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四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四 (1)

1. 脾臟統論

論曰足太陰脾之經,與胃經相為表裡,其屬土,其神意與智,其候肌肉,其聲歌,其液涎,其臭香,其色黃,用事於長夏,寄王於季月,散百物氣澤,埤諸臟腑,以均化為功,又謂之中州。為孤臟以灌四旁者也,其脈緩,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以平為期而已。

白話文:

脾經與胃經相為表裡,此經屬土,它與智謀思慮相關,候脈部位在肌肉,亦與唱歌有關,體液為口水,散發的氣味是芳香,顏色為黃色。此經的功能在於長夏時盛,在季月收藏。脾臟將身體中的百種氣息和神采散發出來,把它分佈到各個臟腑,以達到均化和供應的作用;脾臟又叫做「中州」,它像一個孤獨的臟器一樣灌溉四方,它的脈搏緩慢而舒緩。如果脾虛弱,就在脾經上補充元氣;如果脾旺盛,就在脾經上瀉去元氣,使它保持平緩的狀態。如此而已。

2. 脾虛

論曰脾象土,位處中焦,主腐化水穀,通行營衛,脾氣和,則可以埤諸臟,灌四旁,若虛則生寒,令人心腹脹滿,水穀不消,噫氣吞酸,食輒嘔吐,霍亂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氣結,惡聞人聲,補養之法,不可緩也。

白話文:

古文:

論曰脾象土,位處中焦,主腐化水穀,通行營衛,脾氣和,則可以埤諸臟,灌四旁,若虛則生寒,令人心腹脹滿,水穀不消,噫氣吞酸,食輒嘔吐,霍亂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氣結,惡聞人聲,補養之法,不可緩也。

脾臟屬土,位於人體的中部,它的主要功能是腐熟水穀,運行營衛。如果脾氣調和,那麼就能夠濡養各個臟器,充盈四肢。如果脾臟虛弱,就會產生寒氣,導致人心腹脹滿,水穀不能消化的問題,還會出現打嗝、反酸、吃東西就嘔吐、霍亂腹瀉、四肢沉重、多愁善感、容易氣結、厭惡聽到人聲。因此,對於脾臟虛弱的人來說,及時補養是十分必要的,不能延誤。

治脾虛不思飲食,氣逆渴泄,米穀不消。養脾散方

白話文:

脾臟位於人體的中部,負責消化食物,輸送營養和能量到全身。脾臟健康,就能滋養五臟六腑,使四肢有力。脾臟虛弱,就會出現腹部脹滿、消化不良、打嗝、反胃、拉肚子、四肢沉重、情緒低落、易怒、不愛說話等症狀。及時補養脾臟非常重要,不能拖延。

對於脾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口渴、腹瀉的人,可以服用養脾散。

陳曲炒,白茯苓(去黑皮),附子(炮裂去皮臍),訶黎勒皮(煨),甘草(炙),人參,草豆蔻(去皮炮各一兩),乾薑(炮半兩),麥糵(炒一兩半),白豆蔻(去皮一分),丁香(大者五十粒)

白話文:

陳皮炒過,白茯苓(去掉黑色外皮),附子(炮裂後去皮去臍),訶黎勒皮(煨過),甘草(炙過),人參,草豆蔻(去皮後炮製,各一兩),乾薑(炮製後半兩),炒過的麥糵(一兩半),白豆蔻(去皮一分),丁香(大個的五十粒)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入鹽少許,白湯點服,如中酒加生薑兩片,煎服。

治脾虛腹脅脹滿,不思飲食。順氣煮散方

白話文:

把以上提到的十一個藥材,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的量,加入少許的鹽,用溫水送服。如果感到像喝醉酒一樣,可以加入兩片生薑,一起煎服用。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白朮,半夏(湯洗去滑十四遍各一兩),乾薑(炮),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浸泡烤透),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的部分,並烤乾),白朮,半夏(用湯清洗去除滑膩感,重複 14 次,每種各一兩),乾薑(炮製),甘草(炙烤,每種各半兩)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五片,棗二枚劈破,同煎至七分,食前溫服。

治脾虛臍腹疼痛,滑泄下利,不思飲食。厚朴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種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取一盞水,加入五片生薑和兩枚剖開的大棗,一同煎煮至水量剩七分時即可。在飯前溫熱服用。

這個方劑用來治療脾臟虛弱導致的肚臍周圍疼痛、腹瀉以及沒有食慾的情況。這是[厚朴丸]的配方。

厚朴(去皴皮生薑汁炙透三兩),乾薑(炮二兩),附子(炮裂去皮臍),白朮(各一兩),訶黎勒皮(煨取三分)

白話文:

厚朴(除去粗糙的皮,用生薑汁炙透,三兩),乾薑(炮製兩兩),附子(炮製裂開後去除皮和臍),白朮(各一兩),訶黎勒皮(煨製後取三分)

上五味。搗羅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日再。

治脾虛脹悶,喘息不勻,涕唾稠黏,不思飲食。草豆蔻湯方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搗碎成細末,用醋煮麵糊,把藥末拌入麵糊中,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草豆蔻(去皮生用),人參,白茯苓(去黑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麥糵(炒),白朮(各一兩),肉豆蔻(三枚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臍),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草豆蔻(去除外皮後生用),人參,白茯苓(去除黑皮),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的外皮),炒過的麥麩,白朮(各取一兩),肉豆蔻(三枚,去除外皮),附子(炮製後裂開,去除外皮和臍),炙甘草(各取半兩)

上九味。銼如麻豆,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半,入蜜一匙頭,煎取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脾虛不思飲食,冷氣攻腹脅,四肢少力,吐酸水。沉香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九味藥材研磨成如同芝麻豆大小的碎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一匙蜂蜜,煎煮至剩下八分量,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不限定服藥時間。

此方用於治療脾虛導致的食慾不振、腹部及兩脇受寒氣侵襲而產生的不適感、四肢無力以及吐酸水等症狀。這是沈香湯的處方。

沉香,桂(去粗皮),白豆蔻(去皮各一兩),青橘皮(去白焙一兩半),高良薑,檳榔(銼),吳茱萸(湯浸一宿焙乾炒),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三分)

白話文:

沉香、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白豆蔻(去掉外皮各一兩)、青橘皮(去掉白色部分,焙製一兩半)、高良薑、檳榔(切片)、吳茱萸(用熱水浸泡一夜,焙乾炒熟)、厚朴(去掉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炙烤三分)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脾虛胃乏,不思飲食。草豆蔻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粗搗後篩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杯煎煮至剩下六分,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不限定服藥時間。

用來治療脾虛胃弱,沒有食慾的情況。這是草豆蔻散的配方。

草豆蔻(去皮一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高良薑,訶黎勒皮(炮各半兩),白朮(三分),甘草(炙一分)

白話文:

草豆蔻(去皮一兩)、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內皮,烘焙至乾燥)、高良薑、訶黎勒皮(均烘焙至半兩)、白朮(三分之一兩)、甘草(烘烤至一兩)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食前陳米飲調下,日三。

治脾虛胸膈痞悶,心腹撮痛,不思飲食。大理中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在吃飯前用陳米煮的湯調服,每天三次。

用來治療脾虛導致的胸膈悶脹、心腹絞痛以及沒有食慾的情況。這是大理中丸的配方。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桂(去粗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白朮,甘草(炙),芎藭,五味子,縮砂(去皮),蘹香子(炒各四兩),檳榔(銼),硇砂(各二兩),乾薑(炮三分),胡椒,丁香(各半兩)

白話文:

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烤透)、桂皮(去除粗皮)、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再焙乾)、白朮、甘草(炙烤)、川芎、五味子、縮砂仁(去皮)、蘹香子(炒制,各四兩)、檳榔(切碎)、硇砂(各二兩)、乾薑(炮製,三分)、胡椒、丁香(各半兩)。

上一十四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細嚼,溫酒或鹽湯下。

治脾虛不能飲食。補暖厚朴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四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雞頭。每次服用一丸,細嚼服用,用溫酒或鹽湯送服。

厚朴(半斤去粗皮生薑半斤青州棗四兩水三升同煮水盡為度去生薑棗細銼焙),附子(水浸七日炮裂去皮臍),桂(去粗皮),白朮(米泔浸三日切焙各四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各二兩),甘草(炙一兩)

白話文:

厚朴(半斤,要去掉粗皮),生薑(半斤),青州棗(四兩),水(三升),一起煮到水用盡為止,然後把生薑和棗子取出,切碎後焙乾。

附子(在水中浸泡七天,然後烘烤裂開,去掉皮和臍)。

桂(去掉粗皮)。

白朮(用米湯浸泡三天,切片後焙乾,各取四兩)。

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白色的部分,然後焙乾)。

人參(二兩),赤茯苓(去掉黑色的外皮,二兩)。

甘草(炙甘草,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蒸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治脾虛飲食減少,肌肉羸瘦。大養脾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種藥材搗碎並篩成細末,用蒸熟的棗肉拌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空腹時用鹽水送服。

用於治療脾虛導致的食慾不振、體重下降和肌肉消瘦。這是大養脾丸的配方。

白朮,蓽茇,紅豆(去皮),胡椒,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附子(炮裂去皮臍),陳橘皮(湯浸去白焙),訶黎勒(炮去核各三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乾薑(炮),陳曲(炒),大麥糵(炒各二兩)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丸大。每服一丸,細嚼,米飲下食前服。

白話文:

白朮、肉桂、紅豆(去皮)、胡椒、桂皮(去掉粗皮)、茯苓(去掉黑皮)、附子(隔水蒸裂,去掉皮和臍),陳年橘子皮(用湯浸泡後,去掉白色的部分,用文火烤乾),訶黎勒(隔水蒸過,去核,各三兩),厚朴(去掉粗皮,用生薑汁浸泡,烤透),乾薑(隔水蒸過),陳年酒麴(炒過),大麥糵(炒過,各二兩)。

治脾虛脹悶,嘔逆噁心,順三焦,化滯氣,定腹痛,進飲食。烏藥沉香丸方

白話文:

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腹脹悶痛、嘔吐反酸、噁心、順暢三焦氣機、化解積滯氣、止腹痛、增進食慾。

【藥方】烏藥、沉香、木香、砂仁、良薑、厚朴、白朮、茯苓、甘草、黨參、陳皮、半夏。

烏藥(銼),沉香(各一兩銼),葫蘆巴(炒),白芷(各半兩),木香,蓽澄茄(各三分)

白話文:

烏藥(先切碎了),沉香(各一兩,切碎了),葫蘆巴(炒過),白芷(各半兩),木香,蓽澄茄(各三分)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溫粟米飲下。

治脾虛不思飲食,溫脾內補。訶黎勒湯方

白話文:

將上面六種藥材,搗碎成粉末,混合蜂蜜繼續搗碎,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顆,在飯前以溫熱的粟米湯送服。

訶黎勒(煨去核五枚),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三分),人參(一兩),當歸(切焙),乾薑(炮),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

白話文:

  • 訶黎勒(用火煨熟後,去除果核,取五枚)

  • 厚朴(去掉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浸泡,然後烤至三分熟)

  • 人參(一兩)

  • 當歸(切片後,用火焙製)

  • 乾薑(用火炮製)

  • 白茯苓(去掉外皮,取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溫服,日再。

治脾虛腹脹不能食。白朮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味藥材粗搗後篩選,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六分,去掉渣滓,在空腹時溫熱服用,每日兩次。

用來治療脾虛導致的腹部脹滿、無法進食。這是白朮散的配方。

白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人參,吳茱萸(湯洗三度焙乾炒),白茯苓(去黑皮),麥糵(炒),芎藭,陳曲(炒各三兩)

白話文:

白朮、厚朴(去除粗糙的樹皮,用生薑汁浸泡至透徹),人參、吳茱萸(用熱水洗滌三次,烘乾後炒熟),白茯苓(去除黑色的皮),炒過的麥糵、芎藭、陳曲(各炒三兩)。

上八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溫酒調下,日三。

治脾久虛,不下食,痰逆噁心。草豆蔻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空腹時用溫酒調服,一天三次。

此方可用來治療長期脾虛導致的食慾不振、痰多反胃及噁心等症狀。[草豆蔻丸] 方

草豆蔻(去皮),乾薑(炮),桂(去粗皮各一兩),訶黎勒皮(焙半兩),甘草(炙),白茯苓(去黑皮),人參(各三分)

白話文:

草豆蔻(去除果皮),乾薑(加熱炮製),桂皮(去除粗糙的表皮,各一兩),訶黎勒皮(烘焙至半兩),甘草(炙烤),白茯苓(去除黑皮),人參(各三分)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或生薑湯下二十丸。

治脾虛內寒外熱,宿食不消,泄痢不止,霍亂煩滿。厚朴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搗碎成末,加入蜂蜜和成丸子,丸子的體積約為梧桐子的大小。每次服用時,在空腹狀態下,以溫酒或生薑湯送服二十粒藥丸。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赤石脂(各一兩半),白朮,大麥糵(炒),乾薑(炮),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當歸(切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甘草(炙),訶黎勒皮(炮各一兩)

白話文:

厚朴(去除粗皮,以生薑汁炙烤至透)

赤石脂(各一兩半)

白朮

炒熟的大麥鬚

炮製過的乾薑

人參

去除黑皮的白茯苓

切片並焙製過的當歸

浸在湯中的陳橘皮,去除白皮,焙製過

炙烤過的甘草

炮製過的訶黎勒皮(各一兩)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米飲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

治脾虛嘔逆,心腹痛,面色青黃,腰胯冷疼。蓽茇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時,在空腹狀態下以米湯送服二十丸,可逐漸增加至三十丸,每日服用兩次。

此方主治脾虛引起的嘔吐、心腹部疼痛、面色呈現青黃色以及腰部和胯部的冷痛感。這是蓽茇丸的配方。

蓽茇,木香,附子(炮裂去皮臍),胡椒,桂(去粗皮),乾薑(炮),訶黎勒皮(焙各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半)

白話文:

獨活 (一兩),木香 (一兩),附子 (炮裂去皮臍,一兩),胡椒 (一兩),桂皮 (去粗皮,一兩),乾薑 (炮,一兩),訶黎勒皮 (焙,半兩),厚朴 (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半)。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粥飲下十五丸,日三。

治脾虛身重如石,食少腹脹腸鳴,精神昏悶。補脾人參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然後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時,在空腹狀態下以粥飲送服十五粒丸藥,每日三次。

此方可用於治療脾臟虛弱導致的身體沈重如石、食慾不振、腹部脹滿及腸鳴、精神昏沈等症狀。這是補脾的人參湯配方。

人參(一兩),石斛(去根),黃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桔梗(炒),白朮(各三分),附子(炮裂去皮臍),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丁香,草豆蔻(去皮各半兩)

白話文:

人參(一兩)、石斛(去除根部)、黃耆、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外皮,並烘烤)、桔梗(炒製)、白朮(各三分)、附子(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部)、桂枝(去除粗糙的外皮)、白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丁香、草豆蔻(去除外皮,各半兩)。

上一十一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切,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六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治脾虛下焦冷,胸中滿悶,不思飲食,脅下痛。補脾白朮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研磨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半片生薑切片,三枚紅棗劈開,一起煎煮至六分之一,去渣服用,不限時間。

白朮,五味子,白芍藥,甘草(炙),訶黎勒皮(煨各半兩),桂(去粗皮),高良薑,熟乾地黃(焙各三分),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白話文:

  • 白朮:半兩

  • 五味子:半兩

  • 白芍藥:半兩

  • 甘草(炙):半兩

  • 訶黎勒皮(煨):半兩

  • 桂(去粗皮):三分

  • 高良薑:三分

  • 熟乾地黃(焙):三分

  •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上九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切,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六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治脾氣不足,心腹脹痛,食則欲嘔,四肢少力。補脾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九味藥材切成小塊,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碗,放入半分切好的生薑和三枚劈開的大棗,一起煎煮到剩下六分的水量,去掉藥渣後稍微放涼一點就可以喝了,不受時間限制。

這個方劑用於治療脾臟功能不足、腹部脹痛、吃東西時想吐以及四肢無力的情況。[補脾湯]方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桂(去粗皮),訶黎勒(煨去核各一兩),當歸(切焙),人參,丁香,白朮,白豆蔻(去皮),高良薑,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吳茱萸(湯浸七次焙乾炒一分)

上一十一味。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切,棗二枚劈破,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 厚朴:去除粗皮,浸泡在生薑汁中,炙烤至透。

  • 桂皮:去除粗皮。

  • 訶黎勒:烘烤至去除果核,取一兩。

  • 當歸:切片,烘焙。

  • 人參:取半兩。

  • 丁香:取半兩。

  • 白朮:取半兩。

  • 白豆蔻:去除外皮,取半兩。

  • 高良薑:取半兩。

  • 陳橘皮:用水浸泡,除去白色內皮,烘焙半兩。

  • 吳茱萸:用沸水浸泡七次,烘焙至乾燥,炒一分。

治脾虛飲食易傷,每至秋夏,臟腑不調,氣逆痰嘔,腹脹虛鳴。藿香湯方

白話文:

治療脾虛容易受到飲食傷害,每逢秋夏之交,臟腑不調,出現氣逆、痰嘔、腹脹和虛鳴等症狀。藿香湯的配方如下:

  • 藿香:12克
  • 紫蘇葉:12克
  • 厚朴:6克
  • 陳皮:6克
  • 白芷:6克
  • 甘草:6克
  • 生薑:6克
  • 大棗:6枚

將所有藥物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煎煮至藥液變濃縮,然後服用。此方可以有效緩解脾虛引起的消化系統症狀,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藿香葉,縮沙仁,面曲(銼炒),白朮,草豆蔻(去皮各二兩),厚朴(去粗皮銼),生薑切,棗(各一斤),半夏(四兩以上四味同爛搗慢火炒乾),甘草(炙四兩),人參(一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高良薑(各一兩)

上一十三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藿香葉,縮沙仁,面曲(切碎後炒),白朮,草豆蔻(去除外皮,各兩兩),厚朴(去除粗皮,切碎),生薑切片,棗(各一斤),半夏(四兩,以上四種藥材一起研磨,慢火炒乾),甘草(炙烤四兩),人參(一兩半),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表皮,焙乾),高良薑(各一兩)

治脾虛。心腹滯氣發歇疼痛,胸膈痞悶,兩脅脹滿,不思飲食。硇砂煎丸方

白話文:

治療脾虛。

病症:心情煩悶,肚子疼,胸中鬱悶,兩側肋骨脹滿,不想吃東西。

藥方:硇砂煎丸。

硇砂(二兩),阿魏研(一分),陳曲(炒),訶黎勒皮(各一兩),丁香,蓽茇,附子(炮裂去皮臍),青橘皮(湯浸去白焙),白芥子,蘹香子(炒),檳榔(銼各半兩)

白話文:

硃砂(二兩),阿魏研(一分),陳曲(炒),訶黎勒皮(各一兩),丁香,麝香,附子(炮裂去皮臍),青橘皮(湯浸去白焙),白芥子,馬兜鈴果(炒),檳榔(各半兩)

上一十一味。先將硇砂末,法酒一升煎少時,次入阿魏,再煎五七沸,新綿濾,再煎,次下曲末,慢火熬成膏,和搜眾藥末,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前生薑湯或溫酒下。

治脾虛,心腹刺痛,四肢乏力,不思飲食。溫氣煮散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物,首先將硃砂研磨成粉末,用一升酒在小火上煮一會兒,然後加入阿魏,再煮沸五到七次,用新的棉花濾掉渣滓,繼續煎煮,然後加入曲末,用文火熬成膏狀,與其他藥物的粉末混合,搗碎三到五百次,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飯前用生薑湯或溫酒送服。

木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當歸(切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益智(去皮),京三稜(炮銼),蓬莪朮(炮各半兩),蘹香子(炒),馬蘭花(酒浸一宿炒),甘草(炙各一兩),高良薑(炒),沉香(銼),丁香,肉豆蔻(去殼),訶黎勒皮(各一分),檳榔(三枚炮銼)

上一十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鹽少許,同煎至六分,食前溫服。

白話文:

木香、陳橘皮(用沸水浸泡後去白色,焙乾)、當歸(切片,焙乾)、青橘皮(用沸水浸泡後去白色,焙乾)、益智仁(去皮)、京三稜(炮製後切碎)、蓬莪朮(炮製切碎,各半兩)、蘹香子(炒熟)、馬蘭花(用酒浸泡一夜後炒熟)、甘草(炙乾,各一兩)、高良薑(炒熟)、沉香(切碎)、丁香、肉豆蔻(去殼)、訶黎勒皮(各一分)、檳榔(三枚,炮製後切碎)

治脾虛,胸膈妨悶,不思飲食,四肢乏力,臍腹撮痛,大便滑泄。香橘湯方

白話文:

治療脾氣虛弱、胸悶膈塞、食慾不振、四肢乏力、肚臍和腹部絞痛、大便腹瀉。

香橘湯配方:

  • 香橘:20克
  • 陳皮:15克
  • 茯苓:15克
  • 白朮:15克
  • 黨參:15克
  • 甘草:6克
  • 生薑:3克
  • 大棗:10枚

用法:

將所有藥材加水煎煮,取藥汁服用。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烏頭(炮裂去皮臍),乾薑(炮),白豆蔻(去皮各半兩),益智(去皮),甘草(炙各一兩),沉香(一分),蘹香子(微炒一兩半)

白話文:

青橘皮(用熱水浸泡洗淨,去白色內膜,用慢火烘乾),烏頭(用火烤裂,去除外皮和內芯),乾薑(烘焙過的生薑),白豆蔻(去皮,每種各半兩),益智仁(去皮),甘草(炙過的甘草,各一兩),沉香(一分),蘹香子(微炒過的一整兩)

上八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鹽少許,棗一枚劈破,同煎至六分,食前去滓溫服。

治脾氣久虛,遍身浮腫,四肢不舉,腹脹滿悶,及水病後氣虛未平。人參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切碎至如同芝麻和豆子大小,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碗水和少許鹽,再放入一枚劈開的棗子,一同煎煮至剩六分量,飯前濾去渣滓後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長期脾氣虛弱導致全身浮腫、四肢無力抬舉、腹部脹滿不適,以及水腫病後體內氣虛尚未恢復的情況。這是人參湯的處方。

人參,石斛(去根),白朮,桂(去粗皮),澤瀉(各一兩),黃耆,五味子,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草豆蔻(去皮三枚)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一枚劈破,同煎至六分,食前去滓溫服。

白話文:

人參、石斛(去掉根部)、白朮、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澤瀉(各一兩),黃耆、五味子、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白色的內皮,烘烤至乾燥)、白茯苓(去掉黑色的外皮,各一兩半),草豆蔻(去掉外皮,三枚)。

治脾虛不能飲食,時發虛腫,胸脅脹滿,夜睡不穩,及傷寒瘴瘧後發浮腫。溫中散方

白話文:

治療脾虛不能飲食,時常出現浮腫,胸脅脹滿,晚上睡不安穩,以及傷寒、瘴氣、瘧疾後導致的浮腫。溫中散方:

黨參、白朮、茯苓、甘草、生薑、大棗,各一兩。

陳皮、半夏、遠志、五味子、各半兩。

木香、厚朴、砂仁、各三錢。

炮姜、肉桂、各一錢。

上藥共研為末,分為二十劑,每劑一匙,以粳米粥調服。

陳曲(炒),草豆蔻(去皮),麥糵(炒各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甘草(炙各半兩),乾薑(炮一分)

白話文:

陳曲:炒過的酒糟

草豆蔻:去掉殼的草豆蔻

麥糵:炒過的麥芽

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膜,再烘烤過的橘皮

甘草:炙烤過的甘草

乾薑:炮製過的薑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鹽湯點,空心服,如睡不穩,疲倦,臨臥再服。

治脾虛。附子湯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人參(等分)

上二味。銼如麻豆,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棗二枚劈破,生薑三片,煎至六分,食前去滓溫服。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用鹽湯送服,空腹服用。如果睡不著、感到疲倦,臨睡前再服用一次。

這個方劑用於治療脾虛。

附子(炮制後去皮和臍)、人參(兩者比例相同)。

將上面兩種藥材切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兩錢匕,用水一盞,加入兩枚劈開的紅棗和三片生薑,煎煮至剩六分,飯前去除藥渣,溫熱服用。

治脾臟久虛,積冷不散,及陰氣傷寒,喘悶堅脹,四肢厥逆。蓽澄茄飲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脾臟長期虛弱,積寒不散,以及陰氣受到寒邪傷害,導致喘息、胸悶、腹脹,四肢厥冷、手腳逆冷。

方劑:蓽澄茄飲

組成:蓽澄茄、甘草、粳米、生薑、大棗

做法:將蓽澄茄、甘草、粳米、生薑、大棗放入鍋中,加水煎煮至藥液濃縮為原來的四分之一,即可服用。

功效:益氣溫陽,消食導滯,緩解喘息、胸悶、腹脹,溫暖四肢,改善厥冷。

蓽澄茄,附子(生去皮臍),楝實(酒浸取肉),山茱萸(麩炒),蘹香子(炒),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乾薑(炮),益智(去皮各三分),天雄(生去皮臍一兩半),沉香(半兩)

白話文:

蓽澄茄、附子(生去皮臍)、楝實(用酒浸泡取出果肉)、山茱萸(用麩子炒過)、蘹香子(炒過)、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部分,然後烘乾)、乾薑(炮製過)、益智(去皮,各取三分之一)、天雄(生去皮臍一兩半)、沉香(半兩)

上一十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鹽半錢匕,艾七葉,同煎至六分,去滓稍熱空心食前服。

治脾虛大便滑泄,肌體羸瘦,不能飲食。厚朴散方

白話文:

上列十味藥材,研磨成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三錢匙,加水一杯,放入生薑三片、鹽半錢匙、艾草七片,一起煎煮至藥液約剩六成,去渣後稍加熱,空腹時服下。

厚朴(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四兩),乾薑(炮三兩以上三味同艾滓三兩杵研為粗末用老生薑四兩擦碎拌前四味同炒令紫色入後藥),肉豆蔻仁,訶黎勒皮(各一兩半),吳茱萸(湯洗七遍去涎焙乾炒),草豆蔻仁,縮砂仁,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白話文:

厚朴(去除粗皮),附子(炮裂後去除皮臍,各四兩),乾薑(炮製,三兩以上三味與艾葉渣三兩混合,搗碎研成粗末,用四兩老生薑擦碎,與前四味拌炒至呈現紫色,再加入後續藥材),肉豆蔻仁,訶黎勒皮(各一兩半),吳茱萸(以湯洗七次去除涎液,焙乾後炒製),草豆蔻仁,縮砂仁,陳橘皮(以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焙製,各一兩)

上九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食前粟米飲調下。

治脾虛不進飲食。白豆蔻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在飯前用粟米湯調服。

用來治療脾虛導致的食慾不振。[白豆蔻湯]方

白豆蔻(去皮),人參,白朮,芎藭,白茯苓(去黑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二兩),甘草(炙三分),乾薑(炮),丁香(各半兩)

白話文:

白豆蔻(去掉殼),人參,白朮,川芎,白茯苓(去掉黑皮),陳橘皮(用湯浸泡,去掉白色的焙烤物,各一兩),厚朴(去掉粗皮,用生薑汁炙烤,二兩),甘草(炙烤三分),乾薑(炮製),丁香(各半兩)

上一十味。銼如麻豆,每服一錢半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一枚劈,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虛嘔吐寒痰滑泄,不能飲食。丁香白朮飲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味藥材研碎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一錢半,用水一杯,加入三片生薑和一枚劈開的大棗,一同煎煮至剩六分量,去掉渣滓,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脾虛引起的嘔吐、寒痰、滑洩以及無法進食等症狀。[丁香白朮飲]方

丁香(半兩),白朮(一兩),白芍藥,桂(去粗皮),高良薑,白豆蔻(去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乾薑(炮),桔梗(炒各一兩半),蒼朮(湯浸去皮焙三兩),丁香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烏頭(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上一十三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六分,去滓稍熱食前服。

白話文:

丁香(半兩),白朮(一兩),白芍藥、肉桂(去粗皮)、高良薑、白豆蔻(去皮)、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外皮,烘乾)、乾薑(炮製)、桔梗(炒製,各一兩半)、蒼朮(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烘乾,三兩)、丁香皮、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透)、烏頭(炮裂,去除外皮和肚臍,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