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四十一 (3)
卷第四十一 (3)
1. 肝脹
論曰肝脹之狀,千金謂脅下滿而痛引少腹,蓋足厥陰之經,起於大指。抵少腹,俠胃上貫膈布脅肋。脈經曰:肝病者,必兩脅下痛引少腹是也。夫肝受邪,則令氣血不通。故令脅下脹滿,引少腹而痛也。
治肝受邪氣,兩脅下痛,牽連少腹,胸脅脹滿。桂苓湯方
白話文:
古籍記載,肝臟脹滿的症狀,是指兩肋下方脹滿疼痛,並牽連到小腹,這是因為足厥陰肝經從大拇指開始,沿著身體內側向上,經過小腹,緊貼胃部,穿過橫膈膜,分布在兩肋。醫書中也提到,肝臟有病,必會出現兩肋下方疼痛並牽連小腹的症狀。肝臟受到邪氣侵犯,就會導致氣血不通暢,因此才會造成兩肋下方脹滿,並牽連小腹疼痛。
治療肝臟受到邪氣侵犯,出現兩肋下方疼痛、牽連小腹、胸脅脹滿的症狀,可以使用桂苓湯。
桂(去粗皮),赤茯苓(去黑皮),柏子仁,細辛(去苗葉),防風(去叉各三分),鱉甲(醋炙去裙襴二兩),桔梗(炒),枳殼(去瓤麩炒),白朮(各半兩),犀角(屑三分),獨活(去蘆頭半兩),甘草(炙銼三分)
白話文:
桂皮(去除粗皮)、赤茯苓(去除黑皮)、柏子仁、細辛(去除苗葉)、防風(去除叉子,各三分)、鱉甲(用醋炙烤,去除裙襴,二兩)、桔梗(炒過)、枳殼(去除瓤麩,炒過)、白朮(各半兩)、犀角(研磨成屑,三分)、獨活(去除蘆頭,半兩)、甘草(炙烤並搗碎,三分)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棗三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
治肝氣受寒,脅下脹滿,痛引少腹。附子茯苓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後,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碗水和三枚切開的大棗一同煎煮至水分剩下七成左右,過濾掉殘渣後溫熱飲用,不限定服藥時間。
此方適用於治療因肝氣受寒引起的兩側脇下脹滿及疼痛延伸至小腹的情況。這是附子茯苓湯的配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七枚),赤茯苓(去黑皮三兩),檳榔(二十四枚),母薑(五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桂(去粗皮各三兩),桔梗(炒),白朮(各四兩),吳茱萸(湯浸焙乾一兩)
上九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日三服。
白話文:
-
附子(烤裂後去除皮臍,七枚)
-
赤茯苓(去除黑色表皮,三兩)
-
檳榔(二十四枚)
-
母薑(五兩)
-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烘焙)
-
桂枝(去除粗糙的樹皮,各三兩)
-
桔梗(炒製)
-
白朮(各四兩)
-
吳茱萸(用熱水浸泡後烘焙至乾燥,一兩)
治肝受風邪,面多青黃,兩脅脹滿,引少腹痛,渾身疼痛,口淡無味,飲食減少。沉香煎丸方
白話文:
用來治療因肝臟感染風邪而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臉色發青發黃、兩側肋骨部位脹滿、腹痛延伸至下腹部、全身疼痛、口淡無味、食慾不振。
沉香煎丸方:
- 材料:沉香、白芍、白朮、茯苓、橘皮、枳殼、陳皮、甘草、大棗、生薑、蔥白。
- 做法:將所有材料切片或搗碎,加入適量的水煎煮,直到藥液濃縮成膏狀即可。
- 服法:每天服用一到兩次,每次一湯匙,以溫水送服。
沉香(銼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白附子(炮),巴戟天(去心),硇砂(研各半兩),補骨脂(炒一兩),肉蓯蓉(酒浸切焙半兩同上六味為末以酒二升熬成膏次入下項藥),乾蠍(去土炒一分),木香(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三分),防風(去叉),當歸(切焙各半兩),桂(去粗皮一分),蘹香子(炒三分),牛膝(酒浸切焙半兩),楝實(只取肉三分微炒過)
白話文:
沉香(切碎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白附子(炮製過),巴戟天(去心),硃砂(研磨各半兩),補骨脂(炒製一兩),肉蓯蓉(用酒浸泡切片焙製半兩,以上六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二升酒熬煮成膏狀,然後加入以下藥材:乾蠍(去土炒製一分),木香(半兩),青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焙製三分),防風(去叉),當歸(切片焙製各半兩),桂皮(去粗皮一分),蘹香子(炒製三分),牛膝(用酒浸泡切片焙製半兩),楝實(只取果肉,炒製三分,微炒即可)。
上一十六味。除前膏外,搗羅為末,入前膏拌和,仍再入臼內,搗令勻,如未相著,更入蜜少許,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治邪氣客於肝經,攻脹兩脅,時引少腹痛,四肢厥逆。三輔散方
白話文:
將前面十六味藥材,除了膏狀藥之外,搗碎成粉末,加入前面的膏狀藥中拌勻,再放回研缽中,搗至均勻。如果還沒有完全混合,可以加入少量蜂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以溫酒送服。
赤茯苓(去黑皮七兩),赤芍藥(三兩),菖蒲(去須),蜀漆,桂(去粗皮各二兩),丹砂(別研),紫石英(別研),柴胡(去苗),山茱萸(各一兩)
白話文:
赤茯苓(去除黑皮,重七兩),赤芍藥(三兩),菖蒲(去除根鬚),蜀漆,桂皮(去除粗皮,各二兩),丹砂(另外研磨),紫石英(另外研磨),柴胡(去除花苗),山茱萸(各一兩)
上九味。除別研外,搗羅為散,再一處拌勻,每服一錢匕,漸加至二錢,早晚食前,用溫酒調下。
治肝臟邪氣,兩脅脹滿,筋脈拘急,痛連少腹。茱萸湯方
白話文:
將上方九味藥材,除了特別需要單獨研磨的之外,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然後全部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匕的量,可逐漸增加到二錢,於早晚飯前用溫酒調服。
此方用於治療肝臟邪氣、兩側肋部脹滿、筋脈緊繃以及疼痛延伸至小腹的情況。這是茱萸湯的處方。
山茱萸,當歸(切焙),五味子,山芋,黃耆(銼焙),芎藭(各半兩),生乾地黃(焙),白朮(各一分),獨活(去蘆頭),酸棗仁(微炒各二錢),木瓜(去皮子焙半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棗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日二服。
白話文:
山茱萸、當歸(切片並烘烤)、五味子、山藥、黃耆(切碎並烘烤)、川芎(各半兩)、生地黃(烘烤)、白術(各一分)、獨活(去除蘆頭)、酸棗仁(微炒,各二錢)、木瓜(去皮並烘烤,半兩)。
治肝臟風寒,面色青黃,兩脅脹痛,牽連少腹,筋脈不利,背髆拘急。覆盆子丸方
白話文:
治療肝臟風寒,引起面色青黃、兩側脅部脹痛,疼痛會蔓延到下腹部,造成筋脈不利,背部和頸部拘急疼痛。
處方:
- 覆盆子:15克
- 當歸:10克
- 續斷:10克
- 防風:10克
- 川芎:10克
- 白芍:10克
- 甘草:6克
- 生薑:3克
- 大棗:10枚
覆盆子,五味子,附子(炮裂去皮臍),酸棗仁(微炒),白朮(各一兩),熟乾地黃(焙半兩)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溫酒下,米飲亦得。
白話文:
覆盆子、五味子、附子(炮裂去皮臍)、酸棗仁(微炒)、白朮(各一兩)、熟乾地黃(焙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