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三十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一 (6)

1. 傷寒後虛煩

論曰傷寒病後煩躁者,有虛煩,有谷煩,陽氣偏多,謂之虛煩,病瘥後,食谷太早,新虛不勝穀氣,胃內蒸熱,謂之谷煩。若陰陽和調,則虛煩自已,損其穀食,則谷煩者瘥。

治虛煩狀似傷寒,但身不疼痛,不惡寒,內外皆不可攻者。宜竹葉湯方

白話文:

論語中有記載,傷寒病後煩躁不安的人,可以分為虛煩和谷煩兩種。陽氣偏盛者,稱為虛煩,病癒後,飲食過早,新虛不勝谷氣,胃內蒸熱,稱為谷煩。如果陰陽調和,那麼虛煩自然會消除,減少飲食,那麼谷煩就會痊癒。

竹葉(半把),石膏(碎四兩),半夏(湯洗七滑切焙三分),人參(半兩),麥門冬(去心二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 竹葉(半把):取半把竹葉。

  • 石膏(碎四兩):將四兩石膏搗碎。

  • 半夏(湯洗七滑切焙三分):將半夏用熱水洗淨,切成七片,然後烘乾或炒至微黃。

  • 人參(半兩):取半兩人參。

  • 麥門冬(去心二兩):取二兩麥門冬,去除中心。

  • 甘草(炙半兩):將半兩甘草烘烤至微黃。

上六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入粳米百粒余,生薑半分拍碎,同煎取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用量:六味藥,搗碎成芝麻豆大小。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錢匕,用一杯半水,加入一百粒粳米,生薑半片拍碎,共同煎煮取八分,去除藥渣,溫熱服用。

治傷寒發汗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宜服梔子豉湯,又傷寒發汗若下之,煩熱胸中窒痛,亦宜服梔子豉湯,又傷寒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虛煩也。亦宜服梔子豉湯。方

梔子(十四枚去皮),豉(四合)

上二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治療傷寒病發汗之後,感到虛弱煩躁無法入睡,病情嚴重的患者還會反覆翻來覆去,心中懊悔煩躁,應該服用梔子豉湯。另外,傷寒病發汗後,如果又出現拉肚子的症狀,感到煩熱、胸中疼痛,也應該服用梔子豉湯。此外,傷寒病拉肚子之後,仍然感到煩躁,按壓心窩部位感到潮濕的,也是虛煩的症狀,也應該服用梔子豉湯。

治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名曰水逆。五苓散方

白話文:

治療中風發熱,六七天都不見好轉,而且症狀有表證和裡證,口渴想喝水,但喝了水就會吐,這種情況叫做水逆。可以使用五苓散方來治療。

豬苓(去黑皮),赤茯苓(去黑皮),白朮(各三分),桂(去粗皮半兩),澤瀉(一兩一分)

白話文:

豬苓(去除黑色的外皮),赤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白朮(各取三分),桂枝(去除粗糙的外皮,取半兩),澤瀉(取一兩一分)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白湯調服。

治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豬苓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五味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用白開水調服。

治療少陰病症出現下利六七天,伴有咳嗽、嘔吐、口渴、心煩不安且無法入睡的情況。這是豬苓湯的方劑。

豬苓(去黑皮),赤茯苓(去黑皮),阿膠(炙燥),澤瀉,滑石(各一兩)

白話文:

豬苓(去除表皮),赤茯苓(去除表皮),阿膠(烤過並烘乾),澤瀉,滑石(每種一兩)

上五味,銼碎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大病瘥後,體虛煩滿。烏梅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至如同芝麻豆子大小,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一盞水,煎煮到剩下六分,去渣後溫熱飲用。

適用於治療傷寒大病痊癒後,體虛煩悶滿脹的情況。這是烏梅湯的配方。

烏梅(取肉),山梔子仁,甘草(炙),葛根(各半兩)

白話文:

烏梅(取果肉), 山梔子仁,甘草(烘焙過),葛根(各半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入豉二七粒,同煎至半盞去滓,早晚食後溫服。

治傷寒汗後虛煩,心神不寧。麥門冬飲方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碗水和十四粒豆豉,一起煎煮到剩下半碗,去掉渣滓。在早晚飯後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傷寒發汗後出現的虛弱煩躁、心神不安的情況。這是麥門冬飲的配方。

麥門冬(去心焙),柴胡(去苗),防風(去叉),半夏(湯洗去滑薑汁製),赤茯苓(去黑皮),犀角(鎊各半兩)

白話文:

麥門冬(挖去中心烘焙),柴胡(去掉嫩芽),防風(去掉枝叉),半夏(用熱水清洗去除表面黏液,用薑汁製作),赤茯苓(去掉黑皮),犀角(磨粉,各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後虛煩,心胸滿悶,腹脹微喘。人參湯方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杏仁(去皮尖雙仁細研各半兩)

上三味,除杏仁外,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入粳米百餘粒,同煎米熟去滓,空心溫服。

白話文:

先將六味藥粗略研磨過篩,每次取五錢匕,加入一盞半水,再放入五片生薑,煎煮至八分,去除藥渣後趁溫服用。此方用於治療傷寒後虛煩、心胸滿悶、腹脹微喘等症狀。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杏仁(去皮尖雙仁細研,取各半兩)

將上述三味藥材中,除了杏仁之外,都切成麻豆大小,每次取三錢匕,加入一盞半水,再放入百餘粒粳米,一同煎煮至米熟,去除藥渣後,空腹趁溫服用。

治傷寒後不解,或寒或熱,四肢瘦弱,飲食不能,胸中煩滿虛躁。麥門冬湯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後的不適,可能會出現寒症或熱症、四肢瘦弱、飲食不振、胸中煩悶、虛弱躁動等症狀。可以使用麥門冬湯來治療。

麥門冬湯的藥方如下:

  • 麥門冬:250公克
  • 石膏:150公克
  • 甘草:50公克
  • 生薑:5片
  • 大棗:10顆

將藥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沸後轉小火熬煮30分鐘,即可飲用。

麥門冬(去心焙),赤茯苓(去黑皮),人參,白朮(各一兩),桂(去粗皮半兩),陳橘皮(去白炒一兩),甘草(炙半兩),地骨皮(洗焙),黃耆(銼各一兩)

白話文:

麥門冬(去掉心部,用茶葉焙乾),赤茯苓(去掉黑皮),人參,白朮(各一兩),桂枝(去掉粗皮半兩),陳橘皮(去掉白色,炒乾一兩),甘草(烤成炙甘草半兩),地骨皮(清洗後用茶葉焙乾),黃耆(切斷各一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再。

治傷寒發汗後,氣虛心煩,腹滿痰逆,不思飲食。厚朴飲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九味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六分,去掉藥渣後溫熱服用,每日兩次。

用於治療傷寒發汗後出現的氣虛、心煩、腹部脹滿、痰液上逆以及沒有食慾的情況。這是[厚朴飲]的方劑。

厚朴(二兩去粗皮薑汁炙),甘草(炙),半夏(薑汁炙),人參,陳橘皮(去白焙各一兩)

白話文:

厚朴(二兩,去除粗皮,用薑汁炙烤),甘草(炙烤),半夏(用薑汁炙烤),人參,陳橘皮(去除白色外皮,焙乾,各一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治傷寒汗後煩滿多睡,小便赤澀。薏苡仁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五種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五片生薑,一同煎煮至剩下七分,濾去渣滓,在空腹時服用。

用於治療傷寒出汗後感到煩躁、胸悶、多睡以及小便紅色且排尿不暢的情況。這是薏苡仁湯的配方。

薏苡仁,酸棗仁,防風(去叉),人參,甘菊花,地骨皮(銼),紫蘇子,甘草(炙),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白話文:

薏苡仁、酸棗仁、防風(去叉)、人蔘、甘菊花、地骨皮(銼碎)、紫蘇子、甘草(炙烤)、白茯苓(去除黑色表皮,各一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荊芥薄荷生薑各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睡多冷服,不睡熱服。

白話文:

將上列九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後,每次取三錢,加入一杯水,加上少許荊芥、薄荷和生薑,一起煎煮至藥液只剩七分,過濾藥渣,溫熱服用。如果睡覺較多,則冷服;如果沒有睡覺,則熱服。

治傷寒汗後,氣虛煩悶,,心神不寧。人參飲方

人參,赤茯苓(去黑皮),陳橘皮(去白焙),白朮(銼炒各一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傷寒後煩滿,心神恍惚,不得眠臥。麥門冬茯苓飲方

白話文:

傷寒發汗後,體虛乏力,心煩意亂,精神不安,可以用人參飲治療。方劑包括人參、赤茯苓、陳橘皮和白朮,將它們粗粉後每次取五錢,用一碗水和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七分,去渣溫服,一天三次。

如果傷寒後腹部脹滿,心神恍惚,失眠難安,則可以用麥門冬茯苓飲治療。

麥門冬(去心焙),赤茯苓(去黑皮),知母(焙),芎藭,酸棗仁(微炒),陳橘皮(去白炒),檳榔(銼),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麥心後烘焙),赤茯苓(去除黑色的表皮),知母(烘焙),川芎,酸棗仁(微炒),陳年橘皮(去除白色部分後炒過),檳榔(切碎),甘草(炙成黑色,各取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治傷寒後虛勞煩熱,驚悸不得眠睡。柴胡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後,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每日三次。

用於治療傷寒後身體虛弱、煩躁發熱、心慌不安及失眠。[柴胡湯]方

柴胡(去苗半兩),酸棗仁(微炒二兩),遠志(去心一分),當歸(切焙),防風(去叉)

白話文:

柴胡(除去根部和細根,半兩),酸棗仁(微炒,二兩),遠志(去掉種子,一分),當歸(切片,焙乾),防風(去除分叉,一兩)

甘草(炙銼),茯神(去木),豬苓(去黑皮),桂(去粗皮),黃耆(銼),人參,生乾地黃,芎藭,麥門冬(去心焙各半兩)

白話文:

甘草(以微火烤熱後切細),茯神(去除木質部分),豬苓(去除黑色的外皮),桂枝(去除粗糙的外皮),黃耆(切碎),人參,生乾生地黃,川芎,麥門冬(去除中間的芯,以火烘烤,各半兩)

上十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日再。

治傷寒後虛勞不得眠,煩悶四肢乏力。人參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四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一大盞水和三片生薑,煎煮到剩下七分時去掉藥渣,空腹時溫熱服用,每天兩次。

用於治療傷寒後體虛疲勞、失眠、煩躁不安以及四肢無力。這是人參湯的方劑。

人參(一兩),酸棗仁(微炒三兩),當歸(切焙),芎藭(銼),桂(去粗皮),甘草(炙焙),柴胡(去苗),白茯苓(去黑皮),石膏(碎各一兩)

白話文:

人參(一兩)、酸棗仁(炒過後的,三兩)、當歸(切片後烤乾)、芎藭(切碎)、桂皮(去掉粗皮)桂、甘草(烤過的)、柴胡(去掉芽)、白茯苓(去掉黑皮)、石膏(打碎後,每種一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治傷寒虛煩不安。六神湯方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防風(去叉),百合,黃耆(銼),干山芋(各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傷寒後,虛煩不得眠睡,頭目昏眩,酸棗仁湯方

酸棗仁(炒三兩),麥門冬(去心焙二兩),地骨皮(銼一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治傷寒後虛煩,心腹不快。茯神散方

茯神(去木),柴胡(去苗),陳橘皮(去白炒),甘草(炙各一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第一個方劑:六神湯 用於治療傷寒後出現的虛弱煩躁不安。 成分包括:人參、去黑皮的白茯苓、去側枝的防風、百合、銼過的黃耆、干山芋,各一兩。 將這六種藥材粗略捣碎並篩分,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用一盞水煎煮至剩七分滿,去掉沉澱物後,在飯前溫熱服用,不限定具體時間。

第二個方劑:酸棗仁湯 適用於治療傷寒後的虛弱煩躁,無法安睡,以及頭暈眼花等症狀。 所需藥材有:炒過的酸棗仁三兩、去心且烘焙過的麥門冬二兩、銼過的地骨皮一兩。 將這三味藥粗略捣碎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匕,配合三片生薑及一盞水煎煮至七分滿,濾掉沉澱物後溫服,隨時皆可服用,不拘泥於特定時辰。

第三個方劑:茯神散 針對傷寒後的虛弱煩躁及心腹部不適。 組成為:去木心的茯神、去莖的柴胡、去白並炒過的陳橘皮,以及炙烤過的甘草,各一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粗略捣碎篩分,每次服用五錢匕,使用一盞半的水量煎煮至八分滿,濾除沉澱物後溫熱服用,不限定飲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