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四十五 (4)
卷第四十五 (4)
1. 脾胃氣虛冷水穀不化
論曰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若食飲不節,寒溫失宜,致脾胃氣弱,冷氣乘之,則不能腐化水穀,而四肢身體無所稟養也。
白話文:
論語上說,傷害了脾臟的人,要調整飲食,適應寒暖。如果飲食不節制,寒暖不適宜,就會導致脾胃氣虛,寒氣乘虛而入,無法腐化水穀,四肢身體就沒有營養了。
治脾胃虛,冷氣上攻胸膈,三焦不調,不思飲食,及飲食不消,開胃進食,八味厚朴丸方
白話文:
針對脾胃虛弱,寒氣上衝胸膈,三焦失調,食慾不振,以及吃不下或消化不良的情況,可以使用八味厚朴丸來開胃促進食慾。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令紫二兩),陳橘皮(湯去白焙一兩),訶黎勒(取肉一兩生用),桂(去粗皮取肉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乾薑(炮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一兩),甘草(炙一兩)
白話文:
厚樸:去掉粗皮,用生薑汁炙烤至顏色變成紫色,重量要二兩。
陳橘皮:用熱水將新鮮橘皮中的白色部分去除掉,再用小火烘乾,重量要一兩。
訶黎勒:取出裡面果肉,生用,重量要一兩。
桂枝:去粗皮,取出肉質,重量要一兩。
附子:將附子用火爆裂後去皮,去除臍部,重量要一兩。
乾薑:用火炮製過,重量要一兩。
白茯苓:去除黑色外皮,重量要一兩。
甘草:用火炙烤過,重量要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細末,拌令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晚食前,溫酒或鹽湯下嚼破,如大段膈氣,進食不得,即留一半散,每服二錢匕,以酒二合,水二合,同煎至二合,和滓下丸藥三十粒。
治脾胃虛冷,氣久不順,中脘痞悶,全不思食,痰逆嘔噦,水穀遲化,穀神丸方
白話文:
以上八種藥材,搗碎成細末,混合均勻,加入蜂蜜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30粒,在晚上用餐前空腹時服用,以溫酒或鹽湯送服,嚼碎藥丸。如果出現嚴重的胃氣,導致進食困難,就先服用一半的藥粉。每次服用2錢,加入2杯酒和2杯水,一起熬煮至剩2杯,連藥渣一起服用30粒藥丸。
小麥糵(炒),陳曲(炒各一兩半),烏梅肉(炒一兩),生薑(切焙),陳橘皮(焙去白),枳實(去瓤麩炒各半兩)
白話文:
-
小麥粉(炒熟):30克
-
陳曲(炒熟):30克
-
烏梅肉(炒熟):15克
-
生薑(切片後焙炒):適量
-
陳橘皮(焙炒後去除白色部分):15克
-
枳實(去除果瓤和麩皮後炒熟):15克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米飯下。
治脾胃虛冷一切病,溫白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味藥材搗碎並篩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在飯後用米湯送服。
用來治療脾胃虛冷引起的所有病症,這是溫白丸的配方。
半夏(湯浸切作片生薑汁浸焙二兩),白朮(一分),丁香(一分)
白話文:
-
半夏(用熱水浸泡切片,再用薑汁浸泡烘烤,用量為二兩)。
-
白朮(用量為一份)。
-
丁香(用量為一份)。
上三味,搗羅為末,生薑汁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濃煎生薑湯下,食前空心服,如腹痛嘔逆,食後服。
治脾胃虛冷,食即嘔逆,水穀不化,或時泄利,和胃丸方
白話文:
將上列三味藥搗碎成末,用生薑汁和麵粉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濃煎的生薑湯送服。應於飯前空腹服用,若有腹痛、嘔吐等症狀,則應在飯後服用。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四兩),乾薑(炮),當歸(切焙各一兩半),人參,檳榔(銼各一兩一分),陳橘皮(湯去白焙),白朮,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各二兩),桔梗(焙一兩),甘草(炙半兩),訶黎勒(皮三分)
白話文:
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到透,四兩),乾薑(炮製過),當歸(切片、焙乾,各一兩半),人參,檳榔(切碎,各一兩一分),陳橘皮(用湯去除白色纖維,焙乾),白朮,半夏(用湯洗七遍,去除黏滑感,焙乾,各二兩),桔梗(焙乾,一兩),甘草(炙製,半兩),訶黎勒(果皮,三分)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酒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生薑棗湯下,米飲亦得,不拘時候。
白話文:
把以上十一種藥,搗成粉末,用酒面糊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 15-20 丸,用溫熱的姜棗湯送服,也可以用米湯送服,不拘於固定的服藥時間。
治脾胃虛冷,胸膈痞滯,吐逆霍亂,臟腑滑利,水穀不消,脹滿腸鳴,白豆蔻丸方
白話文:
治療脾胃虛寒、胸悶不適、噁心嘔吐、腹瀉、消化不良、脹氣腹鳴等症狀的「白豆蔻丸」配方:
- 白豆蔻:30克
- 砂仁:15克
- 木香:10克
- 陳皮:10克
- 茯苓:15克
- 白朮:15克
- 甘草:6克
- 生薑:6克
- 大棗:10枚
製法: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適量的蜂蜜或米糊,做成丸劑,每丸重約3克。
服用方法: 每日2次,每次服用10丸,溫水送服。
功效: 健脾溫胃、理氣化滯、止嘔止瀉、消脹除脹氣。
適用症狀: 脾胃虛寒、胸悶不適、噁心嘔吐、腹瀉、消化不良、脹氣腹鳴等症狀。
白豆蔻(去皮),木香,乾薑(炮),枳實(去瓤麩炒各一兩),半夏(湯洗去滑七遍焙一兩半),桂(去粗皮),白朮,細辛(去苗葉各三分),訶黎勒(皮一兩一分),當歸(切焙半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以米飲鹽湯下,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白豆蔻(去皮)、木香、乾薑(烘焙過)、枳實(去瓤麩,炒過,各一兩)、半夏(用湯洗去滑七遍,焙一兩半)、桂(去粗皮)、白朮、細辛(去苗葉,各三分)、訶黎勒皮(一兩一分)、當歸(切片烘焙半兩)
治脾胃虛冷,臍腹疼痛,吐瀉不定,裡急後重,腸中虛鳴,水穀不消,不下飲食,七棗湯方
白話文:
治療脾胃虛寒、臍帶以下的腹部疼痛、嘔吐腹瀉不定時、裏急後重、腸中空鳴、水穀不消、不下飲食,七棗湯的配方如下: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焙乾半斤),乾薑(炮三兩),甘草(炙三兩),烏頭(炮裂去皮臍),蘹香子(炒),益智仁(去皮),縮砂(去皮各四兩)
上七味,銼如麻豆,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棗七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白話文:
-
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浸泡至透徹,烘乾後,約半斤)
-
乾薑(炮製三兩)
-
甘草(炙製三兩)
-
烏頭(炮製至裂開,去除外皮和肚臍)
-
蘹香子(炒過)
-
益智仁(去皮)
-
縮砂(去皮,每種各四兩)
治脾胃虛冷,水穀不化,腹內㽲刺撮痛,臟腑不調,及因冷物傷脾,吐瀉不止,豆蔻湯方
白話文:
治療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腹內絞痛或隱痛,臟腑功能失常,以及由於吃了生冷食物引起脾臟受傷,而導致嘔吐、腹瀉不休,可用豆蔻湯。
草豆蔻(薄面里燒香熟面用二兩),桂(去粗皮),陳橘皮(湯去白焙四兩),高良(四兩),甘草(炙四兩),陳粟米(炒焦研末八兩)
白話文:
-
草豆蔻:二兩,薄面裡燒過後,加上熟麵。
-
桂枝:去掉粗糙的外皮。
-
陳橘皮:用水煮過後,烘焙四兩。
-
高良薑:四兩。
-
甘草:炙烤四兩。
-
陳粟米:炒焦研磨成末,八兩。
上六味,搗羅五味為末,入粟米末拌勻,再羅過,每服三錢匕,淘米清泔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五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空心食前。
治脾胃虛冷,飲食不化,嘔逆多痰,半夏湯方
白話文:
將上列六種藥材研磨成粉,加入粟米粉拌勻,再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匙,用淘米水一碗半,生薑三片,紅棗五枚劈開,一起煎煮至八分熟,去渣取汁,趁熱服用,空腹飯前服用。
半夏(白礬水煮焙),白扁豆(各一兩),人參,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
白話文:
-
半夏:將半夏用白礬水煮過,再焙乾。
-
白扁豆:取一兩白扁豆。
-
人參:取半兩人參。
-
枳殼:將枳殼的瓤麩去掉,炒過後,取半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脾胃虛冷,大腸滑泄,飲食不化,胡椒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加入一碗水,再放入三片生薑和一顆剖開的大棗,一同煎煮至水分剩下七成左右,然後去除殘渣,待溫熱時飲用。
此方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且寒冷、大腸滑洩以及食物消化不良的情況。
胡椒(一兩),烏頭(炮裂去皮臍),乾薑(炮),赤石脂(各半兩)
白話文:
胡椒(一兩),烏頭(炮製後的烏頭,去除外皮和肚臍),乾薑(炮製後的乾薑),赤石脂(各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
治脾胃虛冷,食已脹滿,水穀不化,大厚朴丸方
白話文:
將上面四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用麵粉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在空腹時或者飯前用米湯送服。
用來治療脾胃虛寒、食後脹滿以及食物消化不良的情況,這是大厚朴丸的配方。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焦),白朮(各一兩),陳曲(炒),陳橘皮(湯去白焙乾各三分),麥糵(炒),人參,沉香(銼),木香,丁香,甘草(炙各半兩),縮砂仁,草豆蔻(去皮),檳榔(銼各一分)
白話文:
厚朴(去除粗糙外皮,用生薑汁烤焦),白朮(各一兩),陳曲(炒過),陳橘皮(用熱水清洗,去掉白色部分,烘乾,各三分),炒過的麥麩,人參,沉香(切碎),木香,丁香,甘草(各半兩,烤過),縮砂仁,草豆蔻(去除皮),檳榔(切碎,各一分)。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櫻桃仁,每服一丸細嚼,橘皮湯下,空心食前服。
治脾胃虛弱,不能飲食,乾噦噁心,或水穀不化,半夏飲方
白話文:
把前十三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櫻桃仁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細嚼慢嚥,用橘皮湯送服,空腹時飯前服用。
半夏(為末生薑汁製作餅曝乾),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二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人參,白朮(各一兩半)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二枚劈,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半夏:將半夏研成細末,加入生薑汁製成餅狀,曬乾。
厚朴:將厚朴去掉粗糙的外皮,加入生薑汁炙烤,各取二兩。
陳橘皮:將陳橘皮浸泡在熱水中,去除白色的部分,然後烘乾。
人參:取一兩半的人參。
白朮:取一兩半的白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