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三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一 (5)

1. 傷寒後虛羸

論曰傷寒之病,多因發汗吐下乃解,病雖瘥,然腑臟俱傷,營衛皆耗,穀氣未復,津液不足,無以充養,故形體虛羸,內經所謂必養必和待其來復者此也,若其人本自虛弱,又因大病之後,羸劣不復者,則易生勞傷諸疾,當先以氣味養和,後以藥石療治,故曰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治傷寒後虛羸少力,嘔噦氣逆。人參湯方

白話文:

古人說,傷寒病常常透過發汗、吐瀉來治療,雖然病好了,但內臟卻受損,人體的抵抗力也減弱,消化吸收功能還沒有恢復,身體的津液也不足,無法提供營養,所以身體就會虛弱,這就如同《內經》中所說:「必須調養,讓身體慢慢恢復」。

如果原本就虛弱的人,又因為大病之後,體力仍然無法恢復,就很容易產生勞損等疾病,應該先用食物來調理身體,然後再用藥物治療。所以說,要選擇氣味溫和的食物來補充精氣。

針對傷寒之後,身體虛弱無力、嘔吐、反胃等症狀,可以用人參湯來治療。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分),麥門冬(去心焙),黃耆(銼各一兩),半夏(湯洗(七遍炒乾),白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甘草(炙一分)

白話文:

人蔘、茯苓(去除黑色表皮,各二分),麥冬(去除內芯,烘烤),黃耆(切碎,各一兩),半夏(用熱水沖洗七次,炒幹),白朮,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外皮,烘烤,各半兩),甘草(炙烤,一分)。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拍碎,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傷寒後虛羸少力,補益元臟。附子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的劑量,加入一盞半的水,並放入切成棗子大小的生薑一塊和三枚剖開的棗子,一起煎煮至剩下八分滿的藥汁,濾渣後,於飯前溫熱服用。

附子(炮裂去皮臍),萆薢,熟乾地黃(焙),人參(各一兩),芎藭,半夏(湯洗七遍炒各半兩),白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當歸(切焙),芍藥,五味子,黃耆(銼各三分)

白話文:

附子(經過砲裂去除外皮和肚臍),萆薢,經過烘烤乾的地黃,人參(各一兩),川芎,半夏(用熱水洗七遍,再炒,各半兩),白茯苓(去除黑皮),桂皮(去除粗皮),當歸(切片後烘烤),芍藥,五味子,黃耆(各切成小段,各三分

上一十二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拍碎,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白話文:

以上十二味藥物,研磨成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匙,加水一盞半,放入薑約紅棗般大小切成碎末,紅棗三枚切碎同款煎煮至八分滿,去除渣滓,空腹時溫熱服用。

治傷寒後體虛成勞,遍身盜汗,四肢無力,口苦憎寒,又多咳嗽。柴胡知母湯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病後身體虛弱成為勞損症,全身盜汗,四肢無力,口苦畏寒,而且多咳嗽。

柴胡知母湯的處方:

  • 柴胡 10克
  • 黃芩 10克
  • 知母 15克
  • 生薑 10克
  • 炙甘草 6克
  • 大棗 10枚
  • 水煎服,每日 1 劑。

柴胡,知母,桔梗(炒),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熟乾地黃(焙),白茯苓(去黑皮),山芋,黃耆(銼),紫菀(去苗土),地骨皮(各一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銼),桂(去粗皮),半夏(湯洗七遍炒各三分)

白話文:

柴胡、知母、桔梗(炒熟)、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烤)、熟乾地黃(烘烤)、白茯苓(去除黑色外皮)、山藥、黃耆(切碎)、紫菀(去除花苗和泥土)、地骨皮(各一兩)、黃芩(去除黑色核心,半兩)、甘草(炙烤並切碎)、桂皮(去除粗皮)、半夏(用水清洗七次,炒熟,各三分)

上一十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拍碎,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日再。

白話文:

將上列十四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取五錢的量,加入一杯半的水,再加入切碎的生薑和三顆切開的紅棗,一起煎煮至剩八分滿,去除渣滓,空腹時溫服,每天服用兩次。

治傷寒後虛勞,羸瘦乏力。桂心湯方

桂(去粗皮),人參,黃耆(銼),牛膝(酒浸切焙各一分),甘草(炙銼二分),白茯苓(去黑皮三分)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二枚劈破,同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溫服。

治傷寒後氣血不復、虛羸。黃耆芍藥湯方

黃耆(銼),人參(各一兩),芍藥,桂(去粗皮),五味子(各三分),白朮(半兩),甘草(炙銼一分)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二枚去核,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

治傷寒後虛勞短氣,小腸急痛,羸劣。黃耆甘草湯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之後身體虛弱、疲勞不堪,體重減輕且力量不足的病症,可以使用[桂心湯]的方劑。其組成為:桂枝(去除粗糙的外皮)、人參、黃芪(切碎)、牛膝(用酒浸泡後切片並烘烤,各取一份)、甘草(炙烤後切碎,取二份)、白茯苓(去除表面的黑皮,取三分)。將這六味藥材粗略捣碎後過筛,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用水一碗,加入生薑三片及兩枚切开的棗子一同煎煮,直至剩餘六分的水量,然後濾去藥渣,在空腹時溫熱服用。

針對傷寒之後氣血未能恢復、身體虛弱無力的狀況,可以使用[黃耆芍藥湯]的方劑來治療。此方包含黃芪(切碎)、人參(各一兩)、芍藥、桂枝(去除粗糙皮)、五味子(各取三分)、白朮(半兩)以及甘草(炙烤後切碎,取一分)。將這七種藥物粗略捣碎後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匕,用水一碗煎煮,並投入生薑三片及去核的棗子兩枚,一同煎至六分水量,濾掉藥渣後,在進食前的空腹狀態下溫熱服用。

對於傷寒之後出現的虛弱疲憊、呼吸短促,小腸部位疼痛、身體衰弱等症狀,可採用[黃耆甘草湯]的方劑來治療。

黃耆(二兩銼),甘草(炙),白茯苓(去黑皮),芍藥,白朮(各半兩),桑螵蛸(炙),桂(去粗皮各三分)

白話文:

黃耆(一兩,切成小段),甘草(炙烤過的),白茯苓(去掉黑色外皮),芍藥,白朮(各半兩),桑螵蛸(炙烤過的),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各三分)

上七味,㕮咀如麻豆,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拍碎,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治傷寒後,五臟俱虛,羸劣不足。黃耆薤白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咀嚼成如同芝麻豆子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四錢匕的量,用水一盞半,加入生薑一塊(約一個大棗大小)拍碎,再放入三枚劈開的大棗,一同煎煮至水量剩下八分,濾去渣滓後,在空腹時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傷寒病後,五臟都虛弱,體質瘦弱不足的情況。這是黃耆薤白湯的方劑。

黃耆,人參(各半兩),白茯苓(去黑皮),五味子,白朮(各一分),薤白(七莖),蔥白(三莖),粳米(半合),芍藥,生薑(各半分),羊腎(一隻去脂膜)

白話文:

黃耆,人參(各二錢),去黑皮的白茯苓,五味子,白朮(各五錢),薤白(七支),蔥白(三根),粳米(半杯),芍藥,生薑(各二錢半),羊腎(一個去脂膜)

上一十一味,細銼分作三服,每服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一日服盡。

治傷寒後,臟氣不足,虛乏。黃耆薑桂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十一味細切,分成三份,每次服用時取一份,加入兩杯水煎煮至剩一杯,濾去藥渣,在飯前溫熱服用,一天內服完。

用於治療傷寒後臟腑氣力不足、體虛乏力的情況。這是黃耆薑桂湯的方劑。

黃耆(銼一兩),桂(去粗皮),乾薑(炮),人參,芍藥(各半兩),甘草(炙銼一分),半夏(三分湯洗七遍炒)

白話文:

  • 黃耆(切碎一兩)

  • 桂皮(去除粗皮)

  • 乾薑(炮製過的)

  • 人參

  • 芍藥(各半兩)

  • 甘草(炙烤並切碎,一分)

  • 半夏(用水洗七次後炒製,三分)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二枚劈破,同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溫服。

治傷寒後血氣不足,腳膝無力,四肢羸劣。乾地黃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材粗搗後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一碗水,再放入三片生薑和兩枚剖開的大棗,一同煎煮至剩六分量,去渣後空腹時溫熱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後血氣不足、腳膝無力及四肢瘦弱的情況。[乾地黃湯]

熟乾地黃(焙),地骨皮,五味子(各一兩),桂(去粗皮半兩),黃耆(銼一兩半),羯羊腎(一對切去筋膜)

白話文:

  • 熟乾地黃(焙):烘烤過的熟地黃。

  • 地骨皮:當歸的根皮。

  • 五味子:五味子的果實。

  • 桂(去粗皮半兩):去粗皮的桂枝,半兩。

  • 黃耆(銼一兩半):切成小段的黃耆,一兩半。

  • 羯羊腎(一對切去筋膜):一對羯羊的腎臟,去除筋膜。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先將羊腎一隻,去筋膜切,煮至一盞,次下藥,更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治傷寒後胃氣虛乏,不思飲食,日漸羸瘦。白朮黃耆湯方

白話文:

取上等六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盞半的水,先將一隻羊腎去除筋膜切碎,煮至一盞水量,然後加入藥材,繼續煎煮至七分,去渣後空腹溫服。

白朮,黃耆(銼各一兩),山茱萸,五味子,人參,茯神(去木各三分),半夏(湯洗七遍炒),前胡(去蘆頭),山芋,桔梗(炒各半兩)

白話文:

白朮和黃耆(各 30 克,切碎),山茱萸、五味子、人參和茯苓(各 9 克,去木),半夏(用水煮七次後炒),前胡(去除蘆頭),山芋和桔梗(各 15 克,炒過)。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治傷寒後煩熱憎寒,口苦不思飲食,日漸羸瘦。羚羊角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一塊拍碎的大棗大小的生薑,一起煎煮到剩下八分,去掉渣滓,在空腹時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傷寒後出現煩躁發熱、怕冷、口苦不想吃東西,並且身體日益消瘦的情況。這是羚羊角湯的配方。

羚羊角(鎊),柴胡(去苗),鱉甲(去裙襴醋炙),人參(各三分),知母,淡竹茹,黃耆,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半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

上一十味,細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日二。

白話文:

羚羊角(研磨成粉)、柴胡(去掉根須)、鱉甲(去掉裙邊,用醋烤製)、人參(各取三分)、知母、淡竹茹、黃耆、赤茯苓(去掉黑皮)、甘草(烤製,各取半兩)、麥門冬(去掉心,用火烤製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