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三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 (4)

1. 傷寒舌腫脹

論曰傷寒舌腫脹者,病在三陰也,太陰之脈,連舌本散舌下,少陰之脈,循喉嚨俠舌本,厥陰之脈,循喉嚨之後,又手少陰心之經,其氣通於舌,凡此經絡為風熱所乘,隨脈至舌,熱氣留於血,血氣壅澀,故令舌腫脹,診其脈數急者,是其候也。

治傷寒熱病,咽喉壅塞,連舌根腫痛,及乾嘔頭痛,不下食,升麻湯方

白話文:

古書上說,傷寒舌頭腫脹的人,是三陰的病變。太陰的脈絡,連接到舌根並散佈於舌下;少陰的脈絡,循著喉嚨和舌根;厥陰的脈絡,循著喉嚨的後面;再者是手少陰的心經,其氣通於舌頭。所有這些經絡,若是遭受風熱侵襲,沿著脈絡到達舌頭,熱氣停留在血液中,血氣壅塞不暢,因此導致舌頭腫脹。診其脈象數而急迫,這是它的徵候。

升麻(一兩),木通(銼),黃柏(去粗皮銼各半兩),玄參(三分),麥門冬(去心焙一兩),青竹茹(半兩),前胡(去蘆頭三分),石膏(碎一兩),朴硝(二兩)

白話文:

  • 升麻(60 克)

  • 木通(銼碎),黃柏(去除粗皮並銼碎,各 30 克)

  • 玄參(15 克)

  • 麥門冬(去除中心並焙乾,60 克)

  • 青竹茹(30 克)

  • 前胡(去除蘆頭,15 克)

  • 石膏(碎成小塊,60 克)

  • 朴硝(120 克)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日再。

治傷寒心脾虛熱,喉中有瘡,連舌根腫,涕唾不下食,乾地黃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九味藥材粗搗後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用水一盞半煎煮至八分滿,去掉渣滓,在飯後溫熱服用,每日兩次。

用來治療傷寒引起的心脾虛熱,喉部有瘡,連帶舌根腫脹,使得鼻涕和唾液難以下嚥,以及進食困難的情況。這是乾地黃湯的方子。

生乾地黃(焙二兩),青竹茹,雞蘇,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玄參(三分)

白話文:

生乾地黃(烘烤二兩),青竹茹,雞蘇,赤茯苓(去除黑皮,各一兩),麥門冬(去除中間芯,烘烤一兩半),玄參(三分)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日再。

治傷寒脾肺虛熱,毒氣壅塞,喉咽連舌根,腫滿疼痛。犀角湯方

白話文:

將這六味藥材粗搗篩過後,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八分,去掉渣滓,在飯後溫熱服用,每日兩次。

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脾臟和肺部虛弱發熱、毒素堵塞以及喉嚨連同舌根部位腫脹疼痛。這是犀角湯的方子。

犀角(鎊屑),當歸(切焙),白芷(各一兩),升麻,甘草(炙銼),射干,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各半兩)

白話文:

犀牛角(研成粉末),當歸(切片並烘焙),白芷(各一兩),升麻,甘草(烤焦並研成碎屑),射干,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薄皮和尖端,再炒至金黃,各半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日再服。

治傷寒喉咽閉塞,連舌腫疼,小便赤澀。馬藺根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一盞水煎煮至剩下七分,去掉渣滓,在飯後溫熱服用,每日服用兩次。

用來治療傷寒引起的喉嚨和咽部閉塞、舌頭腫痛以及小便赤黃不暢。這是馬藺根湯的方劑。

馬藺根,升麻(各一兩),瞿麥,射干各三分,犀角屑,木通(銼各半兩),玄參(一兩)

白話文:

  • 馬藺根:半斤

  • 升麻:半斤

  • 瞿麥:二兩

  • 射干:二兩

  • 犀角屑:四兩

  • 木通(銼):四兩

  • 玄參:半斤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日再。

治傷寒熱病,喉咽閉塞,連舌根腫痛,熱毒氣聚於心胸。木通湯方

木通(銼),絡石(碎各一兩),升麻(半兩),射干(半分),犀角屑(半兩),玄參,桔梗炒(各三分),山梔子仁(半兩),芍藥(三分),青竹茹(半兩),朴硝(一兩)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傷寒心脾風熱,舌腫口瘡,喉咽中痛,口吐涎沫。羚羊角散方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粗略研磨後過篩,每次取三匕,用一盞水煎煮至七分,去渣後飯後溫服,每天服用兩次。此方適用於傷寒熱病,喉嚨閉塞,舌根腫痛,熱毒氣聚於心胸。

另外,將上列十二味藥材粗略研磨後過篩,每次取三錢匕,用一盞水煎煮至七分,去渣後飯後溫服。此方適用於傷寒心脾風熱,舌頭腫脹、口瘡,喉嚨疼痛,口吐唾沫。

羚羊角屑,黃柏(去粗皮塗蜜炙),大黃(銼炒),甘草(炙各半兩),玄參(三分)

白話文:

羚羊角屑、黃柏(去粗皮後,塗上一層蜂蜜,烘烤到微焦)、大黃(切碎,炒至微黃)、甘草(烤過,各二錢)、玄參(一錢五分)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食後煎竹葉熱水調下。

治傷寒上焦虛熱,毒氣壅塞,喉咽連舌腫痛。參歸湯方

玄參,射干,當歸(切焙一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水一大盞,煎至半盞,不去滓,食後溫服,日再服。

治傷寒舌腫,口內生瘡,此是心脾積熱上衝所致。青連湯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飯後用熱竹葉水調服。

此方可用於治療傷寒上焦虛熱,毒氣阻塞,喉嚨和舌頭腫痛。

將玄參、射干、當歸(切片烘乾一兩)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至半杯,不濾渣,飯後溫熱服用,一天服用兩次。

此方可用於治療傷寒舌頭腫痛,口腔內生瘡,這是心脾積熱上衝所致。

大青,升麻(各半兩),黃連(去須一分),大黃(銼炒半兩)

白話文:

  • 大青:4錢

  • 升麻:4錢

  • 黃連(去除雜質):1錢

  • 大黃(切碎並炒至微焦):4錢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大盞,煎至半盞,去滓食後溫服。

治傷寒心脾有熱,舌本腫痛。生地煎方

生地黃汁(半斤),蜜(八兩)

上二味,同攪和勻,慢火煎如稠餳,每服半匙,含化咽津,不拘時候,日二三服。

治傷寒咽喉中痛,舌根腫滿,不能轉,此上焦心脾虛熱,宜先針舌下兩邊出血即消,後服升麻湯方

白話文:

取四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取三錢匕,用一大盞水煎煮至半盞,去渣,飯後溫服。

用半斤生地黃汁和八兩蜜一起攪拌均勻,慢火煎煮成稠密的糖漿狀。每次服用半匙,含在口中慢慢融化,讓藥液滋潤咽喉,不限時間,每天服用兩到三次。

對於傷寒引起咽喉疼痛,舌根腫大無法轉動的情況,這是上焦心脾虛熱導致,應該先用針刺舌下兩側放血,出血後症狀就會減輕。之後服用升麻湯。

升麻,車前子,大黃(銼炒),甘草(炙各半兩),生乾地黃(焙三兩),朴硝(三分)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再。

白話文:

  • 升麻:半兩

  • 車前子:半兩

  • 大黃(銼炒):半兩

  • 甘草(炙各):半兩

  • 生乾地黃(焙三兩):三兩

  • 朴硝: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