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四十二 (4)
卷第四十二 (4)
1. 膽實
論曰膽實則為有餘,有餘則生熱,故其證若腹中氣滿,飲食不下,咽乾心脅痛,不能轉側,足外反熱,是為陽厥。及頭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俠癭,皆謂膽氣實,足少陽經壅滯故也。
治膽經有餘,腹中冒冒,氣滿不安,咽乾頭重。枳殼湯方
白話文:
古人認為,膽氣過盛就會導致身體出現熱症狀。因此,膽氣過盛的人會出現腹部脹滿、食慾不振、喉嚨乾渴、心胸疼痛、無法翻身、腳底發熱等症狀,這就是陽厥。此外,頭痛、眼角疼痛、鎖骨上方腫痛、腋窩腫脹、脖子兩側腫大等症狀,也都屬於膽氣過盛導致的足少陽經氣血運行不暢。
針對膽經氣盛導致的腹部脹滿、氣悶不安、喉嚨乾渴、頭昏腦脹等症狀,可以用枳殼湯來治療。
枳殼(去瓤麩炒一兩),人參,葵子,甘草(炙銼各半兩),赤茯苓(去黑皮),黃芩(去黑心各三分)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
白話文:
枳殼(取其中間的白膜,用炒過的小麥麩炒至一兩),人參,葵子,甘草(各炒至半兩),赤茯苓(去除黑皮),黃芩(去除黑心,每種各三分)。
治足少陽經伏熱積久,腹中氣滿,睡臥不安,頭昏口苦,小便不利。升麻湯方
白話文:
治療足少陽經伏熱積累已久,腹中氣體充盈,睡眠不安穩,頭昏眼花、口苦,小便不順暢。
升麻湯配方:
- 升麻六錢
- 黃芩六錢
- 柴胡六錢
- 桂枝六錢
- 生薑三錢
- 大棗十二枚,切片
升麻,麥門冬(去心焙),黃芩(去黑心),茯神(去木),大黃(銼炒),地骨皮(銼焙),羚羊角(鎊),甘草(炙銼各等分)
白話文:
升麻:具有發散風熱、清熱解毒的作用。
麥門冬(去心焙):具有滋陰清熱、養陰生津的作用。
黃芩(去黑心):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茯神(去木):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作用。
大黃(銼炒):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作用。
地骨皮(銼焙):具有清熱涼血、清肝明目的作用。
羚羊角(鎊):具有補腎益精、補氣養血的作用。
甘草(炙銼各等分):具有補中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作用。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青竹茹少許,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臥服。
治膽經實熱,心神驚悸,小便不利。楝實丸方
白話文:
將這八種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選,每次取三錢重的藥材,加入一杯水,再加入少量的青竹茹,煎到七分熟,去掉藥渣後溫熱喝下,飯後平躺服藥。
楝實(三兩以童子小便浸一宿文火煮爛去核焙乾),大黃(銼炒),梔子仁(炒各一兩),人參,赤茯苓(去黑皮),酸棗仁(半炒用半生用別研),蛇黃(燒令赤酒中淬五度別研各一兩),金牙石(搗碎一兩一分)
白話文:
楝實(三兩,用童子小便浸泡一晚,用文火煮爛,去核,焙乾),大黃(切碎,炒熟),梔子仁(炒熟,各一兩),人參,赤茯苓(去黑皮),酸棗仁(一半炒熟,一半生用,分別研磨),蛇黃(燒至發紅,在酒中淬五次,研磨,各一兩),金牙石(搗碎成粉末,一兩一分)。
上八味。除別研者外,搗羅為末,再一處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早食後及夜臥,用熟水下十五丸,至二十丸。
治邪熱干膽,神思不寧,喜怒狂躁,口苦舌乾。山梔子飲方
白話文:
八味藥材,除了需要另外研磨的之外,其餘的全部搗碎成粉末,然後全部混合均勻,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早晨飯後和晚上睡覺前,用溫水服用十五丸,逐漸增加到二十丸。
山梔子仁(一兩半),甜竹茹(微炒一兩),豉(一升),大青(八錢),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蜜少許,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夜臥各一。
白話文:
-
山梔子仁(60克)
-
甜竹茹(炒過的,30克)
-
豉(1200毫升)
-
大青葉(24克)
-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部分,乾燥後,30克)
治膽實生熱,腹中氣滿,飲食不下,咽乾頭重,洒洒惡寒,兩脅脹痛。半夏東流水湯方
白話文:
治療膽囊實熱,腹中氣體滿脹,飲食無法下嚥,咽喉乾燥,頭部沉重,身體發冷,兩側脅肋脹痛。使用半夏東流水湯。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炒一兩半),酸棗仁(二兩別研入),黃芩(去黑心半兩),遠志(去心),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分),生地黃(切焙二兩)
白話文:
半夏(用清水洗七遍,去除滑膩感,炒乾一兩半)
酸棗仁(炒熟、研磨成粉,加入二兩)
黃芩(去掉黑色的心,用量是半兩)
遠志(去掉心,用量不詳)
赤茯苓(去掉黑色的皮,用量各一份)
生地黃(切片,焙乾,用量二兩)
上六味。除別研外,粗搗篩,再拌勻,每五錢匕,用東流水二盞,入秫米半合,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腹食後各一服。
白話文:
將上列六味藥材,去除其他研磨後的藥材,將其粗略搗碎並篩選,再將藥材均勻混合。每次取五錢重的藥材,加入兩杯乾淨的東流水、半合秫米和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一杯藥液,濾除藥渣。將藥液分為兩次服用,空腹和飯後各服用一次。
治膽實熱口苦,冒冒氣滿,食飲不下,咽乾心脅痛,不能轉側,頭目連缺盆皆痛。半夏湯方
白話文:
治療膽實熱引起的嘴巴苦澀、滿嘴燥熱、飲食不下、咽喉乾燥、心臟和肋骨疼痛、不能翻身、頭、眼睛和後腦勺都有疼痛感。藥方:半夏湯。
半夏(為末生薑汁和作餅曝乾),酸棗仁(各一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遠志(去心),山梔子(去皮),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秫米(三大合)
白話文:
半夏(研磨成粉末,加入生薑汁和成餅狀,曬乾),酸棗仁(各一兩半),黃芩(去掉黑色的芯,半兩),遠志(去掉芯),山梔子(去皮),赤茯苓(去掉黑色的皮,各一兩),秫米(三大合)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生地黃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膽熱精神不安,臥起不定,口中常苦。胡黃連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五片生薑,再加入半分切好的生地黃,煎煮至剩八分水量時,去掉藥渣,在飯後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因膽熱引起的神經不安、睡眠不穩定以及口中有持續苦味的情況。這是胡黃連丸的處方。
胡黃連(一兩),青羊角(鎊屑一兩),熊膽(一分),蛇黃(火煅去火毒半兩),青黛(別研一分)
白話文:
胡黃連(6克),青羊角(磨去碎屑6克),熊膽(0.6克),蛇黃(火煅去掉火毒3克),青黛(研磨別製0.6克)
上五味。搗羅為末,研令勻,用黃牛膽搜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煎竹葉湯下,晚間再服,無牛膽以羊膽代。
治膽伏熱,精神驚悸不安。菊花散方
白話文:
將生薑、大棗、甘草、人參、當歸這五味藥搗碎成末,研磨均勻,用黃牛膽汁拌和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丸,用煎過的竹葉湯送服。晚上再服用一次。如果沒有黃牛膽,可以用羊膽汁代替。
甘菊花(一兩),牛黃(研半兩),犀角(鎊屑三分),鐵粉(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黃連(去須三分),鉛霜(半兩),獨活(去蘆頭一兩),白附子(炮半兩)
白話文:
甘菊花(一兩):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目赤腫痛等症狀。
牛黃(研半兩):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的作用。
犀角(鎊屑三分):犀牛角的屑末,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作用。
鐵粉(半兩):鐵的粉末,具有補血益氣、活絡氣血的作用。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麥門冬去心後焙乾,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的作用。
黃連(去須三分):黃連去鬚後,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鉛霜(半兩):鉛的氧化物,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作用。
獨活(去蘆頭一兩):獨活去蘆頭後,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作用。
白附子(炮半兩):附子炮製後,具有溫陽益氣、補腎壯陽的作用。
上九味。搗羅為細散,研和勻,每服二錢匕,食後淡竹瀝調下,或金銀煎湯下,亦得。
治膽實熱,精神不安。瀉熱湯方
白話文:
把九味藥搗碎成細粉,研磨均勻,每次服二錢,飯後用淡竹瀝調服,或用金銀花煎湯服,也可以。
龍骨,酸棗仁(微炒),黃芩(去黑心),茯神(去木),伏龍肝,升麻,竹茹,甘草(炙各等分)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日三。
白話文:
龍骨、酸棗仁(微炒)、黃芩(去除黑色部分)、茯神(去除木質部分)、伏龍肝、升麻、竹茹、甘草(炙製,各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