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二十六 (4)
卷第二十六 (4)
1. 傷寒下痢
論曰傷寒下痢,其種固多端,然皆由表實裡虛,寒熱濕氣,乘虛客搏於腸胃之間。腸胃隨其所傷而下,若寒則青白,熱則黃赤,若寒熱相雜,則赤白俱下,兼以濕毒,則又下膿血。如魚腦如爛肉也,其候不同,有下痢而脈虛者,有下利而脈實者,有濕毒勝而腹痛者,有熱氣盛而煩渴者,有津液搏滯而腸垢者。有燥屎結聚而譫語者,其要固在審別虛實治之也。
治傷寒下痢飲水者,有熱也,及熱痢下重。白頭翁湯方
白話文:
中醫經典中說,腹瀉的病因很多,但都是由表虛裡虛引起的。寒熱濕氣乘虛進入腸胃之間,腸胃因此受傷而腹瀉。如果受寒,大便就會是青白色;如果受熱,大便就會是黃紅色;如果寒熱交雜,大便就會是赤白相雜;如果再有濕毒,大便就會有膿血。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不同,有腹瀉但脈虛的,有腹瀉但脈實的,有濕毒盛行而腹痛的,有熱氣盛行而煩渴的,有津液搏滯而腸垢的。有燥屎結聚而譫語的。治療腹瀉的關鍵在於辨別虛實,對症下藥。
白頭翁(半兩),黃柏(去粗皮),秦皮,黃連(去須各三分)
上四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白頭翁(半兩),黃柏(去掉粗皮),秦皮,黃連(去掉毛須,各三分)。
治傷寒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痢不止,便膿血。桃花湯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少陰病,二到四天後,腹痛、尿少不通暢,腹瀉不止,並且伴有膿血。桃花湯方:
- 桃仁:12克
- 芍藥:12克
- 茯苓:12克
- 杏仁:9克
- 甘草:6克
- 大棗:12枚
- 生薑:9克
- 蔥白:9根
用法:將以上藥物加水煎服。
赤石脂(四兩一半全一半搗末),糯米(二合半),乾薑(細銼一分)
白話文:
赤石脂(四兩,一半搗碎,一半磨成末),糯米(二合半),乾薑(細銼,一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煎二味並石脂半全者,候米熟去滓,每服取汁一小盞,入石脂末一錢匕,更煎一沸,溫服日三。
治傷寒自利不渴者,屬太陰,臟寒故也。四逆湯方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加水一升,將其中兩種藥材和石脂(取一半的量)一起煮,等米飯煮熟後把藥渣濾掉,每次服用一小碗藥汁,加入一錢匕的石脂末,再煮沸一次,溫熱服用,每天三次。
甘草(銼一兩),乾薑(炮裂三分),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白話文:
甘草(切碎一兩),乾薑(炮製裂開三分),附子(炮製裂開,去皮臍半兩)
上三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又治傷寒後,下痢清穀不止,身疼痛,急當救里者。
治傷寒熱病不解,下痢困篤。大青湯方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物,將藥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 5 錢,加水 1.5 杯,煎煮至只剩下 8 分滿,將藥渣過濾後,趁溫熱時服用。此方也可治療傷寒後,腹瀉清穀不能止,身體疼痛,緊急需要救治之症。
大青,阿膠(銼炒燥各一兩),赤石脂,山梔子仁,甘草(炙銼各半兩)
白話文:
-
大青:1兩
-
阿膠:1兩(切碎並炒至乾燥)
-
赤石脂:1兩
-
山梔子仁:半兩
-
甘草:半兩(切碎並烘烤)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豉一百粒,薤白五寸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甘草、大棗、半夏、茯苓、幹薑)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一百粒大豆,切五寸長的薤白,一起煎煮至八分熟,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治傷寒下痢不止,腹中微痛。秦皮湯方
秦皮(銼),黃連(去須銼炒),阿膠(炒令燥各一兩),白頭翁(三分)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傷寒後血痢,腹痛不可忍。芍藥湯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引起的下痢不止,腹部微微疼痛,可用秦皮湯。將秦皮、黃連、阿膠、白頭翁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至七分,去渣,飯前溫服。
治療傷寒之後出現的血痢,腹痛難忍,可用芍藥湯。
芍藥,當歸(切焙),黃芩(去黑心),黃連(去須銼炒各三兩),伏龍肝(一兩半)
白話文:
芍藥、當歸(切片並焙乾)、黃芩(去除黑心)、黃連(去除須根並銼碎炒製,各三兩)、伏龍肝(一兩半)。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傷寒後膿血痢,下部疼痛。訶黎勒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五種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用水一盞煎煮至剩下六分,去掉渣滓,在飯前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傷寒後出現的膿血痢疾以及下部疼痛。這是訶黎勒丸的方子。
訶黎勒(炮去核),人參(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當歸(切焙),木香,白芷(各三分),牡丹皮(半兩)
白話文:
訶黎勒(炒熟後去除果核),人參(各一兩),白茯苓(去除黑色外皮),當歸(切片並烘烤),木香,白芷(各三分),牡丹皮(半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日再。
白話文:
上面的七種藥材,搗碎成粉末,與蜂蜜混合並搗五百度,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在飯前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治傷寒下痢赤白如爛肉,壯熱大腸痛。香豉湯方
豉(半合),山梔子仁,烏梅肉,甘草(炙各一分),薤白(五莖)
上五味,銼如麻豆,分二服,每服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傷寒挾熱,腹痛下痢。升麻黃連湯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引起的下痢,糞便赤白相間,如同爛肉,伴隨發熱、大腸疼痛,可用香豉湯:
取豉半合、山梔子仁、烏梅肉、甘草(炙)、薤白(五莖)各一分,將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分成兩劑,每劑用水一盞半煎煮,煎至八分,去渣,溫熱後飯前服用。
治療傷寒伴隨發熱、腹痛、下痢,可用升麻黃連湯。
升麻,黃連(去須銼炒),當歸(切焙),芍藥,桂(去粗皮),黃柏(去粗皮),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升麻、黃連(去掉鬚根並銼碎炒過)、當歸(切片並焙乾)、芍藥、桂枝(去掉粗皮)、黃柏(去掉粗皮)、甘草(炙過的各半兩)
上七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傷寒後毒熱不解,日晡即壯熱腹痛,純下鮮血。犀角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切成如同麻豆大小的碎片。每次服用時取三錢的量,加入一盞水煎煮至剩下七分,濾去藥渣,在飯前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傷寒後體內餘毒未清,每到傍晚就會出現高燒和腹痛,並伴有純鮮血便的情況。這是犀角湯的配方。
犀角(鎊),黃連(去須銼炒),地榆,茜根,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山梔子仁(半兩)
白話文:
犀牛角(磨成粉末),黃連(去除鬚根,切成小塊),地榆,茜根,黃芩(去除黑心,各一兩),山梔子仁(半兩)
上六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薤白五寸切,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傷寒後熱毒攻腸胃,下痢赤白,困絕。龍骨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和切好的五寸薤白,一同煎煮至剩八分水量,去渣後,在餐前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傷寒後熱毒侵襲腸胃所引起的紅白痢疾,症狀嚴重到近乎虛脫。這是龍骨湯的方劑。
龍骨,犀角(鎊),當歸(切焙),阿膠(銼炒燥),黃連(去須銼炒各一兩),人參(三分)
上六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龍骨、犀牛角(切碎研磨)、當歸(切片烘烤)、阿膠(切碎、炒至乾燥)、黃連(去鬚、切碎、炒至各一兩)、人參(三分)
治濕氣熱毒,下痢赤白,及下部毒氣,下細蟲如布絲,長四五寸,黑頭銳尾。雄黃丸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濕氣熱毒、痢疾排出血絲、或白色膿液,以及下部有毒氣,排出血絲或白色膿液,排泄出狀似布絲的細長蟲子,長四到五寸,前面是黑色的頭,後面是尖尾。雄黃丸的方劑如下:
雄黃(研一分),丹砂(研),乾薑(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半兩)
上四味,搗研為末,煉蜜和搗五百下。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空心米飲下。
治傷寒後下痢膿血。黃柏湯方
黃柏(去粗皮),阿膠(銼炒燥各半兩),黃連(去須銼炒一兩),山梔子仁(一分)
上四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傷寒熱痢。黃連當歸丸方
黃連(去須銼炒),當歸(切焙各一兩),乾薑(炮),赤石脂(各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
治傷寒後下痢赤白。地榆飲方
地榆(三兩),赤石脂(一兩)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日再。
治傷寒時氣後,下痢不止。當歸湯方
當歸(切焙),黃連(去須銼炒),黃柏(去粗皮),地骨皮(各一兩)
上四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下蜜合,攪勻食前溫服。
治傷寒熱病後,下痢膿血。龍骨散方
龍骨,黃連(去須炒等分)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食前溫米飲調下,日再。
治傷寒後氣不和,自利無度。訶黎勒飲方
訶黎勒皮(四枚二生二煨),草豆蔻(四棵二生二煨去皮)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漿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溫服。
治傷寒後臟腑虛冷,下痢白膿腹痛。龍骨丸方
龍骨,乾薑(炮),附子(炮裂去皮臍等分)
上三味,搗羅為末,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日再。
治傷寒後一切痢疾,無問冷熱腹痛。黃連丸方
黃連(去須炒二兩),木香,吳茱萸(湯洗三遍炒乾各一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
治傷寒後壯熱,下痢不止。牡蠣散方
牡蠣(火煅),黃連(去須炒各一兩),烏梅肉(焙三分),龍骨(一兩半)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食前米飲調下。
治傷寒後下血,及瘡子後下血。千針散方
白話文:
【藥方一】 雄黃(細研一分)、丹砂(細研)、乾薑(烘烤過)、附子(烘烤去皮去芯,各半兩)
將上述四種藥物搗碎並研磨成粉末,之後加入煉蜜並搗拌五百次。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空腹時以米湯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後所引發的腹瀉帶有膿血。
【藥方二】 黃柏(去外皮)、阿膠(捣碎炒乾)、黃連(去莖部炒乾,一兩)、山梔子仁(一分)
將這四種藥材均剁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六分滿,濾去渣滓後,飯前溫熱服用。
此方適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熱性腹瀉。
【藥方三】 黃連(去莖部炒乾)、當歸(切片烘乾,各一兩)、乾薑(烘烤過)、赤石脂(各半兩)
將這些藥材搗碎並羅筛成細末,加上煉蜜搓揉五百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以米湯吞服。
此方針對傷寒後腹瀉,排泄物呈現紅白色的情況。
【藥方四】 地榆(三兩)、赤石脂(一兩)
這兩種藥材粗略搗碎篩選後,每次取三錢,加水一碗煎至七分滿,去渣滓後在飯前溫熱服用,每天兩次。
適用於治療傷寒後的赤白下痢。
其餘藥方依此類推,各自對應不同症狀的傷寒後遺症治療,包括使用當歸、地骨皮、龍骨、訶黎勒皮、草豆蔻、龍骨丸、黃連丸、牡蠣散以及千針散等多種配方,具體藥物組成與用量、用法已於上述概述,對應不同症狀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
千針草,地榆,防風(去叉),生乾地黃(焙),定粉(炒各半兩),硼砂二錢
白話文:
千針草、地榆、防風(去除枝椏)、生乾地黃(烘烤)、定粉(炒至兩半兩)、硼砂二錢。
上六味,搗研為散,每服一錢匕,空心食前米飲調下。
治大人小兒傷寒後,餘毒有熱,下血不止。貫眾散方
貫眾(逐葉摘下令淨),黃柏(去粗皮蜜炙等分)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至二錢匕,煎黑豆汁放溫調下。
治傷寒汗後,陽毒入胃,下血頻並,疼痛不可忍。勝金散方
鬱金(大者五枚搗),牛黃(研皂子大)
上二味,搗研為散,每服一錢匕,醋漿水一盞,同煎三沸溫服。
治傷寒後下血。竹茹湯方
白話文:
將上列六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空腹飯前用米湯調服。此方用於治療成人和小孩傷寒病後,體內殘留餘毒導致發熱、便血不止的症狀。
另外,將貫眾(摘取新鮮的嫩葉,洗淨)和黃柏(去除粗皮,用蜂蜜炙烤,二者等量)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到二錢匕,用煎煮的黑豆汁溫熱調服。此方用於治療傷寒病後,因出汗過多導致陽氣不足,陽毒侵入胃部,造成便血頻繁,疼痛難忍的症狀。
將鬱金(取較大者五枚,搗碎)和牛黃(研磨成皂子大小)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用醋漿水一盞,一同煎煮至三沸,溫熱服用。此方用於治療傷寒病後出現的便血症狀。
竹茹,芍藥,子芩(各半兩),木通(銼三分),升麻,黑木耳(燒灰各一兩半)
白話文:
竹茹、芍藥、子芩(各 20 公克),木通(切成小段 10 公克),升麻、黑木耳(燒成灰各 60 公克)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攪勻食前溫服。
治傷寒後挾熱下血不止。黃連散方
黃連(去須為末一兩)
白話文:
將上列六種藥材粗略搗碎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匙,加水一杯,煎煮至六分之一,去掉渣滓,加入生地黃汁一杯,攪勻,在飯前溫熱服用。
上一味,雞子白和餅燒黑,再搗羅為末,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再服。
白話文:
最後一味藥方,雞蛋清和燒焦的餅,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用溫酒送服,不拘時間,可以連續服用。
治傷寒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痢者。黃芩湯方
黃芩(去黑心三分),芍藥,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治療傷寒太陽與少陽合併發病,出現腹瀉的情況。黃芩湯的配方如下:
黃芩(去除黑色部分,使用三分),芍藥,甘草(炙烤後各使用半兩)。
上三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大棗二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上述三味藥,具體量取的步驟如下:將三味藥的藥材如同麻豆一般,研磨成較小的碎塊。每劑藥的量,需要用 5 錢匕的量,加入 1.5 盞的水,再加入 2 枚切碎的紅棗。將上述藥材和紅棗一同煎煮,直到煮到只剩八分之三的量,之後過濾藥渣,將藥汁以溫熱的狀態飲用。