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四十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七 (6)

1. 噫醋

論曰上焦有留飲,脾胃挾宿寒,致飲食滯於膈脘,不能傳化,令人脹滿氣逆,所以噫醋也。

治上焦冷氣,噫醋吞酸,吐沫嘔逆,不思飲食,半夏丸

半夏(湯浸去滑焙乾二兩),丁香(半兩),乾薑(炮裂一分)

白話文:

半夏(用水浸泡去掉黏液,烘乾後研成二兩粉末)、丁香(半兩)、乾薑(炮裂後研成一分粉末)

上三味,搗羅為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煎木瓜鹽湯下,不拘時。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原汁煮麵糊製成丸劑,丸子的大小和梧桐果差不多,每次服用十五丸,用木瓜鹽湯送服,不限時間。

治心胸有痰,噫醋吞酸,木香平氣丸

木香沉香,丁香,肉豆蔻仁,丹砂(別研),麝香(別研各半兩),檳榔(濕裹慢火內煨熟去面不用),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乳香(揀通明者生薑汁內煮軟別研如膏各一兩),半夏(二兩湯浸七遍切作片子焙以生薑汁和作餅子焙乾再杵為細末)

白話文:

木香、沉香、丁香、肉豆蔻仁、丹砂(研成細末)、麝香(研成細末)、各半兩;檳榔(用濕布包裹,用慢火煨熟後,去皮不用)、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烤)、乳香(選擇透明的,用生薑汁煮至軟,研成膏狀)、各一兩;半夏(二兩,用湯浸泡七遍後切成片,用生薑汁和成餅,焙乾後再研成細末)。

上一十一味,除丹砂乳香半夏麝香四味、別研外,將木香等七味,一處搗羅為細末,次入丹砂麝香再拌勻研細後,將乳香半夏末,入生薑汁,煮作薄糊,拌和前藥,如拌和未就,更以生薑汁煮薄糊,取和拌硬軟得所為度,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後溫米飲下。

白話文:

上面十一種藥物,除了丹砂、乳香、半夏和麝香四種藥物,要分別研磨外,將木香等七種藥物,一起搗碎成細末,然後加入研磨好的丹砂和麝香,再次攪拌均勻,研磨至細膩後,將研磨好的乳香和半夏加入生薑汁,煮成稀糊狀,拌和先前的藥物,如果拌和得不夠均勻,可以再用生薑汁煮成稀糊狀,取來拌和,直到藥物的軟硬適中為止,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飯後用溫米湯送服。

治上膈痰滯,吞醋吐味,涕唾稠黏,胸膈不利,半夏丸

半夏用(生薑同搗爛作餅子陰乾二兩),山芋(一兩),礬石(飛過二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用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食後臨臥、生薑湯下。

白話文:

將以上三種藥材搗成粉末,用麵粉和水揉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 10 到 20 顆,在飯後睡覺前服用,用生薑湯送服。

治噫醋息臭,胸中有痰,丁香丸

丁香(炒),蓽茇(二味同為末各一兩),硇砂(半兩用百沸湯化破研細紙濾過入磁碗內慢火熬干)

白話文:

丁香(先炒一下)、蓽茇(這兩種藥同等重量,都研成粉,各一兩)、硇砂(半兩,用滾燙的水將它融化,研磨成細末,用紙過濾後放入瓷碗內,用文火熬到沒有水分)

上三味,同研令勻,將好新黃蠟二兩,瓷器內熔化,入上三味,攪勻候溫,通手丸如梧桐子大,如硬難丸,復近火溫之,以丹砂一分研為衣,每用煨生薑煎湯下,空心夜臥各一服,初服三丸,逐日加一丸至五丸,後三日加一丸至七丸止。

白話文:

將上述三種藥材一起研磨均勻,取二兩新的黃蠟,放在瓷器中熔化。然後,將研磨好的藥材加入熔化的黃蠟中,攪拌均勻。趁藥材和黃蠟混合物溫熱時,將其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如果藥丸太硬難以搓成型,可以再次加熱使其變軟。最後,將丹砂研磨成粉末,作為藥丸的外衣。服用時,用煨過的生薑煎湯送服。空腹時和睡前各服用一服。剛開始服用時,每次服用三粒藥丸,每天加一粒,逐漸增加到每次服用五粒。服用三天後,再每天加一粒,直到每次服用七粒藥丸為止。

治胸膈有痰,脾胃積冷,噫醋吞酸,不思飲食,藿香半夏丸

香葉(一分),半夏(五兩生薑汁浸一宿焙乾),丁香(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不拘時候,溫生薑湯下。

治噫酸噁心,痰飲嘔逆,不思飲食,和胃丸

訶黎勒(炮去核四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二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四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京三稜(炮銼各三兩),芍藥(一兩),麥糵炒(二兩),檳榔(銼一兩半),乾薑(炮裂三分),鱉甲(九肋大者一枚硇砂一兩米醋一碗化硇砂入鱉甲黃泥外固慢火熬干取鱉甲二兩杵末),甘草(炙一兩),赤茯苓(去黑皮三分),枳殼(去瓤麩炒),人參(各三兩),陳曲(二兩),半夏(二兩半洗去滑),白朮,桂(去粗皮各二兩),當歸(切焙一兩半)

白話文:

訶黎勒(去核四兩用炮製法處理),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制二兩),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內白後烘焙四兩),青橘皮(用湯浸泡,去除內白後烘焙),京三棱(用炮製法處理,銼成碎末,各三兩),芍藥(一兩),炒麥麩(二兩),檳榔(銼碎一兩半),炮姜(用炮製法處理,裂開三分),鱉甲(選擇九肋較大的鱉甲一片,用硇砂一兩和米醋一碗化開後,注入鱉甲內,用黃泥封固後,用文火慢慢熬幹,取出鱉甲,研磨成末二兩),炙甘草(一兩),赤茯苓(去除黑皮,三分),枳殼(去除果瓤,用麩炒過),人蔘(各三兩),陳曲(二兩),半夏(二兩半,洗去滑液),白朮,桂枝(去除粗皮,各二兩),當歸(切片烘焙一兩半)

上一十九味,搗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不拘時候,溫水微嚼下二十丸,漸加三十丸,老幼皆可服。

治噫醋吞酸,不欲飲食,丁香煮散

丁香(半兩),赤茯苓(去黑皮),桔梗,白朮,白芷,桂(去粗皮),半夏(湯洗七遍生薑作曲焙),甘草(炙銼),人參(各一兩),乾薑(炮裂半兩),檳榔(銼),高良薑,肉豆蔻(去殼各一分)

白話文:

  • 丁香(半兩):丁香是一味中藥,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化痰、止痛、安神的功效。

  • 赤茯苓(去黑皮):赤茯苓是一味中藥,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甯心安神的功效。

  • 桔梗:桔梗是一味中藥,具有宣肺止咳、祛痰排膿、利咽解毒的功效。

  • 白朮:白朮是一味中藥,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的功效。

  • 白芷:白芷是一味中藥,具有散寒止痛、消腫排膿、止血的功效。

  • 桂(去粗皮):桂皮是一味中藥,具有溫中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 半夏(湯洗七遍生薑作曲焙):半夏是一味中藥,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 甘草(炙銼):甘草是一味中藥,具有補中益氣、潤肺止咳、調和諸藥的功效。

  • 人參(各一兩):人參是一味中藥,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

  • 乾薑(炮裂半兩):乾薑是一味中藥,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止瀉的功效。

  • 檳榔(銼):檳榔是一味中藥,具有消積導滯、殺蟲的功效。

  • 高良薑:高良薑是一味中藥,具有溫中散寒、止瀉、止痛的功效。

  • 肉豆蔻(去殼各一分):肉豆蔻是一味中藥,具有溫中止瀉、健胃、祛風的功效。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二枚劈,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胃寒痰飲,噫醋吞酸,胸膈妨悶,丁香丸方

丁香,母丁香,丹砂(研),麝香(研),硫黃(研),乾薑(炮裂),礬石(飛過),附子(炮裂去皮臍),吳茱萸(湯洗焙乾),杏仁湯(去皮尖雙麩炒各一分)

白話文:

丁香、母丁香、丹砂(研磨成粉)、麝香(研磨成粉)、硫磺(研磨成粉)、乾薑(炮製裂開)、礬石(研磨成粉,然後加熱升華得到)、附子(炮製裂開後去掉皮和臍)、吳茱萸(用湯水洗過後,焙乾)、杏仁湯(將杏仁去皮、尖端和麩炒香,分量各一份)

上一十味,搗研為末拌勻,別用肥好巴豆三十枚,去皮心膜淨,別研為膏,出八分油了,與前末同研拌勻,用蒸棗肉如劑,丸如豌豆大,放干,每服三五丸,不拘時候,溫生薑湯下。

白話文:

將以上十種藥材研磨成細末並攪拌均勻。另取飽滿肥大的巴豆三十粒,剝去外皮和內膜,研磨成膏狀,擠出八分油,與前面混合的藥末一起研磨並拌勻。用蒸熟的棗肉作為丸劑,將藥丸捏成豌豆大小,晾乾。每次服用三到五粒,不拘時間,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

治噫醋吞酸,或時噁心,消積進飲食,京三稜丸方

京三稜(濕紙裹煨熟別搗末二兩),檳榔(銼一兩),白朮(二兩),丁香(半兩),半夏(湯洗去滑四兩)麝香(研一分),丹砂(研半兩)

白話文:

京三稜(用濕紙包起來,悶熟後搗成細末,二兩),檳榔(切碎,一兩),白朮(二兩),丁香(半兩),半夏(用湯水洗去表面的滑膩,四兩)麝香(研磨成細末,一分),丹砂(研磨成細末,半兩)

上七味,除研者外,搗羅為細末,入研者藥再研令勻,以生薑自然汁,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以木香生薑湯下,不拘時候。

白話文:

把以上七味藥,除了研磨的藥品之外,其他藥品搗碎成細末,把研磨的藥品再研磨,使藥品均勻。用生薑的自然汁液,煮麵糊,和成丸劑,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20到30丸,用木香、生薑湯送服,服用時間不限。

治胃寒痰逆,噫醋吞酸,胸膈不利,不思飲食,薑棗丸

生薑(去皮片切焙乾四兩),丁香,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用蒸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米飲下,不拘時候。

治破停飲,溫胃腑,消宿谷,去陳寒,升降氣脈,分別清濁,氣虛津液枯乾,大便虛秘者,最宜服之,磨滯丸

白話文:

治癒消化不良症狀,溫暖胃腑,消除積食,去除舊寒,升降氣脈,分清濁,氣虛津液枯乾,大便虛祕的人,最適合服用磨滯丸。

木香(一兩),青橘皮(去白一兩),桂(去粗皮一兩),吳茱萸(二兩炒),硇砂(醋熬成霜取一錢),巴豆(取霜半錢)

白話文:

木香(一兩):木香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理氣止痛和緩解腹脹的功效。

青橘皮(去白一兩):青橘皮是指青橘的果皮,其中含有豐富的芳香油,具有理氣化痰和健脾消積的功效。

桂(去粗皮一兩):桂皮是指肉桂的樹皮,其中含有豐富的桂皮油,具有溫陽散寒和活血止痛的功效。

吳茱萸(二兩炒):吳茱萸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溫陽散寒和止痛的功效。炒過的吳茱萸性味更溫和,減少了其辛烈之氣,更適合長期服用。

硇砂(醋熬成霜取一錢):硇砂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和鎮靜安神的功效。醋熬成霜是指將硇砂放入醋中熬煮,直到醋熬成霜狀,取一錢的量。

巴豆(取霜半錢):巴豆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瀉下攻積和通便的功效。取霜是指將巴豆放入水中浸泡,然後將其搗碎,取其表面形成的霜狀物,取半錢的量。

上六味,同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或十丸,溫熟水下,食後臨寢服。

白話文:

將上面六味藥物一同磨成細末,以醋煮麵糊為丸,每一丸的大小如同綠豆,每次服用七丸或十丸,用溫熱的熟水送服,於飯後睡覺前服用。

治食飲不化,噫氣吞酸,丁香丸方

丁香,五味子,半夏(湯洗去滑七遍),人參(各半兩),甘草(炙銼),琥珀(研),乾薑(炮裂各一分),枳殼(去瓤麩炒),昆布(洗去鹹水),訶黎勒皮,桂(去粗皮各三分)

白話文:

丁香、五味子、半夏(用湯洗去滑液七次)、人參(各半兩)、甘草(烤過並切碎),琥珀(研磨成粉)、乾薑(炮製過並切碎,各一分),枳殼(去除瓤麩並炒過)、昆布(洗去鹹水)、訶黎勒皮、桂皮(去除粗皮,各三分)。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生薑橘皮湯下。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調成丸劑,每個丸劑的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和橘皮煎煮的湯劑送服。

治脾胃虛弱,噫氣吞酸,食飲遲化,丁香散

丁香,縮砂(去皮),白朮(炒),乾薑(炮裂),陳橘皮(去白焙),人參,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三分),高良薑,桂(去粗皮),檳榔(銼),白豆蔻(去皮),陳曲(炒各半兩),甘草(炙銼一分),木香(一分半)

白話文:

丁香、縮砂(去皮)、白朮(炒)、乾薑(炮裂)、陳橘皮(去白焙)、人參、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三分)、高良薑、桂皮(去粗皮)、檳榔(銼)、白豆蔻(去皮)、陳曲(炒各半兩)、甘草(炙銼一分)、木香(一分半)。

上一十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炒生薑鹽湯調下,不拘時。

治胃冷常吐清水,及醋心,乾薑湯

乾薑(炮),礬石(燒過別研各一兩)

上二味,搗研為末,以飯丸如梧桐子大,蔥茶下二十丸,食後服。

治調養脾胃,溫暖中焦,滋助和氣,思美飲食,升降陰陽,蠲去寒溫,內消停飲,補益諸虛,動氣癖結,久而不去,牽連腹脅,蘊蘊而痛,飲食多傷者,最宜常服,助氣丸

白話文:

此方主要治療調理脾胃,溫暖中焦,增益元氣,使人食慾旺盛,升降陰陽,消除寒熱,內部消除積水,補益諸虛,活動氣血,解除癖結,長期不消,牽連腹脅,隱隱作痛,飲食過多所傷者,最宜長期服用,幫助增益元氣的藥丸配方。

京三稜(炮),蓬莪朮(炮各二斤),白朮,青橘皮(去白),陳橘皮(去白各一十五兩),檳榔,木香,枳殼(麩炒去瓤各十兩)

白話文:

京三稜(炮製),蓬莪朮(炮製,各二斤),白朮,青橘皮(去除白色外皮),陳橘皮(去除白色外皮,各十五兩),檳榔,木香,枳殼(用麩皮炒製,去除果瓤,各十兩)

上八味,同搗羅為末,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熟水下,不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