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三十二 (1)
卷第三十二 (1)
1. 傷寒後身體虛腫
論曰血氣滋榮,外濡於腠理,則形體充實,傷寒汗下之後,血氣不足,腑臟虛寒。營衛澀滯,津液不通,肌肉無以充榮,故令身體虛腫,若脾與腎臟俱虛,不能約制於水,水氣流溢於皮膚,則變水氣腫滿。
治傷寒後身體腫滿,心胸壅悶,喘促氣滿,黃耆湯方
白話文:
古人認為,血液和氣血充盈滋養身體,並潤澤肌膚,就會使身體強壯。然而,傷寒發病後,經過出汗治療,氣血不足,內臟虛寒,導致營衛氣血運行受阻,津液無法流通,肌肉得不到滋養,進而出現身體浮腫。如果脾臟和腎臟功能都虛弱,就無法約束水分,水分溢出到皮膚表面,就會出現水腫。
針對傷寒後身體浮腫,心胸鬱悶,呼吸急促等症状,可以使用黃耆湯治療。
黃耆(一兩),枳殼(去瓤麩炒微黃三分),防己(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白朮(三分),赤茯苓(去黑皮三分),赤芍藥(三分),當歸(切焙半兩)
白話文:
-
黃耆:一兩
-
枳殼:去籽炒至微黃,三分
-
防己:半兩
-
桂枝:去粗皮,半兩
-
細辛:去苗和葉,半兩
-
白朮:三分
-
赤茯苓:去黑皮,三分
-
赤芍藥:三分
-
當歸:切片烘培,半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混合研磨至粗粉狀,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和半塊切碎的生薑,煮沸後熬至剩六分之一,不須特別計時,溫服。
治傷寒後,身體浮腫,喘息促,小便不利,坐臥不安,防己湯方
防己(三分),豬苓(去黑皮三分),海蛤(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木香(半兩),白朮(半兩),桑根白皮(銼三分),赤茯苓(去黑皮三分),檳榔(銼一兩),紫蘇莖葉(一兩),木通(銼一兩半)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病後脾腎不足,水道不利,腰腳浮腫。木通湯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之後,如果出現身體浮腫、呼吸短促、小便不暢以及坐卧不寧的症狀,可以使用防己湯進行治療。該方藥組成為:
- 防己:三分
- 豬苓(去除黑色外皮):三分
- 海蛤:一兩
- 陳橘皮(先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皮並烘烤):一兩
- 木香:半兩
- 白朮:半兩
- 桑根白皮(切細):三分
- 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三分
- 檳榔(切細):一兩
- 紫蘇的莖和葉:一兩
- 木通(切細):一兩半
將上述十一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後,每次取三錢(古代量詞,約等於現代的10克左右),加入一碗水中,再放入切成細片的生薑半分(約1.5克),煎煮至剩下六分(即原水量的三分之二)時,濾去藥渣。服用時間不限,趁溫熱時飲用。
此方主要針對病後脾胃與腎臟功能減弱,水液代謝不暢導致的腰部與雙腳浮腫等問題。另外,還有一個稱為木通湯的方劑,適用於治療同樣因為脾腎不足、水道不暢所引起的病症。
木通(銼一兩),桑根白皮(炙黃色),澤瀉,防己,赤茯苓(去黑皮),石葦(去毛各三分),大腹(微煨銼四枚)
白話文:
-
木通(切成一兩)
-
桑根白皮(烤至黃色)
-
澤瀉
-
防己
-
赤茯苓(去除黑色表皮)
-
石葦(去除毛,每種各三分)
-
大腹(略微烤過,切成四片)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日二。
治病後氣虛,津液不通,皮膚虛滿。防己湯下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八分,去掉渣滓,在飯前溫熱服用,每天兩次。
用於治療病後氣虛、津液不流通以及皮膚虛腫的情況。服藥時可配合防己湯。
防己,黃耆(銼),桂(去粗皮各一兩半),赤茯苓(去黑皮三兩),甘草(炙令赤銼一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取七分,去滓溫服,日再服。
白話文:
防己、黃耆(切碎)、桂皮(去除粗皮,各一兩半)、赤茯苓(去除黑皮,三兩)、甘草(烤至赤色,切碎,一兩)
治傷寒病後,脾腎氣虛,欲成水病,四肢面目浮腫。小便澀喘急。檳榔湯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病後,脾腎氣虛,即將發展成水腫,四肢、臉部浮腫。小便困難、呼吸急促,下面是檳榔湯的藥方:
生檳榔一枚。附子一枚,炮一段。人參、甘草、茯苓、白朮各一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藥材用法:將生檳榔去殼,附子切斷,煎成藥液,服用。
檳榔(並皮銼五枚),桑根白皮(炙令黃色銼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乾三分),吳茱萸(水浸一宿炒乾一分),防己(一兩),木通(銼碎一兩一分),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一兩)
白話文:
-
檳榔(切碎五片)
-
桑根白皮(烘烤至黃色,切碎一兩)
-
陳橘皮(以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烘乾三分)
-
吳茱萸(以水浸泡一夜後炒乾一分)
-
防己(一兩)
-
木通(切碎一兩一分)
-
郁李仁(以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微炒一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取七分,去滓溫服日二。
治傷寒後身體浮腫,心胸滿悶,不欲飲食,前胡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粗搗篩過後,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七分,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每天兩次。
用來治療傷寒後身體浮腫、心胸滿悶以及不欲飲食的情況,這是前胡丸的配方。
前胡(去蘆頭一兩),旋覆花(半兩),人參(三分),檳榔(銼一兩),木香(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訶黎勒(皮一兩),赤茯苓(去黑皮三分),桑根白皮(銼三分),郁李仁(湯浸去皮尖微炒一兩),桂(去粗皮半兩)
白話文:
前胡(去蘆頭一兩):去掉蘆頭的前胡,一兩。
旋覆花(半兩):半兩旋覆花。
人參(三分):三分人參。
檳榔(銼一兩):一兩切碎的檳榔。
木香(半兩):半兩木香。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半兩湯浸去白焙的陳橘皮。
訶黎勒(皮一兩):一兩訶黎勒皮。
赤茯苓(去黑皮三分):三分去黑皮的赤茯苓。
桑根白皮(銼三分):三分切碎的桑根白皮。
郁李仁(湯浸去皮尖微炒一兩):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的郁李仁。
桂(去粗皮半兩):半兩去粗皮的桂枝。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煎生薑棗湯,下三十丸,日三服。
治傷寒後通體浮腫,腹滿堅脹,喘急不能飲食。郁李仁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搗成粉末,用蜂蜜和搗三百到二百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用煎好的生薑大棗湯送服三十丸,一天服用三次。
郁李仁(湯浸去皮尖微炒),大黃(銼碎微炒各一兩),柴胡(去苗),桑根白皮(銼),澤瀉,赤芍藥,豬苓(去黑皮),桔梗(炒),麻黃(去根節各三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鱉甲(去裙襴醋炙),赤茯苓(去黑皮各半兩)
白話文:
郁李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端,微炒)和大黃(切碎,微炒,各一兩),柴胡(去掉莖),桑根白皮(切碎),澤瀉,赤芍藥,豬苓(去掉黑皮),桔梗(炒過),麻黃(去掉根和節,各三分),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端,雙仁麩炒至微黃),鱉甲(去掉裙襴,用醋炙),赤茯苓(去掉黑皮,各半兩)。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病後,遍身浮腫。木香丸方
木香,肉豆蔻(去殼),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檳榔(微炒銼各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空心溫酒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將前面十二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後,每次服用三錢匕,用一盞水,加入半片生薑切片,煎煮至剩下六分量,去渣後,不限時間溫服。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病後全身浮腫。
將木香、肉豆蔻(去除外殼)、青橘皮(用湯浸泡去白後烘乾)、檳榔(微炒後切碎,各取一兩)四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蜜製成丸子,大小如小豆,每次空腹溫酒服用二十粒,逐漸增加至三十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