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二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九 (2)

1. 傷寒狐惑

論曰狐惑之病,或初得狀似傷寒,或因傷寒而變,皆蟲證也,蟲食其喉為惑,使人生嗄,蟲食其下部為狐,使人咽乾,其候皆默默欲眠,不得臥,起居不安,惡飲食,面目乍白乍黑是也,此由傷寒病腹內熱,飲食少,腸胃空虛,而蟲為之不安,故隨所食上下部,而病名狐惑也。

白話文:

原文:

論曰狐惑之病,或初得狀似傷寒,或因傷寒而變,皆蟲證也,蟲食其喉為惑,使人生嗄,蟲食其下部為狐,使人咽乾,其候皆默默欲眠,不得臥,起居不安,惡飲食,面目乍白乍黑是也,此由傷寒病腹內熱,飲食少,腸胃空虛,而蟲為之不安,故隨所食上下部,而病名狐惑也。

狐惑之病,有的是從一開始的症狀就類似傷寒,也有的是因為傷寒而轉變成這種病,全都是由於蟲子引起的病證。蟲子咬食喉嚨,就叫「惑」,會使人生出聲嘶啞的症狀;蟲子咬食身體下部,就叫「狐」,會使人感到喉嚨乾燥。它們的症狀都是神志恍惚、想睡覺,但卻睡不著,坐立不安,厭惡飲食,臉色時而蒼白時而發黑。這是因為傷寒病導致腹中燥熱,飲食減少,腸胃空虛,蟲子因此而感到不安,所以隨著它們所咬食的部位不同,而把這種病叫做「狐惑」。

治傷寒變成狐惑,其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眼赤,得之七八日目四眥黑,能食者,膿已成也。宜赤小豆當歸散

白話文:

治療傷寒症轉變為帶有狐惑之狀,脈搏跳動頻繁,沒有發熱的感覺只有輕微的焦躁,靜默寡言只想躺著,出汗,患病後三四天內眼睛發紅,患病七八天時四個眼角發黑,還能吃得下東西的人,是膿液已經形成的症狀。適合使用赤小豆當歸散方。

赤小豆(一升水浸令芽生焙乾),當歸(切焙一兩)

白話文:

赤小豆(一升,用清水浸泡讓它發芽後烘焙乾燥),當歸(切片,烘焙,一兩)

上二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漿水一盞,煎五七沸,和滓溫服,不拘時。

治傷寒不發汗十日以上,成狐惑病,腹脹面赤,惡聞食臭。羚羊角湯

羚羊角(鎊),大腹(並皮子用銼),柴胡(去苗),朴硝各半兩,葳蕤(三分),石膏(碎)桑根白皮(銼各一兩)

白話文:

  • 羚羊角(磨粉)

  • 大腹皮(連皮一起磨粉)

  • 柴胡(去除根部)

  • 朴硝

  • 葳蕤(三分)

  • 石膏(打碎)

  • 桑根白皮(磨粉)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傷寒不發汗後變成狐惑,脈數無熱,微煩目赤,但欲眠睡,咽乾不能食。黃芩湯

白話文:

治療傷寒病症尚未發汗而轉化為狐惑證,脈搏跳動頻繁但無發熱症狀,身體微感煩躁,眼睛發紅,但想睡覺,咽喉乾燥疼痛不能進食。黃芩湯的藥方如下:

黃芩(去黑心),射干(各一兩),黃連(去須炒三分),甘草(炙銼),前胡(去蘆頭),青竹茹知母(焙各半兩)

白話文:

黃芩(去除黑色果核),射干(各一兩),黃連(去除毛鬚後炒三分),甘草(炙烤後切碎),前胡(去除蘆葦頭),青竹茹,知母(焙乾各半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傷寒發汗後,變成狐惑,毒氣發盛,惡聞飲食,咽中干痛,胸脅滿悶。犀角湯

白話文:

治療傷寒病症,患者經發汗治療後,反而出現神智昏亂、毒氣旺盛、厭惡聞到食物氣味、咽喉疼痛、胸脅部滿悶。治療方法是使用犀角湯。

犀角(鎊三分),黃連(去須炒),芍藥,木通(銼),木香枳實(去瓤麩炒),射干,人參半夏(湯洗七遍炒乾各半兩)

白話文:

犀牛角(研磨成粉,取三分),黃連(洗淨,去除根須,炒至焦黃),芍藥,木通(切碎),木香,枳實(去除果肉,炒至麩皮焦黃),射干,人參,半夏(用清水洗淨七次,炒乾,各取半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將以上九種藥材粗糙的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五錢重的藥粉,加入一杯半的水和一個棗子大小的生薑片,一起煎煮到剩八分滿的藥汁,去除渣滓後,在飯前溫熱服用。

治傷寒狐惑䘌病。桃仁湯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槐子,艾(各一兩)

上三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棗三枚劈破,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狐惑,咽喉澀痛,唇口破,唾膿血。知母湯

知母(焙一兩),石膏(二兩),黃芩(去黑心),甘草(炙銼各三分)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糯米一匙,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後,每次取五錢一湯匙,水一盞半,糯米一湯匙,小火慢煮,煮到八分熟,去掉藥渣,在飯前溫服即可。

治傷寒病後,有瘡出下部。黃連犀角湯

黃連(去須半兩),犀角(鎊一兩如無以升麻代之),烏梅(七枚),木香(一分)

白話文:

黃連(去掉鬚根的黃連,半兩),犀角(磨成粉的一兩,如果沒有犀角,可以用升麻代替),烏梅(七顆),木香(一分)。

上四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陰陽不和,變成狐惑,目如鳩赤,面色斑紋如錦。木通湯

木通(銼一兩),吳茱萸(湯洗三遍炒乾),桂(去粗皮),細辛(去苗葉各半兩),甘草(三分銼炙)

白話文:

  • 木通(一兩,銼碎)

  • 吳茱萸(用熱水洗三遍,炒乾)

  • 桂皮(去除粗皮)

  • 細辛(去苗葉,各半兩)

  • 甘草(三分,銼碎並炙烤)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棗二枚劈破,蔥白五寸,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取水一盞半、紅棗兩枚切碎、蔥白五寸,煮到八分熟後,去除雜質,在飯前溫熱服用。

治傷寒不發汗成狐惑,六七日不解,寒熱未去,胸脅滿痛,默默欲睡臥,不欲食心煩善嘔腹痛。前胡湯

白話文:

治療傷寒而不出汗的疾病,症狀表現為胡言亂語,六七天後仍不見好,仍然有寒熱症狀,胸脅滿痛,昏昏沉沉想睡覺,不想吃東西,心煩、嘔吐和腹痛。前胡湯的方劑如下:

前胡(去蘆頭一兩),半夏(一兩半湯洗七遍炒乾),黃芩(去黑心),甘草(炙銼各三分),人參(一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拍碎,棗三枚劈破,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治傷寒發汗不解,變成狐惑,寒熱無常,心中躁悶,不欲飲食。半夏湯

半夏(湯洗七遍炒乾),木通(銼),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附子(炮裂去皮臍),桂(去粗皮),葛根枳殼(去瓤麩炒),黃芩(去黑心各半兩),羚羊角(鎊一分),升麻(一分半),麻黃(去根節三分)

白話文:

半夏:將半夏洗七遍,炒乾。

木通:將木通銼成小塊。

桃仁:將桃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端雙仁炒熟。

附子:將附子炮裂,去皮臍。

桂皮:將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

葛根:使用葛根。

枳殼:將枳殼去除瓤麩,炒熟。

黃芩:將黃芩去除黑心,各取半兩。

羚羊角:將羚羊角鎊成末,取一分。

升麻:取一分半的升麻。

麻黃:將麻黃去除根節,取三分。

上一十一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不發汗,變成狐惑病,在陽曰惑,在陰曰狐,其狀默默眠睡,起則不安,喉中乾燥,惡聞食臭,其面或赤或白,語聲微弱,先宜服此薰草湯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沒有發汗,變成狐惑病,在陽氣盛的時候叫做惑病,在陰氣盛的時候叫做狐病,症狀是昏昏沉沉地睡覺,起來後也不安寧,喉嚨乾燥,厭惡聞到食物的香味,臉色或紅或白,說話聲音微弱,首先應該服用以下薰草湯的藥方:

零陵香,黃連(去須炒各一兩)

上二味,銼如麻豆大,分二服,每服用漿水二盞,浸藥一宿,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日再。

治傷寒狐惑,下部䘌瘡。雄黃導氣散

雄黃(研),青葙子苦參,黃連(各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一分)

白話文:

  • 雄黃(研磨)

  • 青葙子

  • 苦參

  • 黃連(各半兩)

  •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熟研磨,一分)

上五味,搗研為散,以生艾搗汁和如棗子大,綿裹導下部,萹蓄汁和更佳,冬月無艾,只用散綿裹亦得。

白話文:

將上面提到的五種中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再將新鮮艾草搗碎取汁,和成約棗子大小的藥丸,用棉布包好,塞入直腸內。如果加入萹蓄汁會更好。在冬天沒有艾草時,只用藥粉和棉布包好也可以。

治傷寒發汗下利不解,心中躁悶,復發壯熱,大腸不通,咽中干痛,變成狐惑。皂莢丸方,皂莢(二挺去皮子慢火炙黑),大黃(半兩生用),檳榔(銼),木香(各一分)

白話文:

用來治療傷寒發汗下利不解、心中煩躁鬱悶、復發高熱、大腸不通、咽喉乾痛,導致精神恍惚的藥方。藥方如下:皁莢(二根,剝去皮,用文火烤至發黑)、大黃(半兩,生用)、檳榔(搗碎)、木香(各一錢)。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茶清下,不拘時、日再。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加入煉過的蜂蜜一起搗三、五百次,丸成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加水煎成的茶送服,不拘時、日,可反覆服用。

治傷寒狐惑,微煩默默欲臥,毒氣上攻,咽乾聲嗄,下蝕濕䘌,或便膿血。雄黃丸

白話文:

治療傷寒狐惑症,症狀表現為輕微煩躁、無精打採、嗜睡,毒氣上攻,咽喉乾燥、聲音嘶啞,下蝕濕熱,或排便膿血。

雄黃丸方:

雄黃一兩,硃砂半兩,麝香一分,乳香、沒藥各二錢,冰片五分。

用法:將上述藥物研成細末,製成丸劑,每丸重五分。每日服用三次,每次三丸,溫水送服。

雄黃(研),當歸(銼炒各三分),蘆薈(研),麝香(研各一分),檳榔(銼半兩)

白話文:

  1. 雄黃粉末:三分

  2. 當歸粉末(用三分酒炒):三分

  3. 蘆薈粉末:一分

  4. 麝香粉末:一分

  5. 檳榔粉末:二錢半

上五味,搗研為末,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前溫粥飲下,日三。

治傷寒狐惑,神思昏悶,大便難,肌膚熱。柴胡散

柴胡(去苗),大黃(銼炒),赤芍藥,檳榔(銼),枳實(麩炒去瓤各一兩),半夏(半兩薑汁浸令透焙)

白話文:

白柴胡(去除根)、大黃(切碎炒過的)、赤芍藥、檳榔(切碎的)、枳實(麩皮炒過的,去除果肉,各一兩)、半夏(半兩,用薑汁浸泡後烘焙透)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濃煎苦楝根湯調下,米飲亦得。

治傷寒狐惑,蟲蝕上部則聲嗄。甘草瀉心湯

甘草(炙四兩),黃芩(去黑心),人參,乾薑(炮各三兩),黃連(去須一兩),半夏(湯洗去滑七遍曝乾二兩)

白話文:

  • 甘草(四兩炙甘草)

  • 黃芩(去除黑心)

  • 人參(三兩)

  • 乾薑(三兩炮乾薑)

  • 黃連(一兩黃連,去除須根)

  • 半夏(用湯洗去滑膩,曬乾後,七次重複此步驟,得二兩)

上六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二棗大拍碎,煎取八分,去滓溫服、日再。

治傷寒不發汗,變成狐惑,毒氣上攻,喉咽疼痛,下利不止。地榆湯

地榆,黃連(去須),木香(各半兩),白朮(一分半),甘草(炙銼),阿膠(炙燥各一分)

白話文:

地榆、黃連(去除根須)、木香(各二錢,約7.2公克)、白朮(三錢,約10.8公克)、甘草(炙烤切碎)、阿膠(炙烤乾燥各二錢,約7.2公克)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傷寒狐惑病在上焦。撩膈湯

苦參(一兩),甘草(半兩生用)

上二味,細銼,用漿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五更初服,良久即吐。

治傷寒狐惑,毒攻下部,肛內生瘡。熏洗四皮湯

槐白皮柳白皮桑白皮,桃白皮

白話文:

槐樹的樹皮,柳樹的樹皮,桑樹的樹皮,桃樹的樹皮。

上四味,等分,各細銼,每用四兩,以漿水一斗,煎至七升去滓,熏洗下部。

治傷寒不發汗,變成狐惑,毒氣下蝕肛門,癢甚不已,或下膿血。檳榔丸

白話文:

治療傷寒不發汗,變成矇蔽神智,毒氣腐蝕到肛門,非常癢而且久久不癒合,或者有膿血流出。使用檳榔丸方。

配方:

  • 檳榔 10克
  • 蒼朮 10克
  • 秦艽 10克
  • 黃柏 10克
  • 黃連 10克
  • 梔子 10克
  • 白芍 10克
  • 當歸 10克
  • 川芎 10克
  • 赤芍 10克
  • 生地黃 10克
  • 丹皮 10克
  • 澤瀉 10克
  • 豬胰臟 10克

用法:

將所有藥材研成細粉,加水或蜂蜜調成丸劑,每次服用 3-5 顆,一日兩次。

功效:

清熱解毒,利濕殺蟲,止癢止痛。

主治:

傷寒不發汗,變成矇蔽神智,毒氣腐蝕到肛門,非常癢而且久久不癒合,或者有膿血流出。

檳榔(半兩生搗末),杏仁(四十九粒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丹砂(半兩別研),麝香(一錢研)

白話文:

檳榔(半兩生搗成細末),杏仁(四十九粒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和尖端,研成雙仁),硃砂(半兩另外研磨),麝香(一錢研磨)

上四味,同研勻細,用餳和丸,如棗核大,先用椿根槐白皮各二兩,以水一斗煎十餘沸,熏洗肛門後,將藥內之。

白話文:

把上述四種藥材一起研磨至均勻細膩,加入麵粉和成丸劑,每個藥丸大小如棗核。先用椿根和槐白皮各二兩,加入十鬥水煎煮十幾次,水滾後燻洗肛門,隨後將藥丸塞入肛門中。

治傷寒狐惑,毒蝕下部,肛外如䘌,痛癢不止。雄黃熏方

雄黃(研半兩)

上一味,先用瓶一隻口稍大者,入灰半瓶,灰上放火,將雄黃燒之,候煙出,坐瓶口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