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四十三 (1)
卷第四十三 (1)
1. 心臟統論
論曰心與小腸合,故手少陰經與手太陽經為表裡,其象火,其王夏,其脈洪。在臟為神,在志為喜,在變動為憂,在液為汗,是故心氣虛則悲不已。實則笑不休,心氣虛則夢救火陽物,得其時則夢燔灼,心氣盛則夢喜笑恐畏,厥氣客於心,則夢丘山煙火,心衰則健忘,心熱則多汗。不足則胸腹脅下與腰背引痛,驚悸恍惚,少顏色,舌本強。
有餘則骨痛胸中支滿,脅下及膺背肩胛兩臂痛,不足則補,有餘則瀉,此治之大法也。
白話文:
古書上說,心臟和大腸相合,所以手少陰經與手太陽經是表裡關係,其性質屬於火,主宰夏天,脈象洪大。在臟腑中為神明,在精神狀態中為喜悅,在變化的感情中為憂傷,在體液中為汗液,所以心氣虛弱就悲傷不已。心氣實盛就會笑個不停,心氣虛弱就會夢到火災和陽物,在適當的時候就會夢到火燒灼。心氣旺盛就會夢到喜悅、笑容、恐懼和害怕。邪氣侵犯了心臟,就會夢到山丘、火光和煙霧。心臟衰弱就會健忘,心臟發熱就會多出汗。心氣不足就會胸腹脅下與腰背引發疼痛,心悸驚恐,恍惚迷亂,面色萎黃,舌根發硬。
2. 心虛
論曰心虛之狀,氣血衰少,面黃煩熱,多恐悸不樂,心腹痛難以言,時出清涎,心膈脹滿,善忘多驚,夢寢不寧,精神恍惚,皆手少陰經虛寒所致。其脈見於左手寸口人迎以前陰虛者,乃其候也。
治心虛悸,頭項熱痛,狂走言語無度,小腹氣壅。石膏湯方
白話文:
描述心虛的症狀,氣血衰少,臉色蠟黃、煩躁燥熱,常常因為恐懼驚悸而快樂不起來,心腹疼痛難以言語,有時流出清澈的口水,心膈脹滿,容易健忘且常受驚嚇,睡眠品質不佳,精神恍惚,全都是手少陰經虛寒所導致。從脈象上看,在左手寸口人迎以前,如果出現脈象虛弱的症狀,就是心虛的徵兆。
石膏(二兩),麥門冬(去心焙),升麻(各一兩半),桔梗(去蘆頭切炒),甘菊花(擇去梗),黃耆(薄切各一兩),人參(半兩)
白話文:
石膏(兩百公克),麥門冬(去中心炒過),升麻(各一百五十公克),桔梗(去蘆頭切碎後炒過),甘菊花(挑選過去除梗),黃耆(切片各一百公克),人參(五十公克)。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日三。
治心臟虛煩,恍惚多忘,神思不寧。人參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粗搗篩過後,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渣後,在飯後溫熱服用,每日三次。
用來治療心臟虛弱導致的心煩意亂、精神恍惚、容易忘事和心情不安。這是人參湯的配方。
人參(半兩),遠志(去心),石菖蒲(各一兩)
白話文:
人參(半兩),去除心部的遠志,石菖蒲(各一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薄荷三葉,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白話文:
上取以上三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加一杯水,放入三片生薑和三片薄荷葉,煎煮至液體只剩七分之一,去掉藥渣,趁溫熱服用,不受時間限制。
治心氣虛弱,時發昏悶,驚悸恍惚,忘誤心忪,安定神志,補心不足。丹砂茯神丸方
白話文:
治療心氣虛弱,時常感到頭昏眼花,心悸恍惚,思維混亂,健忘多慮,安定神志,補益不足。使用硃砂與茯神的丸劑方。
丹砂(別研),茯神(去木),人參,天麻,白殭蠶(微炒各一兩),天竺黃(研),真珠末,琥珀(研),菖蒲,遠志(去心各半兩),鉛霜(研),麝香(研),水銀沙子,乾蠍(去肚泥炒),牛黃(別研各一分)
白話文:
丹砂(特別研磨),茯神(去掉木頭部分),人參,天麻,白殭蠶(微炒,各一兩),天竺黃(研磨),真珠粉末,琥珀(研磨),菖蒲,遠志(去掉心,各半兩),鉛霜(研磨),麝香(研磨),水銀沙,乾蠍子(去除肚子裡的泥,炒至微焦),牛黃(特別研磨,各一錢)。
上一十五味。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煎人參茯苓湯下,食後臨臥服。
治心經邪熱,虛煩懊躁,頭目不利,神思昏倦。紫石英湯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五味藥材,打成粉末,煉製成蜂蜜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至十五丸,用人參茯苓湯送服,飯後臨睡前服用。
紫石英(別研),麥門冬(去心焙各二兩),生乾地黃(洗切焙),人參,紫蘇莖葉,遠志(去心),茯神(去木),當歸(切焙),甘草(炙銼),防風(去叉各半兩),赤小豆(一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早晚食後溫服。
白話文:
紫水晶(用研磨機研磨成粉)、麥門冬(先去除中心後,再用火烤),各二兩;生乾地黃(洗淨切片後,再用火烤)、人參、紫蘇莖葉、遠志(去除中心)、茯神(去除木部)、當歸(切片後用火烤)、甘草(用火烤後切碎)、防風(去除小分支)、各半兩;赤小豆一兩。
治精神恍惚,或爽或昏,意思不佳,日多伸欠,眠食不時,補心益志。菖蒲散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精神恍惚、神智有時清醒有時昏迷,思維遲鈍,白天伸懶腰打哈欠的次數增多,飲食時間不規律,本方具有養心益志的功效。菖蒲散方
菖蒲銼,人參,生乾地黃(洗切焙),遠志(去心),白茯苓(去黑皮),山芋(各一兩),桂(去粗皮半兩)
白話文:
菖蒲、人參、生乾地黃(洗淨切片焙乾)、遠志(去芯)、白茯苓(去黑皮)、山藥(各取一兩),桂皮(去粗皮,取半兩)。
上七味。為細散,每服一錢匕,粥飲調下,食後臨臥服。
治思慮過多,心氣不安,驚悸恍惚煩倦,神思不清。人參遠志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匕的量,用粥湯調和後服用,在飯後臨睡前服用。
適用於思慮過多、心情不穩定、驚悸恍惚、疲倦不堪、精神不清的情況。這是人參遠志丸的方子。
人參,遠志(去心),黃耆(薄切),酸棗仁(各一兩),桂(去粗皮),桔梗(去蘆頭炒),丹砂(別研各半兩),天門冬(去心焙),菖蒲,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
白話文:
人參、遠志(去除中心)、黃耆(薄片)、酸棗仁(各一兩)、桂皮(去除粗皮)、桔梗(去除蘆頭後炒製)、丹砂(分別研磨,各半兩)、天門冬(去除中心後烘烤)、菖蒲、白茯苓(去除黑皮,各一兩半)
上一十味。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米飲下不拘時。
安鎮魂魄,令人神爽氣清,目明耳聰,強記預知。應真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的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用米湯送服,不限定時間。
這種藥可以安定心神,使人精神清爽、氣色好,眼睛明亮、耳朵聰明,增強記憶力並預知未來。這是應真丸的配方。
琥珀(研),預知子,遠志(去心),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白朮,菖蒲(各二兩),桂(去粗皮一兩)
白話文:
-
琥珀(研磨成粉)
-
預知子(中藥名,又稱牛膝)
-
遠志(去中心)
-
人參
-
白茯苓(去除黑皮)
-
白朮(中藥名,又稱苡仁)
-
菖蒲(每種各二兩)
-
桂花(去除粗皮一兩)
上八味,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酒下。
治心氣虛弱驚悸,夜臥不寧。沉香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在飯前用溫酒送服。
用於治療心氣虛弱導致的心悸不安和夜晚睡眠不寧的情況。這是沈香散的配方。
沉香,白茯苓(去黑皮各三錢),酸棗仁(炒),人參,天麻,芎藭,陳橘皮(去白切焙各二錢),藿香葉,甘草(炙銼),白殭蠶(去絲酒炒各一錢)
白話文:
沉香、白茯苓(去除黑皮,各三錢),酸棗仁(炒過),人參、天麻、芎藭、陳橘皮(去除白色部分,切片並烘烤,各二錢),藿香葉、甘草(炙烤並切碎),白殭蠶(去除絲,用酒炒過,各一錢)。
上一十味。為細散,每服一錢匕,食後生薑湯調下,日二夜一。
治心氣不足。茯苓菖蒲丸方
茯苓(去黑皮),菖蒲,遠志(去心各一兩),茯神(去木二兩),赤小豆(半兩)
上五味為細末,用炊餅浸稀,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食後熟水下。
治心氣不足。山茱萸丸方
白話文:
上一十味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匕,飯後用生薑湯送服,一天服用兩次,晚上一次。
茯苓菖蒲丸,用於治療心氣不足。
將茯苓(去黑皮)、菖蒲、遠志(去心)、茯神(去木)、赤小豆(半兩)五味研磨成細粉,用炊餅浸泡稀釋,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至五十丸,飯後用溫水送服。
山茱萸丸,也用於治療心氣不足。
山茱萸,杜仲(去粗皮炒),茯神(去木),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銼),貝母(去心炒),天門冬(去心焙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三分),生乾地黃(洗切焙),百部(各二兩),防風(去叉一兩半),遠志(去心半兩)
白話文:
山茱萸、杜仲(颳去粗皮並炒)、茯神(去除木心)、枳殼(去除瓤麩並炒)、甘草(烤過並切碎)、貝母(去除芯並炒)、天門冬(去除芯並烤各一兩)、白茯苓(去除黑皮)、麥門冬(去除芯並烤各一兩三分)、生乾地黃(洗淨切片並烤)、百部(各二兩)、防風(去除叉枝一兩半)、遠志(去除芯半兩)。
上一十三味。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嚼細,食後麥門冬熟水下。
治心氣不足,脾乏生氣,脾既受邪,先診其脈,若心脾脈俱弱,即宜先服補益心氣。人參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煉製成如彈丸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嚼碎後,在飯後用麥門冬煮的水送服。
用來治療心氣不足和脾臟功能不振的情況。如果脾臟受到邪氣侵襲,應先診斷脈象。若發現心臟和脾臟的脈象都很弱,就應該先服用補益心氣的人參湯。
人參,藿香(去梗),遠志(去心),芎藭,菖蒲,白朮,白芷,陳橘皮(去白切焙各等分)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服。
開心益智。菖蒲散方
白話文:
人參、藿香(去除梗)、遠志(去除中心)、芎藭、菖蒲、白朮、白芷、陳橘皮(去除白色外皮,切片並烘焙,各等份)
菖蒲(三分),遠志(去心一兩三分),菖蒲,白茯苓(去黑皮),龍骨(碎研各一兩一分)
白話文:
• 菖蒲(三分)
• 遠志(去除中心,一兩三分)
• 菖蒲
• 白茯苓(去除表皮的黑皮,一兩一分)
• 龍骨(研碎,一兩一分)
上五味,為細散,每服一錢匕,平旦以新水調下,服此藥宜以開日為始。
治心虛不足,補心氣。山芋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五味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匕的量,清晨時用新鮮的水調和後服用。開始服用這藥最好選在開日。
此藥用於治療心虛不足,補充心氣。[山芋丸]的配方
山芋,熟乾地黃(焙各一兩半),柏子仁,茯神(去木),人參,防風(去叉),丹參(各一兩),貝母(去心焙),菖蒲(石上者),甘草(銼),遠志(去心各半兩)
白話文:
山藥、熟乾地黃(焙製各一兩半)、柏子仁、茯苓(去木質部分)、人參、防風(去叉)、丹參(各一兩)、貝母(去心烘焙)、菖蒲(生長在石頭上的)、甘草(切碎)、遠志(去心各半兩)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研令勻,用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日食後將一丸含化咽津,夜臥時再服。
治心虛驚悸,睡臥不安。龍齒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味藥材搗碎並篩成細末,研磨均勻後,用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同彈珠。每天飯後取一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吞下,晚上睡覺前再服用一次。
此方可用來治療心虛導致的心慌、驚悸以及睡眠不安的症狀。這是龍齒湯的配方。
龍齒,人參(各三分),芍藥,淡竹茹,當歸(切焙),半夏曲,茯神(去木),羌活(去蘆頭各半兩),木香,茅根(各一分),銀(半斤用水三升煎取一升)
白話文:
龍齒、人參(各取三分),芍藥、淡竹茹、當歸(切成片並焙製),半夏曲、茯神(去除木質部分),羌活(去除蘆頭,各取半兩),木香、茅根(各取一分),銀(取半斤,用三升水煎煮至剩下一升)
上一十一味。除銀外,粗搗篩,每服五錢匕,用銀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心虛驚悸。茯苓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味藥材,除了銀之外,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用銀煮過的水和五片生薑,煎煮到剩下八分的水量,然後去掉藥渣,在飯後溫熱服用。
這個方劑可以治療心虛引起的驚悸。[茯苓散]
白茯苓(去黑皮三分),遠志(去心),人參,麥門冬(去心焙),白殭蠶(炒),羚羊角(鎊),菊花(各半兩),甘草(炙銼),牛黃(研),鐵粉(研各一分)
白話文:
-
白茯苓(去掉黑皮,三分)
-
遠志(去掉內心)
-
人參
-
麥門冬(去掉內心並烘烤)
-
白殭蠶(炒過的)
-
羚羊角(研磨成粉末)
-
菊花(各種花朵,各半兩)
-
甘草(烘烤後研磨)
-
牛黃(研磨)
-
鐵粉(研磨,各種成分各一分)
上一十味。搗研為散,每服二錢匕,食後煎竹瀝湯調下,或薄荷熟水下。
治心臟虛熱,驚悸心忪,虛乏氣短,睡臥不安。茯神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將其搗碎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的量,在飯後用煎竹瀝的湯劑調和服用。或用薄荷煎出的熱水沖服。
茯神(去木二兩),人參,麥門冬(去心焙),龍齒,防風(去叉),雲母粉(各一兩半),犀角(鎊),黃芩(去黑心),薏苡仁(各二兩)
白話文:
茯苓(除去木質部份,二兩),人參,麥門冬(去除中心,慢火烘焙),龍齒,防風(去除分叉),雲母粉(各一兩半),犀角(磨碎),黃芩(去除黑心),薏苡仁(各二兩)。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食後,米飲下十五丸,至二十丸。
治心虛言語錯謬,精神恍惚,多驚。黃耆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九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在飯後,以米湯送服十五到二十丸。
治療心虛導致的言語錯誤、精神恍惚和容易受到驚嚇。[黃耆湯]處方
黃耆(銼),麥門冬(去心焙各二兩),人參,白茯苓(去黑皮),芍藥,當歸(切焙),桂(去粗皮),甘草(炙銼各一兩)
白話文:
黃耆(切碎),麥門冬(去芯後烘製,各二兩),人參,白茯苓(去除黑皮),芍藥,當歸(切片後烘製),桂皮(去除粗皮),甘草(烤過後切碎,各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棗二枚劈,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心虛驚悸,或因憂慮,神氣不安。鎮心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粗搗篩過後,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盞半的水和兩枚劈開的大棗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盞水,去渣後溫熱飲用,不限定時間。
此方用於治療心虛引起的驚悸,或是因為憂慮導致的精神不安。這是鎮心丸的配方。
茯神(去木),人參,甘草(炙銼),龍齒(各一兩半),升麻,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銀箔(二百片),麥門冬(去心焙二兩)
白話文:
茯苓(去木),人參,甘草(烤過研成碎末),龍齒(各一兩半),升麻,枳殼(去瓤麩後炒,各一兩),銀箔(二百片),麥門冬(去心後烘烤,二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米飲下,早晚食後服。
治心虛不足,驚悸不安,言語謬亂。人參遠志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15到20粒,用米湯送服,於早晚飯後服用。
適用於治療心虛不足、驚悸不安以及言語混亂的情況。[人參遠志散]處方
人參,遠志(去心),熟乾地黃焙(各三分),琥珀(研),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甘草(炙銼一分),鐵粉(研半兩)
白話文:
人參、遠志(去除內心)、熟乾的地黃焙(各三分),琥珀(研磨),白茯苓(去除黑皮,各一兩),甘草(炙烤後弄碎,一分),鐵粉(研磨,半兩)。
上七味。搗研為散,每服二錢匕,煎金銀湯調下。
治心虛不足,驚悸不安,言語謬亂。人參湯方
人參,茯神(去木),羌活(去蘆頭),芍藥,黃耆(各三分),龍齒,桂(去粗皮各半兩)
上七味。細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二。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用金銀湯煎煮後服用。
此方可治療心虛不足、驚悸不安、言語謬亂等症狀。
人參湯方:將人參、茯神(去木)、羌活(去蘆頭)、芍藥、黃耆(各三分)、龍齒、桂(去粗皮各半兩)七種藥材切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匕,加入水一盞半,放入生薑三片,一同煎煮至八分,去渣溫服,每日服用兩次。
治心氣不足,或喜或悲,或嗔或怒,或時鼻衄,眼目黃赤,言語顛倒,咽喉痛,唇口乾燥,冷汗自出,驚悸心忪。補心湯方
白話文:
治療心氣不足,有時歡喜有時悲傷,有時生氣或發怒,有時鼻子出血,眼睛發黃,說話顛倒,咽喉疼痛,嘴脣乾燥,冷汗直冒,心悸不安。
補心湯的藥方如下:
- 黨參三錢
- 黃芪三錢
- 白朮三錢
- 當歸三錢
- 川芎三錢
- 柴胡三錢
- 熟地三錢
- 山藥三錢
- 茯苓三錢
- 甘草二錢
用法:將所有藥材加水煎服,每日服用一次。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紫菀(去苗土),麥門冬(去心焙各二兩),紫石英(研一兩)
白話文: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桂皮(去粗皮)、紫菀(去苗土)、麥門冬(去心焙)各二兩,紫石英(研磨成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大棗二枚劈,赤小豆三十粒,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心虛神氣不寧,舉動多驚,睡臥不安。杏仁丸方
白話文:
將六味藥(黨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粗略搗碎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加水一盞半,放入劈開的兩枚大棗和三十粒赤小豆,煎至藥液剩八分,去除渣滓,在飯後溫熱服用。
杏仁(一斗湯浸去皮尖雙仁用童子小便三斗煮一日以好酒二升淘洗然後爛研如膏再以清酒三斗並地黃汁三升和杏仁膏銀石器內重湯煮一復時稀稠如膏為度盛瓶器密封口),遠志(一兩去心焙乾秤),茯苓(去粗皮),菖蒲(各二兩),麥門冬(去心),黃連(各一兩)
白話文:
杏仁 (一斗,用童子尿三鬥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保留雙仁。放入童子尿三鬥中煮一天,加入好酒二升淘洗,然後研磨成膏狀。再加入清酒三鬥和地黃汁三升,放入銀石器皿中,用重湯煮一整天。煮好後,根據稠度加入適當的水,直到變成膏狀即可。裝入瓶中,密封瓶口。)
遠志 (一兩,去除中心,焙乾後稱重。)
茯苓 (去除粗皮。)
菖蒲 (各二兩。)
麥門冬 (去除中心。)
黃連 (各一兩。)
上六味。除杏膏外,搗羅為末,入前膏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人參湯下。
治心虛,通治百病虛瘠羸乏。牛髓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味藥材,除了杏膏之外,搗碎並篩成細末,然後加入之前準備好的杏膏混合均勻製成丸劑,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人參湯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心臟虛弱,以及各種因體質虛弱引起的疾病和瘦弱無力的症狀。[牛髓丸]方
牛髓,羊髓,白蜜,酥,棗膏(各一升),茯苓,麥門冬,芎藭,桂心,當歸(去蘆頭),甘草,羌活(各一兩一分),乾薑,乾地黃(各一兩半),人參,五味子,防風(各一兩),細辛(三分),白朮(一兩三分)
白話文:
牛髓、羊髓、白蜜、酥油、棗子膏(各一升),茯苓、麥門冬、白芷、桂心、當歸(去掉蘆頭)、甘草、羌活(各一兩一分),乾薑、乾地黃(各一兩半),人參、五味子、防風(各一兩),細辛(三分),白朮(一兩三分)
上一十九味。先搗十四味為末,取上五味銅石器內熬令消,次入前藥末,同熬如膏取出,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以上共計十九種藥材,首先將十四種藥材搗碎成細末,然後將剩下的五種藥材放入銅石器內熬煮,使其溶化,接著加入前十四種藥材的細末,一起熬煮成膏狀,取出後,可以製成丸劑,丸劑的大小如梧桐子一般。用溫酒送服三十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