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二十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七 (3)

1. 傷寒兼食毒

論曰傷寒兼食毒者。此世所謂夾食傷寒也。甲乙經曰。邪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邪中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此病本由勞動汗出。飲食失節。又傷冷食寒飲所致。內外挾寒。其狀微熱惡寒。心胸痞悶。四肢痠疼。頭痛吐逆。上氣腹滿,小便赤色,泄利頻並,宜先治其里。

白話文:

原文:論曰傷寒兼食毒者。此世所謂夾食傷寒也。甲乙經曰。邪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邪中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此病本由勞動汗出。飲食失節。又傷冷食寒飲所致。內外挾寒。其狀微熱惡寒。心胸痞悶。四肢痠疼。頭痛吐逆。上氣腹滿,小便赤色,泄利頻並,宜先治其裏。

譯文:有的人說,傷寒夾雜了飲食中毒,這就是現在所說的夾食傷寒。甲乙經說,邪氣產生於陽,是由風雨寒冷暑熱引起的。邪氣侵犯於陰,是由飲食、居住環境、情緒變化引起的。這種病最初是由於勞動出汗,飲食不節制,又吃了生冷寒涼的食物和飲料而引起的。內外受寒,表現為微熱惡寒,心胸痞悶,四肢痠痛,頭痛嘔吐,氣往上衝,腹部脹滿,小便赤色,腹瀉頻繁。治療時應該先治療胃腸。

治傷寒食毒,初得病,身體不大熱,心胸痞悶。不思飲食。吐逆不定,上氣築心。下利不止,水穀不化。人參湯

白話文:

治療因食用不潔食物而導致的食物中毒,在病情初期,身體體溫不高,心胸之間隱隱作痛,胸悶腹脹。不想吃東西或不感到飢餓。出現嘔吐和反胃的情況,而且反復不定。向上直衝的氣體阻塞在心臟處。腹瀉不止,吞食的食物和穀物得不到消化。

配以人參湯藥方:

  • 人參:3克
  • 白朮:6克
  • 茯苓:9克
  • 甘草:3克
  • 半夏:6克
  • 生薑:3片
  • 大棗:3枚

人參(一兩),赤茯苓(去黑皮),黃芩(去黑心各三分),訶黎勒(炮去核),高良薑(銼炒),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陳橘皮(去白炒),甘草(炙銼),草豆蔻(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半兩),乾薑(炮),細辛(去苗葉各一分)

白話文:

  1. 人參(一兩)

  2. 赤茯苓(去除黑皮)

  3. 黃芩(去除黑心,各三錢)

  4. 訶黎勒(炮製並去除核)

  5. 高良薑(切碎並炒)

  6. 厚朴(去除粗糙的皮,並用生薑汁炙烤後切碎)

  7. 陳橘皮(去除白色部分,並炒製)

  8. 甘草(炙烤後切碎)

  9. 草豆蔻(去除外皮)

  10. 附子(炮製後去除皮和臍,各半兩)

  11. 乾薑(炮製)

  12. 細辛(去除根莖和葉子,各一錢)

上一十二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以粥飲投,之取汗。

治傷寒食毒,壯熱頭疼,時復憎寒,四肢痠痛,口苦。芎藭湯方

芎藭,附子(炮裂去皮臍),大黃(銼炒),桂(去粗皮各三分),乾薑(炮),甘草(炙銼),木香(各半兩)

白話文:

芎藭、附子(炮製後去除皮和肚臍)、大黃(銼碎炒熟)、桂皮(去除粗皮,各三分)、乾薑(炮製)、甘草(炙烤後銼碎)、木香(各半兩)

上七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劈,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溫服。

治傷寒食毒,腹脹氣急,大小便不通。朴硝湯方

朴硝,大黃(銼炒),芍藥(各一兩),當歸(切焙),木香(各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治傷寒食毒,水癖不消。及痰實。續命丸

大黃(銼醋炒),黃芩(去黑心),麻黃(去根節),黃連(去須各半兩),豉(半合炒),甘遂(半分炮),梔子仁,朴硝(研),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各一分),巴豆(一分去皮心膜研以紙壓去油)

白話文:

  • 大黃(切碎後用醋炒)

  • 黃芩(去除黑色的芯)

  • 麻黃(去除根部和節)

  • 黃連(去除須,各取半兩)

  • 豆豉(炒半合)

  • 甘遂(炮製後取半分)

  • 梔子仁

  • 朴硝(研磨成粉)

  • 杏仁(去皮、去尖,取雙仁,炒熟後研磨成粉,各取一分)

  • 巴豆(取一分,去除皮和心膜,研磨成粉,用紙壓去油)

上一十味,搗羅七味為末,與三味研者拌勻,煉蜜和丸,如大麻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溫熟水下,以利為度,未利加一二丸。

治傷寒食毒,心腹脹滿,時復嘔吐,不下飲食,大便秘澀。大腹皮湯

大腹皮銼,大黃(銼醋炒各一兩),朴硝,木香,桂(去粗皮各半兩),白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三分)

白話文:

  1. 大腹皮,切成粗碎末。

  2. 大黃,切成粗碎末,用醋炒製一遍,再用酒炒製一遍,各取一兩。

  3. 朴硝,取半兩。

  4. 木香,取半兩。

  5.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取半兩。

  6. 白朮,取半兩。

  7. 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炙烤,取三分之一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以利為度。

治傷寒食毒,心腹脹滿,時復嘔吐,憎寒,不下食,大小便秘澀。大黃湯

白話文:

治療因吃錯東西而導致的傷寒,症狀為心腹脹滿,時常嘔吐,怕冷,吃不下東西,大小便不通暢。

大黃湯處方:

  • 大黃(二兩)
  • 厚朴(二兩)
  • 人參(二兩)
  • 甘草(二兩)
  • 生薑(二兩)
  • 枳實(二兩)
  • 半夏(二兩)
  • 茯苓(二兩)
  • 桂枝(二兩)
  • 防風(二兩)
  • 柴胡(二兩)
  • 前胡(二兩)
  • 澤瀉(二兩)
  • 白朮(二兩)
  • 當歸(二兩)
  • 川芎(二兩)
  • 白芍(二兩)
  • 黨參(二兩)
  • 黃耆(二兩)
  • 阿膠(二兩)
  • 雞內金(二兩)
  • 山楂(二兩)
  • 砂仁(二兩)
  • 佩蘭(二兩)
  • 紫蘇(二兩)
  • 薄荷(二兩)
  • 荊芥(二兩)
  • 防風(二兩)
  • 藿香(二兩)
  • 蒼術(二兩)
  • 木香(二兩)
  • 溫膽湯藥材等量

大黃(銼炒),白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大腹皮(銼各一兩),木香,桂(去粗皮),朴硝(研),牽牛子(炒各半兩)

白話文:

大黃(切碎並炒熟),白朮,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烤後切碎),大腹皮(切碎,各取一兩),木香,桂皮(去除粗皮),朴硝(研磨成粉),牽牛子(炒熟,各取半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傷寒後、食毒所傷,心腹脹滿,水穀不化,大便不利。疏氣丸

三稜(煨銼),牽牛子(炒各一兩),乾薑(炮半兩),陳橘皮(去白炒一兩)

白話文:

京三稜(烘乾後研磨成粉末),牽牛子(炒熟後各取一兩),乾薑(炮製後取半兩),陳橘皮(去除白色部分後炒熟取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生薑湯下,取利為度,不利再服。

白話文:

將以上的四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和成丸,丸子的大小與梧桐子相似。每次服用二十丸,不拘泥於服用時間,用生薑湯送服。服用至產生效用為止,沒有效果再繼續服用。

治傷寒食毒,腹脹氣急,大小便不通。檳榔散

檳榔銼,郁李仁(去皮各一兩),大腹皮(銼三分),木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各半兩)

白話文:

  • 檳榔粉,1兩,研成末

  • 郁李仁(去皮),1兩,研成末

  • 大腹皮(研成末),0.3兩

  • 木香,0.5兩,研成末

  • 陳橘皮,0.5兩,以熱湯浸泡後,去白色部分,炒製後研成末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生薑湯調下。

治傷寒食毒,惡寒腹脅急脹,嘔吐不下食,手足厥冷。橘皮丸

陳橘皮(去白炒),草豆蔻(去皮),桂(去粗皮),枳殼(去瓤麩炒),木香(各一兩),大黃(銼炒二兩),鱉甲(去裙襴一兩半用硇砂一分研醋五合浸炙)

白話文:

陳橘皮(去除白色的部分並炒過),草豆蔻(去除外皮),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枳殼(去除瓤麩並炒過),木香(各取一兩),大黃(切碎並炒過,重二兩),鱉甲(去除裙襴,重一兩半,先磨碎硇砂一分,在五合醋中浸泡後,再炙烤)。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生薑湯下。

治傷寒食毒,頭痛惡寒,心腹虛脹,大便泄利。乾薑湯

乾薑(炮),甘草(炙銼各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陳橘皮(去白炒),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三分)

上五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傷寒食毒,腹脹虛鳴,不能食。茯苓湯

茯苓(去黑皮),陳橘皮(去白炒),人參,白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木香(炮),五味子(各一兩),乾薑(炮半兩)

白話文:

赤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陳年橘子皮(炒至微焦),人參,白朮,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炙烤,切碎),木香(炒製),五味子(每種一兩),乾薑(炒製,半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溫服。

治傷寒食毒,脾胃虛乏,四肢少力,不思飲食,心腹氣脹,或時下利,向晚憎寒。木香湯

白話文:

治療因傷寒引起的食物中毒,脾胃虛弱乏力,四肢乏力,不想吃東西,心腹脹氣,有時腹瀉,傍晚畏寒。

藥材和比例:

[1] 木香一兩

[2] 藿香一兩

[3] 茯苓二兩

[4] 白朮二兩

[5] 薏仁肉二兩

[6] 人參一兩

[7] 乾薑一兩

[8] 甘草半兩

[9] 大棗十二枚,去核

使用方法:

將上述藥材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煎煮成湯藥,即可服用。

木香,草豆蔻(去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炒),陳曲(炒),白朮,蓽茇,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人參,柴胡(去苗),甘草(炙銼各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三分)

白話文:

木香。草豆蔻(去皮)。陳橘皮(用湯浸去白炒)。陳曲(炒)。白朮。蓽茇。桂枝(去粗皮)。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後切碎)。人蔘。柴胡(去苗)。甘草(炙切各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三分)。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傷寒食毒,心腹脹滿,或時泄利。芍藥湯

芍藥,白朮,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各一兩),白豆蔻(去皮),桂(去粗皮),乾薑(炮),甘草(炙銼各半兩),木香(三分)

白話文:

芍藥、白朮、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炙烤,各一兩),白豆蔻(去除皮),桂皮(去除粗皮),乾薑(炮製),甘草(炙烤,切碎,各半兩),木香(三分)。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傷寒食毒,心胸痞悶,泄利頻並。蓽澄茄丸

蓽澄茄(一兩),乾薑(炮三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桂(去粗皮三分),阿魏(半兩),肉豆蔻(去皮三枚),縮砂(去皮半兩),草豆蔻(去皮三枚),甘草(炙三分),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蓽茇(一分),白朮(半兩)

白話文:

  • 蓽澄茄(30克)

  • 炮乾薑(9克)

  • 湯浸去白焙陳橘皮(30克)

  • 去粗皮生厚朴

  • 炙薑汁(30克)

  • 去粗皮桂枝(9克)

  • 阿魏(15克)

  • 去皮肉豆蔻(3個)

  • 去皮縮砂(15克)

  • 去皮草豆蔻(3個)

  • 炙甘草(9克)

  • 炮裂去皮臍附子(30克)

  • 蓽茇(3克)

  • 白朮(15克)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酒下十丸至二十丸。以知為度。

治傷寒食毒咳嗽。曲桂湯

陳曲(銼炒),桂(去粗皮),百合,麻黃(去根節),黃連(去須),枳殼(去瓤麩炒),白石脂(各一兩半),桑根白皮(銼焙),地骨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二兩),款冬花羚羊角犀,旋覆花(微炒各一兩),杏仁(湯浸去白尖雙仁炒十枚),黃芩(去黑心半兩)

白話文:

陳曲(用砂鍋炒乾打碎)、桂皮(去除粗皮)、百合、麻黃(去除根節)、黃連(去除鬚根)、枳殼(去除瓤麩並炒乾)、白石脂(各一兩半)、桑根白皮(切碎並烘烤)、地骨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二兩)、款冬花、羚羊角犀、旋覆花(微炒各一兩)、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白尖雙仁並炒十枚)、黃芩(去除黑心半兩)。

上一十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