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四十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四 (4)

1. 宿食不消

論曰脾胃氣弱,則所食之物,不能腐熟,又與新谷相兼,宿滯腹內,則令人噫氣生熱,腹脹膨悶,壯熱憎寒,頭痛如瘧也。

白話文:

論語說,脾胃虛弱,則所吃的食物不能腐熟,又被新的食物混合,宿留腹中,則使人打嗝發熱,腹部腫脹悶熱,像瘧疾一樣發熱怕冷,頭痛。

治飲食不消,噫氣生熟,面黃腹脹,臟腑不調。沉香煎丸

沉香丁香木香胡椒沒藥,丹砂(別研水飛),高良薑檳榔(麵裹煨熟去面),硇砂(別研水飛用石器慢火熬干),青橘皮(湯浸去白焙),石硫黃(別研水飛各一兩),阿魏(醋浸去砂石面和作餅炙),縮砂(去皮),吳茱萸(陳者湯洗取沉者炒各半兩),巴豆(去皮心膜出油二錢半)

白話文:

  1. 沉香:香料,有安神、止痛、助消化等功效。

  2. 丁香:香料,有溫中健胃、散寒止痛等功效。

  3. 木香:香料,有理氣止痛、散寒止瀉等功效。

  4. 胡椒:香料,有溫中散寒、止瀉止痛等功效。

  5. 沒藥:香料,有活血散瘀、止痛消炎等功效。

  6. 丹砂(別研水飛):中藥,有鎮靜安神、清熱解毒等功效。

  7. 高良薑:中藥,有溫中止瀉、散寒止痛等功效。

  8. 檳榔(麵裹煨熟去面):中藥,有驅蟲止瀉、健胃消食等功效。

  9. 硇砂(別研水飛用石器慢火熬幹):中藥,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10.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中藥,有理氣健胃、化痰止咳等功效。

  11. 石硫黃(別研水飛各一兩):中藥,有殺蟲止瀉、止血止痛等功效。

  12. 阿魏(醋浸去砂石面和作餅炙):中藥,有活血化瘀、散結止痛等功效。

  13. 縮砂(去皮):中藥,有理氣止痛、化痰止咳等功效。

  14. 吳茱萸(陳者湯洗取沉者炒各半兩):中藥,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等功效。

  15. 巴豆(去皮心膜出油二錢半):中藥,有瀉下通便、逐水消腫等功效。

上一十五味,除研藥外,搗羅為末,與研藥和勻煉蜜,丸如綠豆大。瓷合貯封,每服二丸,食前臨臥溫生薑橘皮湯下,更量虛實大小加減。

白話文:

除了研磨的藥物之外,其他十五味藥搗碎成粉末,與研磨的藥物均勻混合後,加入蜂蜜調製成藥丸,每顆藥丸的大小如綠豆。藥丸裝入瓷器容器中,密封保存。每次服用兩顆藥丸,在飯前和睡覺前服用,用溫過的生薑橘皮湯送服。根據患者的虛實和病情輕重,調整藥物的用量。

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寬利胸膈,消化飲食。京三稜丸方

京三稜(煨搗為末),蓬莪朮(煨搗為末各三分),巴豆(去皮心膜壓取霜一分以上三味用米醋一升於銀石器內同熬成膏),檳榔(銼一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木香,桂(去粗皮生薑汁炙各半兩)

白話文:

京三棱(烘烤研磨成粉末),蓬莪朮(烘烤研磨成粉末,各三分),巴豆(去掉外皮和內膜,壓取霜,一錢以上,將三種藥材放入米醋一升中,在銀或石器皿中一同熬煮成糊狀),檳榔(切碎一兩),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皮後烘烤),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皮後烘烤),木香和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並用生薑汁烤製,各半兩)。

上八味,搗羅五味為末,用三味膏和搗千杵,丸如豌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食後臨臥,熱生薑湯下。

白話文:

把排在上面的八種藥材研碎,把排在中間的五種藥材搗成粉末,用排在下面的三種藥材的膏狀物拌勻,搗一千下,製成像豌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 7 到 10 丸,飯後睡覺前用熱生薑湯送服。

治脾胃氣不和,宿食不消,食已腹痛,嘔噦噁心,胸膈痞悶,大便秘利不定。磨滯丸

白話文:

治療脾胃氣不和、積食不消化,飯後腹痛、噁心嘔吐、胸膈痞悶,大便時而便祕時而腹瀉。

藥丸方劑:

  1. 白朮:15克

  2. 茯苓:10克

  3. 陳皮:10克

  4. 半夏:10克

  5. 山藥:10克

  6. 黨參:10克

  7. 白芍:10克

  8. 甘草:6克

  9. 生薑:3克

  10. 紅棗:3克

木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桂(去粗皮各一兩),吳茱萸(湯洗焙乾炒三兩),硇砂(醋熬成霜研末一錢匕),巴豆霜(炒半錢匕)

白話文:

木香、青橘皮(用沸水浸入後,取出晾乾,再用小火烤乾)、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各取一兩)、吳茱萸(用熱水洗淨,烤乾後炒三兩)、硇砂(用醋熬成霜狀,研磨成末,取一錢匕)、巴豆霜(炒半錢匕)。

上六味,搗羅四味為末,與硇砂巴豆霜拌勻,醋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加至五丸,早晚食後臨寢服,大便溏利,即減丸數。

白話文:

將上六味藥研磨,取四味藥打成粉末,與硇砂、巴豆霜均勻混合,用醋煮麵糊和丸,丸劑大小如同綠豆。每次服用三丸,逐漸增加到五丸,早晚飯後睡覺前服用。大便通暢後,立即減少藥丸數量。

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化積滯,消酒食。勝金丸

芫花(醋煮炒焦),大戟甘遂(炒),蓬莪朮(煨銼),京三稜(煨銼),牽牛子(炒),乾漆(炒煙出),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巴豆各(半兩去皮心膜),硇砂(研),膽礬(研各一分)

白話文:

芫花(用醋煮至炒焦),大戟,甘遂(炒熟),蓬莪朮(煨熟並研磨成粉),京三稜(煨熟並研磨成粉),牽牛子(炒熟),乾漆(炒至冒煙),青橘皮(用沸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然後烘烤),陳橘皮(用沸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然後烘烤),巴豆(各半兩,去除外皮和內膜),硇砂(研磨成粉),膽礬(研磨成粉,各取一分)

上一十二味,除硇砂膽礬外,用好醋一升,生薑半斤搗碎,同浸一宿,取出去生薑,將十味控干焙,搗為末,以醋化硇砂並膽礬,煮麵糊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三丸,茶酒任下,婦人心氣痛,醋湯下;水氣及氣腫並痢疾,生薑酒下;一切氣不和,生薑湯下。

白話文:

上面說的十二種藥材,除了硇砂與膽礬之外,還要用好醋一升,生薑半斤搗碎,一起浸泡一晚,取出生薑,將十種藥材控乾焙乾,搗成粉末,用醋溶化硇砂和膽礬,煮麵糊和成丸藥,像豌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三丸,可以用茶或酒送服,婦女的心氣痛,可以用醋湯送服;水氣以及氣腫並痢疾,可以用生薑酒送服;各種氣不調和,可以用生薑湯送服。

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痰飲留滯。溫白丸

半夏(二兩為末生薑汁和作餅曝乾),白朮(一兩),丁香(一分)

白話文:

  • 半夏:取二兩半夏,研成細末,加入生薑汁和勻,做成餅狀,放在太陽下曬乾。

  • 白朮:取一兩白朮。

  • 丁香:取一分丁香。

上三味,搗羅為末,用生薑自然汁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煎生薑湯下,如腹痛並嘔逆食後服。

白話文:

將以上三種藥材搗成粉末,加入生薑自然汁和麵糊煮成糊狀,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粒,空腹時用煎好的生薑湯送服。如果腹痛並嘔吐,則在飯後服用。

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攻脅下痛,磨氣塊,取虛積。礞石丸

礞石(研),豬牙皂莢(燒存性為末),乾薑(炮),蓬莪朮(煨銼),芫花(醋炒焦),桂(去粗皮),大黃(蒸熟銼焙搗末),京三稜(煨銼搗末),硇砂,木香,肉豆蔻(去殼各一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墨(燒過),白豆蔻(去皮),檳榔(銼各半兩),丁香,訶黎勒皮,胡椒(各一分),巴豆(一兩半去皮心膜研出油)

白話文:

礞石(研磨成粉),豬牙皁莢(燒成灰後研磨成粉),乾薑(炮製後研磨成粉),蓬莪朮(煨製後研磨成粉末),芫花(醋炒焦後研磨成粉),桂皮(去除粗糙的表皮),大黃(蒸熟後研磨成粉末),京三稜(煨製後研磨成粉末),硇砂,木香,肉豆蔻(去殼,各一兩),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表皮,再烘焙成粉末),墨(燒成灰後研磨成粉),白豆蔻(去皮後研磨成粉),檳榔(研磨成粉末,各半兩),丁香,訶黎勒皮,胡椒(各一分),巴豆(一兩半,去除皮和心膜後研磨取出油)

上一十九味,除大黃京三稜並研藥外,搗羅為末,用醋三升,飛硇砂於銀石器內,慢火熬三十沸,次入巴豆,又熬十數沸,次入京三稜末,又熬五七沸,次入白麵二兩,無灰酒半升,又熬二十沸,次入大黃末,又熬五七沸,方下諸藥末,不住用柳枝攪成膏,硬軟得所,候冷入木臼,搗一千杵,為丸三等,或如綠豆,或如麻子,或如黃米,每服五丸或七丸,生薑湯下,量臟腑虛實加減,婦人心痛,醋湯下。

白話文:

除了大黃和京三稜需要研磨成細粉外,其他19種藥材搗成末,用醋三升,把飛硇砂放在銀石器內,用文火熬煮30次,然後加入巴豆,再熬煮十幾次,再加入京三稜末,再熬煮五到七次,再加入二兩白麵和半升無灰酒,再熬煮20次,然後加入大黃末,再熬煮五到七次,才能把所有藥材混合在一起,不停地用柳樹枝攪拌成膏狀,使軟硬適中,然後讓其冷卻後裝入木臼中,搗一千杵,做成三種大小不同的丸劑,分別像綠豆、麻子和黃米,每次服用五丸或七丸,用生薑湯送服,根據臟腑虛實調整劑量,如果是婦人的心痛,可以用醋湯送服。

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留滯成塊,心腹疼痛。木香丸

木香,丹砂(研各三分),蓬莪朮(煨銼),京三稜(煨銼各一兩),巴豆(二十粒去皮心膜出油)

上五味,搗研為末,醋煮麵糊,丸如豌豆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食後臨臥生薑橘皮湯下。

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心腹刺疼,不思飲食。金液丸

京三稜(煨銼),蓬莪朮(煨銼各二兩半),丁香皮(銼),青橘皮,陳橘皮(各湯浸去白焙),白朮(各二兩),桂(去粗皮一兩),檳榔(銼),丁香,甘草(炙各半兩),硇砂(別研水飛三錢),牽牛子(炒熟搗末)三兩,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存性四錢

白話文:

京三稜(火烤後研成碎末),蓬莪朮(火烤後研成碎末),各二兩半;丁香皮(研成碎末),青橘皮,陳橘皮(均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外皮,烘烤),白朮(各二兩);桂皮(去除粗皮一兩),檳榔(研成碎末),丁香,甘草(烤炙均為半兩),硃砂(研磨後用水飛三錢),牽牛子(炒熟後搗碎)三兩,巴豆去除皮和內膜研磨成油,留四錢

上一十三味,搗研為末,醋煮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食後米飲茶酒熟水任下。

治脾胃虛宿食不消,脅肋脹滿,胸膈不利,心腹引痛,不思飲食。熏陸香丸

白話文:

治療脾胃虛弱、宿食不消化、兩脅肋脹滿、胸中鬱悶不適、心腹疼痛,沒有胃口。燻陸香丸的配方:

  • 縮砂仁:10克
  • 枳殼:10克
  • 麥芽:10克
  • 荷葉:10克
  • 木香:10克
  • 沉香:5克
  • 白檀香:5克
  • 丁香:5克
  • 肉桂:5克
  • 甘草:5克
  • 炮薑:5克
  • 黨參:10克
  • 黃芪:10克
  • 白朮:10克
  • 茯苓:10克
  • 炙甘草:5克
  • 蜂蜜:適量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加入蜂蜜調勻,做成丸劑,每丸重3克。

用法:每日3次,每次服用5丸,用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功效:健脾消積,理氣化滯,止痛。

熏陸香(研),沉香,人參,桂(去粗皮),白朮,白豆蔻(去皮各半兩),木香,丁香,赤茯苓(去黑皮),莎草根(去毛),甘草(炙各三分),丹砂(別研),安息香(別研各一兩)

白話文:

薰香料(研磨成粉):

  • 沉香
  • 人參
  •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
  • 白朮
  • 白豆蔻(去皮,各半兩)
  • 木香
  • 丁香
  • 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
  • 莎草根(去除毛髮)
  • 甘草(烘烤過,各三分)
  • 丹砂(另外研磨)
  • 安息香(另研磨,各一兩)

上一十三味,搗研一十二味為末,以安息香入蜜,同煉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細嚼,空心食前生薑湯或陳橘皮湯下。

白話文:

以上十三味藥材,搗碎研磨十二味為藥粉末,以安息香加入蜂蜜中,一同煉製成丸狀,藥丸大小如雞頭,每次服用一丸,細嚼慢嚥,空腹時服用,配以生薑湯或陳皮湯。

治脾胃虛寒,宿飲不消,兩脅滿痛。大丁香丸

丁香,丁香皮,乾薑(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巴豆霜(一分)

上五味,搗羅四味為末,入巴豆霜,拌勻再羅,用好酒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食後溫生薑湯下。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搗碎,其中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巴豆粉,攪拌均勻,再研磨成粉,用上好的酒煮麵糊,製成如綠豆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5至7丸,在飯後服用,並以溫熱的生薑湯送服。

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腹脹腸鳴,通和五臟。阿魏丸

阿魏(研半兩),蠍梢(炒搗),麝香(研各一分),丹砂(研半分),桃仁(四十九枚去皮尖雙仁生研)

白話文:

阿魏(研半兩):

使用半兩阿魏,研磨成細粉。阿魏是一種中藥,具有祛痰止咳、行瘀散結的功效。

蠍梢(炒搗):

將蠍子的尾部炒熱後搗碎。蠍梢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的功效。

麝香(研各一分):

將麝香研磨成細粉,用量為一分。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

丹砂(研半分):

將丹砂研磨成細粉,用量為半分。丹砂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功效。

桃仁(四十九枚去皮尖雙仁生研):

使用四十九枚桃仁,去除外皮和尖端,研磨成細粉。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

上五味,合研令勻,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不嚼,早晨日中臨臥各一服。

治脾胃虛寒,心胸痞滿,宿食不消。乳香煎丸

乳香,沒藥,丹砂,木香,沉香,蓬莪朮(煨銼),枳殼(去瓤麩炒),檳榔(銼),烏頭(炮裂去皮臍各一兩),硇砂(別研水飛),狼毒(銼醋炒),乾漆(炒煙出各一兩半),阿魏(一分醋化去砂石面和作餅炙楝實取肉搗末四兩),芫花(醋炒焦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三分)

白話文:

乳香、沒藥、丹砂、木香、沉香、蓬莪朮(烤乾後磨碎)、枳殼(去除瓤麩後炒過)、檳榔(磨碎)、烏頭(炮裂後去除皮和肚臍,各一兩)、硇砂(研磨後用清水飛過)、狼毒(磨碎後用醋炒過)、乾漆(炒至冒煙後,各一兩半)、阿魏(用醋化開,去除砂石和雜質,做成餅後,在楝實上烤過,取肉搗碎後,四兩)、芫花(用醋炒焦後,半兩)、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外皮,焙乾後,三分)。

上一十六味,除搗羅外,將乳香沒藥丹砂硇砂別研,與楝實末同入石器內,用釅醋一升,慢火熬成膏,即入諸藥拌和令勻,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臨臥溫水下。

白話文:

以上十六種藥材,除了搗碎的羅布外,將乳香、沒藥、丹砂、硇砂分別研磨成細末,與楝實末一起放入石器內,用濃醋一升,用慢火熬成膏狀,再加入所有藥材拌勻,搓成綠豆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五丸,睡前用溫水送服。

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丁香丸

丁香,硇砂,木香,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乾漆(炒煙出),蓬莪朮(煨銼),乳香研,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京三稜(煨銼),墨大黃(銼炒搗末),巴豆霜(先秤了取霜),芫花(醋炒焦),豬牙(皂莢去皮子炙),沒藥(研),乾薑(炮各二兩)

白話文:

  • 丁香:二錢。

  • 硇砂:二錢。

  • 木香:二錢。

  • 桂皮(去粗皮):二錢。

  • 附子(炮裂去皮臍):二錢。

  • 乾漆(炒煙出):二錢。

  • 蓬莪朮(煨銼):二錢。

  • 乳香研:二錢。

  •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二錢。

  • 京三稜(煨銼):二錢。

  • 墨大黃(銼炒搗末):二錢。

  • 巴豆霜(先秤了取霜):一錢。

  • 芫花(醋炒焦):一錢。

  • 豬牙(皁莢去皮子炙):一錢。

  • 沒藥(研):一錢。

  • 乾薑(炮各二兩):四錢。

上一十七味。除硇砂大黃巴豆霜乳香沒藥外,搗羅為末,以釅醋一升,化硇砂去滓,入銀石器中,慢火煎之,次下巴豆霜,攪勻兩食久,次下大黃末,熬成膏,拌諸藥。更入醋煮麵糊,和搗一千杵,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溫酒或熟水下,得微利佳,更量人虛實加減。

白話文:

上述的十七種藥材,除了硇砂、大黃、巴豆霜、乳香和沒藥之外,將所有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再加入一升的濃醋,將硇砂融化後去除渣滓,放入銀或石器皿中,用文火慢慢煎煮,然後加入巴豆霜,攪拌均勻,煮兩餐的時間,再加入大黃粉末,將其熬成膏狀,然後加入其他藥材混合。另外,將醋煮成麵糊,與藥材一起搗一千次,丸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溫酒或熟水送服,如果服後能微微通便,效果更佳。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虛實來加減藥量。

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壯熱憎寒,頭目重痛。大應丸

巴豆(十五粒去皮漿水一盞煮乾為度),大黃(蒸熟一分),五靈脂(炒),青橘皮(湯浸去白炒各半兩)

白話文:

巴豆:取十五粒,去除外皮後,用一盞水煮至乾為止。

大黃:蒸熟後,取一分。

五靈脂:炒熟。

青橘皮:先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後,再炒熟,各取半兩。

上四味,搗研為細末,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食後臨臥生薑湯下。

治宿食不消,腹脹膨悶。五香丸

丁香,木香,沉香,安息香,乳香,硇砂,丹砂(研),肉豆蔻(去殼),桂(去粗皮),京三稜(煨銼),當歸(切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檳榔(銼),蓽澄茄(各一分),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巴豆(十粒去皮心膜出油)

白話文:

丁香、木香、沉香、安息香、乳香、硃砂、研末的丹砂、肉豆蔻(去殼)、桂皮(去粗皮)、京三稜(煨過切碎)、當歸(切片炒過)、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外皮並焙乾)、檳榔(切碎)、蓽澄茄(各取一份量)、附子(炮裂去皮去臍取半兩)、巴豆(取十粒去除外皮及內膜,使之出油)。

上一十六味,先將安息香乳香硇砂三味細研,用少酒浸良久,餘十一味,搗羅丹砂巴豆,與前三味通研令勻,酒煮麵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熟水下,生薑湯亦得。

白話文:

將上述十六味藥材,先把安息香、乳香、硃砂三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少許酒浸泡一段時間。其餘十一味藥材,搗碎後加入硃砂和巴豆,與前面三味藥材一起研磨均勻,再用麵粉糊煮成丸藥,丸藥的大小與芝麻差不多,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溫水送服,也可以用生薑湯送服。

治宿食不消。丹砂丸

丹砂,硇砂,麝香(各一兩),雄黃鉛丹(各半兩),膩粉(三錢匕),巴豆(二十粒去皮心膜出油細研用醋半盞熬成膏)

白話文:

丹砂、硇砂、麝香(各一兩),雄黃、鉛丹(各半兩),膩粉(三錢匕),巴豆(二十粒,去除外皮與內膜,研磨成細粉後,以半盞醋熬煮成膏狀)

上七味,將六味細研,與巴豆膏和勻,入白麵滴水,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用水半盞,煮一沸,取出,臨臥溫酒下。

白話文:

將七味藥材中,除了巴豆以外的六味藥材研磨成細粉,與巴豆膏均勻混合,再加入白麵粉和水,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到五丸,以半杯水煮沸一分鐘後取出,在睡前用溫酒送服。

治宿食不消,心腹脹滿,吐逆吞酸。小三稜煎丸方

京三稜,蓬莪朮(各四兩),芫花(一兩)

上三味,同入瓷瓶內,用米醋五升浸滿封瓶口,慢火煨微干,取出前二味杵碎,仍用余醋炒芫花微焦,並焙乾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生薑湯下,婦人醋湯下。

白話文:

把上面三種藥材一起放入瓷瓶中,再用五升米醋浸滿,封住瓶口,用慢火煮到湯汁微乾,取出前面兩種藥材搗碎,再用剩下的醋煎炒芫花到微焦,然後一起焙乾研成粉末。再用醋煮麵糊,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生薑湯送服,女性則用醋湯送服。

治心氣脹滿,食不消化,木香枳實丸

木香(三分),枳實(去瓤麩炒三分),赤茯苓(去黑皮一兩),人參(三分),訶黎勒皮(炮一兩半),大黃(銼炒三兩),郁李仁(研二兩)

白話文:

木香(三分之一兩),枳實(去瓤麩炒,三分之一兩),赤茯苓(去黑皮,一兩),人參(三分之一兩),訶黎勒皮(炮製,一兩半),大黃(銼炒,三兩),郁李仁(研細,二兩)

上七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溫水下。

治脾胃不調,宿食留滯,腹脹發熱,嘔逆酸水,日漸羸瘦,人參柴胡湯

白話文:

治療脾胃功能紊亂、消化不良、腹脹發熱、嘔吐酸水、日漸消瘦。

人參柴胡湯的配方如下:

  • 人參:3克
  • 柴胡:6克
  • 黃芩:6克
  • 芍藥:6克
  • 甘草:3克
  • 生薑:3片
  • 大棗:3枚

用法: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分兩次服用。

柴胡(去苗),人參,白朮,赤茯苓(去黑皮),桔梗(炒),陳橘皮(去白炒),五味子,當歸(切焙),細辛(去苗葉),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炒乾),大黃(銼炒各一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香熟二兩半),桂(去粗皮),黃耆(銼各一兩半)

白話文:

柴胡(去掉根部),人參,白朮,赤茯苓(去黑皮),桔梗(炒熟),陳橘皮(去白炒熟),五味子,當歸(切片並烘焙),細辛(去掉根部和葉子),半夏(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液,炒乾),大黃(切碎並炒熟,各一兩),厚朴(去除粗糙的樹皮,用生薑汁浸泡,烤香,煮熟,二兩半),桂枝(去除粗糙的樹皮),黃耆(切碎,各一兩半)

上一十四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以水一盞,入生薑一棗大拍破,煎取七分,去滓空心頓服,日晚再服。

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悶,飲食化遲,小麝香丸

麝香(半錢研),丁香皮(銼),木香,益智(去皮),甘松,莎草根(去毛),蓬莪朮(炮銼各一兩)

白話文:

  • 麝香(研磨半錢)

  • 丁香皮(銼碎)

  • 木香(一兩)

  • 益智(去皮後,一兩)

  • 甘松(一兩)

  • 莎草根(去除毛髮後,一兩)

  • 蓬莪朮(炮製並銼碎,一兩)

上七味,除麝香外,搗羅為細末,入麝香拌勻,以水浸炊餅心和丸,小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嚼破,溫熟水下,食後服。

白話文:

取前七種藥材,除了麝香之外,將其研磨成細末,然後加入麝香拌勻,再以水浸入炊餅,搓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7 到 10 丸,在服用時請嚼碎,然後用溫熱水送下,在飯後服用。

治脾臟虛冷,宿食不消,陳曲丸

陳曲(炒),乾薑(炮各二兩),枳殼(去瓤麩炒),附子(炮裂去皮臍),人參,蜀椒(去目併合口炒出汗),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陳皮(炒)、乾薑(炮製各二兩)、枳殼(去瓤、麩炒)、附子(炮裂、去皮、去臍)、人參、蜀椒(去目、併口炒出汗)、甘草(炙製各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晚食前服。

治脾元虛冷,宿食不消,心腹刺痛,嘔逆醋心,面黃痿弱,吳茱萸丸

吳茱萸(四兩陳者)

上一味,用大萊菔一枚剜空,入茱萸在內,以蓋復之,用黃泥團裹,溏灰火內熟煨,取出別用慢火,以醋炒令勻熟,用葛布袋盛之,每日空心米飲下七粒至十粒,久服永無冷疾。

白話文:

上一個偏方,採用一個大白蘿蔔,把它挖空,在裡面放入花椒,蓋上後,用黃泥團團起來,在火爐裡用緩火慢慢烘烤,取出後再用慢火,用醋炒至均勻熟透,裝在葛布袋裡,每天空腹用米湯送服 7 到 10 粒,長期服用,永遠不會有感冒的疾病。

治三焦氣不升降,脾臟衰弱,胃氣虛滿,不思飲食,舊谷未消,新谷又入,脾胃氣弱,不能磨化,穀氣減耗,肌肉瘦瘁,面目萎黃,寒濕結瘀,飲氣下流,漬傷肝腎,足脛虛浮,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此藥服之,並不耗氣,可以剖判清濁,交通上下,使脾氣和實而能磨化水穀,磨脾丸

白話文:

治療三焦氣機不升降,脾臟衰弱,胃氣虛滿,不思飲食,舊的穀物還沒有消化完,新的穀物又吃進去了,脾胃氣虛弱,不能把食物消化吸收,谷氣耗損,肌肉瘦弱,面容萎黃,寒溼之邪凝結瘀滯,飲氣向下流注,損傷肝腎,足脛部浮腫,怠惰嗜睡,四肢不收斂,服用此藥,不會耗傷正氣,可以分別清濁,溝通上下,使脾臟之氣和順充實,能夠消化吸收水谷。

制脾丸方:

  • 山藥、白朮、茯苓各一錢
  • 當歸、川芎、白芍各一錢
  • 木香、砂仁、厚朴各六分
  • 二陳湯一錢
  • 枳實、麥芽各六分
  • 陳皮、甘草各六分
  • 生薑、大棗各三片
  • 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補骨脂(六兩炒令黃焦),京三稜(一斤大者炮細碾羅取粉四兩用),蓽澄茄(六兩),黑豆(一斤湯去皮焙乾炒令黃熟細碾羅取粉四兩),檳榔(四兩),木香(四兩)

白話文:

補骨脂(六兩,炒到金黃帶焦的顏色),京三稜(一斤,選用較大的,炮製後細碾成粉,取四兩使用),蓽澄茄(六兩),黑豆(一斤,用湯煮熟,去皮,焙乾,炒到黃熟,細碾成粉,取四兩),檳榔(四兩),木香(四兩)

上六味,同為末,水煮麵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不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