去皮、尖端和雙仁,加麩炒熟)、陳皮(去除白色部分,烘乾)、桑樹根部白色樹皮(切碎)、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陳曲(炒熟)、桔梗(炒熟)、百合(各一兩)、甘草(炙烤過的,半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綿濾至清,通口熱細呷,臨臥再服。

治肺氣感寒,先覺發嚏,次加喘急,麻黃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後,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七分量,用絹布過濾至澄清。趁熱小口慢慢喝下,睡前再服用一次。

此方用於治療因寒邪引起的肺部不適,症狀先是打噴嚏,接著會出現喘息急促的情況,適用麻黃方。

麻黃(去根節先煮掠去沫焙炒),陳橘皮(去白焙各半兩),桔梗(炒),防風(去叉),芎藭,紫菀(去苗土),羌活(去蘆頭),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甘草(炙),細辛(去苗葉各一分)

白話文:

麻黃(去掉根和節,先煮沸,撈去浮沫,焙炒至微黃)

陳橘皮(去除白色部分,焙炒至微黃,各半兩)

桔梗(炒過)

防風(去除分叉的部分)

芎藭(各一錢)

紫菀(去除莖和根部的泥土)

羌活(去除蘆葦頭)

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和尖端,雙仁去皮,麩炒)

甘草(炙)

細辛(去除莖和葉,各一錢)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二片,同煎取七分,去滓稍熱徐徐服,不拘時候。

治肺中寒,涕唾稠濁,五味子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味藥材粗略搗碎、篩選。每次取三錢匙的藥量,加上一杯水、兩片生薑,一起煎煮,直到藥液剩七分之一時,將藥渣去除。藥液稍稍放涼後,徐徐服下,不受時間限制。

五味子,紫菀(去苗土),桂(去粗皮),麻黃(去根節),甘草(炙各一兩),細辛(去苗葉),乾薑(炮各半兩)

白話文:

五味子、紫菀(去掉根部土壤)、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麻黃(去掉根部和節)、炙甘草(各一兩)、細辛(去掉根部和葉子)、炮乾薑(各半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以水一盞,入大棗二枚劈破,煎取七分,去滓溫服,食後日二。

治肺中寒,咳嘔濁唾不止,款冬花湯方

白話文:

把上述七種藥材粗略搗碎,篩出細末,每次使用四錢,加入一杯水和兩枚劈開的大棗,煎煮成七分之一,去除渣滓後溫熱服用,在用餐後兩小時左右服用。

款冬花,桑根白皮(銼),人參,前胡(去蘆頭),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甘草(炙),桔梗(炒),半夏(湯浸七遍去滑),細辛(去苗葉各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三分)

白話文:

款冬花、桑樹根部白色表皮(切碎)、人參、前胡(去掉根莖頂端的尖芽)、杏仁(去除皮和尖端,雙仁炒麩)、甘草(經過炭火炙烤)、桔梗(炒香)、半夏(用沸水浸泡七遍去滑液)、細辛(去掉莖葉各半兩)、陳橘皮(用沸水浸泡後去掉其中的白色物質)。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以水一盞,入生薑五片,煎取七分,去滓溫服。

治肺中寒,咳唾濁沫,溫肺散方

細辛(去苗葉二兩),甘草(炙),乾薑(炮),五味子,白茯苓(四兩)

上五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一錢匕,沸湯調下,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取前十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四錢匕,用一碗水,加入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七分,去渣後溫熱服用。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肺寒,咳嗽吐出濁痰等症狀,叫做溫肺散。

另外,將細辛(去掉苗葉,取二兩)、甘草(炙)、乾薑(炮)、五味子、白茯苓(各四兩)這五味藥材,搗碎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用滾水調服,飯後和睡前服用。

治肺臟本熱,因傷於風,寒壅相交,痰唾稠濁,發而成嗽,服涼藥其嗽愈加,橘皮湯方

白話文:

治療肺臟本來就燥熱的人,外感風邪,寒凝痰阻雜糅,痰液黏稠渾濁,進展為咳嗽。服用涼藥,咳嗽反而更加嚴重。治療方劑:橘皮湯。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麻黃(去根節先煮掠去沫),羌活(去蘆頭),防風(去叉),芎藭,紫菀(去苗土),桔梗(各一分),細辛(去苗葉一錢半),甘草(炙二錢)

白話文:

陳橘皮(用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烘培至半兩)

麻黃(去除根部和節點,先煮沸,撇去泡沫)

羌活(去除蘆頭)

防風(去除叉枝)

芎藭

紫菀(去除苗部和泥土)

桔梗(各取一分)

細辛(去除根部和葉子,取一錢半)

甘草(烘烤至二錢)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二片,同煎取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肺氣虛弱,中風寒咳唾不止,參附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味藥材粗搗篩過後,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盞水和兩片生薑一起煎煮至七分量,濾去藥渣後溫熱服用,不受時間限制。

此方用於治療肺氣虛弱、感受風寒引起的咳嗽不止,即參附散的配方。

人參(一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麻黃(去節先煮掠去沫焙),乾薑(炮),細辛(去苗葉),防己,甘草(炙各一兩),五味子,獨活(去蘆頭各一兩半)

白話文:

  • 人參(一兩半):具有補氣固脫、益氣生津、健脾益肺的作用。

  • 附子(炮裂去皮臍):具有溫腎陽、回陽救逆、止瀉固脫的作用。

  • 麻黃(去節先煮掠去沫焙):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

  • 乾薑(炮):具有溫中止嘔、溫肺化痰、溫經止血的作用。

  • 細辛(去苗葉):具有發汗解表、溫肺散寒、通竅止痛的作用。

  • 防己:具有祛風濕、利水消腫的作用。

  • 甘草(炙各一兩):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作用。

  • 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生津止渴、益氣補腎的作用。

  • 獨活(去蘆頭各一兩半):具有祛風濕、解表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

上九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

治肺中寒,咳唾喘息,桂心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九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的量,用溫酒調服。

用來治療肺部受寒引起的咳嗽、多痰和呼吸困難,這是桂心湯的配方。

桂(去粗皮二兩半),麻黃(去節煮掠去沫焙半兩),甘草(炙),款冬花(焙),杏仁(湯退去皮尖雙仁)(麩銼炒各一兩)

白話文:

細桂花(粗皮去除乾淨,二兩半),麻黃(節去除,水煮去渣,焙半兩),甘草(炙烤),款冬花(焙烤),杏仁(熱水去除皮尖,雙仁)(麩皮炒各一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肺中寒氣,頭痛咳逆,涕唾稠濁,鼻塞短氣,麻黃飲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五味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一盞水煎煮至剩七分,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每天三次。

用於治療肺中寒氣、頭痛、咳嗽反覆、鼻涕和唾液黏稠不清、鼻塞呼吸短促,這是麻黃飲的方劑。

麻黃(去根節湯煮去浮沫),前胡(去蘆頭),白前,桑根白皮(銼),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兩半)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蔥白三寸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 麻黃:去掉根節,用湯煮,去掉浮沫。

  • 前胡:去掉蘆頭。

  • 白前:使用。

  • 桑根白皮:切碎。

  • 杏仁:去掉皮和尖,炒成雙仁,每種一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