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四十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二 (6)

1. 膽熱多睡

論曰膽熱多睡者,膽腑清淨,決斷所自出。今肝膽俱實,營衛壅塞,則清淨者濁而擾,故精神昏憒,常欲寢臥也。

治膽熱精神不守,昏困多睡。半夏湯方

白話文:

醫書上說,膽火旺盛喜愛睡覺的人,膽腑清靜,所以能做出果斷的決策。而如今肝膽實熱,營衛陰陽運行不暢,則清淨的心神被濁氣所擾,所以精神昏沉,總想睡覺。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三兩),生地黃(五兩),遠志(去心),赤茯苓(去黑皮各二兩),黃芩(去黑心一兩),酸棗仁(生用一兩半)

白話文:

半夏(用七次水清洗乾淨,之後焙炒,取三兩)、生地黃(取五兩)、遠志(除去心,取二兩)、赤茯苓(除去黑皮,取二兩)、黃芩(除去黑心,取一兩)、酸棗仁(直接使用,取一兩半)

上六味。銼如麻豆,每服先以長流水三盞,入秫米半合,煎取一盞半,去米揚之千遍,入藥五錢匕,煎取八分,去滓溫服。

治營衛氣澀,精神不爽,膽熱多睡,頭目昏塞。麥門冬湯方

白話文:

把六味藥材都切成像麻豆般大小,每次服藥前,先用三碗長流水,加入半合的糯米,煎煮到剩下半碗,將糯米撈出,把藥材放入,用五錢匕的水煎煮,直到剩下八分,過濾掉藥渣,趁溫熱服用。

麥門冬(去心焙),天門冬(去心焙),羚羊角(鎊各三分),木通(銼),前胡(去蘆頭),大黃(銼炒各四錢),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乾),甘草(炙銼),防風(去叉各半兩)

白話文:

麥門冬(去中心烘乾),天門冬(去中心烘乾),羚羊角(各研磨三分),木通(研磨),前胡(去蘆頭),大黃(研磨炒各四錢),半夏(用熱水洗七次,去除澀味,烘乾),甘草(烤研磨),防風(去叉,各半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食後。

治膽氣昏多睡,晝夜不足。遠志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九味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時取三錢的量,加入一碗水和三片生薑,煎煮至剩下六分的水量,去掉渣滓後溫熱飲用,飯後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膽氣不足導致的精神恍惚、多眠,日夜睡眠都不足的情況。這是遠志丸的配方。

遠志(去心),人參,山芋,防風(去叉,玄參(各二兩半),苦參,鐵粉(細研),烏頭(存性燒灰各三兩)

白話文:

遠志(去除中心),人參,山芋,防風(除去枝叉),玄參(各二兩半),苦參,鐵粉(研磨細膩),烏頭(保持藥性燒成灰,各三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食後米飲下二十丸,日再,漸加至三十丸。

治膽熱口苦,神昏多睡。黃連湯方

白話文:

將上面八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煉成藥丸,每丸約梧桐子大小。飯後用米湯服用二十丸,每天兩次,逐漸增加到三十丸。

黃連(去須),黃芩(去黑心),赤茯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焙),升麻(各一分)

白話文:

黃連(去除根須),黃芩(去除黑色的根心),赤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麥門冬(去除中心的蒂頭並焙乾),升麻(各取一分)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放溫,食後服。

治膽風毒氣,虛實不調,昏困多睡。酸棗仁湯方

酸棗仁(研生用一兩),臘茶(以生薑汁塗炙令微黃二兩)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白話文:

取酸棗仁研磨成粉末,用量一兩;臘茶用生薑汁塗抹炙烤至微黃,用量二兩。將兩種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用一盞水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溫服,飯後服用。此方可治療膽風毒氣、虛實不調、昏困多睡等症狀。

2. 膽癉

論曰內經謂有病口苦,名曰膽癉。夫膽為中正之官,清淨之腑,十一臟之所取決,咽為之使,若數謀慮不決,則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膽主藏而不瀉。今數謀不斷,則清淨者濁而擾矣。故氣上溢而其證為口苦也。經所謂是動則病口苦,以氣為是動也。

治肝膽俱虛,熱氣上熏,口中常苦。泄熱益膽湯方

白話文:

中醫經典《內經》中說,如果有人患有口苦的症狀,則稱為膽癉。膽臟是人體的中正之官,是清淨之腑,也是十一臟器所依賴的器官,咽喉是它的使者。如果一個人經常思慮不決,就會導致膽氣虛弱,氣血上溢,從而出現口苦的症狀。膽臟的主要功能是儲藏和分泌膽汁,而不應該經常排泄。如果一個人經常思慮不決,就會導致膽汁淤積,清淨的膽汁變得渾濁而混亂。因此,氣血上溢,從而出現口苦的症狀。《內經》中說的“是動則病口苦”,其中的“是動”是指氣血的運動。

黃芩(去黑心),甘草(炙銼各二兩),人參,桂(去粗皮各一兩),苦參,茯神(去木各半兩)

白話文:

  • 黃芩(去除黑心):120公克

  • 甘草(烤過之後切碎):120公克

  • 人參:60公克

  • 桂枝(去除粗皮):60公克

  • 苦參:30公克

  • 茯神(去除木屑):30公克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半,煎取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謀慮不決,膽氣上溢,虛熱口苦,神思不爽。半夏茯苓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後,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用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七分,去掉藥渣後溫熱服用,不限定服藥時間。

適用於治療思慮過度難以決斷、膽氣上逆、虛火上升導致口苦、精神不振的情況。這是半夏茯苓湯的配方。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乾),赤茯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兩),酸棗仁,桂(去粗皮),黃芩(去黑心),遠志(去心),人參(各二兩),甘草(炙銼一兩半)

白話文:

  • 半夏(用沸水洗七次,去除黏性,烘乾)

  • 赤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

  • 麥門冬(去中心,烘乾,各三兩)

  • 酸棗仁

  • 桂皮(去除粗糙的表皮)

  • 黃芩(去除黑色的內芯)

  • 遠志(去中心)

  • 人參(各二兩)

  • 甘草(烤焦,磨碎,一兩半)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秫米一匙頭許,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謀慮傷膽,膽氣上溢,膈脘虛煩,常覺口苦。地骨皮湯方

白話文:

九種草藥碾碎篩勻,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米飯一湯匙左右,同煮至一盞,濾渣,溫服,不拘時間。

地骨皮,生乾地黃(各五兩細銼),前胡(去蘆頭二兩半),茯神(去木二兩),麥門冬去心(焙),知母(各二兩半),人參,甘草(炙銼各二兩)

白話文:

地骨皮、生乾地黃(各五兩,切碎)、前胡(去掉蘆頭,二兩半)、茯神(去掉木屑,二兩)、麥門冬(去心,烘烤)、知母(各二兩半)、人參、甘草(烘烤切碎,各二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豉及粟米各少許,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白話文:

把八味藥材粗略搗碎,篩成粉末,每次取五錢,加入一盞半的水,再放入少量醬油和小米,一起煎煮成一盞藥湯,去掉藥渣,趁溫熱飲用,時間不限。

治膽虛氣逆,口中常苦,煩躁引飲。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地骨皮,黃芩(去黑心),茯神(去木),大黃(銼炒),升麻,甘草(炙銼),羚羊角鎊(各半兩)

白話文:

治療膽虛氣逆,嘴巴常苦,煩躁想喝水,可用麥門冬湯:麥門冬去心、地骨皮、黃芩去黑心、茯神去木、大黃銼炒、升麻、甘草炙銼、羚羊角鎊,各取半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竹茹半分,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膽熱氣逆,口苦煩渴。梔子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匕,加上一碗水,加入半錢竹茹,一起煎煮至七分之一,去掉藥渣,在飯後溫熱服用。

梔子仁(二十一枚),升麻,黃芩(去黑心),大青,茯神(去木各三分),甘草(半兩炙銼)

白話文:

  • 梔子仁:21 顆

  • 升麻:適量

  • 黃芩:去除黑色的根莖,取適量

  • 大青:適量

  • 茯神:去除木質部分,取各三分

  • 甘草:半兩,烤過並切碎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豉五十粒,煎至七分,去滓入蜜半合,更煎三二沸,食後溫服。

治膽虛氣逆,邪熱攻衝,口苦煩渴。人參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味藥材粗搗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一盞水和五十粒豆豉,煎煮到剩下七分,濾掉殘渣後加入半合蜂蜜,再煎煮兩三次沸騰即可。飯後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膽虛氣逆、邪熱上攻所導致的口苦煩渴。[人參湯]方

人參,甘草(炙銼),冬葵子(各半兩),黃芩(去黑心),赤茯苓(去黑皮),枳殼(去瓤麩各三分)

白話文:

人參、甘草(烤過切碎)、冬葵子(各半兩),黃芩(去除黑心),赤茯苓(去除黑皮),枳殼(去除果瓤麩皮各三分)。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膽熱口苦。胡黃連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味藥材粗搗篩過後,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七分滿,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不限定時間。

用來治療膽熱引起的口苦。[胡黃連丸]方

胡黃連(一兩),青羊角(鎊),蛇黃(搗研如粉各半兩),熊膽(研),青黛(研各一分)

白話文:

取胡黃連一兩,青羊角磨成粉,蛇黃搗碎研磨成粉,各取半兩,熊膽研磨成粉,青黛研磨成粉,各取一分。

上五味。粗搗研為末,用黃牛膽汁和丸,或羊膽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食後溫竹葉湯下。

白話文:

將五種味道的藥材粗略搗碎研磨成粉末,使用黃牛的膽汁和丸藥,或使用羊的膽汁和丸藥,將其研磨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丸,在吃完飯後用溫熱的竹葉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