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三十三 (4)
卷第三十三 (4)
1. 傷寒後下痢膿血
論曰傷寒後變成膿血痢者,本病瘥之後,熱毒未散,乘虛客於腸胃,與津液相搏,故下痢膿血,毒氣甚則壯熱而腹痛,濕毒加之,則所下如魚腦,或如爛肉,又傷寒未解,少陰病下痢便膿血者,亦濕熱相搏故也。
治傷寒熱毒入胃,下利膿血。黃連阿膠湯方
白話文:
中醫古論談到,傷寒病後演變成膿血痢疾這種疾病,其原因是傷寒病根本沒有治癒或完全康復,剩餘的熱毒沒有散發掉、熱毒趁虛進入了腸胃,與體內的液體相互搏鬥,所以會下痢膿血。毒氣嚴重的話,會壯熱、腹痛。如果濕毒加入,那麼排泄物就會像魚腦,或者像腐爛的肉。另外,傷寒病沒有治癒或完全康復,少陰病症狀下痢排膿血的,也是濕熱相互搏鬥所造成的。
黃連(去須炒二兩),梔子仁(半兩),阿膠(炙令燥),黃柏(去粗皮炙各一兩)
白話文:
黃連(去掉根鬚後炒二兩),梔子仁(半兩),阿膠(炙烤至乾燥),黃柏(去掉粗皮後炙烤各一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傷寒毒熱不解,日晚壯熱腹痛,便利膿血。地榆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過,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盞水煎煮至七分,去掉渣滓,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毒素和熱症不解,傍晚時分體溫升高伴有腹痛,以及排便帶有膿血的情況。這是地榆湯的方劑。
地榆(銼),黃連(去須炒),犀角(鎊),茜根,黃芩(去黑心各一兩),梔子仁(半兩)
白話文:
地榆(切碎)、黃連(去掉須子)、犀角(研磨成粉末)、茜根、黃芩(取出黑色的心,各一兩)、梔子仁(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薤白三寸,同煎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膿血不止。桃花湯方
白話文:
將上六味藥材粗略搗碎,然後過篩。每次取三錢匕的藥粉,加水一盞,放入三寸長的薤白,一起煎煮,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赤石脂(四兩),乾薑(一分炮),粳米(二合半)
白話文:
-
赤石脂:4 兩
-
乾薑:1 分 ( 炒製的)
-
粳米:2.5 合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米熟,去滓溫服,三服得愈勿服。
治傷寒後下痢膿血疼痛。香連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三味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選。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盞半煎煮至米熟,去渣後溫服。服用三次痊癒後就不要再服用。
用於治療傷寒後出現的痢疾伴有膿血和疼痛。這是香連散的配方。
木香(半兩),黃連(去須一兩),青橘皮(去白焙半兩),梔子仁(一分)
白話文:
-
木香(半兩):具有行氣止痛、溫經散寒、化濕燥濕的功效。
-
黃連(去須一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瀉痢的功效。
-
青橘皮(去白焙半兩):具有理氣化痰、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
-
梔子仁(一分):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煩、涼血止血的功效。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不拘時。
治傷寒後濕熱不除,下利膿血,晝夜無度。烏梅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用米湯調服,不受時間限制。
治療傷寒後濕熱未清除,導致下痢帶有膿血,日夜不止的情況。這是烏梅丸的方劑。
烏梅肉(焙),黃連(去須炒),當歸(切焙),訶黎勒(炮去核各三分),阿膠(炙令燥半兩),乾薑(炮一分)
白話文:
烏梅肉(用烘烤方式處理),黃連(去除鬚後烘炒),當歸(切片並使用烘烤方式處理),訶黎勒(用火炮製並去除果核,每種各三分),阿膠(炙烤至乾燥,約半兩),乾薑(炮製,一分)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下,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將大棗、乾薑、桂、附子、芍藥、甘草六味藥材,搗成粉末,用蜂蜜和丸,丸藥的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 20 丸,在飯前用米湯送服,逐漸增加到每次服用 30 丸。
治傷寒熱病瘥後,下痢膿血不止。黃連湯方
黃連(去須炒一兩),黃芩(去黑心三分),梔子仁(一分),阿膠(炙令燥半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傷寒後下痢赤多白少,行住澀痛,宜服黃耆湯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熱病痊癒後,出現下痢膿血不止的症狀,可以用黃連湯。配方是:黃連(去除鬚根,炒至一兩),黃芩(去除黑心,三分),梔子仁(一分),阿膠(炙烤至乾燥,半兩)。將以上四味藥材粗略研磨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水一盞,煎煮至六分,去渣,溫熱後飯前服用。
如果治療傷寒後下痢以紅色居多,白色較少,行走或坐立都感到澀痛,則應該服用黃耆湯。
黃耆(一兩),枳殼(去瓤麩炒),大腹皮(各半兩),黃連(去須三分),白茯苓(去黑皮),芍藥(各一兩)甘草(炙三分)
白話文:
-
黃耆(50克)
-
枳殼(去瓤麩炒,25克)
-
大腹皮(25克)
-
黃連(去須,15克)
-
白茯苓(去黑皮,50克)
-
芍藥(50克)
-
甘草(炙三分,15克)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治傷寒後下痢膿血方
龍骨(二兩),黃連(去須炒一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食前米飲調下,日三夜一。
治傷寒後腹痛下痢膿血,日夜三五十行。赤石脂散方
白話文:
將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用一盞半水煎煮至一盞,去渣,溫熱後飯前服用。
將龍骨和黃連(去須炒製)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匕,飯前用米湯送服,一天三次,晚上一次。
赤石脂(半兩),乾薑(炮一分),厚朴(去粗皮薑汁炙透),訶黎勒(炮去核各半兩)
白話文:
赤石脂(半兩):一種中藥,具有止血、斂汗、止瀉等功效。
乾薑(炮一分):將乾薑先炮製後,取一錢的量。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透):將厚朴去除粗皮,再用薑汁炙透,具有溫中燥濕、行氣化痰等功效。
訶黎勒(炮去核各半兩):將訶黎勒炮製後,去除果核,取半兩的量。訶黎勒具有瀉下燥濕、清肝明目等功效。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食前米飲調下,日三服。
治傷寒熱病後,熱毒下痢膿血。黃連丸方
黃連(去須炒三分),烏梅肉(炒二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入少蠟,和搗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加至三十丸。
治傷寒下痢膿血,腹痛不止。赤石脂湯方
白話文:
將上面四種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飯前用米湯調服,一天服用三次。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傷寒熱病之後,出現熱毒下痢、膿血的症狀。
將黃連去掉鬚根,炒至三分熟,烏梅肉炒至兩兩重。
將上面兩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煉蜜和少許蠟,一起搗五百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可以增加到三十丸。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傷寒下痢、膿血,伴隨腹痛不止的症狀。
赤石脂(一兩),乾薑(炮),附子(炮裂去皮臍),當歸(切焙各半兩),芍藥(一兩)
白話文:
赤石脂(一兩):赤石脂是一種中藥材,性味甘、澀,具有補益精血、固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
乾薑(炮):乾薑是指將薑曬乾後,再經過炮製的薑。炮製後的乾薑具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頭痛、胃寒嘔吐等症狀。
附子(炮裂去皮臍):附子是指烏頭的根莖。附子性味辛、甘、熱,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陽虛引起的畏寒肢冷、腹痛吐瀉、虛脫等症狀。炮裂去皮臍是指將附子炮製後,去掉皮和臍。
當歸(切焙各半兩):當歸是指當歸的根。當歸性味甘、辛、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虛等症狀。切焙是指將當歸切片後,再進行焙炒。
芍藥(一兩):芍藥是指芍藥的根。芍藥性味酸、甘、涼,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腰膝酸軟等症狀。
上五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治傷寒後下痢膿血,時復憎寒。木瓜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五味藥材研磨成像芝麻豆粒大小的碎末,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渣後,在飯前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傷寒後出現的痢疾伴有膿血,以及時常感到畏寒的情況。這是木瓜湯的方劑。
乾木瓜(焙),白朮,白芷(各一兩),黃連(去須二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石膏(碎研),赤石脂,桑根白皮(各二兩),桂(去粗皮),芎藭,當歸(各一兩半),白豆蔻(去皮一分),芍藥(三分),黃芩(去黃心半兩),龍骨(三兩)
白話文:
-
焙乾的木瓜,白朮,白芷(各一兩)
-
去掉須子的黃連(二兩半)
-
炮裂去皮臍的附子
-
研碎的石膏
-
赤石脂,桑根白皮(各二兩)
-
去粗皮的桂皮,芎藭,當歸(各一兩半)
-
去皮的白豆蔻(一分)
-
芍藥(三分)
-
去黃心的黃芩(半兩)
-
龍骨(三兩)
上一十五味。㕮咀,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後下痢膿血,食物不得,氣脹腹滿。白芷黃連湯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五味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盞半的水,再加入一分拍碎的生薑,一起煎煮至八分熟,去掉藥渣,溫熱服用。
白芷(一兩半),黃連(去須一兩),天雄(炮裂去皮臍一兩半),地榆(一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半),桂(去粗皮一兩),當歸(銼焙一兩半),黃耆(細銼一兩),赤石脂(一兩半),白朮(一兩),訶黎勒(皮煨一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龍骨(一兩半),吳茱萸(洗焙炒半兩),芎藭(一兩半),乾薑(炮半兩)
上一十六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腹溫服,日三。
白話文:
-
白芷(1.5兩)
-
黃連(去須,1兩)
-
天雄(炮裂去皮臍,1.5兩)
-
地榆(1兩)
-
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1.5兩)
-
桂枝(去粗皮,1兩)
-
當歸(銼焙,1.5兩)
-
黃耆(細銼,1兩)
-
赤石脂(1.5兩)
-
白朮(1兩)
-
訶黎勒(皮煨,1.5兩)
-
黃芩(去黑心,0.5兩)
-
龍骨(1.5兩)
-
吳茱萸(洗焙炒,0.5兩)
-
芎藭(1.5兩)
-
乾薑(炮,0.5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