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三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四 (3)

1. 寒瘧

論曰寒瘧之狀,內經所謂先寒後熱。病以時作是也。蓋傷暑汗出,腠理開發,因遇夏氣淒滄之水寒,其氣藏於腠理皮膚之中。秋傷於風,則病成矣。其證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頷,腰脊俱痛,寒去則內外皆熱,頭痛飲冷是也。

治寒瘧先寒後熱,頭痛不可忍,熱極即汗出煩渴。吳茱萸湯方

白話文:

論述說寒瘧的狀是,內經所謂的先寒後熱。這種病症在特定的時間發作,這是由於夏季受暑出汗,腠理開洩,因遇上夏天的氣使水變冷,這是寒氣儲存在了皮膚肌肉之中。秋季受風,則這種病就形成了。這種症狀首先出現在細小的汗毛上,伸懶腰就開始發病。寒冷戰慄,頷下鼓起,腰脊一起疼痛,寒冷消除之後,內外都發熱,頭痛想喝冷水就是這種症狀。

吳茱萸(湯浸焙炒一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甘草(炙銼),半夏(湯洗七遍焙),乾薑(炮),芎藭,細辛(去苗葉),麻黃(去根節),高良薑,藁本(去苗土),桂(去粗皮各一分)

白話文:

吳茱萸(用熱水浸泡後焙炒一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甘草(炙烤後切碎),半夏(用熱水洗七遍後焙炒),乾薑(炮製),芎藭,細辛(去苗葉),麻黃(去根節),高良薑,藁本(去苗土),桂皮(去粗皮各一分)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未發前溫服。

治寒瘧。神效檳榔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下七分量,去掉渣滓,在發作前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寒瘧,此為神效的檳榔湯方。

檳榔(銼),桂(去粗皮),常山,陳橘皮(湯浸去白炒),甘草(炙銼各等分)

白話文:

  • 檳榔:磨碎

  •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

  • 常山:使用

  • 陳橘皮:在熱水中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然後炒乾

  • 甘草:烤焦後磨碎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酒半盞,水一盞,煎至一盞去滓,未發前溫服。

治寒瘧不瘥。橘皮散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牡蠣(熬三分),桂(去粗皮),常山(各半兩)

上四味。為細散,每服三錢匕,溫酒調下,未發前並三服。

治瘧先寒戰,寒解即壯熱。鱉甲常山酒方

白話文:

取上述五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取三錢匕,用半盞酒和一盞水煎煮至一盞,去渣,在瘧疾發作前溫服,可治寒瘧久治不愈。

另取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乾一兩)、牡蠣(熬製三分)、桂皮(去粗皮)、常山(各半兩),四味藥材研成細末,每次取三錢匕,用溫酒調服,在瘧疾發作前連服三次,可治瘧疾先寒戰,寒退即發熱。

鱉甲(去裙襴醋炙一分),竹葉(一兩),常山,甘草(炙銼各三分)

白話文:

龜殼(去除裙邊,以醋烤一分量),竹葉(一兩),常山,甘草(烤過並切碎,各三分量)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酒半盞浸藥,蓋於地上一宿,次日添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未發前溫服,得吐為驗。

治瘧寒多熱少。柴胡桂薑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取五錢的藥量,用半盞酒浸泡藥材,蓋好放置在地上一個晚上,第二天再添入一盞水,煎煮至七分熟後去除藥渣,在發病前溫熱服用,如果服用後能嘔吐出藥渣,則表示藥效發揮了。

柴胡(去苗四兩),桂(去粗皮),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栝蔞根,牡蠣(熬),甘草(炙銼),乾薑(炮各二兩)

白話文:

柴胡(去掉根部的四兩),桂皮(去掉粗皮),黃芩(去掉黑色心臟各一兩半),栝蔞根,牡蠣(熬製),甘草(烤焦並切碎),乾薑(炮製二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初服微煩,汗出即愈。

治寒瘧。蜀漆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渣後溫熱服用。初次服用可能會有輕微煩躁,出汗後病情即可好轉。

用於治療寒瘧。[蜀漆散]方

蜀漆(洗去腥焙),雲母(燒一晝夜),龍骨(各一兩)

白話文:

蜀漆(將漆洗乾淨後,用火焙燒去掉腥味),雲母(燒製一個晝夜,至其質地酥鬆),龍骨(各一兩)。

上三味。為細散,每服半錢匕,未發前漿水調下。

治寒瘧。草豆蔻飲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三味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匕的量,在疾病發作前用漿水調和後服用。

這是用來治療寒瘧的草豆蔻飲配方。

草豆蔻(去皮),高良薑,常山,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分),生薑(半分),淡竹葉(一握),黑豆(五十粒)

白話文:

草豆蔻(去皮)、高良薑、常山、青橘皮(用熱水浸泡除去白色的部分並烘烤)、陳橘皮(用熱水浸泡除去白色的部分並烘烤,每種各一份)、生薑(半份)、淡竹葉(一把)、黑豆(五十粒)。

上八味。㕮咀如麻豆,即用水三盞,煎至一盞半,去滓未發時通口分溫二服。

治寒瘧。牡蠣湯方

牡蠣(熬),麻黃(去根節各四兩),甘草(炙銼二兩),蜀漆(洗去腥焙三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四錢七,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未發前溫服。

治寒瘧胸滿。人參湯方

白話文:

將八味藥材研磨成像麻豆大小,用三碗水煎煮至一碗半,去除藥渣,未發病前溫熱分兩次服用,可治寒瘧。

另一個方子是牡蠣湯,由牡蠣(熬製)、麻黃(去除根節,取四兩)、甘草(炙烤切片,取二兩)、蜀漆(洗淨去除腥味,焙乾,取三兩)四味藥材組成。將藥材粗略研磨過篩,每次服用四錢七分,用一碗半水煎煮至一碗,去除藥渣,未發病前溫熱服用,可治寒瘧胸悶。

人參(半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出汗一分),乾薑(炮一兩),阿魏(三分酒浸去砂石面和作餅炙)

白話文:

人參(半兩),花椒(去除花椒眼和閉口的花椒,讓花椒出汗1錢),生薑(炮製1兩),阿魏(用三分酒浸泡,去除雜質,然後和麵做成餅狀,再烘烤)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寒瘧。烏梅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下七分,去掉藥渣後溫熱服用,不受時間限制。

用於治療寒性瘧疾。[烏梅丸]的配方

烏梅肉(炒),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常山,豉(炒各三分),升麻,肉蓯蓉(酒浸切焙),桂(去粗皮),人參,甘草(炙銼各半兩)

白話文:

烏梅肉(炒熟),桃仁(去皮、尖端,兩顆仁炒熟研成粉),常山,豉(炒熟,各三份),升麻,肉蓯蓉(用酒浸泡切片焙乾),桂枝(去除粗皮),人參,甘草(炙烤並切成碎末,各半兩)

上九味。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未發前溫酒下日二,加至三十丸。

治寒瘧先寒後熱。常山湯方

白話文:

將上九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煉入蜂蜜,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在清晨尚未飲食之前,用溫酒送服,連續兩天。之後,逐漸增加至每次服用三十丸。

常山,甘草(生銼),乾薑(炮各一分),附子(炮裂去皮臍),柴胡(去苗各半兩)

白話文:

常山、甘草(生用粉碎),乾薑(炮製各一份),附子(炮製後去皮和臍部),柴胡(去掉苗各半兩)。

上五味。㕮咀如麻豆,每以五錢匕,酒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為二服,空心未發前,並食後各一服。

治寒瘧無問遠近。虎骨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五味藥材咬碎成麻豆大小,每次取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酒,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渣後分成兩次服用。在空腹且疾病未發作前,以及飯後各服用一次。

用來治療無論新舊的寒瘧。這是虎骨丸的配方。

虎頭骨(酥炙),烏梅肉(炒),桂(去粗皮),甘草(炙銼),人參(各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常山,升麻,肉蓯蓉(酒浸切焙各三分),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麝香(研一錢),豉(炒一合)

白話文:

  • 虎頭骨(酥炙):將虎頭骨略微烤焦。

  • 烏梅肉(炒):將烏梅肉炒至微焦。

  • 桂(去粗皮):將桂枝去除粗糙的外皮。

  • 甘草(炙銼):將甘草炙烤後切碎。

  • 人參(各半兩):各使用半兩的人參。

  •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將桃仁去除外皮和尖端,將兩個仁炒熟研磨成粉。

  • 常山、升麻、肉蓯蓉(酒浸切焙各三分):將常山、升麻、肉蓯蓉各取三分,浸泡在酒中,切片後焙乾。

  • 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將附子炮製至裂開,去除外皮和臍部,取半兩。

  • 麝香(研一錢):將麝香研磨成一錢。

  • 豉(炒一合):將豉炒熟,取一合。

上一十二味。除桃仁外,搗羅為末,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未發前米飲下。

治寒瘧不瘥。二薑散方

乾薑(炮),高良薑(各三分)

上二味。炒令黑色,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未發前溫酒調下,日三不拘時。

治寒瘧。鱉甲酒方

鱉甲(去裙襴醋炙半兩),烏賊魚骨(去甲),附子(炮裂去皮臍切),甘草(炙銼),常山(各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每服五錢匕,酒一盞半,煎十數沸留一宿。

次日以酒先塗手足井背上,如不發即止,如發即飲此酒一盞。

治寒瘧塗之方

附子(一枚生去皮臍)

上一味。搗羅為末,未發時,用苦酒和,塗病人背上佳。

白話文:

將十二味藥材(除了桃仁以外)搗碎研磨成粉末,與蜂蜜混合均勻,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在寒瘧發作前用米湯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寒瘧久治不愈。

將乾薑和高良薑各取三分,炒至黑色,搗碎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匕,在寒瘧發作前用溫酒送服,每日三次,不拘時辰。

此方用於治療寒瘧。

將鱉甲(去裙襴,用醋炙至半兩)、烏賊魚骨(去甲)、附子(炮裂去皮臍,切片)、甘草(炙,切碎)、常山各取一兩,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匕,用一盞半酒煎煮,煮沸十多次,留置一夜。

第二天,先用酒塗抹患者的手足井穴和背部,如果寒瘧不發作就停止,如果發作就飲用一盞煎好的藥酒。

此方用於治療寒瘧,可以塗抹身體來預防發作。

將一枚生附子(去皮臍)搗碎研磨成粉末,在寒瘧發作前用苦酒調和,塗抹在患者背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