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三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六 (1)

1. 足厥陰肝瘧

論曰內經謂足厥陰肝瘧,在經則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在臟則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俱刺足厥陰,蓋足厥陰之脈循陰器,邪氣客之,則少腹滿,小便不利也。肝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故病則恐懼不足也,蒼蒼者肝之色也,宜察其經絡腑臟而治之。

治肝瘧顏色蒼蒼,顫掉氣喘,積年不瘥。鱉甲丸方

白話文:

經典《內經》說:足厥陰肝瘧,如果是風寒濕熱客於經絡,就會令人腰痛、小腹滿脹,小便不利,就像尿閉一樣,其實不是真正的尿閉,而是頻頻想小便,心中恐懼,氣力不足,腹中鬱悶不暢。如果是肝臟受邪,就會令人面色蒼白,好像灰土一樣,長籲短嘆,就像快要死了一樣。這兩種情況,都應該刺足厥陰經的穴位。因為足厥陰經的脈絡循行於陰器,邪氣客留在這裡,就會導致小腹滿脹,小便不利。肝臟是人體的將軍之官,謀略思考都出於此,所以肝臟生病,就會恐懼不安,氣力不足。面部蒼白是肝臟的顏色,應該根據肝臟的經絡腑臟情況來治療。

鱉甲(去裙襴醋浸炙),蜀漆葉,烏梅(取肉炒),常山(銼),知母(焙各一分),甘草(微炙),細辛(去苗葉),苦參,葳蕤(各半分),香豉(一合微炒),石膏(半兩研)

白話文:

  • 鱉甲(去除外緣並以醋浸泡和烘烤過)

  • 蜀漆葉

  • 烏梅(取果肉炒熟)

  • 常山(切碎)

  • 知母(炒製,各取一分)

  • 甘草(微火烘烤過)

  • 細辛(去除葉子)

  • 苦參

  • 葳蕤(各取半分)

  • 香豉(10個,炒熟)

  • 石膏(1兩,研磨成粉)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未發前米飲下,臨發再服。

治肝瘧。木香犀角丸方

白話文:

上述十一味藥材,搗碎成粉末,以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丸,在病症發作前以米湯送服,在病症即將發作時再服一次。

木香,犀角(鎊屑),羚羊角(鎊屑各一兩半),升麻,玄參(堅者),豬苓(去黑皮),檳榔(各二兩半)鱉甲(酥炙),甘草(炙各二兩),豉(五兩炒)

白話文:

  1. 木香

  2. 犀角(磨成粉末)

  3. 羚羊角(磨成粉末),各一兩半

  4. 升麻

  5. 玄參(堅實的)

  6. 豬苓(去除黑皮)

  7. 檳榔,各二兩半

  8. 鱉甲(酥炙)

  9. 甘草(炙烤過的),各二兩

  10. 豉(炒熟的),五兩

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溫酒或米飲下三十丸,日再服,體熱即去甘草檳榔,加大黃五兩。

治肝瘧顏色蒼蒼,顫掉氣喘。蜀漆丸方

白話文:

將上面的十一種藥物,搗碎篩細成末,加入蜂蜜和成丸,丸藥的大小如梧桐子,用溫熱的酒或米湯送服三十丸,每天服用兩次,如果感到身體燥熱,就去掉甘草和檳榔,再加入五兩大黃。

蜀漆,烏梅(取肉微炒),常山(銼各半兩),石膏(研),鱉甲(去裙襴醋炙各一兩),豉(一合炒),甘草(微炙銼),知母,苦參(銼),麝香(細研),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過各半兩)

白話文:

蜀漆、烏梅(取肉微炒)、常山(銼各半兩)、石膏(研末)、鱉甲(去裙襴醋炙各一兩)、豉(一合炒)、甘草(微炙銼)、知母、苦參(銼)、麝香(細研末)、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過各半兩)。

上一十一味。搗研為末,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二十丸,晚食前再服。

治肝瘧久不瘥。烏梅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後,加入煉製過的蜂蜜一起搗拌三兩百次,直到可以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服用時,在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二十丸,晚飯前再服用一次。

這個方劑用來治療長期未癒的肝瘧。[烏梅丸]方

烏梅(取肉酒浸微炒),常山(銼各一兩),知母,犀角(鎊屑),丹砂(研),龍骨,升麻,豉(炒),桂(去粗皮),甘草(微炙銼),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過各半兩),虎頭骨(酥炙),鱉甲(去裙襴醋炙黃各一兩)

白話文:

烏梅(取肉酒浸微炒),常山(銼各一兩),知母,犀角(鎊屑),丹砂(研),龍骨,升麻,豉(炒),桂(去粗皮),甘草(微炙銼),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過各半兩),虎頭骨(酥炙),鱉甲(去裙襴醋炙黃各一兩)

烏梅(取果肉用酒浸泡微炒),常山(切碎各一兩),知母,犀角(研成屑),丹砂(研磨),龍骨,升麻,豉(炒過),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甘草(微炙切碎),桃仁(用湯浸泡去皮尖雙仁麩炒過各半兩),虎頭骨(用酥油炙過),鱉甲(去掉裙襴用醋炙黃各一兩)

上一十三味。搗研為末,同研勻,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二十丸,晚食前再服。

治肝瘧上焦壅滯,心煩頭疼,寒熱不止,肌肉消瘦,不下食。知母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後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再搗拌二三百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在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二十丸,晚餐前再服用一次。

此方用於治療肝瘧引起的上焦壅滯、心煩頭痛、寒熱交替不休、肌肉消瘦以及食慾不振等症狀。這是知母湯的配方。

知母,地骨皮,升麻(各一兩),鱉甲(去裙襴醋炙黃),犀角(鎊屑),人參,麥門冬(去心焙),柴胡(去苗),石膏(各二兩),甘草(生銼半兩),虎頭骨(酥炙過一兩半)

白話文:

知母: 一兩

地骨皮: 一兩

升麻: 一兩

鱉甲: 一兩 (去除邊緣,用醋炙烤至黃色)

犀角: 二兩 (研磨成粉)

人參: 二兩

麥門冬: 二兩 (去除心部,烘烤至色澤偏紅)

柴胡: 二兩 (去除莖葉)

石膏: 二兩

甘草: 半兩 (生甘草,切碎)

虎頭骨: 一兩半 (酥烤至酥脆)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入香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治肝瘧小便不利如癃。烏梅飲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盞水和五十粒香豉,煎煮至剩下六分,濾去渣滓後溫熱服用,不限制服用時間。

用於治療肝瘧及小便不暢如癃的烏梅飲方。

烏梅(取肉),山梔子仁(各半兩),知母(一兩),芍藥,木通(銼),生地黃,升麻(各三分)

上七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下朴硝一錢匕,食後未發前,分溫二服。

白話文:

烏梅(取果肉),山梔子仁(各半兩,即各 25 克),知母(一兩,即 50 克),芍藥、木通(切碎),生地黃、升麻(各三分,即各 1.5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