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四十七 (8)
卷第四十七 (8)
1. 胃熱腸寒
論曰黃帝針經曰,腸胃相通,疾病相連,人因飲食不節,寒溫失宜,致腸胃受邪,有冷有熱,疾證俱見者,則善飢小腹痛脹,為胃熱腸寒之病,胃熱則消穀故善飢,腸寒則血凝脈急故小腹痛,又寒則氣聚,故痛而且脹。
治胃熱腸寒,善飢小腹痛脹,芍藥丸方
白話文:
《黃帝針經》中說,腸和胃是相通的,會導致疾病相連。人們由於飲食不節制,寒熱失宜,導致腸胃受到邪氣侵襲,有寒冷的也有熱的,如果同時出現兩種疾病的症狀,那麼就是善於飢餓、小腹疼痛和腫脹的疾病,這是胃熱腸寒的疾病,胃熱則消化食物故善飢,腸寒則血凝脈急故小腹痛,又寒則氣聚,故痛而且脹。
芍藥,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各二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木香,桂(去粗皮),桔梗(各一兩炒)
白話文:
芍藥、人參、赤茯苓(除去黑色外皮)、厚朴(除去粗皮,並以薑汁烤製,各二兩)、陳年橘皮(以熱水浸泡後,除去白色外皮,烘烤至乾燥)、木香、桂皮(除去粗皮)、桔梗(各一兩,炒製過)
上八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下,日二。
治胃熱腸寒,善食數飢,小腹脹痛,立通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在飯前以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此方用於治療胃熱腸寒的情況,症狀包括食慾旺盛但很快又感到飢餓,以及小腹脹痛,這就是立通丸的處方。
京三稜(炮銼),黃連(去須),青橘皮(湯浸去白焙),蓬莪朮(炮各一兩),巴豆(霜一分)
白話文:
-
京三稜(炮銼):用炮製過的京三稜,切成細絲。
-
黃連(去須):將黃連的鬚去除。
-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將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層,再焙乾。
-
蓬莪朮(炮):用炮製過的蓬莪朮。
-
巴豆(霜一分):將巴豆製成霜,取一分。
上五味,為細末,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食後茶酒任下。
治胃熱腸寒,食已善飢,小腹痛脹,沉香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五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調和製成丸劑,大小如同綠豆。每次服用五丸,飯後可以用茶或酒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胃熱腸寒的情況,症狀包括吃完東西後很快就感到飢餓,以及小腹部疼痛脹滿。這是沈香散的配方。
沉香(銼),白檀香(銼),烏藥(銼),山芋,甘草(炙銼),白茯苓(去黑皮),京三稜(炮銼),前胡(去蘆頭),桔梗(炒各一兩),人參(二兩)
白話文:
-
沉香(磨成粉末)
-
白檀香(磨成粉末)
-
烏藥(磨成粉末)
-
山芋
-
甘草(烤過並磨成粉末)
-
白茯苓(去除黑皮)
-
京三稜(炮製並磨成粉末)
-
前胡(去除蘆頭)
-
桔梗(炒過,各一兩)
-
人參(二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一錢匕,入鹽少許,沸湯點服,不拘時。
治胃熱腸寒,善食數飢,少腹痛脹。乾地黃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味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的量,加入少量鹽,用沸水沖服,不受時間限制。
此方主治胃熱腸寒,表現為食慾旺盛但很快就又感到飢餓,以及小腹疼痛脹滿。這是乾地黃湯的配方。
熟乾地黃,人參,白茯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焙),枇杷葉(拭去毛),地骨皮,甘草(炙銼),石斛(去根),黃耆(細銼)
白話文:
-
熟乾地黃:曬乾的地黃,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涼血的功效。
-
人參:具有益氣補元、健脾益肺的功效。
-
白茯苓(去黑皮):去皮的白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
-
麥門冬(去心焙):去心後烘焙過的麥門冬,具有清肺潤燥、養陰生津的功效。
-
枇杷葉(拭去毛):將枇杷葉上的毛擦拭乾淨,具有清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
-
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
-
甘草(炙銼):經炙過的甘草,具有益氣補脾、清熱解毒的功效。
-
石斛(去根):去根的石斛,具有滋陰清熱、益胃生津的功效。
-
黃耆(細銼):細細切碎的黃耆,具有益氣補虛、健脾養胃的功效。
上九味,各等分,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一服,不拘時。
治胃熱腸寒,食已輒飢,小腹痛脹,調中湯方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十兩),紫河車,甘草(各二兩生)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治胃熱腸寒,食已復飢,小腹痛脹,京三稜煎丸方
白話文:
九味藥材,每種份量相同,先粗略研磨過篩,每次服用一錢匕,用一盞半的水煎煮,煎至七分,去渣服用,不限時間。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胃熱腸寒,飯後就餓,小腹疼痛脹滿等症狀。
另一個方子是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紫河車和甘草,各取十兩、二兩(生),同樣先粗略研磨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用一盞水煎煮,煎至七分去渣,空腹飯前溫熱服用。
這個方子同樣可以治療胃熱腸寒,飯後就餓,小腹疼痛脹滿等症狀。
京三稜(三兩杵末取二兩),硇砂(一兩飛過同三稜用米醋三升煎成膏),當歸(酒浸切焙),大黃(銼炒),鱉甲(去裙襴醋炙),五靈脂(炒),木香,沉香(銼各半兩),檳榔(銼),桂(去粗皮),乾漆(炒令煙盡各三分),沒藥,馬藺花(各一分),蓬莪朮(炮一兩)
白話文:
京三稜(三兩磨成粉末,取其中兩兩),硇砂(一兩經過升華後,與三稜一起用三升米醋熬煮成膏),當歸(用酒浸泡後切片並烘烤),大黃(切碎後炒製),鱉甲(去除裙襴部分,用醋炙烤),五靈脂(炒製),木香、沉香(各切碎,取半兩),檳榔(切碎),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乾漆(炒製至冒煙停止,各取三分之一兩),沒藥、馬藺花(各取一份),蓬莪朮(炮製一兩)
上一十四味,搗羅十二味為末,入三稜前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空心臨臥,溫酒或鹽湯下。
治胃熱腸寒,食已復飢,小腹脹痛,分氣黃耆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的十四味藥材中,十二味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然後加入三稜之前混合均勻,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丸,在空腹時或睡前用溫酒或鹽湯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胃熱腸寒、食後仍感飢餓、小腹脹痛的情況。
黃耆(細銼半兩),人參,白朮,白茯苓(去黑皮),京三稜(銼各一兩),芎藭,陳橘皮(湯去白焙),麥門冬(去心焙),訶黎勒皮,前胡(去蘆頭),桔梗(炒),柴胡(去苗各半兩),牡丹皮,甘草(炙銼),芍藥(各三分)
白話文:
黃耆(細細切碎半兩),人參、白朮、去黑皮的白茯苓(各一兩,切碎),京三稜(也切碎各一兩),當歸、陳橘皮(用湯洗過用白霜焙),麥門冬(去心焙乾),訶黎勒皮、去蘆頭的前胡、炒過的桔梗、去苗的柴胡(各半兩),牡丹皮、炙過的甘草、芍藥(各三分)。
上一十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胃熱腸寒,食已復飢,小腹脹痛,前胡木香湯方
白話文:
上述十五味藥,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的量,加入一杯水,再加入兩片生薑,煎至七分熟,去掉藥渣,溫熱後服用,服用的時間沒有限制。
前胡(去蘆頭),木香,柴胡(去苗),秦艽(去苗土),桂(去粗皮),蘹香子(炒各一兩),檳榔(三枚麵裹煨熟),肉豆蔻(去殼三枚),芎藭,甘草(炙銼),青橘皮(湯浸去白焙),甜葶藶(隔紙炒各半兩)
白話文:
前胡(去除蘆頭)、木香、柴胡(去除苗頭)、秦艽(去除苗頭和泥土)、桂枝(去除粗皮)、蘹香子(炒過,各一兩)、檳榔(三枚,用麵粉裹起來烤熟)、肉豆蔻(去除外殼,三枚)、川芎、甘草(烤過,切碎)、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部分,然後烘乾)、甜葶藶(隔著紙炒過,各半兩)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治胃熱腸寒,善食數飢,少腹脹痛,麥門冬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四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盞水,濾去藥渣後溫熱飲用。
這藥方可用於治療胃熱腸寒的情況,症狀包括容易感到飢餓、腹部脹痛等。這是麥門冬湯的配方。
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炙銼各二兩),白茯苓(去黑皮),羌活(去蘆頭),旋覆花,玄參,白朮,芍藥,柴胡(去苗),人參,升麻,當歸(切焙),桑根白皮(銼各一兩),胡黃連(一分),熟乾地黃(焙一兩半),木香(半兩)
白話文:
-
麥門冬(去心焙):甘甜的麥門冬,去心後焙乾。
-
甘草(炙銼各二兩):炒過的甘草,切成小塊,重量為二兩。
-
白茯苓(去黑皮):白色的茯苓,去除黑皮後使用。
-
羌活(去蘆頭):羌活,去除蘆頭後使用。
-
旋覆花:旋覆花。
-
玄參:玄參。
-
白朮:白朮。
-
芍藥:芍藥。
-
柴胡(去苗):去除苗的柴胡。
-
人參:人參。
-
升麻:升麻。
-
當歸(切焙):當歸,切片後焙乾。
-
桑根白皮(銼各一兩):桑根的白皮,切成小塊,重量為一兩。
-
胡黃連(一分):胡黃連,重量為一分。
-
熟乾地黃(焙一兩半):熟乾的地黃,焙乾後重量為一兩半。
-
木香(半兩):木香,重量為半兩。
上一十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甘草一寸,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胃熱腸寒,冷熱不勻,善食數飢,入腹脹痛,半夏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六種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時取三錢,加入一碗水和一寸長的甘草,一起煎煮至水量剩下八分,濾去藥渣後溫熱服用,不受時間限制。
用於治療胃部有熱而腸道偏寒,冷熱不均導致的情況,表現為雖然食慾良好但很快又會感到飢餓,食物進入腹部後會引起脹痛。這是半夏湯的配方。
半夏(湯洗七遍焙),麥門冬(去心焙),人參,白茯苓(去黑皮),桔梗(炒),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柴胡(去苗),防風(去叉),前胡(去蘆頭),細辛(去苗葉),白芷,紫菀(去土),款冬花(各一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半)
上一十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
白話文:
半夏(用沸水洗七次,再焙乾),麥門冬(去掉根莖,焙乾),人參,白茯苓(去掉黑皮),桔梗(炒熟),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掉白色的內皮,再焙乾),柴胡(去掉根莖),防風(去掉枝叉),前胡(去掉根部的蘆頭),細辛(去掉莖葉),白芷,紫菀(去掉泥土),款冬花(各取一兩),厚朴(去掉粗皮,用生薑汁浸泡,再用火烤),枳殼(去掉果瓤,炒麩各取一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