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二十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九 (1)

1. 傷寒壞病

論曰傷寒大陽病三日,已發汗,吐下若溫針,仍不解者,多變為壞病,轉入少陽,已吐下發汗,少陽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此皆由傷寒病在諸經絡,發汗吐下而病證不除,又感客氣,氣有寒暑燥濕風不同,病亦隨變,故謂之壞病,又有傷寒過經,再受熱邪,留蓄臟腑,病後多變者,及傷寒解後,虛羸少氣,餘證未除者,皆謂之壞病也。

白話文:

傷寒大陽病已經發汗,再吐下也和一般的針刺一樣,患者仍無法康復,大多會變成壞病,轉變為少陽病,即使已經吐下發汗,少陽病證狀結束,這仍被視為壞病,能知道病症出在哪裡,按照方法治療,這是因為傷寒病症位於全身經絡,發汗或吐下後,病情證狀仍無法去除,又受到客氣的影響,客氣有寒、暑、燥、濕、風等不同,病情也會隨之變化,因此稱之為壞病。另一個原因是傷寒病情經過一段時間後,又受到熱邪侵襲,熱邪留存在臟腑,病情容易發生變化,以及傷寒痊癒後,身體虛弱、氣不足,其他的病症仍沒有完全去除,這些都稱為壞病。

治傷寒壞病瘥後,或十數日,或半月二十日,終不惺惺,精神昏,語言錯,又無寒熱,醫或作鬼祟,或作風疾,多端治療弗效,或朝夕潮熱頰赤,或似瘧,皆由發汗不盡,餘毒在心包絡間所致。知母麻黃湯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壞病癒合之後,有的十幾天,有的半個月、二十天,始終不很清醒,精神昏沉,語言錯亂,又無寒熱,醫生或者說是鬼祟,或者說是風疾,用盡各種方法治療都無效,或者早晚出現潮熱、臉頰發紅,或者像瘧疾一樣,都是由於發汗未盡,餘毒留在心包絡之間所引起的。知母麻黃湯方如下:

知母(焙一兩半),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甘草(炙銼),芍藥,黃芩(去黑心各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盛暑中可減半)

白話文:

知母(烘乾後的一兩半),麻黃(去掉根部和節點,煎煮後撇去浮沫),甘草(烘烤後切碎),芍藥,黃芩(去除黑色心後各半兩),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半兩。在炎熱的夏季可以減半)

上六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半日內可相次三服,溫覆取汗,未汗再服,若心煩不眠,欲飲水者,當稍稍與之,令胃中和即愈。

治傷寒壞病,經數日未瘥,諸藥不能除。升麻湯方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磨成豆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杯半的水,熬煮至剩八分,去除渣滓後趁溫熱時服用,半天內可以連續喝三次,喝完後蓋被窩保暖以發汗,如果沒有出汗繼續喝,如果心煩睡不著,想喝水時,可以少少地給予,待胃中和順即可痊癒。

升麻,鱉甲醋炙去裙襴,枳殼(去瓤麩炒),犀角(鎊),葛根,黃芩(去黑心各三分),甘草(炙銼),前胡(去蘆頭),烏頭(炮裂去皮臍各半兩)

白話文:

升麻、鱉甲醋炙去裙襴、枳殼(去瓤麩炒)、犀角(鎊)、葛根、黃芩(去黑心各三分)、甘草(炙銼)、前胡(去蘆頭)、烏頭(炮裂去皮臍各半兩)。

上九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下地黃汁二合,攪勻食後溫服。

治傷寒壞病,醫所不能治,熱在胸中,不能言語,麥奴丸方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研末,研成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匕,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並煎煮至八分之滿。去除藥渣後加入二合地黃汁液,攪拌均勻後在飯後溫服。

麥奴,釜底墨,灶突墨,梁上塵,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朴硝(研各半兩),麻黃(去根節一兩)

白話文:

  • 麥奴:小麥苗。

  • 釜底墨:鍋底的鍋垢。

  • 竈突墨:竈壁上的煤煙沉澱物。

  • 樑上塵:橫樑上的灰塵。

  • 大黃挫炒:大黃切碎後炒至微焦。

  • 黃芩(去黑心):黃芩切片後去除黑色心部。

  • 朴硝(研各半兩):將朴硝研磨成粉,用量各為半兩。

  • 麻黃(去根節一兩):麻黃去根及節後,用量為一兩。

上八味,搗研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彈丸大,每服一丸,新汲水研下,如渴當極飲水,不欲水,亦強飲之,須臾必寒,寒已,汗出瘥。

白話文:

將這八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再搗杵三百到五百次。丸成大約一顆大彈丸的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新汲取的冷水研磨後服用,如果口渴想要喝許多水,或是覺得不渴,都應盡量喝水,片刻後一定會全身發冷,寒意消失後,就會大量出汗而康復。

治傷寒壞病,冷熱相搏,心下結,胸滿氣急,大便不利,體變黃青黑如桃枝色,四肢逆冷,熱結在內者,不可服湯飲。宜麝香丸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傷寒壞病,即熱症與寒症交替發作,導致心下凝聚,胸中憋悶,呼吸急促,大便不通暢,身體變黃或青黑像桃枝的顏色,四肢冰冷,熱邪鬱結於內,此時不宜服熱飲。應使用麝香丸來治療。

麝香(研),豬苓(去黑皮),朴硝(研),蕘花(炒),芫花(醋炒各一分),大黃(銼炒),商陸,甘遂(炮各半兩)

白話文:

麝香(研磨成粉),豬苓(去掉黑皮),朴硝(研磨成粉),蕘花(炒熟),芫花(用醋炒,各取一份),大黃(切碎並炒熟),商陸,甘遂(炮製過的,各取半兩)。

上八味,粗搗研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食前溫湯下,良久必利,未利再服。

治傷寒壞病,頭與骨肉俱痛,狂言妄語,醫所不療者。黑奴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粗略搗碎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一起搗杵三五百次,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丸,飯前用溫水送服,服藥後不久就會通便,如果沒有通便,可以再服一次。

麻黃(去根節一兩半),黃芩(去黑心),甘草(炙銼),灶突墨,芒硝(各一兩),豉(一合炒)

白話文:

麻黃(去根節,一兩半),黃芩(去黑心),甘草(烘烤後切碎),竈突墨,芒硝(各一兩),炒過的豆豉(一合)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新汲水研下,不拘時候。

治傷寒壞病。大效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味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然後加入煉製過的蜂蜜一起搗拌,直到搗了三五百下,做成像彈丸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新鮮抽取的水研磨後服用,不限定服藥時間。

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重病。這是大效丸的配方。

烏頭,附子(各一兩二味去皮臍為末用醋一升煎盡為度又入好酒一升再煎成膏後入諸藥),烏蛇(酒浸去皮骨炙),細辛(去苗葉),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人參,赤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乾蠍(炒),木香,乳香(研),草豆蔻(去皮),硇砂(研),胡桐淚,檳榔銼,膩粉,不灰木(各一分)

白話文:

烏頭、附子(各一兩,去皮、去臍,磨成細末,用醋一升煎煮至醋盡,再加入好酒一升,繼續煎煮至成膏狀,然後放入其他藥材)

烏蛇(用酒浸泡,去皮、去骨,炙乾)

細辛(去苗葉)

厚朴(去粗皮,用薑汁炙烤)

人參

赤茯苓(去黑皮)

桂皮(去粗皮)

乾蠍子(炒熟)

木香

乳香(研磨)

草豆蔻(去皮)

硇砂(研磨)

梧桐淚

檳榔(切碎)

膩粉

不灰木(各一分)

上一十七味,將一十五味,搗研為末,入二味膏子內,和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如陽盛研牛黃膩粉水下,如陰盛發厥,心胸結痞,煎柳枝湯下。

治傷寒壞病,經久不瘥,潮熱不退,身體沉重,昏憒煩悶。麥門冬湯方

白話文:

上述十七種藥材,與前十五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加入後兩種膏藥中,混合搗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丸,如果陽氣旺盛,用牛黃和膩粉水送服。如果陰氣旺盛,出現厥證、心胸結痞,用柳枝湯送服。

麥門冬(去心焙),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鱉甲(去裙襴醋炙二兩),甘草(炙銼半兩)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中心和烤),赤茯苓(去掉黑色皮,各一兩),鱉甲(去除裙裾,用醋烤,二兩),甘草(烤後切碎,半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烏梅一個,小麥五十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傷寒壞病,潮熱頰赤,口乾煩躁,神思昏塞,經久不瘥。前胡湯方

白話文:

將上四種藥物搗碎篩過,每次取三錢,加入一碗水,一個烏梅,五十粒小麥,一起煎煮到剩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前胡(去蘆頭二兩),柴胡(去苗),常山,人參,葛根(銼各一兩),甘草(炙銼三分)

白話文:

  • 前胡:2兩(去除蘆頭)

  • 柴胡:1兩(去除苗)

  • 常山:1兩

  • 人參:1兩

  • 葛根:1兩(切碎)

  • 甘草:三分(炙烤後切碎)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大盞,烏梅一個椎碎,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將上列六味藥材搗碎過篩,每次取三錢的藥粉,加一大杯水和一個搗碎的烏梅,三片生薑,煎煮至七分熟,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不限服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