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四十五 (6)
卷第四十五 (6)
1. 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
論曰足太陰、脾之經也,風冷干之,搏於脾臟,與正氣相擊,上衝於心則心痛,下攻於腹則腹痛,法宜溫以調之。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及女人血氣,丁香丸方
白話文:
中醫理論中,足太陰脾經,是脾臟的經脈,經脈上有很多的穴位,可以幫助治療脾臟的疾病。當風寒進入脾臟經脈時,就會與脾臟的正氣相搏擊,引發心痛或腹痛。這種情況下,需要溫和調理脾臟經脈,以緩解疼痛。
丁香,木香,肉豆蔻(去殼),青橘皮(湯浸去白焙),胡椒,蓽茇,檳榔(銼),麝香(別研各一分),乳香(別研半兩),巴豆(半兩去皮微炮細研紙裹壓油盡成霜),丹砂(五錢)
白話文:
丁香、木香、肉豆蔻(去殼)、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內皮,然後烘乾)、胡椒、蓽茇、檳榔(磨碎)、麝香(另研磨成粉末,各取一份)、乳香(另研磨成半兩的粉末)、巴豆(去皮,微炒至熟,研磨成細粉,用紙包起來,壓出油脂,使其變成霜狀,取半兩)、丹砂(五錢)。
上一十味,將檳榔以上,先搗羅為末,次入餘三味,拌和令勻,用醋煮麵糊和丸,如黍米大,用丹砂為衣,每服五丸,茶酒任下,治元氣用綿灰半錢,酒調下十丸,心痛煎鹽醋湯下七丸,女人血氣,當歸酒下五丸。
治脾胃冷氣攻心腹脹痛,宿食不消,吳茱萸丸方
白話文:
上面所列舉的十味藥,除了檳榔先搗成粉末以外,先把其他的九味藥一起搗成粉末,然後把檳榔粉末加進去。攪拌均勻後,用醋煮成的麵糊和成丸劑,丸劑的大小像黍米一般,用丹砂當外衣。每次服五丸,可以用茶或酒送服。用來治療元氣虛弱的疾病,可以用綿灰半錢,用酒調和後服用十丸。如果心臟疼痛,則可以用煎鹽醋湯送服七丸。如果女性出現血氣不調的症狀,則可以用當歸酒送服五丸。
吳茱萸(湯浸七遍炒),桂(去粗皮各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三分),檳榔(銼半兩)
白話文:
-
吳茱萸(用滾水浸泡七次後,炒乾)
-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取一兩)
-
陳年橘皮(用滾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烘乾,取三分)
-
檳榔(切碎,取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生薑湯下,不計時。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抵聖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搗碎成細末,用醋煮麵糊,把藥末加入麵糊中攪拌均勻,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生薑湯送服,不限時間。
木香(半兩),丁香(二十枚),乳香(研),蒔蘿(各一分炒),阿魏(湯化去砂石干半分),檳榔(銼一枚),桂(去粗皮),蓽茇,肉豆蔻(去殼各半兩),巴豆(三枚去皮心膜出油盡)
白話文:
-
木香(半兩):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症狀。
-
丁香(二十枚):具有溫中降逆、止嘔止瀉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噁心、嘔吐及腹瀉等症狀。
-
乳香(研):具有行氣活血、止痛消腫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疼痛、腫脹及瘀血等症狀。
-
蒔蘿(各一分炒):具有理氣健胃、疏肝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痛及肝氣鬱結等症狀。
-
阿魏(湯化去砂石幹半分):具有行氣活血、消瘀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疼痛、瘀血及經閉等症狀。
-
檳榔(銼一枚):具有破氣行滯、殺蟲止癢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脹氣、腹痛及皮膚瘙癢等症狀。
-
桂(去粗皮):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腹痛及風濕性疼痛等症狀。
-
蓽茇:具有溫中補腎、壯陽益氣的功效。
-
肉豆蔻(去殼各半兩):具有溫中補虛、行氣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虛寒腹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狀。
-
巴豆(三枚去皮心膜出油盡):具有瀉下積滯、逐水消腫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便祕、水腫及腹水等症狀。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用粳米飲或飯,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食後生薑鹽湯下,如痛服七丸,內嚼三丸,燒生薑鹽湯下,溫酒下亦得。
白話文:
將上方的十種藥材,搗成粉末,用梗米飯或粥,將藥粉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 3 到 5 顆。在吃完飯後,用生薑鹽湯送服。如果疼痛比較嚴重,可以服用 7 顆藥丸,其中 3 顆先含在嘴裡慢慢吞服,4 顆用生薑鹽湯送服,也可以用溫酒送服。
治脾胃冷氣,心腹刺痛,散滯氣,消酒食,利胸膈,化痰涎,和脾胃,止冷利,乳香丸方
白話文:
治療脾胃受到冷氣侵襲而引起的疼痛、刺痛、散積聚的氣、消解飲食積聚、通利胸膈、化解痰涎、調和脾胃、止住冷痢,乳香丸的處方如下:
乳香(研),沉香(銼),沒藥(研),木香,丹砂(研),枳殼(去瓤麩炒),蓬莪朮(炮銼),烏頭(炮裂去皮臍),檳榔(銼各一兩),芫花(醋炒令赤),狼毒(醋炒),乾漆(炒煙盡各半兩),阿魏(一分研),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三分)
白話文:
乳香(研磨)、沉香(銼碎)、沒藥(研磨)、木香、丹砂(研磨)、枳殼(去除果肉,麩炒)、蓬莪朮(炮製並銼碎)、烏頭(炮裂後去除外皮和肚臍)、檳榔(銼碎,各一兩)、芫花(醋炒至變紅)、狼毒(醋炒)、乾漆(炒至冒煙停止,各半兩)、阿魏(研磨成粉,一分)、青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再焙製,三分)。
上一十四味,搗羅為末,以硇砂一兩半,水飛去砂石,楝實肉四兩為末,同以好醋熬成膏,入前末和勻,丸如豌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溫酒或薑湯下。
治脾臟冷氣攻衝,心腹滿悶,疼痛不可忍,沉香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四味藥物,研碎成粉末,再加入一兩半的硇砂,用水飛去砂石,然後加入四兩楝實肉末,一起用上好醋熬成膏狀,再將前述的藥末混合均勻,搓成豌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用溫酒或薑湯送服。
沉香(銼),訶黎勒(去核),縮砂(去皮),白茯苓(去黑皮),肉豆蔻(去殼),草豆蔻(去殼),高良薑,巴戟天(去心),丁香皮(各三兩),丁香,木香,附子(炮裂去皮臍),胡椒,紅豆蔻(去皮),乾薑(炮),阿魏(酒浸),乳香(研),當歸(切焙),白豆蔻(去皮各一兩),芍藥(炮),芎藭,蓽澄茄,蘹香子(炒),益智(去皮炒),五味子,蓬莪朮(炮銼),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硇砂(湯飛過各一兩),桂(去粗皮五錢)
白話文:
沉香(切成小碎塊),訶黎勒(去核),縮砂(去皮),白茯苓(去黑皮),肉豆蔻(去殼),草豆蔻(去殼),高良薑,巴戟天(去心),丁香皮(各三兩),丁香,木香,附子(炮裂去皮臍),胡椒,紅豆蔻(去皮),乾薑(炮),阿魏(用酒浸泡),乳香(研磨成粉),當歸(切片並焙乾),白豆蔻(去皮各一兩),芍藥(炮),芎藭,蓽澄茄,蘹香子(炒熟),益智(去皮炒熟),五味子,蓬莪朮(炮裂切成小碎塊),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熟),硇砂(用湯飛過各一兩),桂皮(去粗皮五錢)。
上二十九味,搗羅為末,煉蜜丸雞頭實大,丹砂為衣,溫酒嚼下一丸。
治脾臟冷氣攻臟腑不調,心腹撮痛,及下元久冷,鹽煎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二十九味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劑,外麵包裹一層丹砂。服用時,可以溫酒嚼服一丸。
這藥方可用來治療脾臟受寒導致的內臟功能失調、心腹部絞痛,以及長期下焦寒冷的症狀。
烏頭(水浸三日炮裂去皮臍),蘹香子(炒),附子(水浸三日炮裂去皮臍各一兩),楝實(七枚炮),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二兩),乾薑(炮一分),木香,硇砂(去砂石各一錢),蓽澄茄(半兩)
上九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水八分,入鹽煎至四分,空心食前和滓溫服。
白話文:
烏頭(泡在水中3天,爆裂後去除皮和肚臍)、川芎(炒過)、附子(泡在水中3天,爆裂後去除皮和肚臍,各一兩)、楝實(7枚炮製)、青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烘烤至兩兩)、乾薑(炮製一錢)、木香、硇砂(去除砂石,各一錢)、蓽澄茄(半兩)。
治脾胃冷氣攻心腹㽲痛,痰逆噁心,不思飲食,利心胸,化留飲,戎鹽方
白話文:
針灸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胸腹疼痛、痰逆噁心、厭食、胸悶不適、消積化痰、調理胃氣
一、穴位取穴:
-
脾俞穴:位於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
胃俞穴:位於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
中脘穴:位於腹部,肚臍上4寸。
-
天樞穴:位於腹部,肚臍左右兩側各2寸。
-
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橈骨與尺骨之間。
二、針灸方法:
-
脾俞穴和胃俞穴用毫針直刺0.5-1寸,留針20分鐘。
-
中脘穴和天樞穴用毫針直刺0.5-1寸,留針20分鐘。
-
內關穴用毫針直刺0.5-1寸,留針20分鐘。
三、艾灸方法:
-
脾俞穴和胃俞穴用艾條溫和灸5-10分鐘。
-
中脘穴和天樞穴用艾條溫和灸5-10分鐘。
-
內關穴用艾條溫和灸5-10分鐘。
四、注意事項:
-
針灸治療期間,應避免進食生冷、辛辣、油膩食物。
-
針灸治療期間,應避免過度勞累,注意休息。
-
針灸治療期間,應避免服用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
戎鹽,檳榔(銼),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桂(去粗皮),楝實,益智(去皮),蓬莪朮(炮各半兩),墨,巴豆霜,肉豆蔻(去殼),丁香,木香,胡椒(各一分)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末,麵糊丸綠豆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食後用生薑湯下,更以意加減。
白話文:
戎鹽、檳榔(切碎)、青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的部分並烘焙)、桂皮(去除粗糙的皮)、楝實、益智(去除皮)、蓬莪朮(炮製過的,各半兩)、墨、巴豆霜、肉豆蔻(去除殼)、丁香、木香、胡椒(各一分)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㽲痛,悶亂煩懊,手足厥冷,嘔吐痰逆,不下飲食,正元蓽澄茄湯方
白話文:
治療脾臟寒冷之氣侵襲心腹,導致刺痛、胸悶、煩躁、手腳冰涼、嘔吐痰逆、食慾不振。
藥方:元蓽、澄茄、湯。
蓽澄茄,沉香(銼),石斛(去根各一兩),人參,赤茯苓(去黑皮),五味子(微炒),巴戟天(去心),桂(去粗皮),白朮,芎藭,木香(各三分),肉豆蔻(去殼),附子(炮裂去皮臍),沒藥(各半兩),陳曲(炒一兩半)
上一十五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二枚劈,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蓽澄茄、沉香(磨成碎末)、石斛(去掉根,各一兩),人參、赤茯苓(去除黑皮)、五味子(微炒)、巴戟天(去除心)、桂皮(去除粗皮)、白朮、芎藭、木香(各三分),肉豆蔻(去除殼)、附子(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沒藥(各半兩),陳曲(炒製一兩半)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撮痛,手足逆冷,霍亂嘔吐,臟腑滑利,膈脘痞塞,不思飲食,麝香蓽澄茄丸方
白話文:
治療脾臟受寒,寒氣攻入心腹,導致劇烈疼痛、手腳冰冷、霍亂嘔吐、臟腑滑脫、食慾不振、胸口感到悶塞,麝香蓽澄茄丸是有效的方劑。
麝香(細研半兩),硫黃(細研三分),硇砂(不夾石者細研一分),石斛(去根),蓽澄茄,蘹香子(炒),補骨脂(炒),木香(各一兩),何首烏(一兩半),丁香,肉豆蔻(去殼),桂(去粗皮),當歸(切焙),吳茱萸(湯洗七遍焙乾炒),檳榔(銼各一兩)
白話文:
麝香(細磨成0.5兩),硫磺(細磨成0.3兩),硃砂(不夾雜石頭,細磨成0.1兩),石斛(去掉根部),旱蓮草,南燭子(炒),補骨脂(炒),木香(各1兩),何首烏(1.5兩),丁香,肉豆蔻(去殼),桂皮(去粗皮),當歸(切片並烤焙),吳茱萸(用湯洗七遍後焙乾炒),檳榔(銼成小塊各1兩)。
上一十五味,搗羅十二味為末,入研藥抖勻,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酒下,米飲亦得,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把以上十五種中藥材搗碎成粉末,與十二種中藥材混合均勻,再加入研磨後的藥材拌勻,用酒煮成麵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用溫酒送服,也可以用米湯送服,空腹在飯前服用。
治脾臟虛冷,心腹有積滯氣,發歇疼痛,胸膈不利,兩脅脹滿,不能飲食,硇砂煎丸方
白話文:
治療脾胃虛冷,心腹有積滯之氣,發作時感到疼痛,胸膈不適,兩側脅肋脹滿,不能飲食。
【方劑】
硇砂(研細末)一兩
乾薑(炮製)二兩
枳實(炙)二兩
木香(炒)一兩
厚朴(姜炙)一兩
白芷(酒拌)一兩
防風(去蘆)一兩
麻黃(去節)半兩
連翹(去心)一兩
羌活(去蘆)一兩
獨活(酒洗)一兩
生南星(薑汁炒)二兩
蒼術(炒)二兩
生地黃(酒浸)二兩
當歸(酒洗)一兩
白芍(酒漬)一兩
丹參(酒浸)一兩
熟地黃(酒浸)一兩
山藥(去皮)二兩
茯苓(去皮)二兩
澤瀉(酒洗)二兩
豬苓(酒洗)二兩
黃耆(去蘆,炒)一兩
【製法】
將上各藥打成細末,加入煉淨的蜜糖和在一起,製成丸劑。
【用法】
每次服用10丸,每日3次,溫黃酒送服。
硇砂(不夾石者細研半兩),阿魏(研一分),陳曲(為末),訶黎勒(去核各一兩),丁香,蓽茇,附子(炮裂去皮臍),白芥子,蘹香子(炒),檳榔(銼),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沉香(銼各半兩)
白話文:
硃砂(沒有夾雜石頭的,研磨成細粉,半兩),阿魏(研磨成粉末,一分),陳年酒麴(研磨成粉末),訶黎勒(去除果核,各一兩),丁香,白芷,附子(烘烤至裂開,去除外皮和臍部),白芥子,蘹香子(炒熟),檳榔(切碎),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烘烤),沉香(切碎,各半兩)
上一十二味,自訶黎勒以下,同搗為末,以好酒一升,先煎硇砂,次入阿魏,同煎五七沸後,以綿濾過、再熬,後下曲末,攪令勻,慢火熬成膏,和諸藥,入臼內,杵數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前以生薑湯下,溫酒亦得。
治脾臟久積冷氣攻心腹痛脹,噁心嘔逆,臍下撮痛,鱉甲煎丸方
白話文:
取前面十二味藥材,從訶黎勒開始,一起搗碎成粉末,用好酒一升,先煎硇砂,然後放入阿魏,一起煎煮五到七次沸騰後,用棉布過濾,再熬煮,最後加入曲末,攪拌均勻,用小火熬製成膏狀,與其他藥材混合,放入臼中,搗數百下,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飯前用生薑湯送服,溫酒也可以。
鱉甲(醋炙去裙襴),硇砂(不夾石者),芫花(醋拌炒),狼毒(碎銼炒),乾漆(炒煙盡各一兩),京三稜(炮銼三兩),巴豆(二錢去皮心研細與硇砂用醋一升同熬成膏)
白話文:
-
龜板(用醋炙烤除去裙襴部分)
-
雄黃(不夾雜石頭的)
-
芫花(用醋拌炒)
-
狼毒(搗碎、切碎並炒過)
-
生漆(炒至冒煙消失,各一兩)
-
三稜(炮製、切碎,三兩)
-
巴豆(去皮、去心,研磨成細粉,與雄黃和醋一起熬成膏,共一升)
上七味,除硇砂巴豆外,搗羅為末,與巴豆膏同拌勻,水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食後生薑湯下。
白話文:
取出上列七種藥材,除了硇砂和巴豆之外,其餘五種藥材搗成細末,再與巴豆膏均勻混合,然後用水煮好的麵糊和藥粉一起揉成丸狀,丸子的尺寸要和綠豆一樣大小。每次服用一丸,服用後用生薑湯送服。
治久病脾臟虛冷,飲食不下,心腹疼痛,面目浮腫,滑泄自利,兩脅脹滿,附子丸方
附子(去皮臍湯浸透切作片子焙一兩),木香,硇砂(水飛去砂石熬令熟各半兩)
白話文:
用於治療長期的脾臟虛冷,沒有食慾且難以下嚥,心腹疼痛,面目浮腫,大便稀溏,經常腹瀉,兩側肋骨脹滿的疾病,附子丸藥方。
上三味,搗羅為末,以酒一升煮盡焙乾,以炊餅末三兩,一處和拌,滴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治脾臟冷攻心腹切痛,進飲食,定嘔逆,治瀉痢。丁香散方
白話文:
將上等的三味藥材搗羅成細末,用一升酒煮沸後蒸乾,加上三兩的炊餅末混合攪拌均勻,滴水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丁香,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芍藥,木香,京三稜(炮銼),乾薑(炮各半兩),吳茱萸(湯洗焙乾炒),肉豆蔻(去殼),甘草(炙銼各一分),蒼朮(刮去皮三分)
白話文:
丁香、人參、白茯苓(去除黑皮)、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烤)、芍藥、木香、京三稜(炒碎)、乾薑(炮製,各半兩)、吳茱萸(用湯洗淨,焙乾炒熟)、肉豆蔻(去殼)、甘草(炙烤,切碎,各一分)、蒼朮(颳去皮,三分)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食前米飲調下。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多疼,脅助虛脹,胸膈痞悶,痰逆噁心,嘔吐酸水,腸鳴泄瀉。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在空腹時用米湯調服。
這可以治療脾臟受寒氣影響導致的心腹部疼痛、兩側脅肋虛脹、胸膈部位悶塞不舒、痰液上逆感到噁心、嘔吐酸水以及腸鳴和腹瀉等症狀。
不思飲食,雖食遲化,留滯臟腑,面色萎黃,四肢少力,氣出多寒,手足逆冷,肌體羸瘦,厚朴丸方
白話文:
-
不思飲食:沒有食慾。
-
雖食遲化:即使吃東西,也消化得慢。
-
留滯臟腑:食物在胃腸中停留過久,不能正常消化吸收。
-
面色萎黃:臉色發黃。
-
四肢少力:四肢無力。
-
氣出多寒:呼出的氣很冷。
-
手足逆冷:手足冰冷。
-
肌體羸瘦:身體消瘦。
-
厚朴丸方:一種中藥方劑,用於治療上述症狀。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肉豆蔻(去殼),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三分),胡椒,高良薑,桂(去粗皮),乾薑(炮),丁香,檳榔(銼各半兩),硇砂(通明者研一分),巴豆(去皮心膜出油取霜一分研),大棗(三十枚草烏頭二兩實白者杵碎生薑自然汁慢火同煮令透軟揀出棗剝去皮核研烏頭不用)
白話文:
-
厚朴:取掉粗皮,用生薑汁炙烤。
-
肉豆蔻:去除外殼。
-
附子:炮製、裂開、去除外皮和肚臍,各取三分之ㄧ兩。
-
胡椒:取半兩。
-
高良薑:取半兩。
-
桂皮:去除粗皮,取半兩。
-
乾薑:炮製後取半兩。
-
丁香:取半兩。
-
檳榔:銼成小塊,取半兩。
-
硇砂:研磨成粉末,取一分。
-
巴豆:去除外皮和心膜,榨出油,取霜一分,研磨成粉末。
-
大棗:取三十枚,加入二兩白烏頭(搗碎後),以及適量生薑汁,慢火煮至大棗軟透,取出大棗,剝去皮和核,研磨成粉末。白烏頭不要使用。
上一十二味,除研者外,搗羅為末,合研勻,以棗肉膏和劑,如硬量加蒸棗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煎陳橘皮木香生薑湯下,空心食前,如飲食消化遲,停滯胸膈,即不計時服。
治脾胃風勞冷氣,青木香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二味藥物,除了需要研磨的藥物外,其餘的都搗碎成粉末狀,然後混合均勻,用棗子肉的膏狀物和劑,如果太硬的話,可以添加蒸熟的棗子肉,將藥丸製成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5到7顆藥丸,用煎好的陳皮、木香、生薑湯送服藥物,空腹、飯前服用,如果飲食消化較慢,停留在胸口和橫膈膜之間,則不考慮服藥時間。
木香(一兩半),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二兩半),人參,附子(炮裂去皮臍),芎藭,羌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朮,枳殼(去瓤麩炒),檳榔(銼),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吳茱萸(湯洗焙乾炒各一兩),黃耆(銼),熟乾地黃(焙各二兩)
白話文:
木香(七點五克),厚朴(去掉粗皮,用生薑汁炙過的,十二點五克),人參,附子(砲裂去皮臍,六克),芎藭,羌活(去蘆頭,六克),桂枝(去掉粗皮,六克),白朮,枳殼(去瓤麩炒過,六克),檳榔(銼,六克),甘草(炙銼,六克),陳橘皮(用湯浸過,去白焙,六克),吳茱萸(用湯洗過,焙乾炒過,各六克),黃耆(銼,十二克),熟乾地黃(焙過,各十二克)。
上一十五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二十丸。
治脾臟氣虛,風冷乘之,正氣相擊,心腹疼痛,參苓散方
白話文:
將這十五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二十丸。
用於治療脾臟氣虛,風寒侵襲所導致的正氣受損,以及心腹部疼痛,這是參苓散的處方。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黑豆黃(炒),陳橘皮(去白薑汁浸一宿炒各三分),京三稜(二兩以新水浸令軟薄切濕杵碎焙乾炒),青橘皮(去白焙),麥糵(炒各一兩),木香,甘草(炙銼各半兩)
白話文:
-
人參:原樣使用
-
白茯苓:去除黑皮
-
黑豆黃:炒熟
-
陳橘皮:用白薑汁浸泡一夜,然後炒熟。比例為三份
-
京三稜:使用 2 兩,先用新水浸泡至柔軟,然後切薄片,再用杵搗碎,烘乾炒熟。
-
青橘皮:去除白色的部分並烘烤
-
麥糵:炒熟,比例為一兩
-
木香:原樣使用,比例為半兩
-
甘草:烘烤後切碎,比例為半兩
上九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入生薑鹽少許,沸湯點服。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不思飲食,沉香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九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加入少量生薑和鹽,用沸水沖服。
此方用來治療脾臟受寒氣侵襲導致的心腹疼痛,以及沒有食慾的情況。
沉香(銼一兩),芍藥(炒),益智仁,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各三分),桂(去粗皮),乾薑(炮),紅豆蔻(去皮),白茯苓(去黑皮),枳殼(去瓤麩炒),木香,當歸(切焙),檳榔(銼),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半兩),甘草(炙銼一分半)
白話文:
沉香(研磨成一兩),芍藥(炒熟),益智仁,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烘烤研磨,各三分),桂皮(去除粗皮),乾薑(炮製),紅豆蔻(去皮),白茯苓(去除黑皮),枳殼(去除內瓤,麩炒),木香,當歸(切片烘烤),檳榔(研磨),附子(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肚臍,各半兩),甘草(烘烤研磨,一分半)
上一十四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炒生薑木瓜鹽湯下,不拘時。
白話文:
上面提到的十四味藥材,搗碎成藥末,然後用蜂蜜和在一起製成藥丸,藥丸的大小要像梧桐子的果實。每次服用二十顆藥丸,用炒過的生薑、木瓜和鹽熬成的湯送服藥丸,服藥時間不受限制。
治脾胃氣不足,風冷乘之,與正氣交擊,心腹疼痛,集聖湯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桂(去粗皮),乾薑(炮),甘草(炙銼各一兩),蓽澄茄(一分)
上五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鹽一捻,同煎至七分,去滓服。
治脾臟虛冷,心腹疼痛,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湯洗焙三兩)
白話文:
治療脾胃氣虛,受風寒侵襲,與正氣相搏,導致心腹疼痛,可以使用集聖湯。配方:附子(炮製去皮臍)、桂枝(去粗皮)、乾薑(炮製)、甘草(炙烤切片,各一兩)、蓽澄茄(一分)。將以上五味藥材切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三錢匕,用水一盞,加少許鹽,煎煮至七分,去渣服用。
治療脾臟虛寒,心腹疼痛,可以使用吳茱萸湯。配方:吳茱萸(用水洗淨,烘烤至三兩)。
上一味,每服一分不搗,以水二盞,入生薑一分切,蔥白五寸切,同煎取八分,去滓溫服食前。
治脾胃虛弱,冷物積滯,臍腹撮痛,飲食無味,肉豆蔻丸方
白話文:
上一個藥方,每次服用一份藥,不要搗碎,用兩杯水,加入切碎的生薑一份,切碎的蔥白五寸,一起煎煮,取八分之一的量,去掉渣滓,溫熱後服用,在飯前服用。
肉豆蔻(去殼二枚),人參,天雄(炮裂去皮臍),當歸(切焙),大腹(銼),地榆,京三稜(煨銼各一兩半),黃連(去須),白朮,木香(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黃芩(去黑心),乾薑(炮裂各半兩),赤石脂(二兩),桃仁(二十枚去皮尖雙仁炒)
白話文:
-
肉豆蔻:去殼的肉豆蔻 2 枚。
-
人參:使用人參。
-
天雄:炮裂去皮臍的天雄 1 兩 半。
-
當歸:切片並焙製的當歸 1 兩 半。
-
大腹:切碎的大腹 1 兩 半。
-
地榆:使用地榆。
-
京三稜:煨過並切碎的京三稜 1 兩 半。
-
黃連:去須的黃連 1 兩。
-
白朮:使用白朮。
-
木香:使用木香 1 兩。
-
白茯苓:去黑皮的白茯苓。
-
桂:去粗皮的桂枝。
-
黃芩:去黑心的黃芩。
-
乾薑:炮裂的乾薑,半兩。
-
赤石脂:使用赤石脂 2 兩。
-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過的桃仁 20 枚。
上一十六味,搗羅為末,爛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把以上十六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煮熟的粟米飯中和成丸,丸子的體積如同梧桐樹的果實一樣大。每次服用大約三十顆丸藥,空腹時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