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四十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八 (3)

1. 肺脹

論曰肺脹者手太陰經是動病也,邪客於肺,脈氣先受之,其證氣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為肺脹也,脈經謂肺脹者,虛而滿,喘咳逆倚息,目如脫,其脈浮是也。

治肺脹咳逆倚息,喘目如脫,脈浮大,越婢加半夏湯方

白話文:

古人認為,肺脹是手太陰經的疾病,邪氣侵入肺部,首先影響到脈氣,導致胸部脹滿、呼吸急促、咳嗽,鎖骨上方疼痛。嚴重時患者會兩手交握,神志不清。這就是肺脹。脈經記載,肺脹症狀表現為虛弱卻胸腹滿脹,呼吸困難、喘咳、身體倚靠、呼吸急促、眼球突出,脈象浮大。

治療肺脹,出現呼吸困難、咳嗽、身體倚靠、呼吸急促、眼球突出,脈象浮大等症狀,可以使用越婢加半夏湯。

半夏(半升湯洗七遍去滑),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六兩),石膏(碎半斤),甘草(炙二兩)

白話文:

半夏(用半升水洗七次以去除滑性)

麻黃(去掉根節,用湯煮,撇去浮沫,取六兩)

石膏(弄碎,取半斤)

甘草(炙烤成黑色,取二兩)

上四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生薑五片,棗二枚劈破,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治肺脹,咳而上氣,咽燥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麻黃方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研磨成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兩杯水,五片生薑切片,兩枚紅棗切碎,一同煎煮至剩下一杯,濾去渣滓,溫熱服用,每天三次。

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焙),細辛(去苗葉),芍藥,桂(去粗皮各三兩),半夏(湯洗七遍去滑),五味子(各半升),石膏(四兩碎)

白話文:

  • 麻黃(去除根部和節,用湯煮過,去除浮沫,烘烤)

  • 細辛(去除莖葉)

  • 芍藥

  •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各取三兩)

  • 半夏(用湯清洗七次,去除滑膩)

  • 五味子(各取半升)

  • 石膏(四兩,搗碎)

上七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生薑五片,同煎取一盞,去滓溫服。

治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咀嚼成像芝麻豆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用水兩盞,加入生薑五片,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肺脹咳嗽且氣往上沖,心情煩躁並伴有喘息,脈象浮動且心下有水液積聚的情況。這是小青龍加石膏湯的配方。

石膏(碎二兩),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芍藥,桂(去粗皮),細辛(去苗葉),甘草(炙銼),乾薑(炮各三兩),五味子,半夏(湯洗去滑七遍各半升)

白話文:

石膏(研碎成二兩)

麻黃(去掉根和節,用湯煮然後撇去浮沫)

芍藥(三兩)

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三兩)

細辛(去掉莖和葉,三兩)

甘草(烘烤並切碎,三兩)

乾薑(烘烤,三兩)

五味子(炒熟,半升)

半夏(用湯洗七次以去除粘滑,然後烘乾,半升)

上九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小兒量減。

治肺氣脹滿,咳嗽痰壅,四肢萎弱,積漸虛羸,半夏飲方

白話文:

將上述九味藥材咀嚼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兩盞水煎煮至剩下一盞,濾去渣滓後溫熱飲用,每日三次。小兒用量應酌減。

此方用於治療肺氣脹滿、咳嗽痰多、四肢無力以及日漸虛弱的情況。

半夏(生薑湯洗七遍去滑),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升麻,前胡(去蘆頭各一兩),檳榔(銼二枚),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大黃(蒸三度炒各半兩),䈽竹葉(三十斤水洗),生地黃(三兩)

白話文:

  • 半夏(用生薑湯洗七遍以去除光滑的表面)

  • 麥門冬(去中心,烘焙至一兩半重)

  • 升麻、前胡(各去蘆頭,各一兩)

  • 檳榔(切成碎片,兩片)

  • 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然後烘焙)

  • 大黃(蒸三次,炒至半兩重)

  • 䈽竹葉(用三十斤水清洗)

  • 生地黃(三兩)

上九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生薑一棗大拍碎,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再。

治肺氣脹,心腹滿悶,檳榔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味藥材,咀嚼成像芝麻豆子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用兩盞水煎煮,加入一塊大約棗子大小且拍碎的生薑,一起煎煮到剩下一大盞水量,濾去藥渣後溫熱服用,每日服用兩次。

這個方劑可以治療肺氣脹和心腹滿悶,名為檳榔湯。

檳榔(兩枚銼),訶黎勒(兩枚去核),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三分),甘草(炙半兩),桑根白皮(一兩三分),豉(去皮半合)

白話文:

檳榔(兩片,切碎),訶黎勒(兩顆,去核),陳橘皮(用熱水泡過,去除白色的部分,烘乾至三分),甘草(烘烤過的,半兩),桑根白皮(一兩三分),豉(去皮,半合)

上六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生薑一棗大拍碎,蔥白五寸切,同浸一宿,次日煎至一盞半,去滓溫服。

治嗽喘肺脹,不得眠臥,氣急欲絕,紫菀湯方

白話文:

把上六味藥材研成麻豆大小,每次取五錢,加水兩杯,放入一顆棗子大小拍碎的生薑,和切成五寸長的蔥白,一起浸泡一個晚上。第二天煎煮至剩一杯半,去掉渣滓,溫熱服用。

紫菀(去苗土焙乾一兩半),甘草(炙銼二兩),檳榔(七枚銼),赤茯苓(去黑皮二兩),葶藶子(炒一兩)

白話文:

紫菀(去掉苗,炒熱的泥土焙乾,取半斤的量),甘草(炙熱、研磨碎成兩斤),檳榔(七顆磨碎),赤茯苓(去掉黑皮,取一斤的量),葶藶子(炒熟,取半斤的量)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以快利為度。

治肺脹,石膏湯方

白話文:

將這五種藥材粗搗後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一碗水煎煮到剩下七分,濾掉渣滓後溫熱服用,每天三次,直到病情得到緩解。

用來治療肺脹,這是石膏湯的配方。

石膏,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桑根白皮(銼炒),甘草(炙銼),款冬花(去梗焙),熟乾地黃(炒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桔梗(炒各半兩)

白話文:

石膏: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

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去根節湯煮掠去沫可以減少麻黃的辛燥之性。

桑根白皮(銼炒):桑根白皮具有清熱涼血、止渴生津的功效,銼炒可以減少桑根白皮的寒涼之性。

甘草(炙銼):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炙銼可以減少甘草的甘膩之性。

款冬花(去梗焙):款冬花具有清肺止咳、利咽喉的功效,去梗焙可以減少款冬花的寒涼之性。

熟乾地黃(炒各一兩):熟乾地黃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涼血的功效,炒可以減少熟乾地黃的苦寒之性。

麥門冬(去心焙):麥門冬具有清肺潤燥、養陰生津的功效,去心焙可以減少麥門冬的寒涼之性。

桔梗(炒各半兩):桔梗具有宣肺止咳、祛痰的功效,炒可以減少桔梗的辛涼之性。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入竹葉少許,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夜一。

治肺脹,皺肺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粗搗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少量竹葉,用水一盞煎煮至剩下七分,去掉藥渣後溫服。每日服用三次,夜晚一次。

用來治療肺脹的皺肺丸方。

五靈脂(研二兩),柏子仁(半兩),胡桃(八枚去殼研)

白話文:

五靈脂 ( 研磨二兩 )、柏子仁 ( 半兩 )、胡桃 ( 八個去殼研磨 )

上三味,研成膏,滴水為丸,如小豆大,煎木香甘草湯下十五丸

治肺乘風邪,氣脹不利,上氣逆喘,杏仁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三種藥材研磨成膏狀,滴水成丸,像綠豆那麼大,用煎好的木香甘草湯服用,每次用15丸。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馬兜鈴,蟬蛻(各半兩),砒霜(研一分)

白話文:

  • 杏仁(用沸水浸泡,去皮去尖端,然後炒至金黃色)

  • 馬兜鈴(半兩)

  • 蟬蛻(半兩)

  • 砒霜(研磨成粉末,一分)

上四味,搗研為末,煮棗二十枚,去皮核爛研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空心薄荷湯下。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中藥搗碎研磨成粉末,煮二十顆棗子,去皮去核,搗爛後與藥粉混合成丸,丸子的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一丸至二丸,空腹時用薄荷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