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四十三 (5)
卷第四十三 (5)
1. 心煩熱
論曰心煩熱之病,手少陰經有餘所致也。其不足則亦能令人虛煩。聖惠方止及實熱,大抵心屬火而惡熱,其受病則易以生熱,熱則血氣壅滯,故為煩躁,寢臥不得安寧。口舌生瘡,頭痛頰赤之類。虛則熱氣內攻,心神不寧,亦為之煩躁也。
治心虛多煩躁,背膊妨悶,面色變赤,言語謬亂。遠志湯方
白話文:
論述談到心煩熱的疾病,是手少陰經有餘造成的。不足同樣也能讓人虛煩。聖惠方只治實熱,大多數是心的屬性是火而厭惡熱,一旦患病容易產生熱氣,熱氣就會使血氣堵塞,因此產生煩躁,寢臥不得安寧,口腔舌頭產生瘡,頭痛和臉頰發紅等症狀。而虛證則是熱氣在體內攻心,心神不寧,也會產生煩躁的症狀。
遠志(去心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三分),犀角(鎊一兩半),知母(半兩),芍藥(一兩),黃芩(去黑心)前胡(去蘆頭各三分)
白話文:
遠志(去除中心一兩),白茯苓(去除黑皮三分),犀角(研磨一兩半),知母(半兩),芍藥(一兩),黃芩(去除黑心)前胡(去除蘆頭各三分)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麥門冬汁半合,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心煩躁,口乾舌澀。麥門冬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物搗碎篩勻,每次取三錢的藥量。用一杯水,加入半合量的生麥門冬汁,煎煮至藥液只剩八分之一,去渣後,不拘時溫服。
麥門冬(去心焙二兩),龍齒(半兩),玄參(洗切),梔子仁,茅根(各一兩),木通(二兩銼),赤芍藥(一兩)
白話文:
麥門冬(去中心,用小火焙乾,用量為二兩)、龍齒(半兩)、玄參(洗淨切片)、梔子仁、茅根(各一兩)、木通(切成二兩大小)、赤芍藥(一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心臟煩熱,睡即多驚,心忪不欲見人。烏犀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粗搗篩過後,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至八分滿,去渣後不拘時間溫服。
用來治療心臟煩熱、睡眠多夢易驚、心跳不安不想見人的症狀。這是烏犀湯的方劑。
犀角(鎊八錢),龍齒,升麻(各一兩),茯神(去木一兩半),麥門冬(去心焙二兩),玄參(一兩),栝蔞根(銼焙三兩),赤芍藥(一兩半)
白話文:
犀牛角(研磨成粉,八錢),龍齒(一兩),升麻(一兩),茯神(去掉木質部分,一兩半),麥門冬(去掉心部,烘焙後二兩),玄參(一兩),栝蔞根(切碎,烘焙後三兩),赤芍藥(一兩半)。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馬牙硝半錢匕,生地黃五七寸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心虛煩躁。黃耆湯方
白話文:
將八種中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過,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入半錢的馬牙硝,再加入五到七寸的生地黃拍碎,一起煎煮到七分熟,去渣後溫熱服用。
黃耆(銼),茯神(去木),麥門冬(去心焙),栝蔞根(銼各二兩),熟乾地黃(洗切焙四兩)
白話文:
-
黃耆:兩兩切碎。
-
茯神:去除木質部。
-
麥門冬:去除心臟,用火焙乾。
-
栝蔞根:兩兩切碎。
-
熟乾地黃:洗淨切片,再用火焙乾。
-
劑量:黃耆、茯神、麥門冬、栝蔞根各兩兩,熟乾地黃四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心虛煩熱怔忪,頭目昏眩,夜臥不寧。鐵粉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五種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盞半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掉渣滓後,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心虛煩熱、心跳不安、頭暈眼花以及夜晚睡眠不安的症狀。[鐵粉丸]方
鐵粉(二兩),蛇蛻(五尺炒焦),黃連(去須),澤瀉,犀角(鎊各三分),龍齒,遠志(去心各半兩),麥門冬(去心焙),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
白話文:
鐵粉(二兩):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澀腸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吐血、便血、痢疾等症。
蛇蛻(五尺炒焦):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止痙、解毒鎮靜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風濕痺痛、抽搐驚癇等症。
黃連(去須):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痢疾、泄瀉、咽喉腫痛等症。
澤瀉:具有利尿消腫、清熱瀉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尿少、小便不利等症。
犀角(鎊各三分):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吐血、便血、癰腫瘡毒等症。
龍齒: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齒齦腫痛、跌打損傷等症。
遠志(去心各半兩):具有補益心腎、寧心安神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心悸怔忡、失眠多夢、 健忘等症。
麥門冬(去心焙):具有養陰潤肺、清熱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等症。
人參:具有補氣固脫、益氣生津、扶正固本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元氣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寧心安神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乏力、痰濕內阻、失眠多夢等症。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熟水下,日三服。
治心熱煩躁,小便赤澀。瞿麥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並篩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水送服,每日服用三次。
此方可用於治療心熱煩躁、小便紅赤且排尿困難的情況。這是瞿麥湯的配方。
瞿麥穗,麥門冬(去心焙),木通(銼各一兩),黃連(去須),甘草(炙銼各半兩)
白話文:
瞿麥穗,麥門冬(去心烘烤),木通(切成碎片,各一兩),黃連(去須),甘草(烘烤切成碎片,各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竹葉十片,同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心膈虛煩,燥渴至甚。黑豆湯方
白話文:
將上列五味藥物粗略搗碎、篩過,每次取三錢匙。加入一杯水,再放入十片竹葉,一起煎煮至剩七分時,濾掉渣滓,不拘時間,溫服即可。
黑豆(小者一升),防風(去叉二兩),甘草(炙銼),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白話文:
黑豆(取小粒的 一升),防風(去枝叉後 二兩),甘草(炮製後切碎),麥門冬(去中心各 一兩)
上四味。除黑豆外,並細銼,用水七升,煎取五升,不拘時溫服,從早至夜,勻分作四服。如渴不至甚者,止用半劑。
治心經積熱煩郁。地黃散方
白話文:
上述四種藥材,除了黑豆外,其餘都搗碎成細末,用七升水煎煮,取五升藥液後,不拘時溫服,從早晨到晚上,均分作四次服用。如果口渴不嚴重,只服半劑藥量即可。
生地黃汁(三升),蛤粉(一斤),鬱金(銼二兩),甘草(炙銼三兩)
白話文:
-
生地黃汁:三升
-
蛤粉:一斤
-
鬱金:銼二兩
-
甘草:炙銼三兩
上四味。將地黃汁拌和下三味令勻,曝乾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用新汲水調下,日三服,食後臨臥。
治心熱煩躁。涼心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用地黃汁拌和其他三味藥材使其均勻,然後曬乾並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的量,用新打上來的井水調服,每天服用三次,在飯後或睡前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心熱煩躁,名為涼心丸。
紫河車(三分蚤休是也),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遠志(去心一分),麥門冬(去心焙半兩),丹砂(別研一兩),龍腦(別研半錢),金箔(二十片與丹砂腦子同研)
白話文:
紫河車(其實就是三分的蝤蠐),人參,白茯苓(去除黑皮,各半兩),遠志(去除心,一分),麥門冬(去除心,烘焙,半兩),丹砂(另外研磨,一兩),龍腦(另外研磨,半錢),金箔(二十片與丹砂、龍腦一起研磨)。
上八味。除別研外,搗羅為末,再同研勻,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人參湯化下。
治心熱恍惚煩躁,面赤小便澀。黃芩湯方
白話文:
上列八味藥,除去別研之外,把其餘的藥搗碎成細末,再與別研的藥研勻,加入蜂蜜和成丸,如雞頭那麼大。每次服用一丸,用人參湯送服。
黃芩(去黑心),貝母(去心),升麻,玄參,麥門冬(去心焙),紫菀(去苗土),柴胡(去苗),桔梗(去蘆頭炒),牡丹(去心),木香,胡黃連(等分)
白話文:
將黃芩去除黑心,貝母去除心,升麻、玄參、麥門冬去除心後焙乾,紫菀去除苗土,柴胡去除苗,桔梗去除蘆頭後炒,牡丹去除心,木香,胡黃連各取等分。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心煩熱,咽乾舌澀,面赤潮熱。地骨皮湯方
地骨皮,防風(去叉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竹葉五七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白話文:
地骨皮湯 方
藥材:
- 地骨皮 一兩
- 防風(去叉) 一兩
- 甘草(炙銼) 半兩
製法:
- 將上述藥材粗搗篩過。
- 每服取三錢匕。
- 用水一盞(約200毫升),加入竹葉五七片,同煎至藥液剩下七分(約140毫升)。
- 去渣後,溫服,不拘時辰。
主治:
心煩熱,咽乾舌澀,面赤潮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