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四十七 (1)
卷第四十七 (1)
1. 胃虛冷
論曰足陽明胃之經,與足太陰為表裡,其氣喜溫而惡寒,得溫則能變化水穀。若其氣不足,寒冷之氣乘之,則令脛寒不得臥,惡風洒洒,目急腹中常痛,兩脅虛脹善鳴,時寒時熱,唇口乾面目浮腫,食飲不下,皆胃虛冷故也。
治胃氣虛冷,不思飲食,硇砂丸方
白話文:
中醫學說認為,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是表裡關係,胃喜溫暖而惡寒冷,在溫暖的環境下,胃能夠消化和轉化食物。如果胃氣不足,寒冷之氣乘虛而入,就會導致小腿寒冷,晚上睡覺時難以入眠,怕風吹,眼睛容易疲勞,腹部經常疼痛,兩脅部位虛脹並且經常有放屁的聲音,有時感到寒冷,有時感到發熱,嘴脣和口腔乾燥,面部浮腫,吃不下飯,喝不下水,這些都是胃虛寒冷引起的症狀。
硇砂(研二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桂(去粗皮),乾薑(炮),當歸(切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芎藭,胡椒,縮砂(去皮),甘草(炙銼),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四兩),白朮(三兩),五味子(一兩半),阿魏(研半兩),青鹽(研二兩)
白話文:
硇砂(研磨二兩)、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再烘焙)、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乾薑(炮製過的)、當歸(切片並烘焙)、厚朴(去除粗糙外皮,並用生薑汁炙烤過)、川芎、胡椒、縮砂(去皮)、甘草(炙烤並切碎)、附子(炮製過,去除外皮和肚臍,各四兩)、白朮(三兩)、五味子(一兩半)、阿魏(研磨成粉,半兩)、青鹽(研磨成粉,二兩)。
上一十五味,除別研外,搗羅為末,用銀石鍋,入好酒一升,白蜜一十兩,先下硇砂阿魏青鹽三味,並好面一兩,同煎煮稀稠成糊,入藥末和成劑,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鹽湯下,不拘時。
治胃氣虛冷,腹脹食減,四肢少力,丁香丸方
白話文:
上述的十五種藥物,除去另外研磨的藥物之外,其餘的搗碎成粉末,用銀器或石鍋盛裝,加入一升好酒、十兩白蜜,先放入硇砂、阿魏、青鹽三種藥物,再加入一兩好麵粉,一起煎煮,煮到稠稀適中的糊狀,然後加入藥末和成藥膏,搗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鹽湯送服,服用的時間不限。
丁香(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乾薑(炮半兩),吳茱萸(湯洙焙炒半兩干),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一兩),五味子,訶黎勒(去核),檳榔(銼各半兩),木香(一分)
白話文:
丁香(半兩):用半兩的丁香。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用一兩的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浸過後炙烤。
乾薑(炮半兩):用半兩的乾薑,砲製過。
吳茱萸(湯洙焙炒半兩幹):用半兩的吳茱萸,用湯水浸泡後,再焙炒至乾燥。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用一兩的青橘皮,用湯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再焙烤。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一兩):用一兩的桃仁,去除外皮和尖端,再炒熟。
五味子:用適量的五味子。
訶黎勒(去核):用適量的訶黎勒,去除果核。
檳榔(銼各半兩):用半兩的檳榔,切碎。
木香(一分):用一分量的木香。
上一十味,搗羅為細末,煮棗肉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橘皮湯下,不拘時服。
白話文:
上面十味藥材,搗碎成細末,用棗泥煮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用橘皮湯送服,不拘時間服用。
治胃氣虛冷,不思飲食,及冷氣攻腹脅疼痛,四肢少力,口吐酸水,吃食無味,沉香湯方
白話文:
治療胃氣虛寒、厭食、冷氣攻入腹脅疼痛、四肢無力、口吐酸水、飲食無味,可使用沉香湯。
沉香湯方:
- 沉香:8克
- 丁香、麥芽、縮砂仁、砂仁、木香、茴香、官桂、厚朴:各4克
- 半夏、乾薑:各2克
- 燈心:1支
- 水:1000毫升
製法:
-
將沉香、丁香、麥芽、縮砂仁、砂仁、木香、茴香、官桂、厚朴、半夏、乾薑和燈心放入鍋中,加入水煎煮。
-
煎煮至藥液濃縮至原來的三分之一即可。
用法:
-
每劑可分為早、中、晚三次服用。
-
連續服用7天。
功效:
-
溫中補氣,散寒止痛。
-
理氣健胃,消食化積。
沉香(一兩銼),白豆蔻(去皮一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半),高良薑(半兩),桂(去粗皮一兩),檳榔(銼),吳茱萸(湯洗焙乾炒),厚朴(去粗皮生汁炙各三分)
白話文:
沉香(一兩切碎),白豆蔻(去殼一兩),青橘皮(浸泡去除白色蒸製一兩半),高良薑(半兩),桂皮(剝去粗皮一兩),檳榔(切碎),吳茱萸(清洗後烘乾炒熟),厚朴(剝去粗皮,取汁液和生汁各三分)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治胃氣虛冷,肌瘦少力,不思飲食,厚朴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粗搗篩過後,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盞水煎煮至七分滿,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不限制服藥時間。
用來治療胃氣虛冷、體型消瘦無力、不想進食的情況,這是厚朴丸的方劑。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訶黎勒(去核),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乾薑(炮),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烤),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烘烤),訶黎勒(去掉果核),桂皮(去掉粗皮),附子(炮裂後去皮和肚臍),乾薑(炮製),白茯苓(去掉黑色外皮),甘草(炙烤,每種藥材各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
治胃氣虛冷,不思飲食,脅肋脹滿,胸膈不快,臟腑不利,烏頭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二十丸,以溫熱的米湯送服。
用來治療胃氣虛弱寒冷、沒有食慾、兩側肋骨脹滿、胸部不舒暢以及腸胃功能不佳等症狀。這是烏頭湯的配方。
烏頭(炮裂去皮臍三兩),益智(去皮炒三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半),木香,訶黎勒(去核各半兩),山芋(二兩),粟米(五兩),白鹽(炒一兩)
白話文:
烏頭(炮裂後去掉皮和肚臍,三兩),益智(去皮後炒,三兩),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部分,並烘乾焙製,一兩半),木香(半兩),訶黎勒(去核後,各半兩),山藥(二兩),粟米(五兩),白鹽(炒過,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前。
治胃氣虛冷,臍腹疼痛,或滑泄下利,不思飲食,厚朴丸方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一兩),乾薑(炮二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訶黎勒(煨三分),白朮(銼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細末,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日三。
治胃氣虛冷,腹脅脹滿,痰逆不思飲食,順氣湯方
白話文:
上八味丸方
**用法:**取上八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溫熱後於飯前服用。
**主治:**胃氣虛冷,臍腹疼痛,或滑泄下利,不思飲食。
組成:
-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一兩)
- 乾薑(炮二兩)
-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 訶黎勒(煨三分)
- 白朮(銼一兩)
順氣湯方
**用法:**取上五味藥材,搗碎成細末,用醋煮麵糊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可加至三十丸,空腹飯前用米湯送服,每日三次。
**主治:**胃氣虛冷,腹脅脹滿,痰逆不思飲食。
組成:
-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一兩)
- 乾薑(炮二兩)
-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 訶黎勒(煨三分)
- 白朮(銼一兩)
厚朴(去末薑汁製薑餅炙半兩),乾薑(炮半兩),甘草(炙),陳皮,白朮,半夏(各一兩)
白話文:
厚朴(去除末端,用薑汁製成薑餅,炙烤至半兩),乾薑(炮製至半兩),甘草(炙烤),陳皮,白朮,半夏(各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中盞,入生薑三片,棗一枚劈,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治胃氣虛冷,腹脹減食,訶黎勒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味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中盞水,放入三片生薑和一枚劈開的棗子,煎煮至水量剩七分,去掉渣滓後溫熱飲用,不受時間限制。
此方用於治療胃氣虛冷、腹部脹滿及食慾不振。
訶黎勒(五枚炮去核),大腹(銼五枚),草豆蔻(去皮一十四枚),甘草(炙),白朮,人參(各半兩)
白話文:
訶黎勒(五枚,烤後去除果核),大腹子(研磨五枚),草豆蔻(去除外皮,十四枚),甘草(烤過),白朮,人參(各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一枚劈,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胃氣虛冷,大便滑泄,臍腹多痛,蓽茇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味藥材粗搗篩過後,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三片和一枚劈開的棗子,一同煎煮至剩七分,去渣後在飯前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胃氣虛冷、大便溏洩以及腹部經常疼痛,這是蓽茇丸的方劑。
蓽茇,高良薑,肉豆蔻(去殼),桂(去粗皮),縮砂(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臍),白朮(銼),胡椒訶黎勒(炮去核各一兩)
白話文:
蓽茇,高良薑,肉豆蔻(去掉外殼),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縮砂仁(去掉外皮),附子(用火炮裂去掉外皮和肚臍),白朮(切碎),胡椒和訶黎勒(炮製後去掉果核,各一兩)。
上九味,搗羅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粟米飲下,空心食前。治胃中虛冷,惡寒洒洒,臥而不寐,補胃煮散方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搗成細末,與蜂蜜混合製成丸劑,丸子的體積最好與梧桐子相似,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粟米煮成粥服下,空腹且飯前服用。此方藥適用於胃中虛寒、惡寒畏冷、躺下後無法入睡,用於補益胃氣。
細辛(去苗葉一兩半),柏子仁,人參,芎藭(銼各一兩),防風(去叉),桂(去粗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甘草(炮),吳茱萸(漿水浸一宿淘焙乾炒各新水三分)
白話文:
細辛(去掉莖葉,一兩半),柏子仁,人參,川芎(切碎,各一兩),防風(去掉枝叉),桂枝(去除粗皮),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烘乾,各半兩),甘草(炒過的),吳茱萸(用漿水浸泡一夜,洗淨,烘乾,炒熟,各三分)。
上九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水七分煎沸,通口服。
治胃中虛冷,霍亂吐瀉,煩熱發渴,或下利赤白,丁香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九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加入七分水煎煮至沸騰後,全部喝下。
用來治療胃中虛寒引起的霍亂、嘔吐腹瀉、煩躁發熱口渴,或是出現紅白痢疾的情況,這是丁香湯的方劑。
丁香皮(銼二兩),白朮(銼四兩),甘草(炙一兩),乾薑(炮半兩),枇杷葉(拭去毛二七片),草豆蔻(去皮五枚)
白話文:
丁香皮(切碎,二兩),白朮(切塊,四兩),甘草(烤過,一兩),乾薑(用火炮過,半兩),枇杷葉(擦掉毛,二七片),草豆蔻(去皮,五枚)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胃冷嘔逆,厚朴湯方
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一兩),白朮,桂(去粗皮各三分),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丁香(各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入醋數滴,去滓熱呷。
治胃寒胸膈虛滿,面目浮腫,飲食不化,丁香湯方
丁香,藿香葉,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分),乾薑(炮半分)
上四味,銼碎,用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滓徐徐呷盡。
白話文:
六味藥材粗略研磨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用一杯水,加入三片生薑,一同煎煮至七分,去渣,溫熱後飯前服用。這方劑可以治療胃寒嘔吐。
厚朴湯:取厚朴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烘烤一兩,白朮、桂皮(去除粗皮各三分),桃仁(去除皮尖,雙仁用麩炒),丁香(各半兩)。將以上五味藥材粗略研磨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用一杯水煎煮至七分,加入幾滴醋,去渣,熱喝。這方劑可以治療胃寒、胸膈虛滿、面部浮腫、飲食不化的症狀。
丁香湯方:取丁香、藿香葉、附子(炮製後去除皮臍,各取一分)、乾薑(炮製後取半分)。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加入一升水煎煮至五合,去渣,慢慢喝完。
治五飲酒癖,忪悸動氣,心下痞滿,嘔逆吞酸,背寒中冷,身體寒戰,心腹注痛,不思飲食,腹內虛鳴,便往滑利,胃虛氣弱,心下有冷痰者,最宜服餌,新法半夏散方舊名湯
白話文:
用來治療飲酒過度,導致心悸氣血失調,胸腹間有痞滿感,嘔吐酸水、背部發涼、畏寒、身體寒顫、心腹疼痛、食慾不振、腹部內空虛鳴叫,大便稀溏、胃氣虛弱、心下有寒痰的人,最適合服用此方,新配方是半夏散方,舊名則是湯。
生薑(切作片子鹽醃一宿焙乾秤十二兩),甘草(八兩炙銼),陳曲(二十四兩炒),草豆蔻(去皮三兩),陳橘皮(湯浸去白三兩),丁香(二兩),半夏曲(一兩半)
白話文:
-
生薑(切成薄片,用鹽醃製一晚後烘乾,重量為十二兩)
-
甘草(八兩,烘烤後切碎)
-
陳曲(二十四兩,炒熟)
-
草豆蔻(去皮後,重量為三兩)
-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重量為三兩)
-
丁香(重量為二兩)
-
半夏曲(重量為一兩半)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入鹽少許,沸湯點服,不計時候。
治胃虛冷,中脘氣滿,不能傳化,善飢不能食,溫胃煮散方
人參末(二錢),生附子(末半錢),生薑(一分切碎)
上三味和勻,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雞子一枚,取清打轉,空心頓服。
治胃氣冷,不思食,人參附子湯方
白話文:
將七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少許鹽,用滾水沖服,不限時間。此方可治療胃虛寒、中脘氣脹、消化不良、容易飢餓卻吃不下等症狀。
另外,將人參粉末兩錢、生附子粉末半錢、生薑切碎一分,三味藥材混合後,加水七合煎煮至二合,再打入雞蛋一枚取蛋清攪拌,空腹服用,可治療胃氣虛寒、食欲不振。
人參(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桂(去粗皮一兩),乾薑(炮三分),甘草(炙一分半),半夏(湯洗七遍焙一兩),枳殼(去瓤麩炒),丁香,陳橘皮(去白炒),白朮,草豆蔻(去皮各一兩)
白話文:
人參 (50公克),附子 (50公克,炮裂後去除皮和臍),桂枝 (50公克,去除粗皮),乾薑 (15公克,炮製),甘草 (7.5公克,炙製),半夏 (50公克,用湯水洗七次後烘焙),枳殼 (去除瓤麩後炒製),丁香,陳橘皮 (去除白色部分後炒製),白朮,草豆蔻 (去除皮,各50公克)。
上一十一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生薑如錢大二片,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胃冷不思食,痰逆多吐,茯苓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研磨成如芝麻豆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兩片大約銅錢大小的生薑和一盞水煎煮至剩下七分量,去渣後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胃寒導致的食慾不振、痰多且易嘔吐的情況,這是茯苓湯的配方。
白茯苓(去黑皮一兩),半夏(湯洗七遍焙一兩),人參(一兩),陳橘皮(湯去白焙一兩半),丁香(半兩),木香(半兩),白朮(一兩),草豆蔻(去皮二兩),檳榔(銼半兩),桂(去粗皮三錢),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半),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白話文:
-
白茯苓(去除黑色外皮,一兩)
-
半夏(用熱水洗滌七次,然後烘焙,一兩)
-
人參(一兩)
-
陳橘皮(用熱水去除白色部分,然後烘焙,一兩半)
-
丁香(半兩)
-
木香(半兩)
-
白朮(一兩)
-
草豆蔻(去除外皮,二兩)
-
檳榔(切碎,半兩)
-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三錢)
-
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炙烤,一兩半)
-
枳殼(去除果瓤,用麩子炒過,半兩)
上一十二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不拘時去滓溫服。
治胃虛冷嘔逆,豆蔻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切碎至如同芝麻和豆子大小,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下七分量,隨時可以去渣後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胃虛冷引起的嘔吐,這是豆蔻湯的方劑。
草豆蔻(去皮一兩半),桂(去粗皮),生薑(去皮切),附子(炮裂去臍皮各三分),乾草(炙銼),丁香(各半兩)
白話文:
草豆蔻(去除外皮,重量為一兩半)、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生薑(去除外皮後切片)、附子(炮製後裂開,去除肚臍和外皮,各取三分)、乾草(炙烤後切碎)、丁香(各取半兩)
上六味細銼,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棗一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治胃冷嘔逆,氣厥不通,丁香湯方
丁香母(三粒椎碎),陳橘皮(一枚全者湯浸去白焙)
上二味,用水一盞,煎取半盞,去滓熱呷。
白話文:
將上述六種藥材細切,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一枚劈開的棗子一起煎煮至剩八分,濾去藥渣後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胃部寒冷導致的嘔吐、逆氣以及氣機不暢的情況,這是丁香湯的處方。
取三粒搗碎的丁香和一片完整的陳皮(先用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再烘乾)。
將這兩味藥材加入一盞水中,煎煮到剩下半盞,然後濾掉藥渣趁熱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